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宥嘉《心酸》作曲人丁世光, 幕後到臺前, 新專輯好評如潮.

2021-02-08 沐之聲

  LI.VE.FE   

疲憊生活 溫柔夢想


心酸》作曲人

 從 幕 後 到 臺 前 

「創作本身就是一種

我對生命的探索和渴求。」


文 | 呆若木一

聽到丁世光的《神經志》是個意外,因為在Apple Music上閒逛,無意間就聽到了這位華語新人的作品。後來看到微博上林宥嘉、常石磊、姚謙都為他轉發站臺。

說是新人其實也不新了,自05年為陶喆寫《Catherine》起,他已在幕後十多年,除陶喆之外與S.H.E、林宥嘉、周筆暢等人皆有合作,而最出名的作品非《心酸》莫屬。

仔細回味最近的華語樂壇,我們會發現不少佳作都來自於幕後轉臺前的這些唱作人、製作人們,例如郭頂、宋念宇、宮閣等。他們共同的特點是音樂素質極佳而且流派相對較為統一,走出樂壇「演唱至上」的怪圈,他們在曲風、元素融合等方面有著獨到的審美與執行力。

《神經志》作為丁世光的首張專輯,跳脫了一般華語流行樂抒情芭樂主導的框架。聽這張專輯,感覺就像在聽橫空出世的陶喆林俊傑、如日中天時的王力宏等千禧年前後的那些華語R&B男聲井噴時期的那些作品,充滿著他們還沒有被市場裹挾時那種初生牛犢般的活力與生機。

說到如今華語樂壇老生常談的問題就是音樂上的創新力不足,導致歌詞文本審美主導大於樂性主導。某種意義上,周杰倫、陶喆、林俊傑、王力宏等一批男歌手當年對西洋流行樂的大量引入至今看來都是當時樂壇被激活的一大重要因素。但隨著近幾年市場的緊縮,在音樂上肯吃螃蟹的人再也少有蔚然成風之勢,而是逐漸趨於邊緣化。

而如今丁世光的出現,似乎也是在繼承當年這些西洋派R&B男歌手的路線,注重的是華語流行樂與R&B/Soul/Funk等元素的融合。而丁世光的音樂與他們的不同點在於,他要比以上幾位都更加「黑人」。在音樂上,他的大量吸取Funk、Gospel乃至Motown、Disco等,而且根源相對而言較為純正,透著濃濃的歐美七八十年代的經典復古流行樂的味道。而「復古」作為歐美樂壇如今的風潮之一,亦散見於Bruno Mars等人的作品。而更明顯的標誌則是他的演唱,在華彩段落的大量假音可以明顯聽出吸取了從Al Green到Prince再到Miguel一脈的歐美Soul/R&B男聲的演繹路數。以上兩點也是丁世光的音樂聽起來黑人味道更為濃厚的原因。

而在創作角度上,這張專輯的切入點常在派對、酒吧中留連,透著濃濃的當代都市感,既出於自我分享,也有激起當下年輕一代共鳴的能力——時代的發展已經讓他們逐漸離開了深夜孤獨的家與寂寞無人的操場,走向了更加熱鬧的聲色犬馬之中。他以一個都市中的情緒化個體的姿態,帶著那麼多的幼稚、感性、脆弱,把這些不成熟不完美融入他調皮而玩世不恭的旋律當中——他不是一般華語男聲樂於扮演的挖心掏肺深情雲備胎,相反,他是小聰明小狡黠混雜著性感和欲望的結合體。

但真正決定這張專輯在質感上領先其他同行的關鍵,則是它在製作上的考究。無論是樂器的演奏質量、編曲中Hook與和聲的鋪陳都相當精緻。例如《E.T.》中的空曠音效、幽靈般如流星跳動的Hook,《小師妹》中如泛黃膠片般的暖色調合成器,以及《愛在什麼地方都有》和《如果我們當時在一起會怎麼樣》裡不斷躁動神經的急促吉他、《Simon》結尾處氣貫長虹的電吉他與弦樂…都保證了這張專輯的質感。

