房價越調控越上漲?
這樣的情況,在韓國得到了完美複製。
剛剛,韓國人民搶房又上衝上了熱搜,這是今年第三次。
據央視財經報導,位於韓國京畿道的果川市,一個公寓盤推出了1000多套房子,結果竟吸引來了47萬人搶購,平均競爭比例約500:1,熱門戶型最高競爭比例甚至達到1800:1。
大林算了下,能成功上車的機率為0.056%,約等於0。
之所以如此瘋狂,不是因為這個樓盤有多香,而是韓國民眾擔心房價過快上漲,引發的恐慌心理導致他們一擁而上。
這和我們國內搶房有點類似,但又不盡相同。
韓國房價大漲近60%
2019年,在一項針對年輕人買房的調查報告中顯示,94.8%的韓國年輕人都認為自己需要買房。然而由於房價太高,很多人需要依靠父母的資助才能買房上車。如果家裡兄弟過多,那往往就只能自己租房住。
數據顯示,韓國年輕人計劃買第一套房的平均年齡為36.8歲。
在買房這個問題上,中韓兩國年輕人頗為一致,都被買房折磨得夠嗆。
而在國內,成都、西安、南京、武漢等城市上演萬人搶房,部分原因是剛需擔心房價越來越貴,更重要的原因,是新房限價與二手房形成了利潤差,很多人為套利而瘋狂搶購。
無論哪種情況,帶來的結果是一樣的,樓市過熱。
過去三年,首爾的房子高昂著頭顱, 房價累計上漲了60%。
首爾房價(單位:人民幣)
伴隨房價暴漲,韓國家庭負債規模再創新高。
根據韓國央行19日公布的數據,二季度韓國家庭負債總額高達1637.3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9.5萬億元。
圖:截至2019年韓國家庭負債總量與GDP的比率
越調控越漲,韓國房價陷入畸形
—FINSIGHT—
在韓國,搶房熱潮已經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了。
和國內城市一樣,韓國也特別喜歡出臺調控政策。資料顯示,韓國首爾過去三年累計頒布了 23項房產新政調控房價。
如去年頒布的:
在首爾部分地區購買折合900萬人民幣以上的房產時禁止貸款,必須全款購買。另外政府還下調了9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40萬元)以上房產的可貸款額度、再度上調多套住房持有者的房產稅稅率等。
再比如不久前韓國提出:
多套房持有者將最高被課以6%的綜合房產稅,購置稅率也最高上調至12%。另外,若多套房持有者在調控區域交易,那麼在轉讓稅現行稅率基礎上加徵10個百分點,兩套房持有者的稅率為20%,三套房持有者為30%。
以上任何一條,都比我們的調控力度要強,但是如此強力度的調控,依然沒有擋住韓國人的買房決心,僅在今年7月份,韓國房產成交量就達到了14.1萬套,較去年同期大幅上漲110%。
萬人搶房場面不斷上演,房價不斷上漲。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7月份韓國的新生兒數量為2.31萬人,創下了新生兒出生數連續52個月持續減少的紀錄。
雖然出生率持續走低,但處在風口浪尖的韓國房價漲勢兇猛,這次47萬人搶購1000多套公寓,對人口只有5200萬的韓國來說,相當於 全國9%的人都參與到了這次搶房中。
毫不誇張地說,韓國這個搶房熱度,國內沒有城市能與之抗衡。
疫情衝擊下,大水漫灌
—FINSIGHT—
事實上,今年以來房價上漲的不僅僅是韓國。
新冠疫情以來,全球特別是發達國家貨幣史無前例大放水,多國利率下降至歷史最低水平,各國股票、房產、黃金等多種資產價格普遍上漲。
根據Refinitiv數據,二季度,包括紐約、洛杉磯、倫敦、東京、首爾、多倫多、新加坡、香港、北京和上海等全球10大都市房價指數連續兩個季度「逆勢」上行。
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熱門城市:深圳、上海、北京等地的房價也出現逆勢上漲。
如果只是簡單認為韓國房價上漲,是因為疫情打擊經濟,韓國央行放水,水流入房地產導致,只能給個及格分。
韓國房價怪圈背後的真實原因
—FINSIGHT—
在查閱了韓國房地產的調查報告以及文獻後,大林發現真實原因是韓國市場多個層面供需失衡引發,疫情只是導火索。
總結而言,有以下5點:
1、資源向首爾集中,供需嚴重不平衡
韓國呈現出了發達大城市化的特點,韓國幾乎所有的資源全部向其首都首爾地區集中。
