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式輕機槍有多少子彈?按照「抗日神劇」的敗家打法,夠打兩秒

2021-01-18 騰訊網

1:捷克式輕機槍的歷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的。在這一次戰爭過後,奧匈帝國解體,捷克斯洛伐克宣布獨立。捷克斯洛伐克國家缺少自衛能力,他們的軍事裝備主要還是來源於其他國家提供,一旦其他國家停止出口,那麼捷克國家就會喪失軍事防備能力。為了避免命門被其他國家把控,捷克軍隊開始研製新型的步兵自動武器。

當時捷克斯洛伐克國家擁有完整的軍工體系。槍械設計師哈力克根據其他機槍的原理、造型、優缺點,最終設計出一種新型樣板槍(最初名字叫布拉格一式)。這把機槍具備伸縮槍託、雙腳支架、可拆卸槍管,所以很快就被捷克國防部選用。之後哈力克在捷克國家兵工廠協助完成了生產藍圖的繪製,從此ZB-26式輕機槍橫空出世。由於是捷克所產,中國一般稱呼為捷克式輕機槍。據捷克兵工廠的資料,中國一共仿製、購買10萬挺,可見這槍還是比較受我軍青睞的。

2:捷克式輕機槍的數據

名稱:ZB-26輕機槍

全槍長:1161毫米

全槍重:9.60千克

膛線:4條,右旋

初速:744米/秒

射速:500發/分

子彈:7.92×57毫米槍彈

容彈量:20發(普遍20發,也有30發彈夾)

表尺射程:1500米

槍管冷卻方式:氣冷,連續射擊200發就要更換槍管

3:捷克式輕機槍的使用方法

捷克式輕機槍每分鐘的射速是500發,而載彈量是二十發,按照抗日神劇裡面的打法,連續射擊兩秒左右就能打完子彈。這種肯定是行不通的,在戰場上這種打法無異於送命,一旦你換彈夾的時候敵軍衝上來,你的命就完了。在《我的團長我的團》這部抗日劇中就有真實的使用方法。電視劇中的迷龍用的就是捷克式輕機槍(ps:前期用的布侖輕機槍,後續改為捷克式輕機槍),而且迷龍還帶了一個副射手。在目前所有的抗日劇中,使用捷克式輕機槍的人很多,但是帶副射手的只有迷龍一個人。

這把槍的容彈量只有二十發,所以在戰爭中一般主射手是不會把二十發子彈打完的,他只會通過點射的方法打十幾發子彈,之後就會通知副射手換彈。留下幾發子彈就是警惕敵人趁你換彈空隙偷襲你,至於電視劇中那麼密集的火力網,在真實抗戰時期基本上不會出現。而且連續射擊兩百發之後捷克式輕機槍的槍管就需要更換,而副射手就是背彈夾和槍管的。由於槍管採用了是氣冷的方式,所以不能直接用水來降溫,這就導致捷克式機槍使用的時候也有一些詬病。

4:捷克式輕機槍的優缺點

優點:穩定性強、便宜、重量輕、操作簡單

捷克式輕機槍採用的是兩腳支架,所以穩定性非常強,而且由於設計原理簡單,所以操作也比較簡單,容易上手。而且二十發的載彈量設計讓捷克式輕機槍變得更為便捷,在戰場上更能靈活運用。當然最主要的一點就是這把槍便宜,而且不易損壞、維護方便,使用成本低。

缺點:換單頻繁,彈夾影響主射手視野

缺點就是二十發載彈量使換彈十分頻繁,英國和加拿大的仿製槍都是設計的三十載彈量。另外它的彈匣是在槍身的上方,這就影響了主射手的視野,嚴重影響主射手的發揮。但是事情總是有利有弊的,又想要機槍輕又想載彈量大,這是不太可能的。

