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英國貝莎機槍,機槍很好,士兵們卻不喜歡

2020-12-20 騰訊網

貝莎機槍是英國在二戰前投入部隊服役的一款機槍,該槍與英國傳統的7.7毫米口徑不一樣,它採用德式的7.92毫米口徑,完全是一個新的機槍體系。那麼為何英國會大膽地採用一款全新的機槍,這款機槍的性能又到底怎麼樣呢?

貝莎機槍

來自捷克的技術

二戰前捷克斯洛伐克作為一個軍工小強,在陸地武器方面有著不錯的造詣,最為人熟知的就是ZB26捷克式輕機槍,不過捷克在30年代還開發過一款ZB37式重機槍。

ZB37為氣冷式重機槍,採用7.92毫米口徑。它的出現是為了替換捷克軍隊裝備的老式水冷式重機槍,按照捷克軍隊的要求,新的機槍要更加輕便靈活,能夠快速地轉移陣地,同時保留兇猛的火力輸出能力。

ZB37重機槍

布爾諾國營兵工廠在ZB26的基礎上進行新機槍的研發,使用氣動式原理,金屬彈鏈供彈,配以三腳架,射速有450、550和700發每分鐘三檔,可以發射毛瑟尖彈和重尖彈。

ZB37重機槍在當時來說是一款不錯的機槍,它和ZB26形成了輕重搭配,讓步兵連隊獲得了可靠的機槍火力。它問世即受到多國軍隊的青睞,英國伯明罕兵工廠在1936年就和布爾諾國營兵工廠籤訂相關技術合同,我國也曾購買一定數量用於抗戰。

ZB37重機槍

英國在1938年正式訂購ZB37,並於次年展開仿製工作,不知為何英國沒有修改槍枝口徑,幾乎原樣仿製,英國生產的版本就是貝莎機槍,也譯為比賽機槍。

士兵們不喜歡的機槍

就在英國仿製生產的時候,捷克被吞併,ZB37機槍的生產停止,誰也沒想到這樣一款武器會在捷克出生,卻在英國成長。

貝莎機槍

英國對這款機槍的定位其實也挺尷尬的,如果用於裝備步兵部隊,那麼和原本的7.7毫米口徑系列就相衝突,槍枝和彈藥全部都要大換血,整個後勤供給都要做出相應的調整,無形中增加了負擔,這一點在不久後爆發的大戰中是難以接受的。

不過英國人沒有浪費貝莎機槍,它被用來當成坦克輔助武器使用,安裝於瑪蒂爾達步兵坦克和邱吉爾步兵坦克等裝甲車輛上。另外英國還將其口徑放大到15毫米,用來裝備給輕型裝甲車輛,用於提升對地攻擊能力。

安裝貝莎機槍的邱吉爾坦克

雖然英軍在戰場上能夠將繳獲的7.92毫米子彈用於貝莎機槍,但是英軍的對手可是高效的作戰機器,想要靠繳獲來維持子彈的供應簡直就是做夢;而不同口徑的子彈供應,給英軍的後勤部門造成了壓力,裝甲兵們需要四處搜羅子彈使用。

結語

貝莎機槍作為ZB37的大表弟,它保持了原槍的高可靠性和高性能特點,在二戰時期絕對算得上優秀作品,奈何貝莎機槍處在非常尷尬的英國部隊中,和身邊其他裝備格格不入。

安裝4挺15毫米貝莎機槍的防空車

如果英國在仿製之初就將子彈口徑改為7.7毫米,也許在二戰中會得到更多的運用,英軍士兵也不用使用水冷的維克斯重機槍了。二戰後期也許英國也認為這種機槍太過突兀,百夫長等坦克將輔助機槍改為7.62毫米。戰後各國紛紛開始通用機槍的研發,貝莎機槍也就不了了之,原本是一款大有前途的武器,就這麼在時代的漩渦裡淹沒。

