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就不配擁有姓名?二戰德軍繳獲5.5萬挺捷克式輕機槍,全淪落為二線...

2020-12-23 騰訊網

ZB-26輕機槍,俗稱捷克式,1926年由捷克斯洛伐克開發的武器。不過捷克式在歐洲並不怎麼有名,反倒是在亞洲被中國軍隊大量裝備,許多兵工廠都能生產仿製型號,成為對抗日軍侵略的重要武器。

關於捷克式在中國的運用,這裡就不多說了,畢竟抗日神劇裡已經見過太多這款武器,本文主要還是討論一下德軍手裡繳獲的那些捷克式,那些原廠製造,卻又淪落為二線部隊的捷克式。

了解歷史的小夥伴應該知道,英國與法國為了避免與德國開戰,在1938年籤下了《慕尼黑協定》,將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地區「賣」給了德國。德國以此為基礎不斷蠶食,最終佔領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將其打造為重工業基地,為軍隊不斷輸送裝備。

在這個過程中,德軍從捷克斯洛伐克手中繳獲了大概3萬挺捷克式,因為德軍的機槍比較緊張(當時MG42尚未開發,除了MG34,還有部分德軍使用MG08這樣的一戰武器),所以這些捷克式都列裝給了一線部隊。

這裡要注意,捷克式並非單指ZB-26輕機槍,還包括ZB-30。30型是26型的改進型號,對槍機結構、人機功效、可靠性等各方面都進行了升級,性能有了明顯增長。

在1938年那會兒,ZB-26其實已經算是老舊型號了,所以德軍繳獲的3萬挺捷克式裡,ZB-30反而佔了大多數,而中國軍隊裝備的捷克式主要是ZB-26。

圖為德軍製作的MG-26/30(t)操作手冊,MG即德語Maschinengewehr(機槍)的縮寫,比如MG34/42,還有後來西德的MG3,都是相同的命名規則。

(t)指代Tschechisch(捷克),表明這是捷克斯洛伐克開發的武器。

佔領捷克斯洛伐克之後,當地的工廠被德國控制,布魯諾兵工廠陸續生產了1萬挺捷克式,還有攻打南斯拉夫的過程中,德軍又繳獲了1.5萬挺,所以德軍手上的捷克式應該在5.5萬挺左右。

這5.5萬挺捷克式要是放在中國,那肯定是精良裝備,但在歐洲的情況又不一樣,德軍一線部隊使用它們的時間非常短,1942年就全部丟給了二線部隊,比如佔領區警察、保安旅、戰俘營守衛部隊。

捷克式的性能不好嗎?不不不,真要差的話,它在中國也不會這麼受歡迎了,主要還是對比產生差距。

捷克式的性能其實挺不錯,奈何MG34/42太香了,而且還有國產武器的加成,那德軍肯定選擇自家產品啊

就說捷克之的最大製造商——布魯諾兵工廠吧,1941年就被德軍強行終止了捷克式的生產,轉而全線製造MG34通用機槍,1942年又轉為生產MG42通用機槍。

俄羅斯電影《1944殘酷的戰爭》,黨衛軍士兵身上掛的就是捷克式

沒辦法,在MG34/42這兩款通用機槍面前,那個時代的機槍確實都不太夠看,這就相當於你剛剛出新手村,別人已經穿上滿級神裝,那還怎麼比?所以縱使捷克式性能優秀,但在德軍的裝備序列裡還是不配擁有姓名。