經過利弊取捨,我國還是大力採購此槍,這把槍也就成了士兵們青睞的機槍。

相關焦點

  • 抗日神劇最侮辱軍事專家的橋段,機槍無限火力,還不用更換彈匣
    我在前段時間跟大家聊過抗日神劇裡面侮辱智商的一些橋段,但大家知道嗎?其實,在很多抗日神劇裡面,都有極其多侮辱軍事專家的橋段,而要說這最明顯的, 恐怕就是裡面的機槍了,在一些抗日神劇裡面,一把捷克式輕機槍能持續射擊幾百發不帶喘氣的,幾乎就是屬於原力彈匣,無限火力的那種。
  • 抗戰時中日兩軍的主力輕機槍,捷克式PK歪把子,哪款更有殺傷力?
    l李三萬摘要:抗戰時期,中國軍隊和日本軍隊裝備主力輕機槍分別是捷克式zb26和大正十一式歪把子,那麼這兩款輕機槍各自的優缺點是什麼,到底哪款更有殺傷力?圖1:捷克式ZB26輕機槍圖2:大正十一式歪把子輕機槍抗戰時期,中國軍隊裝備的主力輕機槍是捷克式zb26,日本軍隊裝備的主力輕機槍是大正十一式,槍託為了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所以俗稱「歪把子」機槍。
  • 「直彈匣」or「彎彈匣」,捷克式輕機槍彈匣,怎樣才算合理?
    他們能從槍械的型號上,就能看出來這部劇究竟用不用心。 而我們今天主要探討一下,捷克式輕機槍的彈匣問題。 在抗戰劇中,捷克式輕機槍其實是最常用到的一個道具,也是抗戰年代我軍最常用的輕武器之一,捷克式輕機槍其實只是俗稱,正確的叫法應該是ZB26式輕機槍,是上世紀20年代捷克兵工廠設計製造
  • 捷克式輕機槍!八路戰士為何總是留4發子彈就換彈匣,老兵:保命招數!
    「捷克式輕機槍」是捷克斯洛伐克布爾諾國營兵工廠20世紀20年代的軍工產品,官方名稱:ZB-26輕機槍,捷克式輕機槍除了自用之外,國營兵工廠還對外出口大約12萬各種型號該機槍,當時有中國 伊朗 伊拉克 埃及 智利等國,中國不但購買了相當數量,而且還大量仿製許多,根據傑克布爾諾工廠的記載,中國一共購買了30249挺,在抗戰時期,中國兵工廠大約生產
  • 機槍換彈夾,網友直呼考究
    在目前的抗日劇中,機槍換彈夾的熒幕可以說是少之又少,而《團長》就有這一細節。這部劇是根據蘭曉龍的同名小說改編,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這部劇太細節了,比其他的一些抗日劇要真實很多。在我之前一篇文章《捷克式輕機槍有多少子彈?》中,很多網友都評價《團長》這部劇考究,嚴謹、細節。
  • 電影裡捷克式機槍為什麼插著AK彈匣?現實中還真有|老照片
    ▲中國抗日軍隊的標誌性輕機槍,該政策直到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設立後才告廢除,1927年問世的ZB vz. 26以最新銳武器的形象投入中國軍火市場,且傳統歐美大廠當時並無該量級武器可供競爭,使得ZB vz. 26近乎以獨佔狀況據有中國輕機槍市場。
  • 捷克輕機槍,原來研發如此不易
    在20世紀30年代,捷克ZB-26型輕機槍的外銷量達到12萬挺,客戶包括中國、伊朗、伊拉克、埃及、智利、瑞典、土耳其、英國、加拿大、南斯拉夫等國,而中國則是「超級VIP客戶」,採購數量達到32272挺。 引進的ZB-26型7.92毫米輕機槍在國內沒有對其重新進行命名,普遍稱其為「捷克式輕機槍」。
  • 二戰德軍繳獲5.5萬挺捷克式輕機槍,全淪落為二線...
    ZB-26輕機槍,俗稱捷克式,1926年由捷克斯洛伐克開發的武器。 關於捷克式在中國的運用,這裡就不多說了,畢竟抗日神劇裡已經見過太多這款武器,本文主要還是討論一下德軍手裡繳獲的那些捷克式,那些原廠製造,卻又淪落為二線部隊的捷克式。
  • 捷克式機槍是中國無奈的選擇麼?其實並非如此
    捷克式機槍其實是一款不錯的輕機槍,也很適合中國當時的實際情況,所以並不是什麼無奈的選擇。至於其看起來類似自動步槍,也不過是以現在的角度看而已,畢竟如今的步槍普遍能夠自動射擊,而且彈容量還要比那個時期的很多輕機槍都要大。
  • 日本的「歪把子」輕機槍,鬧過的那些笑話
    在現今的影視劇中,重點是抗日題材的,無論是不是神劇,我們都能看到捷克式輕機槍的身影。
  • 子彈打不死,腿部中彈站起來就跑,這部電視劇堪稱抗日神劇的典範
    另外,該劇居然有兩位抗日神劇的常客,于震和王挺,雖然只是配角,但已經顯露出該劇神的徵兆了。我對該劇提不清興趣的另一個原因是男主的容貌,雖然這麼說有點不對,但是真的,這部劇男主的容貌實在不該恭維。而就是這樣,居然還有兩個漂亮的妹子上趕著喜歡他,我真懷疑她們是不是眼光有問題。