《Simon》是專輯中情感最為濃烈的抒情曲,卻跳出了一般抒情的框架,以R&B作為底子,Simon作為傾訴的載體,承載著所有關於終極問題的疑問,關於自我生活狀態的彷徨,是信念被崩塌消解後,靈魂無處安放的苦惱,因此他一次次地問「該往哪裡走」,卻沒有答案,歸於「只能麻木地走」與情緒洶湧的樂器留白。在諸多和弦色彩的變換、樂句內的自由即興、長音以及最後大片弦樂推動與吉他轟鳴段落中,他強烈的傷感與寂寥更透出一種強烈的虛無感。

《愛在什麼地方都有》則是專輯中最為歡脫的曲目,也幾乎是這張專輯最顯眼的亮色。他在這裡玩起了Funk,有著Justin Timberlake般的玩世不恭。躁動到讓人想立刻站在桌上跳舞的吉他、帶著Big Band味道的管樂仿佛代表著爵士時代的狂歡精神、女聲與他的唱和仿佛都帶著挑逗意味,配著他略顯慵懶微醺的R&B唱腔、念白,一片耀眼而頹靡的歌舞昇平。

其他值得一提的曲目還有《不散的筵席》、《如果我們當時一起會怎麼樣》。《不散的筵席》表達的是對父親的思念,他在其中融入Disco、二四重拍增強律動與搖擺感,並在副歌部分加入回聲效果,使思念聽來有種不斷延續的雋永。《如果我們當時一起會怎麼樣》敘述著從校園過渡到社會後當年情愫的物是人非,仿佛《小鎮姑娘》的姐妹篇,副歌的旋律有種妙趣橫生的俏皮感,讓觸景生情的悲傷也帶著故作輕鬆的陽光。

最後專輯以一首Gospel結束,在福音味道濃厚的合唱中,他唱出「我的生命全都因為愛」,使專輯在一片聖潔中落下帷幕。而這張專輯在音樂上的拼圖也因此更為完整,從Funk到Disco,從Gospel到R&B,他化用歐美音樂風格以豐富自己的創作,塑造出一個專屬於他的玩世不恭帶點幼稚感性的藝術人格,優異的製作水準也讓他的音樂在一眾新人中脫穎而出。

