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土聖手-李東垣

2021-03-04 開放科學

 金元四大家指中國古代金元時期的四大醫學流派,即劉完素的火熱說【寒涼派】、張從正的攻邪說【攻下派】、李東垣的脾胃說【補土派】和朱震亨的養陰說【滋陰派】。上期我們介紹了攻下派宗師張從正,今天再帶領大家了解下中醫"脾胃學說"的創始人-補土派李東垣。


李東垣生於金世宗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卒於元憲宗元年(公元1251年),終年71歲。漢族,又名李杲,字明之,晚年自號東垣老人,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李東垣曾從師於名醫張元素,屬易水派,是中醫"脾胃學說"的創始人。李東垣十分強調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為在五行當中,脾胃屬於中央土,因此李東垣的學說也被稱作"補土派"。

李杲出身富豪之家,自幼沉穩安靜,極少言笑,十分喜愛讀書。李杲20多歲時,他的母親患病,請了許多醫生前來,治療無效,也就糊裡糊塗地病死了。這件事對他的觸動極大,從此便立志學醫。他聽說易州的張元素的名聲很大,便攜重金前去拜師學醫。經過數年的刻苦學習,李杲"盡得其法",基本掌握了張元素的學術思想和診療技術。他精通醫術,但並不行醫。而每次為人治病,療效甚佳,常給親朋看病開方,對於治療十分有心得,尤其對中焦脾土在治療中的意義有獨到的見解。

李東垣以各種致病因素最易耗傷人體元氣,提出了「內傷學說」。認為:「脾胃內傷,百病由生。」這與《內經》中關於四時皆以養胃氣為本的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時,他還將內科疾病系統地分為外感和內傷兩大類,這對臨床上的診斷和治療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對於內傷疾病,他認為以脾胃內傷最為常見,其原因有三:一為飲食不節;二為勞逸過度;三為精神刺激。另外,脾胃屬土居中,與其他四髒關係密切,不論哪髒受邪或勞損內傷,都會傷及脾胃。同時,各臟器的疾病也都可以通過脾胃來調和濡養、協調解決。但他絕對不主張使用溫熱峻補的藥物,而是提倡按四時的規律,對實性的病邪採取汗、吐、下的不同治法。他還十分強調運用辨證論治的原則,強調虛者補之,實者瀉之,不可犯虛虛實實的錯誤,這樣就使得他的理論更加完善,並與張子和攻中求補,攻中兼補的方法不謀而合了。

依決,藥學碩士,宅女一枚,喜歡讀書,偶爾會突發奇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創新醫學網

   

