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垣的一方,升清降濁而又無攻伐之弊

2020-12-24 太陽說易

昇陽除溼防風湯,出自《脾胃論》,具有升舉陽氣,升清降濁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陽氣下陷,以致飧洩、濡瀉,或後重、便閉,及腸風下血。《李東垣醫學全書》說:「昇陽除溼防風湯,蒼朮泔浸,去皮淨,四兩,防風二錢,白朮、白茯苓、白芍藥已上各一錢。上咀、除蒼朮另作片子,水一碗半,煮至二大盞,納諸藥同煎至一大盞,去滓,空心食前稍熱服。如此證飧洩不禁,以此藥導其溼。如飧洩及洩不止,以風藥昇陽。蒼朮益胃去溼,脈實、膜脹、閉塞不通,從權以苦多甘少藥洩之;如得通,復以昇陽湯助其陽,或便以昇陽湯中加下洩藥」。

溼性重濁、黏滯、溼邪可分為外溼與內溼,外溼多因氣候潮溼、涉水淋雨、居處潮溼所致;內溼是疾病病理變化的產物,多由嗜酒成癖或過食生冷,以致脾陽失運,溼自內生。每年長夏,此時溼氣當令,人體中的脾與之相應,如果長夏溼氣過盛,就容易損傷脾臟。同時,脾主運化水液,溼邪侵犯人體後最易傷害脾陽,而脾陽的虛弱也進一步助長了溼邪的侵入。現代人夏季貪涼,空調溫度設置過低或過食冷飲等均會導致汗液揮發不透,溼邪鬱閉在體內。另外,飲食不節,過食滋膩或辛甘厚味,妨礙了脾胃的運化功能,也會生痰生溼。

溼邪傷人最易困遏脾陽,令脾陽不振,失其運化,所謂「溼困脾土」是也,輕則停而生溼,甚則聚而成飲,凝而成痰。痰濁中阻,就會出現眩暈,噁心嘔吐,頭重肢困,胸悶納呆。體內有溼還會與寒、熱、風、暑等邪氣相合,表現多種多樣的症狀。許多疾病與溼邪密切相關,如高脂血症、骨關節病、皮膚溼疹、心腦血管疾病,甚至惡性腫瘤,等。俗話說「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邪致病的治療並不容易。體內有溼的主要表現為:便溏或大便不成形;身體困重,不喜動、易疲勞;食欲不振或食後易飽、易腹脹;舌苔厚膩,舌邊有齒痕,脈滑或濡。

本方運用之妙在於遣藥配伍。由於內傷脾胃最易為溼邪所困,故風藥與健脾補益的藥物聯合使用,健脾藥與升散藥,升散藥與燥溼藥的輕重奇偶是處方的關鍵。如升散藥小於補益藥,欲升先補;升散藥大於補益藥,欲補先升;升散藥小於除溼藥,除溼為主,昇陽為輔;升散藥與除溼藥相等,引而越之。可根據不同的體質,不同的症狀,隨機加減。方中蒼朮辛溫燥烈,升清陽而開諸鬱故為君藥;白朮、茯苓健脾利溼;防風辛溫勝溼而昇陽;白芍酸寒斂陰而和脾,諸藥合用,共奏昇陽除溼的功效。故《醫方考》說:「風能勝溼,故用防風;燥能治溼,故用二術;淡能利溼,故用茯苓;土病木乘,故用芍藥。又曰:久風入中,則為腸風飧洩,故用防風;伐肝疏脾,非酸不可,故用芍藥」。

總之,升舉陽氣,陽氣得以復升,水溼自除。溼阻陽氣,氣機滯塞,升降失諧,九竅不利,腠理閉塞,發散陽氣則鬱陽舒展,氣機調暢,溼氣得化。李東垣指出:「久不能升,是有秋冬而無春夏,乃生長之用陷於殞殺之氣,而百病皆起。」 陽氣升,濁氣降,升降復,則神機化。此方在應用中,其最妙之處在於無攻伐之弊,如此方可以用於虛坐努責的便秘,甚或下墜,便中帶血,或虛人不任攻伐的患者,對年老、體弱、大病後、產後、不宜用攻下方藥者,辨證使用昇陽除溼防風湯頗效。