  • 抗日劇中亂用輕機槍,真實的八路軍中,可沒這麼「富裕」
    不找掩體和射擊陣地,就端著機槍突突,既浪費了輕機槍的價值,也容易讓寶貴的機槍手遭到重大傷亡。而且我們要知道,任何槍械沒有彈藥都是白給,真要那麼突突,還沒怎麼打呢,彈藥就沒了,真當是打遊戲呢,子彈幾乎無限?而且就輕機槍的裝備量來看,抗戰時期的中國軍隊,尤其是八路軍中是不可能裝備有太多此類武器的。
  • 看《八佰》品武器:抗戰時中國輕機槍優勢很大?這無疑是以偏概全
    而該槍使用標準的步槍彈射擊時又很容易損壞子彈,最後日軍不得不為其開發了專用的弱裝藥子彈,這就使其實現一線部隊彈藥通用的設想徹底落空。而捷克式則完全稱得上是堪稱世界頂級的存在,該槍結構簡單堅固,只要有圖紙和基本工藝,哪怕是當時條件十分簡陋的敵後根據地兵工廠都可以仿造和快速維修。
  • 抗戰時中國輕機槍巨大優勢觀點徹底錯誤?!《八佰》沒把故事講全
    英國在設計布倫式時測試對比時捷克式一舉超越了英國自主的原型設計,以至於高傲的英國人都不得不將其作為本國輕武器設計的藍本。由於當時捷克斯洛伐克的經濟不好,所以捷克式輕機槍還曾作為該國重要的軍售產品大量出售到多個國家,而中國也在當時成為了捷克式輕機槍的最大使用國,反觀該槍的母國卻因慕尼黑陰謀而被納粹吞併,該槍也失去了保衛自己真正祖國的機會。
  • 100挺機槍齊射,幾分鐘消滅鬼子半個聯隊,這不是抗日神劇
    100挺機槍齊射,幾分鐘消滅鬼子半個聯隊,這不是抗日神劇文/黃沙說歷史有時候很多人喜歡看一些抗日神劇,但是同樣的也會有人去吐槽電視劇裡面的情節,因為裡面的故事情節有點不科學。但是大家覺得這個就是有一點不科學了,因為覺得正常的情況下,基本上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比如,現在就有這樣的一句話,就是大家看到一部電視劇中幾個人用一百挺機槍在短短的三分鐘時間內就殲滅了日軍的半個團隊。這個事情,大家看到後,覺得裡面有誇張的成分。但是根據資料證明,這個事情是真的有事實根據的,是根據江橋抗戰改變的。其實,江橋抗戰是發生在東北省。
  • 抗戰初期我軍急需兩萬挺機槍,英美皆冷眼旁觀,捷克總統:送全套機槍...
    抗日戰爭爆發時,百萬抗日雄師以步兵為主。前線部隊作戰的基本需求是步槍,輕機槍和重機槍。1937年10月。當時的國民黨軍政部制定了《增購械彈計劃》,分析出當時中國維持抗戰最急需的外國軍火是兩萬挺輕機槍,4500挺重機槍與11億發槍彈。而當時中國賴以建立德系部隊的中德易貨協定,卻發不上力。
  • 抗日劇裡說棉被加水可以擋住子彈,是真的嗎?
    「抗日神劇」裡,很多公認真實反映歷史的經典抗戰電影裡,也有類似橋段。比如拍攝於1963年的抗戰老電影《小兵張嘎》裡,民兵戰士冒著日本炮樓的機槍掃射浴血衝鋒時,就是頂著棉被「硬扛」日軍的子彈。而《小兵張嘎》的主創崔嵬等人,都是親歷抗戰戰場的老藝術家,這奇特一幕,堪稱多少親歷者的戰場記憶。而如果翻看史冊的話,就更可以發現,「棉被擋子彈」這事兒,竟在中國有好幾個世紀的歷史。
  • 別怪《雷霆戰將》,擲彈筒腿上發射,原來橫店抗日神劇都這麼拍!
    在作戰時,擲彈筒小組的負重比重機槍組或迫擊炮組輕很多,保證了良好的機動性,在步兵衝鋒時可以及時提供火力支援。據抗戰老兵回憶,日軍豐富經驗的擲彈筒射手,在400米左右的範圍內命中率能達到80%以上,我軍使用捷克式機槍向日軍中隊射擊,日軍中隊使用重機槍作掩護,在隱蔽處利用擲彈筒攻擊我方機槍火力點,僅僅兩發擲彈,我軍機槍便啞了火。擲彈爆炸後聲音很大,我軍士兵一度以為是炮彈。
  • 現實中,一挺機槍一千發子彈能打多久?抗戰老兵:別被電視劇騙了
    不過相對於電影,電視劇這一方面可就沒那麼嚴謹了,一些穿幫鏡頭,以及不符合歷史或者不符合現實的鏡頭可謂是比比皆是,大家不妨回憶一下,很多戰爭題材的電視劇中,就有很多士兵拿著機槍掃射的鏡頭,很多時候機槍在掃射的過程中根本不會間斷,就好像輸入了無限子彈作弊碼一般。
  • 被央視點名禁播的4部抗日「神劇」, 你看過幾部?
    第一部《箭在弦上》:該劇的女主角是《甄嬛傳》中的華妃蔣欣,這部劇中有一個很經典的劇情,「一位女俠在被鬼子強暴後突然爆發,騰空躍起,褲子自動穿好,幾十秒間竟把二三十個日偽軍全部射死……「這是任督二脈被打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