相關焦點

  • 捷克式機槍是中國無奈的選擇麼?其實並非如此
    捷克式機槍其實是一款不錯的輕機槍,也很適合中國當時的實際情況,所以並不是什麼無奈的選擇。至於其看起來類似自動步槍,也不過是以現在的角度看而已,畢竟如今的步槍普遍能夠自動射擊,而且彈容量還要比那個時期的很多輕機槍都要大。
  • 神級的輕機槍,被佔的斯柯達
    據統計,在1938年德國佔領捷克之前,該機槍的各種型號大約出口了12萬挺。在抗日戰爭中,由於日軍配備步兵炮、擲彈筒、迫擊炮等輕型火炮,國民黨軍隊擁有的重型機槍等強大火力點很容易就被敲掉。此時,便捷的捷克式就成為了部隊轉移時士兵手裡的法寶。捷克式在與日軍的歪把子機槍在實戰對射中還佔據了上風。
  • 解放戰爭繳獲32萬挺機槍:不是國軍戰鬥力差,而是解放軍太厲害
    32萬挺機槍,按照1個師300挺-900挺機槍計算,可以武裝起300-1000個師。從我軍公開數字繳獲的機槍包括,31000挺重機槍,16.8萬挺輕機槍,12萬把衝鋒鎗和249挺高射機槍。  每一次作戰都必須集中優勢兵力,至少是敵人的3-5倍兵力,力求在運動當中打殲滅戰。
  • 機槍被繳獲319958挺,可裝備百萬大軍
    而蘇軍所殲滅的日軍並不全在我國東北,還包含朝鮮北部和庫頁島等地殲滅的日軍,在我國東北殲滅的日軍估計有51萬人左右。51萬大多數屬於新建部隊的日軍,按編制來算有20多萬支步槍、1萬挺左右的機槍就不錯了。隨著眾多輕重機槍的繳獲,我軍步兵連普遍能達到每個連裝備6挺輕機槍,一些主力部隊步兵連裝備9挺輕機槍,每個步兵營都有重機槍連的配置。不計衝鋒鎗,僅僅算那繳獲的近20萬挺輕重機槍,即便拋開其中一部分不能用和戰爭中再損耗的,也夠裝備數百萬軍隊了。
  • 二戰德軍機槍發展及戰術運用
    豪普特曼·韋伯(Hauptmann Weber)的1938年版《戰士手冊》(Unterrichtsbuch für Soldaten)和賴伯特博士(DrReibert)的1940年版《軍隊服役指南》(Der Dienst Unterricht Im Heere) 均將MG 34放在了顯要位置,MG13機槍的相關內容則被扔到了附錄中,該槍淪落到二線部隊、訓練單位和預備役單位,或者被出售給其他國家。
  • 二戰時期製造的一款機槍,至今仍在使用
    二戰德軍被認為是近代史上最優秀的軍隊之一,它擁有一支高素質軍官團,在基層軍官的組織下構成一支軍紀嚴明、作戰素養極高的現代軍隊,無論武器裝備、後勤補給、軍令政令甚至是軍服設計在今天都有值得借鑑之處,尤其是它的武器裝備和火力配置,更讓二戰軍迷們津津樂道。那麼,二戰德軍武器有多先進呢?MG-42機槍足以說明。
  • 二戰時的機槍,真有那麼厲害?名機槍一覽
    只是因為麥德森機槍採用彈匣供彈的方式,持續火力供應較差,大多數情況下被當成輕機槍使用,這也解釋了為何麥德森機槍被看成是輕機槍,而不是通用機槍。丹麥生產的麥德森機槍是世界上第一款大規模生產與投入實戰的輕機槍。
  • 「直彈匣」or「彎彈匣」,捷克式輕機槍彈匣,怎樣才算合理?
    他們能從槍械的型號上,就能看出來這部劇究竟用不用心。 而我們今天主要探討一下,捷克式輕機槍的彈匣問題。 ,捷克式也大量進入中國,直至1939年以後,捷克兵工廠生產的輕機槍,大約有3萬多挺進入中國。
  • 二戰英國貝莎機槍,機槍很好,士兵們卻不喜歡
    貝莎機槍是英國在二戰前投入部隊服役的一款機槍,該槍與英國傳統的7.7毫米口徑不一樣,它採用德式的7.92毫米口徑,完全是一個新的機槍體系。那麼為何英國會大膽地採用一款全新的機槍,這款機槍的性能又到底怎麼樣呢?
  • 二戰往事1940年,德軍入侵擊敗法國
    【法國費斯蒂厄,德軍繳獲的D2中型坦克】費斯蒂厄(法語:Festieux)是法國皮卡第大區埃納省的一個市鎮,屬於拉昂區南拉昂縣。D2中型坦克是法國在二戰前期研製,並在二戰中服役的坦克。在法國戰役中,D2坦克常常因出現機械故障而蒙受損失。
  • 二戰武器:德軍MP38/40衝鋒鎗
    在許多軍迷的印象中,MP38/40衝鋒鎗是二戰德軍的經典形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裝備數量之大,如果某部有關二戰德軍的影視劇中不出現它們是非常不可思議的
  • 二戰德軍沒有裝備大口徑重機槍,為什麼不怕被敵人壓制?
    在二戰的各參戰國中,大部分國家都裝備了大口徑的重機槍,其中比較出名的有美國的M2重機槍,這款重機槍一直被美軍使用到了今天,而當時中國軍隊也裝備了馬克沁重機槍,但是似乎在二戰的那麼多參戰國當中,只有德國沒有裝備大口徑的重機槍,那麼德軍為什麼不裝備這種威力巨大的武器呢
  • 《八佰》沒把故事講全
    由於日軍受制於薄弱的後勤水平,所以他們要求南部設計的輕機槍可以和步槍通用彈藥,而且可以保證不間斷的支援火力和堪比短步槍的精度。最終南部採用了漏鬥式供彈結構,即上部使用壓彈板壓住子彈,隨後向漏鬥裡放入一排排5發一組的子彈,通過壓彈板壓力使其進入彈倉,底層子彈打完後上面的子彈就會壓入輸彈位置,而漏鬥底部的推彈則會將一排子彈推上膛。
  • 二戰經典武器,德軍MP38/40衝鋒鎗
    在許多軍迷的印象中,MP38/40衝鋒鎗是二戰德軍的經典形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裝備數量之大,如果某部有關二戰德軍的影視劇中不出現它們是非常不可思議的
  • 巴基斯坦再現捷克式輕機槍,已被改得面目全非,看了半天差點沒認出來
    照片中這支就是達拉村出現的商品,如果不是文章標題已經提前說明的話,你能看出這是捷克式(ZB-26)輕機槍嗎? 對比一下捷克斯洛伐克製造的原版ZB-26輕機槍,達拉村魔改的程度確實相當高,不認真看還真不一定能認得出。
  • 二戰時期,德國的MG42機槍真的有那麼強,難道它就沒有不足之處?
    MG-42通用機槍絕對是二戰最優秀的輕武器之一,甚至是各國機槍裡最優秀的,這一點從它高達42.4萬挺的產量少就能看出來,是德軍最重要的步兵武器。尤其值得說明的是,MG-42高達1200發/分鐘的射速不算什麼毛病,大多數人不知道,想要降低機槍的射速是很容易地,提高射速反而更加困難,如果它的射速是個麻煩德軍沒有理由不去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