相關焦點

  • 二戰德軍機槍發展及戰術運用
    由於《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德軍不能裝備重機槍,二戰中德軍步兵分隊的機槍主要是MG 34、MG 42和MG 26(t)(即捷克生產的ZB-26)這三種中型機槍,其中,MG 34與MG 42機槍具備了通用機槍的特性,在德軍步兵分隊中使用最為廣泛。隨著武器裝備的發展,德軍步兵班的編制和武器裝備也在不斷變化。
  • 【軍武漫畫】機槍的殺戮傳奇
    1893年英國殖民軍在武力徵服非洲南部馬塔貝萊蘭的行動中,50名英國士兵憑藉4挺馬克沁機槍,與5000名祖魯勇士展開激戰,最終3000名祖魯原住民戰死。他們甚至沒能衝到英軍100米的範圍內,完全進不了身,所以都沒能畫進下面這幅圖裡(可憐)。在馬克沁出現之前,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支軍隊可以像英軍一樣在兵力懸殊到如此地步的情況下獲得勝利。
  • 二戰時的機槍,真有那麼厲害?名機槍一覽
    同時各國為了適應戰爭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戰也促進了人類科技的快速發展,特別是武器的發展,如原子彈這一大殺器便是在二戰時被發明出來,並終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說到武器,今天我們不妨來聊一聊二戰時的機槍,說一說那個時期的機槍首先,實際上除了MG-34/42通用機槍外,美軍的M-1919a6、日軍92型重機槍及其他各種火力強勁的重機槍外,大多數國家一般情況這配備給步兵班排連的輕機槍一類的裝備都很差。
  • 二戰時期!蘇聯火力超猛的高射機槍,堪稱低空戰機的噩夢
    嚴格意義來講,這兩款機槍根本算不上步兵輕武器,ZPU系列14.5毫米高射機槍初期版本,也就是四聯裝ZPU4的重量甚至超過2噸,這兩種機槍的設計目的也是為了防空。實際上ZPU系列14.5毫米高射機槍甚至都沒有出現在二戰戰場,該系列機槍直到二戰結束才研發成功。
  • 兩種機槍的百年鬥爭,最終氣冷機槍打敗水冷機槍,成為設計首選
    而馬克沁的水冷冷卻方式只適用於重機槍,而為便於機動的輕機槍和通用機槍都算採用風冷,也就是自然冷卻的方式給槍管散熱。而風冷散熱的槍管由於自然冷卻的時間太長,在戰場一些特殊情況一槍手也會用水或者其他液體給槍管冷卻以保證讓機槍快速投入戰鬥。
  • 二戰時美國有哪些機槍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 M1919A4逐步取代了大多數M1917A1,成為二戰期間美國陸軍最主要的連級機槍,在戰鬥中常常被用作輕機槍。直至大戰結束後許多國家軍隊還繼續裝備了一段時間。初速860m,有效射程1000m,理論射速450~600發/m , 250發帆布彈帶供彈 ,全槍質量 18.6kg 。
  • 都是機槍,為什麼馬克沁機槍能夠替代加特林機槍?
    在這以前,他從來沒有接觸過武器製造,可只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後來以他名字命名的「加特林機槍」就被設計製造出來了。加特林機槍的射擊原理是: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圍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射擊。與當時流行的傳統槍械相比,加特林機槍的優點顯而易見:它射速高,每分鐘能夠射出200發子彈。它能保持較好的持續火力,讓士兵的裝填、擊發和退彈動作減低到最低限度。
  • 想要認識機槍?看這篇就夠了!認識下各種類型機槍|輕武專欄
    如果能研製一種機槍,讓士兵邊走邊射,豈不美哉?那就讓重機槍變輕。彈鏈太長拿著不方便,就用彈匣;大型的三腳架搬起來太麻煩就換成兩腳架,槍管太沉就用把它變薄變輕,於是乎輕機槍就這麼出現了。,我們雖然喜歡重機槍,但是這個傢伙實在是太大太重了,需要稍作些改進。
  • 美軍開始為魚鷹安裝先進機槍轉塔,中國的直升機機槍緣何剛剛起步
    電影中有一個要點就是美軍高層為了不擴大事態而禁止動用AC-130炮艇機,只能使用黑鷹直升機上的加特林機槍對地面目標掃射來支援部隊。加特林機槍開火時獨特的電機聲和嗡嗡的轉管聲,漫天掉落的彈殼是最令軍迷們激動的場景。而在另一部梅爾吉布森主演的越戰電影《我們曾經是戰士》中,對於美軍最早的機降作戰表現也同樣精彩。
  • 輪架上的傳奇,二戰蘇軍郭留諾夫機槍