 生命科學前沿報導、臨床醫療技術探討、醫療時政解讀、醫學資源共享


相關焦點

  • 【胡說中醫】「補土派」祖師爺李東垣:「富二代」的從醫之路
    在「金元四大家」中有這樣一位中醫高手,他出身富貴之家,卻並非紈絝子弟;他潛心學醫,只為破除難治之症;他窮盡畢生精力著書立說,為後世「脾胃學說」奠定基礎,他就是「補土派
  • 補土派的前世今生
    ,《李東垣的科研成果、方法與啟示、 李東垣學說的臨證體會》,以下為鄧老文章截圖。二:李東垣的學醫經歷這段時間一邊整理唐老師的課件,一邊在家實踐玄普灸陣,唐老師把疾病的發生簡化為溫度與壓力的問題,也就是人體五臟六腑需要一個穩定的區間溫度,它才能正常履行其功能,調病就是調(臟腑)溫度,溫度高了調脾,溫度低了調胃,顯然我們也是屬於補土派,而補土派的鼻祖為李東垣,由鄧老的文章讓我產生了想要了解一下李東垣宗師。
  • 從《脾胃論》說李東垣
    咱們後世稱之為「脾胃派」或者「補土派」。(因為脾五行屬土)李杲(gao),晚號東垣老人,年輕時是個聰明的富二代,因為母親病重不治,憤而學醫,拜師易水學派張元素,認真鑽研,終成一代大家。他是金元四大家之一(後世總結的金元時期比較厲害的四個醫學大家),其主要著作,除了《脾胃論》,還有《蘭室秘藏》,《內外傷辨惑論》,《醫學發明》等。他對脾胃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論述頗深。
  • 讀書要讀李東垣
    其實李東垣這個人名我們都比較熟悉,但是李東垣的學說我想對於很多臨床醫生來說還是相對陌生的。也就是說,我們在臨床上如果不讀李東垣,我們對中醫的理解則無法全面,或者對中醫的把握往往有缺陷,這是從大中醫的角度來說。二、構建內傷學說第二個問題我想和大家聊聊李東垣的成就。我們都熟悉李東垣創立了脾胃學說,歷史上說是補土派,但實際上脾胃學說只是李東垣的成就之一。
  • 脾胃派創始人李東垣,創造一個奇效良方,專治耳鳴耳聾,療效顯著
    作為補土派代表、脾胃學派創始人的李東垣,他認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他治病的關鍵就在於補中益氣,補中就是補脾胃。他指出「五臟皆稟氣於脾胃,以達於九竅,煩勞傷中,使衝和之氣不能上升,故目暈而耳聾也」。這是益氣聰明湯的立方之本,也是李東垣治病的大方向,從這個角度來看,益氣聰明湯不僅適用於耳鳴耳聾的患者,對於那些久病的人來說,益氣聰明湯也能起到很好的調理脾胃的作用。【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
  • 當鄧鐵濤解讀李東垣
    I導讀:鄧鐵濤老是當代中醫屆泰鬥,李東垣先生也是後世公認的內傷病大家,當鄧老遇到李老,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一起來看看。李東垣學說的臨證體會作者/鄧鐵濤李東垣的成就在「李東垣的科研成果、方法與啟示」一文中作了概括的介紹,茲略談個人對李氏學說的學習與臨證體會,以就正於同道。
  • 治胃病:李東垣擅長這個方
    中醫書友會第2539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最近和脾胃科的同道研究胃痞,研究脾胃,就必然繞不開李東垣,而研究痞證,就更加少不了枳術湯。
  • 不要吃土要補土!中醫學派知多少,快跟小編瞧一瞧
    其突出代表人物還有李杲(李東垣)、李中梓、張介賓、薛己、趙獻可,有「易水五大家」之稱,對後世亦有重要影響。(一)張元素的兩大學說字潔古,生卒年不詳。1.臟腑辨證說:每個臟腑都從寒熱虛實幾個方面來辨證,對內科雜病辨證具有現實意義。2.藥物的性味、歸經說:用藥講究四氣五味,而「歸經報使」(即藥引)是他的一大發明,對後世使用歸經藥有重要影響。
  • 【學園】水補土都噴不平?這又是個什麼鬼?
    有粉絲在問為什麼我的水補土噴出來之後還有明顯的顆粒感,後面再噴漆會不會造成影響或者會不會用面漆將水補土上的顆粒覆蓋掉?由於iN會回答的相對尖銳一點,也就不說是誰問的問題了。能問出這樣的問題只能說明一件事,這位粉絲不是膽小如鼠就是過於懶惰,無論是哪種情況如果不改善還是儘早退坑吧。
  • 高達模型小課堂:水補土都噴不平?這又是個什麼鬼?
