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很多技巧和教程的時候其實都是在一個「相對理想」的作業環境下開講的。這一點在本質上會給很多新手玩家造成一定的誤解的——「為啥按照教程來做我做的還是不行」,也就成了很多新手玩家的疑問點。
這也就傳出了圈裡的一句俗語:「一看就會,一做就廢」。
歸其原因就是在於對「相對理想」的狀態把握上,在一系列的連續製作過程中,這裡出了一點小問題,那裡又埋下了一枚定時炸彈,積累到最後製作出來的效果也就不像別人的高達了。
當然了,今天的話題還是來自於粉絲的留言。有粉絲在問為什麼我的水補土噴出來之後還有明顯的顆粒感,後面再噴漆會不會造成影響或者會不會用面漆將水補土上的顆粒覆蓋掉?
由於iN會回答的相對尖銳一點,也就不說是誰問的問題了。能問出這樣的問題只能說明一件事,這位粉絲不是膽小如鼠就是過於懶惰,無論是哪種情況如果不改善還是儘早退坑吧。本來要尋求這種問題的答案在噴筆裡面換上面漆噴一下試試看就可以知道結果了,實踐永遠是檢驗真理的第一標準,如果iN不去回答這個問題呢?如果你發到群裡或者論壇上也沒有人理睬,是不是這個疑問就成了你心裡永遠解不開的謎團了呢?伸手黨的可悲之處就在於自己不去嘗試永遠要去問別人。心疼自己的模型?怕把自己的模型做壞?但要知道各種技術大佬們做廢做壞的模型會比你見過的模型都多。
回過頭來咱們聊正經的,為什麼水補土會噴不平會有顆粒?
其實本質上來說噴水補土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用來找出模型素材上的缺陷的,在基礎製作的過程中如果打磨的不平整或者零件的處理並不是十分到位的情況下模型零件本身就會有各種不平整、劃痕等等一系列的缺陷。但由於很多模型零件表面的反光度和色彩會弱化這種缺陷。噴過水補土之後,水補土本身的單一色彩和相對較弱的反光特性就利於觀察模型零件本身的缺陷。看到缺陷後需要對缺陷部位進行處理就是了。
這裡有一個新手誤區,就是噴水補土是為了保障面漆的附著力,往往水補土幹掉後新手就會直接進行面漆噴塗。這個看法是沒錯的,但不全面。缺掉的部分就是水補土對缺陷的表現和修理缺陷的過程。相對正確的做法是水補土幹掉後一定要去觀察零件缺陷並做出處理。
說得相對的絕對一點的話就是,如果在噴水補土到上面漆之間的過程中,你的水補土沒有出現過類似於上圖的過程。那麼幾乎等於沒噴過水補土。因為iN不覺得任何人可以在零件階段將所有的打磨做的完美無缺,以至於在噴水補土後不需要進行二次打磨處理。如果真有誰可以做到,那這個人就是一個需要頂禮膜拜的神。
同時在噴水補土的過程中,由於氣流或者灰塵的關係往往會導致水補土幹透後上出現一些顆粒。
這些顆粒是完全不可能通過繼續用面漆覆蓋的方式進行修復的。但值得慶幸的一點是顆粒的出現是一個「概率事件」,往往是由於噴漆的噴口不乾淨有積漆或者是噴漆的過程中沒有使用中段漆霧所致,再噴一次水補土這個位置就有很大的概率不會出現顆粒。
所以利用1500-2000目砂紙將顆粒打磨掉,再噴水補土就可以了。噴過之後繼續檢查,如果確認水補土的表面完美再做下一步。
這個過程也就是開頭咱們說的「相對理想」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