    一些性能不可靠,或是工藝過於複雜的型號都必須停掉,為技術成熟、簡單的武器讓路。蘇聯軍方寄予厚望、用來取代馬克沁機槍的DS-39式重機槍因為之前的糟糕表現,很自然地出現在了停產黑名單上。1941年7月,武器裝備人民委員會(也被譯為「軍械人民委員會」)在圖拉組織了一次特別會議,召見了多位輕武器工廠的負責人,DS-39式重機槍的設計者捷格加廖夫本人也出席了會議。
  • 重型機槍防禦利器,防空機槍是這樣的,開一槍是什麼感覺!
    在二戰時期,重機槍的運用到達了一個頂峰,本來是一款不怎麼靈活的步兵支援武器,但卻在戰爭中表現出了多樣性,車載、機載、防空等功能被意義開發出來。二戰時蘇聯有一款防空機槍被廣泛使用,那就是DSHK機槍,這款機槍早在二戰開始之前的時候就開始在蘇聯服役了。
  • 二戰時蘇聯開始在坦克頂上裝防空機槍,這種配置有多大作用?
    DShK重機槍DShK機槍是蘇軍在二戰時廣泛使用的機槍,即用於防空又用於地面作戰,口徑12.7毫米,使用彈鏈供彈,有效射程1000米,當發射穿甲彈時,在500米距離上可擊穿15毫米厚的鋼裝甲。安裝德什卡重機槍的IS-2二戰後期蘇軍坦克大多都使用這款機槍作為防空武器,一般布置在炮塔頂部,由車長操作;另外一些原本沒有機槍座設計的坦克,例如T-34系列,也可以通過增加一個槍架安裝機槍
  • 拐把子機槍傳奇:承前啟後的日造96式輕機槍
    上述武器為何能夠讓人印象深刻,就是因為各有各的特點,歪把子機槍的供彈方式就是這款機槍的神來之筆。為了滿足軍部機槍與步槍採用同一種彈藥供彈的核心思路,歪把子機槍採用供彈漏鬥供彈,理論上只要操作流暢一排五發的6.5毫米友坂步槍彈就會源源不斷的發射出去。
  • 英國百歲老兵用機槍擊落3架戰機,獲得榮譽勳章,電視劇沒有胡編
    國產電視劇總被嘲笑的一個原因,就是編造了一些看上去不可能的橋段,比如手榴彈炸飛機,用馬克沁機槍割草日軍,還有就是用機槍打下飛行中的戰機。然而,歷史上真有用機槍打下戰機的例子,這事發生在英國,確切地說發生在80年前的英國,當事人今年已經100歲了。100歲的本·沃爾斯沃思(Ben Wallsworth),退休前是工程師,除此之外他還有一個名頭——英國索爾福德市的戰爭英雄。
  • 世界通用機槍之祖,德國的「死亡收割機」,MG42通用機槍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形形色色的輕重機槍不計其數,有水冷式,有氣冷式,有彈鏈供彈,也有彈匣供彈,更有日本奇葩的彈板供彈,步槍彈夾供彈。這許多的輕重機槍就是步兵作戰時的中流砥柱,步兵的進攻全靠這些機槍提供掩護火力。然而德國卻開了一條不一樣的路線,輕機槍和重機槍都是一挺,我們後世所熟知的通用機槍,就是由此而生。
  • 二戰時期製造的一款機槍,至今仍在使用
    二戰德軍被認為是近代史上最優秀的軍隊之一,它擁有一支高素質軍官團,在基層軍官的組織下構成一支軍紀嚴明、作戰素養極高的現代軍隊,無論武器裝備、後勤補給、軍令政令甚至是軍服設計在今天都有值得借鑑之處,尤其是它的武器裝備和火力配置,更讓二戰軍迷們津津樂道。那麼,二戰德軍武器有多先進呢?MG-42機槍足以說明。
  • 二戰兵器全集,美國Maxson Mount四聯高射機槍
    美國人用來對付低空目標的多種防空火器中,有一種與其他口徑不大一樣,他們沒有使用常規的加農炮型高炮,而是使用了12.7毫米的重型高射機槍,這就是Maxson Mount,一種四聯
  • 二戰德軍步兵連實戰時的戰術實施全部圍繞著幾挺MG42機槍展開戰鬥
    英國人平均五個人犧牲才能擊斃一名德軍,美國人平均三名美國大兵的戰死,一百發炮彈上千發子彈才能幹死一名德軍士兵,東線就更不用講了明斯克戰役,基輔戰役,莫斯科戰役,史達林格勒戰役,列寧格勒戰役,勒熱夫三次進攻戰役,哈爾科夫戰役等等,這些戰役在二戰初期的東線戰場蘇聯與德軍戰損比基本達到1比10,1比8,1比6等等。
  • 二戰中日本唯一靠譜的武器是什麼?靠彈板供彈的九二式重機槍
    在二戰中的日本,一向被認為是陸軍裝備最為落後的國家,某個角度上尚且不及義大利軍隊的輕武器。但是也有個別武器,還算是不錯。起碼從戰前一直用到戰爭結束,甚至可能用了數十年。而日本的九二式重機槍,這款影視作品裡出鏡最高的武器,無疑是較為優秀的重機槍,那麼到底這款機槍有什麼可取之處呢?
  • 你很熟悉,但不一定了解:教科書式講解馬克沁機槍冷卻裝置(下)
    接上文你很熟悉,但不一定了解:教科書式講解馬克沁機槍冷卻裝置(上)(點擊藍色字體可跳轉閱讀)水冷裝置的模仿和改進由於MG08重機槍的水冷卻裝置設計簡單、性能完善,因此早期水冷式重機槍都以其為藍本,不僅由馬克沁機槍衍生出的英國維克斯機槍系列和俄國索科洛夫機槍系列是這樣,就連美國白朗寧M1917、義大利列維裡M1914、奧地利施瓦茲勞斯M1907/M1912等機槍的水冷筒構造也大同小異,只是尺寸大小和製造工藝有所區別,並根據各自使用條件進行了一些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