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戰時蘇聯開始在坦克頂上裝防空機槍,這種配置有多大作用?
防空反步兵兩不誤對於坦克來說,當遭遇敵方對地攻擊機空襲時可謂是九死一生,特別是斯圖卡這樣的地面殺手,其實僅靠一挺機槍就想反抗它的攻擊非常難,那麼防空機槍就完全沒用了嗎?坦克防空機槍事實並非如此,蘇軍注重大兵團作戰,將裝甲部隊集群使用,行軍作戰時輔以一定自行防空炮,這樣當敵方的對地攻擊機展開攻擊時,它就會遭到高射炮和防空機槍的雙重掃射,而且因為坦克集群行動
-
蘇聯火力超猛的高射機槍,堪稱低空戰機的噩夢
DSHK德什卡12.7毫米高射機槍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中期,為了低空防禦的需要,前蘇聯就開始研發第一款大口徑機槍,當時的稱謂是大口徑防空機槍。1925年,蘇聯參照德國德萊賽機槍技術研發成功蘇聯第一款大口徑防空機槍。只是,在試用中蘇聯發現,這款槍的自動機並不可靠,射速也達不到要求。
-
美軍開始為魚鷹安裝先進機槍轉塔,中國的直升機機槍緣何剛剛起步
電影中美軍的UH-1休伊直升機艙門處都安裝有兩挺M-60機槍,在起降時士兵們操作機槍不斷向密林中的越軍掃射。作為美國海軍陸戰隊未來的主力機降載具,MV-22魚鷹一直缺乏自衛武器。近期,美國海軍陸戰隊的MV-22就被拍攝到在夏威夷瓦胡島測試新的防禦武器系統。
-
【軍武漫畫】機槍的殺戮傳奇
1896年,大清全權特使李鴻章在英國倫敦觀看了一場馬克沁機槍的設計實驗。短短幾分鐘內,馬克沁機槍將一棵大樹攔腰打斷,李鴻章驚呼「太快,太快,太快了!」,隨後一問價格「太貴,太貴,太尼瑪貴了!」。其實不光李鴻章,其他國家的大使和軍官也是這個態度(捨不得花錢還學人家打什麼仗啊~切~)。
-
柯爾特造的重型AR-15步槍,彈容量100發,抵在肩上當機槍掃射
Colt CAR15 HBAR M2,美國槍械大廠柯爾特開發的重型步槍,它沒有彈匣座,而是換成了類似機槍的供彈口,以便於安裝彈箱。自從柯爾特從阿瑪萊特那裡獲得專利之後,他們對AR-15進行了全方位的開發,而CAR15 HBAR M2雖然是步槍,但功能其實更接近機槍(二戰美軍的機槍也是白朗寧自動步槍)。
-
二戰英國貝莎機槍,機槍很好,士兵們卻不喜歡
貝莎機槍是英國在二戰前投入部隊服役的一款機槍,該槍與英國傳統的7.7毫米口徑不一樣,它採用德式的7.92毫米口徑,完全是一個新的機槍體系。那麼為何英國會大膽地採用一款全新的機槍,這款機槍的性能又到底怎麼樣呢?
-
好奇心:加特林機槍這麼強,為何沒有成為坦克機槍
【話說軍世】說到機槍,遊戲中的「大菠蘿」M249機槍是知名度比較高的,作為美軍的幾種知名機槍,M249、M60以及0.30機槍分別代表著美軍的不同時代,不過常被調侃為「冒藍火」的加特林,似乎在步兵單位和裝甲單位中都不是很常見,更極少看到特種部隊會抱著加特林出任務,一般都是在影視劇中出現加特林橫掃的畫面,這是為何呢?
-
抖音八百裡開外一槍幹掉鬼子的機槍手出處哪部電視劇臺詞
抖音八百裡開外一槍幹掉鬼子的機槍手出處。最近抖音上有一句話很火,但是有些魔怔「八百裡開外,一槍幹掉鬼子的機槍手」八百裡?認真的?那麼大家知道抖音八百裡開外一槍幹掉鬼子的機槍手出處嗎?下面就快和小編一起看看吧!抖音八百裡開外一槍幹掉鬼子的機槍手出處 這句話是電視劇《向著炮火前進》中的第十四集的臺詞。
-
高射炮或高射機槍很難打下空中的戰機
不要說是現代戰爭,即便是二戰時期,對付螺旋槳的戰機,高射機槍基本上就沒有什麼卵用,有多少高射機槍打下戰機的案例,事實上並不多見。現在,高射機槍對付武裝直升機也挺難,能把戰機打下來,那一定是撞了大運了,因此,軍隊中裝備高射機槍已經很少了,基本上成了車載機槍,當然,坦克、裝甲車上配備高射機槍,那是歷史悠久的傳統,基本上是用來對付步兵,驅離各類直升機或無人機,一般都不會指望高射機槍打下戰機。
-
二戰兵器全集,美國Maxson Mount四聯高射機槍
美國人用來對付低空目標的多種防空火器中,有一種與其他口徑不大一樣,他們沒有使用常規的加農炮型高炮,而是使用了12.7毫米的重型高射機槍,這就是Maxson Mount,一種四聯
-
12.7口徑機槍用什麼防彈衣可以防禦?
