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史上第一支重機槍馬克沁誕生以來,這種大口徑的地面支援武器因其射程遠、火力猛、威力大成為步兵分隊手中的利刃。不過,凡事有利便有弊,強大火力帶來的是龐大、笨重的系統,並佔用更多的步兵編制。
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部隊機械化程度遠不及美軍的我軍,對大口徑機槍的減重需求非常強烈。縱觀我國大口徑機槍研製裝備歷程,同樣使用12.7x108毫米系列彈藥,54式的全重134公斤,54-1式減至84公斤,77式全槍重56.1公斤,85式進一步降低到41.5公斤。到了現役的QJZ89式,終於創造了全球大口徑機槍的最輕記錄,全槍重僅有26.5公斤,其中槍身僅17.5公斤。對比一下美軍M2重機槍,槍身就有38公斤,再算上三腳架全重超過58公斤,即便是身高馬大的歐美士兵,對這個重量也難以應付。
為了最大限度減重,QJZ89式大量使用了鋁合金部件,並採用了槍管短後座與導氣式混合的自動原理,這種結構使得諸多受力件可以共用,因而能夠達到減重的目的。同時,它還採用了結構簡單的鋼製彈性槍架,但弊端就是射擊時容易誘發形變振動,使得射擊散布偏大。
QJZ89式的設計總體上是成功的,但結構複雜、使用壽命較短、連續射擊時的精度下降等問題,長期受到基層部隊的詬病。因此,我軍在後續的大口徑機槍研製中,一直試圖改進和克服這些問題。
根據官媒發布的圖片顯示,我軍新一代12.7毫米輕量化山地大口徑機槍正在接受性能測試。這種新型機槍遵循一線作戰部隊的「輕量化」需求,但在技術上實現了集成創新,不再局限於槍身和槍架,而是在系統減重上取得了不少突破。
QJZ89式儘管全重僅26.5公斤,但這個重量並不包括攜行的彈藥和包裝箱。QJZ89採用金屬彈鏈供彈,50發子彈連同金屬彈鏈大約7公斤,如果機槍組攜帶6個彈箱300發子彈,整套槍彈全重約81.1公斤。按照5人制機槍組計算,人均負重16.2公斤。
據悉,新一代12.7毫米輕量化山地大口徑機槍配套新型12.7x108毫米輕質穿甲燃燒彈,彈殼使用新的合金材料,新型彈箱不僅容量增加到60發,材質也換用高強度工程塑料。總體算來,新一代大口徑機槍在同樣攜帶300發子彈的情況下,僅彈藥和彈箱部分就能減輕12公斤重量。另外,新一代12.7毫米大口徑機槍的三腳架改用高強度碳纖維複合材料,具備很高的強度和韌性,並成功的將重量降至6公斤。
而且,新槍還綜合運用了槍口制退器、槍身浮動結構等綜合技術,使得後坐力降低了八成,使得大量零部件有了更多的減重空間。在槍身材料上,更多的應用鈦合金,不僅強度高、重量輕,而且耐低溫、耐腐蝕性能好,從而提高了槍械的環境適應能力。
在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後,新一代12.7毫米大口徑機槍的槍身重量可能僅有12公斤。這樣算起來,攜帶300發子彈和彈箱的全系統重量,能夠控制在60公斤左右。同樣5人制的機槍組人均負重僅有12公斤。相比QJZ89式,人均負重降低1/4。
有人大概會說,美國新型的LWMMG輕量化中型機槍和300發子彈的全系統重量僅有36.7公斤,但不要忘記,美國LWMMG的口徑是.338,也就是8.58毫米,這個口徑的彈藥威力和火力壓制效果,與12.7毫米大口徑機槍相比顯然是天壤之別。
需要指出的是,由於減重效果突出,不僅新一代12.7毫米大口徑機槍全系統組合(槍身+三腳架+1個滿彈箱)重量僅為25.8公斤,相比QJZ89式全系統組合的34.6公斤,更容易在戰場上抬行轉移陣位。由於該槍後坐力大幅降低,還在槍身上配置了摺疊式兩腳架和20發彈匣,機槍組完全可以隨步兵分隊進行短距離衝擊,為其提供更加迅速而猛烈的火力支援。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款12.7毫米輕量化山地大口徑機槍僅是我軍新一代單兵裝備更新項目--1224工程的成果之一,預計其他一系列新裝備也即將公開露面,這無疑將大大推高我軍步兵分隊的戰術能力和火力水平。可以想像一下: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山地,敵我雙方對峙之時,敵方費勁巴拉的架起7.62毫米通用機槍,而我軍戰士卻已將12.7毫米重機槍瞄向了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