相關焦點

  • 火鬱發之——李東垣昇陽散火湯
    「熱如撩,捫之烙手」可知此熱為躁熱,熱勢較盛,故法當補中溫散。其重點在於辨發熱為外感還是內傷,外感之發熱與惡寒並見,其熱為翕翕發熱,「外感寒邪,發熱惡寒,寒熱並作,其熱也翕翕發熱……其熱寒熱並作,無有間斷」,內傷之熱為躁熱,其發熱惡寒交替出現,熱作寒已,寒作熱已。       因寒邪凝滯形成鬱火作熱除有熱象及脾胃虛弱之納差、乏力等,還可有心煩,舌紅,脈緊數按減等火鬱之症。
  • 【胡說中醫】「補土派」祖師爺李東垣:「富二代」的從醫之路
    在其為官期間,在民間流行一種「大頭天行」的疾病,主要症狀為頭面紅腫、咽喉不利,許多民間大夫都束手無策,只能由著病人病發而亡,卻無半點辦法,李東垣看到此情此景,暗下醫治百姓的決心,於是他廢寢忘食地研究本病,從症狀到病因反覆探討,最終制定方劑,治好了百姓的病,「神醫」的名聲也由此傳開。而為了躲避元軍的侵擾,李東垣後來搬到了開封附近,在期間,他為公卿大夫治病,名聲大振。
  • 李東垣的一方,是昇陽散溼之劑,身體疼痛不用愁
    羌活勝溼湯,為祛溼劑,出自於李東垣的《內外傷辨惑論》,具有祛風,勝溼,止痛的功效。主治風溼在表的痺證。表現為肩背痛不可回顧,頭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難以轉側,舌苔白,脈浮等。本方主治風溼襲表,其證多由汗出當風,或久居溼地,風溼之邪侵襲肌表所致。風溼之邪客於太陽經脈,經氣不暢,致頭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難以轉側。要處理這些問題,張元素的九味羌活湯也可治風寒溼邪襲表之證,但九味羌活湯解表之力較本方為著,且辛散溫燥之中佐以寒涼清熱之品,故主治外感風寒溼邪兼有裡熱之證。
  • 補土聖手-李東垣
    金元四大家指中國古代金元時期的四大醫學流派,即劉完素的火熱說【寒涼派】、張從正的攻邪說【攻下派】、李東垣的脾胃說【補土派】和朱震亨的養陰說【滋陰派
  • 讀書要讀李東垣
    其實李東垣這個人名我們都比較熟悉,但是李東垣的學說我想對於很多臨床醫生來說還是相對陌生的。李東垣最大的成就正是在於他構建了中醫學裡面的內傷學說,也就是朱丹溪說的我們的醫學到李東垣都齊備了,這個齊備指的是從外感學說到內傷學說都齊備了。三、針對正氣的治療體系再一個李東垣的成就,需要明確下來,就是從李東垣開始,明確地確立了針對正氣的臨床治療體系。
  • 治胃病:李東垣擅長這個方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腹中軟即當散也。」 病位在心下,病症為痞積如盤,病機為飲停氣滯。治療以枳實苦瀉消痞,降氣破積為主,合以白朮健脾化飲。 枳術丸出自李東垣《內外傷辨惑論》:「易水張先生枳術丸:治痞,消食,強胃。白朮二兩,枳實(麩炒黃色,去穰)一兩。
  • 《蘭室秘藏》中的一方,是李東垣為心火下陷於脾土之中而設
    火鬱湯出自李東垣的《蘭室秘藏》,此方劑只有六味藥組成,再加上蓮須,和蔥白也就算八味藥,雖然藥味不多,卻有辛散透達、發洩火鬱的功效。「火鬱」之火當分虛實。實證火鬱以邪盛為主,多因外感六淫或邪滯氣機,虛證火鬱則多由臟腑氣血陰陽失調所致,常見於外感熱病後期或內傷雜病之中。
  • 當鄧鐵濤解讀李東垣
    I導讀:鄧鐵濤老是當代中醫屆泰鬥,李東垣先生也是後世公認的內傷病大家,當鄧老遇到李老,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一起來看看。李東垣學說的臨證體會作者/鄧鐵濤李東垣的成就在「李東垣的科研成果、方法與啟示」一文中作了概括的介紹,茲略談個人對李氏學說的學習與臨證體會,以就正於同道。
  • 李東垣的一張被掩埋千年的經典方,其間妙處許多人都不知道
    昇陽散火湯出自李東垣的《內外傷辨惑論》,《脾胃論》也有記載,在《蘭室秘藏》中將本方更名為柴胡升麻湯。對於昇陽散火湯的功效主治,在《內外傷辨惑論》中記載:「昇陽散火湯,治男子婦人四肢發困熱,肌熱,筋骨間熱,表熱如火,燎於肌膚,捫之烙手。夫四肢屬脾,脾者土也,熱伏地中,此病多因血虛而得之。又有胃虛過食冷物,鬱遏陽氣於脾土之中,並宜服之。」
  • 城池攻伐全掌握細數《三國群英傳-霸王之業》攻城要點!