視覺 | 周禹頡

攝影 | 竹十口

音頻 | 愛在什麼地方都有

相關焦點

  • 丁世光:一個讓林宥嘉、陶喆、常石磊、魏晨為其瘋狂打call的音樂人
    >,為眾多歌手製作歌曲,雖然數量不多,但是質量絕無水貨,在創作出熱門金曲之後,如今的他終於厚積薄發,2017年年末的時候推出首張個人專輯「神經志」,開啟唱作人的新身份。在一眾流量小生都在玩Tarp、拼先鋒元素、尷尬而空洞的流行趨勢下,丁世光第一張專輯卻毫不張揚,內斂卻有溫度。
  • 「一幕之隔」丁世光:從錄音棚到金曲獎舞臺,他是出道14年的「新人」
    幕後·丁世光  As a producer與陶喆結緣後,丁世光正式成為了一名幕後音樂人,開始將創作變成職業。但即使一隻腳已經邁進了娛樂圈,他還是沒有那種「我要出道做歌手」的想法。正式成為了流行音樂圈的幕後製作人後,他接觸到的著名音樂人、大牌歌手越來越多。
  • 丁世光新專輯《實況電影》實體版本來襲
    「音樂匠人」丁世光於去年聖誕節上線了個人第二張全新專輯《實況電影》。今日,該專輯推出實體版本。人生如實況電影,無法編輯無法回頭,丁世光將人生的故事和思考寫成歌,打造出命運的劇本。丁世光連續3年每年都在12月25日這個日期發行了作品,這一天,也成了他與樂迷之間一個不成文的約定日。他也似乎特別鍾情於灰藍色。聖誕節的熱鬧與冷色調的寡淡,就像丁世光本人的AB面,A面是他早已彰顯出來的創作才華,B面是被他小心翼翼隱匿已久,最終才拿出來的聲音。
  • 丁世光,穿越時空的R&B新格局 | 著調熱碟(內含福利)
    陶喆的《Catherine》、林宥嘉的《心酸》、周筆暢的《肋骨》均出自他手。《最美和聲》《中國好歌曲》陶喆組的音樂總監也被他「客串」得遊刃有餘。有的魚是永遠都關不住的,因為他們屬於天空。丁世光就是那條「魚」。在蟄伏多年後,他終於在2017年底推出個人首張全創作/製作專輯《神經志》。他擅於給音樂做「減法」,通過捕捉瞬間的情感,將生命的意義想得透徹。
  • 年底大牌扎堆,卻是從幕後走到臺前的丁世光脫穎而出
    《神經志》作為丁世光的首張專輯,跳脫了一般華語流行樂抒情芭樂主導的框架。聽這張專輯,感覺就像在聽橫空出世的陶喆林俊傑、如日中天時的王力宏等千禧年前後的那些華語R&B男聲井噴時期的那些作品,充滿著他們還沒有被市場裹挾時那種初生牛犢般的活力與生機。 說到如今華語樂壇老生常談的問題就是音樂上的創新力不足,導致歌詞文本審美主導大於樂性主導。
  • 丁世光《實況電影》:一張可以看得見風景的視覺唱片
    和兩年前一樣,丁世光把自己的新專輯《實況電影》發行的日子準確的定在了12月25日。這是一個固執主義者,這一天,會不會在丁世光的生命裡有著特別的紀念意義?《實況電影》的封面有一種獨特的抽象感,一臺老式電視機裡,丁世光坐在地上,他靜靜的看著同樣一臺電視機。簡潔的畫面,卻蘊含著一種微妙的靜態語言。他在望著一個怎樣的自己?
  • 你離「禁慾系歌手」林宥嘉只差一個歌單!
    《心酸》我們曾相愛,想到就心酸《心酸》是林宥嘉演唱的歌曲,收錄在《感官/世界》,2009年10月30日發行。2013年用作電影《北京愛情故事》插曲。《自然醒》表達對「自然醒」的美好嚮往《自然醒》是林宥嘉演唱的歌曲,由黃偉文作詞,李拾壹作曲,收錄於其2011年發行專輯《美妙生活》中。《自然醒》是林宥嘉《美妙生活》第三波歌曲MV,與樂隊在重金屬廢鐵場景拍攝,主打硬式搖滾風。
  • 六虎將戲金曲獎|Pick 年度最佳國語專輯(下)
    《偷故事的人》是一張能量強大的專輯,強大到只有張惠妹能夠充分掌控,不張狂,與《我要快樂》保留下來的壓抑抑鬱異曲同工。對於6/10的純鋼琴伴奏的音樂,阿妹的表達是有層次的,曾經讓人迴旋腦海的的《聽海》《我要快樂》。這種絮絮叨叨,思念有聲的情歌。療愈情歌《壞的好人》、R&B操刀的《裝醉》。
  • 從幕後到臺前的人生~周杰倫
    但了解周董的人都知道他曾經最重要的工作是寫詞作曲,屬於幕後工作者。而巧合的是他在做幕後工作者的時候,他寫的歌作的曲似乎沒有人能夠很好的演繹。所以幕後工作的他也一次次面對收到被退稿的尷尬境地。一次吳宗憲給周杰倫這個年輕人一個任務,就是一周之內必須寫出五十首歌,就給他個出專輯的機會。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周杰倫年輕氣盛,盡然給了所有人一個大大的驚嘆。他是如何做到的,不得而知,但我們知道的是,通過這次他順利出了專輯,並且他的聲勢像火山爆發一樣,瞬間席捲整個華語世界。 後來他的故事和傳說大概是個接觸流行音樂的人都曉得。
