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過一句名言:
The only thing that never changes is change itself.
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
這真是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
宋仲基發誓說跟宋慧喬不離不棄,李晨說會一直保護範冰冰,謝霆鋒說會跟張栢芝好好在一起,文章說這輩子最驕傲的是馬伊琍…
昨天,文章、馬伊琍發微博官宣離婚,兩人十多年的戀愛、婚姻關係如今已是過眼雲煙。
兩人的離婚聲明都很有文採,紙短情長,頗有「縱有萬般不舍,終須一別,唯願重逢之時,卿心依舊」的意味。
文章:
吾愛伊琍,同行半路,一別兩寬,餘生漫漫,依然親情守候。
馬伊琍:
你我深愛過,努力過,彼此成就過。此情有憾,然無對錯。往後,各生歡喜。
文章的「一別兩寬」和馬伊琍的「各生歡喜」讓我印象深刻,我順手查了一下這兩個成語的來源。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一別兩寬、各生歡喜」竟然是敦煌莫高窟出土的文物「放妻協議」裡的句子!
「放妻協議」也叫「放妻書」,「放妻協議」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離婚協議」。
文章、馬伊琍好用心,借古喻今了。
這份「放妻協議」大致內容是:
若結緣不合,比是怨家,故來相對……既以二心不同,難歸一意,快會及諸親,各還本道。願妻娘子相離之後,重梳嬋鬢,美婦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選聘高官之主。解怨釋結,更莫相憎。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翻譯成大白話,這位丈夫對妻子說:如果我們結合在一起是錯誤,不如痛快地分手,希望咱們倆人重整山河,這要比看不順眼互相擠兌的好。
這份「放妻協議」無非說了這四個字:
好聚好散。
就像於文文在《體面》裡唱到的「分手應該體面,誰都不要說抱歉」。
「好聚好散」是對愛情的一種尊重。如果兩個人深愛過,那就好好告別,讓彼此不再有瓜葛。和過去劃清界限,留給彼此最後的尊重,兩不相欠,這樣才能各自安好。
下面給大家總結一下「好聚好散」在英文中的一些說法:
1. to part without hard feelings
part 這裡做不及物動詞表示「分手」, hard feelings 表示「不愉快的情緒」,to part without hard feelings 就是「好聚好散」。
2. to cut the knot as smoothly as you tied it
字面意思是「好好地斬斷這個結,就像當時好好地系上它一樣」。
我個人比較喜歡這種比喻,因為「結婚」的英文除了「get married」,還可以是「tie the knot」。到了「離婚」之時,自然要「cut the knot」。句子裡的副詞 smoothly 體現出了「好聚好散」的意味。
另外,還有一些比較口語化的表達,如:
3. Let’s just be friends.
字面意思是「我們當朋友吧」,言下之意就是「讓我們好聚好散吧」。最後還可以添加「without hard feelings」、「without resentment(怨恨)」、或「without grudges(怨氣)」。
另外,「好聚好散」也就是「關係和睦」,彼此間沒有怨恨,沒有嫌隙,英文還可以說:
4. We’re on good terms.
「be on good terms」是一個固定搭配,表示「關係和睦」。
5. There’s no bad blood between us.
bad blood 字面是「壞血」,比喻「不合、嫌隙」。
6. Merry meet, merry part.
最後,我還發現網上有人把「好聚好散」翻譯為:
Merry meet, merry part.
這裡的 merry 表示「happy」,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快樂地相見,快樂地道別」。我查了一下,這種說法還挺有文化的。
根據 Urban Dictionary(美國俚語詞典),這句話源女巫(witch)做法或者威卡教徒(Wiccan)進行宗教儀式時的口號。
雖然這種表達的原義跟「好聚好散」有些偏差,但仍可以引申一下。
詞典中還提供了完整說法:Merry meet, merry part and merry meet again. 我想是不是可以翻譯為「好聚好散,再見不難」?
----THE END----
期待你走進東聯英語,
走進真正屬於孩子的英語樂園!
有愛存在的地方 一切皆有可能
Anything is possible when there is love
讓每一個孩子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Let every child be uniq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