目前,韓國的總人口為5170萬,首爾市的總人口已經超過了2500萬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一半,首爾市的GDP是7700億美元,也佔了全國GDP的一半,可以說,首爾市集中了韓國一半的人口和經濟。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韓國的人才、經濟發展、工作崗位也大都集中在首爾,無論國家如何出臺新政,試圖宏觀調控房屋價格,都沒起到什麼大的作用,人們對於房屋的需求依然是有增無減。
2、獨特的樓市結構
韓國首爾60%的家庭都是租戶,雖然這在全球主要中心城市中還算是「正常」,但是由於韓國獨特的租約結構,這些租戶家庭大多數都擁有購買住房的實力。
且韓國特別流行「傳貰」,「傳貰」是韓國特有的租房體系。不同於每月交房租的方式,在傳貰房的合同期內,租客需要一次性向房東支付一大筆保證金。
首爾 / 圖:來源於PIXABAY
房東會用保證金進行投資,合同期結束後全額退還。拿到高額押金的房主可以不斷層層加槓桿,控制大量住房——2億韓元付20%的首付,買了10億韓元的房子,然後租出去可以收進來8億韓元的押金,然後這8億韓元再去付首付,造成惡性循環。
3、貨幣超發,熱錢流入房地產
今年因為疫情等,韓國上半年GDP同比下降0.7%,經濟運行總體不及上年同期。
由於經濟的快速萎縮,實際上又導致了房地產成為了韓國經濟重要的支柱力量,於是就出現了恐慌性購房。
4、外來買家佔比多,投資嚴重
由於韓國本身是一個半島國家,所以韓國實際上是一個外來人口較多的國家,這些年來在韓國購房的外國人達到了兩三萬人,並且購置了兩三萬套房產。
在這樣的情況下,外國人購房越來越多,再加上購房相當長的程度都是空置,實際上進一步導致了韓國國內的炒房熱潮的增長。
雖然韓國政府推出了空置稅,但是實際上這種空置稅,並沒有真正遏制房價的上漲,反而因為房價漲的比控制稅高很多,外國的炒房團還是在韓國不斷炒房。
5、調控畸形,越調控越漲
如今韓國市場是調控後的畸形市場,當房地產市場出現房價暴漲的時候,韓國政府進行調控,包括:劃定了投機過熱區域的範圍、強化了居住條件的限制、降低了房地產抵押貸款的比例等。
實際上最終的結果就是導致韓國很多普通人買房越來越困難,但買房需求並沒有被滿足。
而在限購區域周邊,反而出現了公寓價格暴漲的現象。
這實際上是一種房地產的擠出效應,而在這樣的情況下,韓國政府又推出了房產稅政策,這些政策又進一步推高了房價,所以我們看到這實際上是一個房地產調控失效之後,所引發的房價畸形快速上漲現象。
背後邏輯引發的思考
—FINSIGHT—
在研究完韓國樓市之後,大林突然理解了,今年年中我們為何突然放緩降息,停止下調LPR利率,以及對各城市加急出臺了一系列調控措施,甚至只要出現房價暴漲的城市,就下令緊急約談。
當初認為沒必要,現在細品,這些措施都是在前瞻性抑制房價炒作。疫情之後,美國、韓國、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均出現了房價的報復性上漲。如果中國再來一輪大漲,後果難以想像。
圖:來源於PIXABAY
當然通過韓國樓市,我們發現:一個健康穩定的房價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合理的城鎮化策略、對炒房客的打擊、對資本巨頭的壓制和反壟斷等。
在這些方面,國內政策顯然全局性更大,例如今年再三提出「脫鉤房地產經濟」,斷了地方和開發商穿一條褲衩的念想。
多數城市提高了購房者二套房首付槓桿,而且據銀行消息稱,明年還要對多套房持有者進行限制房貸額度。破釜沉舟式的堅持「房住不炒」,對投機客圍追堵截。
其次加速多個一二線為首的城市群建設,打通城市戶籍壁壘,實現人口在「城市-城市」之間充分流動,以此分擔核心城市房價上漲的壓力,從近兩年北、上、廣人口負流入,成渝、蘇杭、中原城市群崛起可以見得。
最後,對開發商下發「三道紅線」監管紅令,這意味著當年通過槓桿撬動房地產暴利的時代徹底遠去,並且當下還對類似螞蟻集團這樣的網際網路巨頭進行打壓,以此給民眾創造多元化的投資空間和機會。
細一思考,仿佛一切都是一盤精妙的棋。
當然,這並不是拍馬屁我們做得有多好,而是在經歷過幾次房價大潮之後,我國樓市這艘巨航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可以想像,我國房地產市場絕不可能再和韓國一樣,出現房價暴漲、恐慌性購房這種局面。因為炒作的基因和環境,在不斷被長效機制所瓦解。未來只剩下由剛需主導的理性交易市場,房價漲幅和城市發展深度關聯。
真的希望這是永恆的覺悟,而不是硝煙後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