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學院輸出產教融合「東方經驗」-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門戶...

2020-12-24 溫州日報甌網

東方學院輸出產教融合「東方經驗」

2020/12/19 08:09 來源:溫州商報 編輯:遊歷 瀏覽:828

  • 本文導讀:「連續三年畢業生就業率高達97%,每年向社會企業輸送高技能人才超2000人,超50%的畢業生留溫就業……」
  • 3

12月17日舉行的金藍領十百千人才供需會現場。受訪者供圖

 

商報訊(記者 鄧帆慧)「連續三年畢業生就業率高達97%,每年向社會企業輸送高技能人才超2000人,超50%的畢業生留溫就業……」12月17日下午,在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舉辦的「匠心鑄造『金海匠谷』高能級平臺及金藍領十百千人才供需會」上,東方學院公布的一串數字讓人印象深刻。

東方學院校長胡新根說:「2017年以來,為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破解浙南產業集聚區高技能人才數量短缺,結構不匹配,缺乏人力資源隊伍建設長效機制等問題,東方學院加快了新型學徒制改革步伐,通過產教融合、政校企合作形式與企業共建高技能人才『蓄水池』,探索『金藍領』隊伍培育長效機制,取得了顯著成效。」

對接融入

建立高匹配度人才培養新體系

在當天舉行的金藍領十百千人才供需會上,105家溫州規上企業提供了1678個崗位,吸引了東方學院近千名師生參加。會上除了大三的學生,還有不少大二學生的身影。

學院負責人表示,學院鼓勵大二學生提前一年進場參與區域性大型人才供需對接會,不僅方便了學生實習崗位的選擇,同時提早讓企業介入人才選拔和培養,有效提高了人崗選擇性、匹配度和就業穩定性。然而,胡新根表示,為大二學生提前組織區域性大型人才供需對接會,這僅僅是東方學院人才培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側面。

據介紹,自2017年搬遷至金海校區以來,東方學院聚焦產業發展,主動推動「適需育才」,精減發展目標不明確或辦學水平較低的專業,倒逼專業設置「市場化」改革、專業建設「數位化」改革、課程體系「模塊化」改革、人才培養結構「供給側」改革,確立了「削枝強幹、強化特色」的專業優化調整和集群化、特色化建設發展思路。當前,學院的專業布局結構與溫州產業布局結構匹配度高達80%以上。

融合共建

構建產教融合「東方矩陣」

5G、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的發展成熟,加之浙江建設「民營經濟轉型升級的示範區」和溫州新時代「兩個健康」先行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等發展戰略的提出,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優化調整步伐不斷加快,急需一批創新型高素質應用人才,這對於地方職業院校來說,既是服務國家戰略和發展地方經濟的新機遇,也是對學校提出的全新考驗。

如何發揮職業院校的特殊作用,應對挑戰?東方學院加速了產教融合步伐。近年來,東方學院組建了特色優勢專業群,建設以特色產業學院為諸元的「產教融合矩陣」新平臺,對接省、市和經開區典型產業或其集群,與產業群或產業鏈中知名企業共建「汽車學院」「智能電氣學院」「旅遊航空學院」「電競學院」「東方得爾樂新餐飲學院」「東方綠康健康管理學院」「心絲路跨境電商學院」「新道會計學院」「東方南華機電學院」等10多個特色產業(企業)學院,產教融合矩陣初具雛形。

今年以來,東方學院著眼於溫州的區域戰略規劃與重大決策部署,立足自身實際,從「融入」到「融通」,推進產教融合「漸入佳境」。7月,學院與開發區管委會及各大企業共同成立金海產業學院,以此為基地服務於溫州(浙南)「沿海藍色產業帶」;8月,與文成縣西坑畲族鎮共建「畲鄉學院」,致力共建溫州(浙南)西部「綠色經濟帶」;9月,為助推溫州建設家政服務業「領跑者」城市行動,提升了學院服務社會的能力,與市人力社保局合作成立溫州家政學院。

在當天的大會上,東方學院與4家本土企業成功「聯姻」,舉行了籤約和掛牌儀式。「金海跨企業培訓和技術成果轉化中心」「浙南汽車電子智能製造協創技術中心」「浙南金海數智造產學研基地」「金海大學生創業谷」正式成立,「東方」產教融合矩陣再添新翼。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