    有粉絲在問為什麼我的水補土噴出來之後還有明顯的顆粒感,後面再噴漆會不會造成影響或者會不會用面漆將水補土上的顆粒覆蓋掉?由於iN會回答的相對尖銳一點,也就不說是誰問的問題了。能問出這樣的問題只能說明一件事,這位粉絲不是膽小如鼠就是過於懶惰,無論是哪種情況如果不改善還是儘早退坑吧。
  • 李東垣的一張被掩埋千年的經典方,其間妙處許多人都不知道
    在金元時期,著名的脾胃學派創始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創立了一張極其獨特的方子,但是令人惋惜的是,這張千古名方後世傳承的卻很少,甚至在現代的中醫內科專著裡,卻很少看到這個方子的影子。這個方子可以說是《黃帝內經》「火鬱發之」的重要代表方劑,像這樣的絕世良方卻深深掩埋,的確令人扼腕嘆息。那麼,這個方子究竟是什麼呢?它就是——昇陽散火湯。
  • 火鬱發之——李東垣昇陽散火湯
    李東垣每每用柴胡以引少陽春生之氣,「春氣生則萬化安,故膽氣春升,則餘髒安之,所以十一髒取決於膽也。」(《脾胃論》)由此可知其升清發散之效顯著。《神農本草經》謂柴胡主寒熱邪氣,推陳致新,而《傷寒論》中多次提到小柴胡湯可治療往來寒熱、寒熱發作有時,可知柴胡解肌退熱,對於鬱火發熱有顯著功效。升麻歸胃經,入中焦,從中焦開始昇陽,並可將陽氣輸布至脾胃。
  • 李東垣的一方,是昇陽散溼之劑,身體疼痛不用愁
    羌活勝溼湯,為祛溼劑,出自於李東垣的《內外傷辨惑論》,具有祛風,勝溼,止痛的功效。主治風溼在表的痺證。表現為肩背痛不可回顧,頭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難以轉側,舌苔白,脈浮等。此方劑重在昇陽,引申其應用,在李東垣論洩瀉中,他認為有溼病、脾虛者,是「溼寒之勝,當助風以平之」,也是「下者舉之,得陽氣升騰而愈矣」。若脾虛溼盛的洩瀉,表現為肢體困重,倦怠嗜臥,不耐勞力,動則氣短,面色萎黃,舌苔白膩或薄白的患者,是否可用本方呢?這是否符合李東垣「使升清而微微得汗,則陽氣升騰,脾氣來復,洩瀉亦可愈」之旨呢?當然加減化裁是必須的。
  • 溼熱內蘊,脾胃不足,李東垣的方劑值得信賴
    除溼補氣湯,又被稱為清神補氣湯,此方劑出自李東垣的《蘭室秘藏》。具有清熱燥溼,益氣昇陽的功效。主治溼熱內蘊,脾胃不足,兩腿麻木,沉重無力,多汗,喜笑,口中涎,下身重如山,語聲不出,右寸脈洪大者。所謂溼即通常所說的水溼,它有外溼和內溼的區分。
  • 製作技術• 模型製作中的工具及使用初級篇第二部分(銼刀、牙膏補土、手鑽)
    圖10:模型補土的作用是填補模型中的縫隙和凹槽部位;由於包裝的形態和牙膏很像,所以又被稱作牙膏補土。使用方法很簡單,只需用牙籤類物品從包裝內弄出一小點,塗抹在縫隙或凹槽處,用力按壓一下,將補土按壓進凹槽部位,如果不是太厚的話半個小時就乾燥了,由於牙膏補土乾燥後會有一些縮水的情況發生,所以,在填補的時候一定要凸出來一些,防止出現填補後依然凹陷的情況發生。等牙膏補土乾燥後用砂紙或者平銼打磨平整即可。
  • 李東垣的一方,升清降濁而又無攻伐之弊
    《李東垣醫學全書》說:「昇陽除溼防風湯,蒼朮泔浸,去皮淨,四兩,防風二錢,白朮、白茯苓、白芍藥已上各一錢。上咀、除蒼朮另作片子,水一碗半,煮至二大盞,納諸藥同煎至一大盞,去滓,空心食前稍熱服。如此證飧洩不禁,以此藥導其溼。如飧洩及洩不止,以風藥昇陽。蒼朮益胃去溼,脈實、膜脹、閉塞不通,從權以苦多甘少藥洩之;如得通,復以昇陽湯助其陽,或便以昇陽湯中加下洩藥」。
  • 話說補土 | 理氣開胃的嶺南佳品!《紅樓夢》中寶玉苦求的「療妒湯」,用的就是它
    醫學指導: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廣東省中醫院嶺南補土學術流派學術帶頭人       點擊「閱讀原文」,瀏覽補土論壇,還可獲取更多資訊哦~國醫大師禤國維教授弟子,全國首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國家級人才培養對象,廣東省中醫院嶺南補土學術流派學術帶頭人,銀屑病臨床與基礎研究創新團隊負責人。現任廣東省中醫院、廣東省中醫藥科學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