  • 林宥嘉結婚了!他曾經唱著最心酸的歌,如今做著最幸福的人!
    剛復出的他,4年推出新專輯《今天營業中》,為了製作這張專輯,他緊張到得「腸躁症」。當時林宥嘉一天拉10次肚子,還以為自己得了癌症。· · · · · ·之後開始出專輯,《殘酷月光》這首歌是林宥嘉在專輯裡最愛的一首歌。
  • 《熱血捕快陸小蝦》臺前幕後曝光 驚喜與感動並存
    自影片上映以來,好評如潮,對於這部電影的臺前幕後也迅速成為網友朋友們關注的焦點。近日,影片《熱血捕快陸小蝦》官方發布了最新的製作特輯,這段僅僅3分鐘的製作特輯把影片臺前幕後的精彩故事完整的記錄了下來。接下來,小編就帶觀眾朋友們走進這部影片的臺前幕後。
  • 林宥嘉新歌《熱血無賴》首播
    長岡亮介・陳奕迅・林夕・黃偉文・吳青峰・陳珊妮・小安・施人誠・林家謙・Jerry C・荒井十一・Eric Kwok・黃中嶽・楊子樸・丁世光・陳信延・陳惠婷・鄭楠・林宥嘉.身為新專輯製作統籌,現階段的林宥嘉反而想更不受拘束、不預設目的地去做音樂。就像經營一家小店一樣,只要有人可以選到他喜歡的商品,這家店就有繼續存在的價值。
  • 丁世光:世事無常,事事如常|Q獨家專訪
    2017年,第一張創作專輯《神經志》的發行,讓蟄伏於幕後
  • 林宥嘉北京巡演攜新歌開唱 酷熱炎夏難抵歌迷瘋狂
    新歌首演high翻全場 經典金曲引領大合唱    剛剛發布新專輯的林宥嘉本次巡演的應援色確定為紅色,開演前,被稱作「嘉人」的林宥嘉歌迷就早早聚集在場外有序進場,營造出一片紅色海洋。   當晚的演唱會一開場,舞臺背景緩緩分裂,宛如一場世界末日般的天崩地裂,林宥嘉以一身暗黑搖滾亮相,一首新曲[熱血無賴]配合舞臺絢麗奪目的燈光,使得現場氣氛瞬間火熱,歌迷們紛紛擺動合唱[oh~oh~oh]。    幾首活力四射的勁歌熱曲之後,林宥嘉說到,「今天我們都要做最酷的小孩,歡迎回家!」。
  •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我們的臺前幕後誰在堅守道德。
    一:人生如戲,演員剛出道表演的時候,天真而無邪,都想把最好的一面留給觀眾,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藝術這個崇高的字眼。當然,最後能否實現這個心願,完全取決於導演能否給她機會,這個機會的得到會有多少心酸和等待。演員自己的爆料,讓我們吃驚不小。二:人生如戲,最成功的主持人和各種論壇導師,就是不忘自己是誰,不忘自己是為人師的人。
  • 【微新聞】丁世光,神經志*音樂人
    因此,在這張專輯的選曲、故事內容和錄音製作上,丁世光都有意識往這個方向去設計。他希望這些歌曲除了在聽覺上有各自特點和統一性之外,在故事和交代的順序上也能有清晰的邏輯和關聯。如此巧妙的安排,讓這些音樂既環環相扣地構成了一張真正的專輯,也是五個系列篇章的故事,更可以是十首好聽的歌曲。 當被提問整張專輯中最滿意的一首歌時,丁世光給出了《不散的筵席》這個答案。
  • 新歌 林宥嘉新專輯歌曲《寵兒》:聽到心生溫暖
    林宥嘉新專輯歌曲《寵兒》MV,你生來應該被溫柔對待,享受全宇宙的寵愛。乾淨清新的畫面,走心的歌,聽到心生溫暖。包括紛擾 包括星屑  包括斷了氣 包括壞雨傘  包括月之海 包括碰了雪的指尖  例如思念 例如遊牧  例如信天翁 例如地下鐵  例如你側臉 例如末日前的荒田  來到 這一刻 沒什麼到有什麼
  • 鄧紫棋新專輯寫真眼神凌冽,談前任淚崩:我曾擁有你,真叫我心酸
    前兩天,沉寂了許久的鄧紫棋,推出了她的新專輯《摩天動物園》。在新專輯的搶聽會上,鄧紫棋接連播放了新專輯裡的《Fly Away》、《螢火》、《灰狼》、《很久以後》等多首歌曲。當《很久以後》播出之後,鄧紫棋瞬間淚目,面對媒體的採訪,也一度哽咽到不能自已。
  • CMA2019入圍提名揭曉 行業「新賞」樂壇新勢力
    這個由華語樂壇不同地區和市場的音樂機構、唱片公司、獨立廠牌、經紀公司、詞曲出版單位乃至音樂人工作室等會員機構和個人,組成了規模獨具和視角全面的評選陣容,從臺前到幕後,從藝術到技術,給出了業內對過去一年樂壇成績的觀察與評價。接下來,CMA 2019將進入評審主席團101人的論述和終評階段,最終的獲獎名單將於7月31日「CMA2019音樂盛典」上現場公布。
  • 永遠不緊不慢,永遠冷萌的林宥嘉(附帶新專輯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