    如果說在《三國群英傳-霸王之業這一期我們就說一些聯盟城池攻伐的要點,助你快人一步,一統中原。壹. 攻城基礎城市攻伐無疑是《三國群英傳-霸王之業》中的重中之重,沒有聯盟,就沒有城池,城池和聯盟的利益也是息息相關。
  • 脾胃派創始人李東垣,創造一個奇效良方,專治耳鳴耳聾,療效顯著
    看到方劑名,肯定大多數人都能猜到這是個補氣、聰耳明目的方子吧,沒錯,這是一個中醫用來治療耳鳴耳聾的神奇的方子,相傳,「此方一出,舉國無耳鳴耳聾之患」。作為補土派代表、脾胃學派創始人的李東垣,他認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他治病的關鍵就在於補中益氣,補中就是補脾胃。他指出「五臟皆稟氣於脾胃,以達於九竅,煩勞傷中,使衝和之氣不能上升,故目暈而耳聾也」。
  • 劉備伐吳怎麼失敗的,劉備伐吳被火燒連營
    但是這次伐吳又是很難取得效果的,劉備自己估計也清楚這次伐吳可能會失敗,但是他沒想到初期會這麼的順利以至於一路打到了夷陵一帶,到了這兒本來如果穩紮穩打,先鞏固了這些地方也勉強能彌補一下損失了,因為攻城戰真的不好打,夷陵易守難攻,但是這個時候劉備太過高估了自己,認為陸遜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肯定可以拿下,結果久攻不下,陷入到非常尷尬的局面之中,而之後劉備自己又處理不好,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裡
  • 溼熱內蘊,脾胃不足,李東垣的方劑值得信賴
    除溼補氣湯,又被稱為清神補氣湯,此方劑出自李東垣的《蘭室秘藏》。具有清熱燥溼,益氣昇陽的功效。主治溼熱內蘊,脾胃不足,兩腿麻木,沉重無力,多汗,喜笑,口中涎,下身重如山,語聲不出,右寸脈洪大者。所謂溼即通常所說的水溼,它有外溼和內溼的區分。
  • 從《脾胃論》說李東垣
    李東垣厲害就在,除了闡述理論,他還運用這些理論去治療疾病,取得了很多療效驚人的案例,總結了很多治療經驗,影響了後世諸多醫家。我挑一個比較特殊的來說說:內傷發熱。李杲管這個叫做陰火。專門用「陰」來說這種火,就是想讓大家提高注意:這個不是一般的火,別瞎治。現在我們如果自己有火熱的表現,大多是覺得自己上火了,然後自覺該吃點寒的涼的,來消火。
  • 隨便寫寫《司馬錯論伐蜀》片段的觀後感
    而如果攻打韓國,韓國勢必會和周聯合,甚至會割地獻鼎,請求齊趙魏楚四國再一次合縱攻秦。之後的齊國被打的只剩兩座城,也是因為貿然滅宋。我的疑惑之處是,這麼明顯的漏洞張儀為何沒有注意到?在逼乎看到陰謀論,認為張儀是為了等六國再次合縱攻秦,自己能有用武之地。但我認為張儀雖然自稱名利之徒,卻畢竟不是蘇秦那樣的間者,畢竟還得在秦國上班。
  • 脾胃大師李東垣名方賞析
    曰:惟當以甘溫之劑,補其中,升其陽,甘寒以瀉其火則愈。《內經》曰:勞者溫之,損者溫之。蓋溫能除大熱,大忌苦寒之藥瀉胃土耳。今立補中益氣湯。組成:黃芪(勞役病熱甚者一錢) 甘草(炙,以上各五分) 人參(去蘆) 升麻 柴胡 橘皮當歸身(酒洗) 白朮(以上各三分)用法:上件㕮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早飯後溫服。
  • 四本主角幕後創造世界的小說,利用玩家攻伐萬界,熬夜看完真痛快
    精彩片段:活了數千年,他第一次見到這種手段,竟然能操縱魂力,直接將自己的實力拔升了半個境界。再次看了眼陸無,渡延噗通一聲跪倒在地,朝其嗑首:「拜謝吾王恩賜!」陸無點頭,其實提升渡延的實力對他來說並不難。這和玩家不同。
  • 鎮一方八方邪魅,三煞五疾,五弊三缺—守村人
    守村人又叫鎮靈人,相傳此類人一般為前世「大兇之人」死前醒悟,自願來世「三魂去一」「七魄去二」天性善良,無欲無求,鎮守一方,以報前世孽債!有句古話叫做「無傻不成村」,幾乎每個村子都有一兩個先天有缺陷之人(憨子),他們腦袋不怎麼靈光,見到人他們只會傻傻的笑,誰家辦喪事他們會跟著一起搭棚守靈,誰家辦喜事他們不用叫就會過去幫忙,從不要求回報,只要給口飯吃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