12.7口徑機槍用什麼防彈衣可以防禦?現在在役的裝甲車大部分都能擊穿!至於12.7㎜的子彈,什麼防彈衣都不管用,保命的唯一辦法是不被碰到。難免有些中學學渣要說什麼內臟受傷之類的。
-
高射機槍和重機槍哪個火力更強?答案出乎意外
但一戰結束之後,飛機的研製得到了較快速度的發展,而且出現航空機槍、航空炸彈這兩種對地面步兵威脅很大的機載武器,這個時候各國軍隊才意識到了防空的重要性,紛紛將重機槍加以適當的改造增強其防空能力,圖片上就是蘇聯將四挺M1930型馬克沁重機槍並聯,再安裝整體支架和防空瞄準具,就成了一挺簡易的高射機槍,可以4挺一起使用增加火力密度。
-
被稱為「死神收割機」的馬克沁機槍,也是真正意義上全自動機槍
戰爭不僅令家庭破碎,也會催生很多軍事裝備,所以戰爭終究是殘忍的,隨著戰火紛飛,於是就出現各種世界第一軍事裝備,例如在一戰中,就出現了世界上第一種真正成功的以火藥燃氣為能源的自動武器——馬克沁重機槍,這款馬克沁機槍結構複雜,採用水冷槍管較為笨重,帆布彈帶受潮後可靠性變差,但在近代戰爭中曾被普遍使用
-
都是機槍,為什麼馬克沁機槍能夠替代加特林機槍?
基於這樣的邏輯鏈,加特林從1861年夏天開始發明這種武器。加特林還真是一個武器製造方面的天才。在這以前,他從來沒有接觸過武器製造,可只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後來以他名字命名的「加特林機槍」就被設計製造出來了。
-
想要認識機槍?看這篇就夠了!認識下各種類型機槍|輕武專欄
什麼是重機槍、輕機槍和通用機槍?我們先把時間倒回一百來年前。當時的世界上還沒有機槍,各大國家陸軍的輕武器庫主要被非自動武器佔領。因為當時只有那麼一種機槍!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因為後來有了更輕的機槍就區分開了。那麼重機槍有什麼特點呢?
-
坦克為啥要裝高射機槍?血的教訓歷歷在目,巨大作用不可替代
坦克時代依然在繼續,發展到現在,坦克的形狀也沒有發生什麼大的變化,當然防禦力和火力得到了成倍的提升。如果您了解坦克的發展歷程,應該會注意到坦克除了履帶輪的差別,還有一個大的差別就是有沒有高射機槍。在二戰期間,坦克上基本都會有一架高射機槍,這樣的配置在現代坦克上依然得到了保留。然而在二戰結束後的上世紀50年代,蘇聯坦克卻一度取消了高射機槍,直到60年代才恢復了高射機槍的配置。作為一款陸戰武器,坦克火力本身已經有主炮保證,為什麼還要安裝一挺看上去可有可無的機槍呢?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
武器 「寡婦製造者」馬克沁機槍:幾乎殺盡整整歐洲一代人
在馬克沁機槍出現在戰場之前,大家使用的是非自動槍械。打一槍,換一顆子彈。我們在很多老電影中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經過反覆試驗,1884年,馬克沁終於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支能夠自動連續射擊、射速達每分鐘600發以上的機槍。人們稱之為 — 馬克沁機槍。
-
凱迪拉克的M24霞飛,裝甲能被機槍擊穿,卻是二戰最優秀的輕坦
二戰打響前,美國陸軍的重型裝備進展趨於停滯。儘管在1920年後新的裝甲作戰理念被不斷提出,亂成一鍋粥的裝甲部隊仍然停滯不前。1939年後,改變了這一局面的人出現了:他就是"美國裝甲兵之父"霞飛少將。M3/M5"斯圖亞特"的武器裝備都相當孱弱:1門3毫米"小水管"外加5挺用作補充的機槍。二戰初期的美國履帶式裝甲式履帶車輛,無非都是機動性較好的脆皮——而且機動性較好也不過是相對而言,汽油機的易燃性是很顯而易見的。輕型坦克這一條線更是令人感到無言以對:這些輕型坦克的裝甲極薄、車體空間不大,卻往往能在車體正面配備2挺航向機槍。炮塔內置1挺同軸機槍,頂置1挺高射機槍。
-
中國正研製龍鱗甲超重型防彈衣:可防大口徑高射機槍子彈直射!
除了已經裝備我國軍隊的04B和06特式防彈衣以外,我國的甚至還製造龍鱗甲等重型防彈衣對外出口,很多國家一部分海外作戰的士兵都會選擇中國製造的龍鱗甲。在現代戰爭中,步兵衝鋒已經非常少見了,步兵衝鋒反而是極少數,大部分作戰是在裝甲部隊和火力掩護下完成的,在防彈衣主要的作用是抵擋一部分流彈和炮彈破片。
-
在緬甸內戰中活躍的德國MG3機槍
點藍色字免費訂閱,每天收到這樣的好信息 在叢林作戰中,MG37.62mm子彈的火力效果優於其他5.56mm小口徑機槍,攜帶也比機槍方便。在公路地區,緬甸軍隊經常在皮卡後面使用MG3機關槍,當然,這不是從中東地區學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