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中國輕機槍巨大優勢觀點徹底錯誤?!《八佰》沒把故事講全

2020-12-24 迷彩派軍評

隨著亞洲多年來少見的IMAX戰爭影片《八佰》持續熱映,很多抗戰研究者也開始讚嘆該片在道具考究的水平。從護旗橋段中日軍出現的96式艦載戰鬥機再到淞滬戰場上常見的柏克門式衝鋒鎗,無論單兵服裝/武器和重武器/交通工具都幾乎讓見慣不少國產戰爭片明顯BUG的人讚嘆不已,特別是孤軍使用的ZB26(捷克式)輕機槍首次以20發直彈夾面貌出現,此前一些國產戰爭片甚至直接用56式衝鋒鎗的彎彈夾安裝到作為道具的捷克式輕機槍,這種看似不起眼的漏洞在今天知識愈發豐富的軍迷觀眾面前無疑是嚴重的,甚至可能直接導致該片口碑和收視率驟降。

《八佰》對武器道具的還原十分到位,特別是捷克式輕機槍

外觀稜角分明而十分俊朗的捷克式是當年中國抗戰時步兵分隊的重要火力支柱,也是全民族堅決抗敵的重要象徵性武器;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形態怪異甚至笨拙的日軍大正11年式(歪把子)輕機槍,它伴隨著日軍數不清的暴行。多年來一些國內作品從兩者性能出發,一再強調抗戰時中國在輕機槍對比環節具有絕對優勢,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這種看法卻充其量只有一半是正確的。兩種武器的對比,首先就要從它們各自的誕生背景和設計特色開始說起,一戰後捷克斯洛伐克建國後通過法國技術支援很快形成了自己較為發達的軍工體系,1920年該國槍械設計師哈力克在布拉格軍械廠設計了一種代號布拉格的輕機槍,測試表明該槍性能已持平或超越部分他國主流同類槍械,所以哈力克又在此基礎上設計了布拉格I23機槍,該槍具有伸縮式槍託,人機握把設計,缺口式瞄具等先進之處,而且槍管可以迅速更換,後來也就演變為著名的捷克式。英國在設計布倫式時測試對比時捷克式一舉超越了英國自主的原型設計,以至於高傲的英國人都不得不將其作為本國輕武器設計的藍本。由於當時捷克斯洛伐克的經濟不好,所以捷克式輕機槍還曾作為該國重要的軍售產品大量出售到多個國家,而中國也在當時成為了捷克式輕機槍的最大使用國,反觀該槍的母國卻因慕尼黑陰謀而被納粹吞併,該槍也失去了保衛自己真正祖國的機會。

當年29軍將士駐守盧溝橋陣地時就使用捷克式

早在日俄戰爭時期日本就嘗到現代化速射武器的厲害,一戰中日本雖未直接派兵參與歐戰,但也派遣了技術調查團趕赴歐戰,他們發現當時新問世的輕機槍以足夠強的火力和足夠好的可攜帶性填補了步兵火力空白,所以一戰後日本首席槍械設計師南部麒次郎也受命開發日本自己的輕機槍,也就是後來著名的歪把子。由於日軍受制於薄弱的後勤水平,所以他們要求南部設計的輕機槍可以和步槍通用彈藥,而且可以保證不間斷的支援火力和堪比短步槍的精度。最終南部採用了漏鬥式供彈結構,即上部使用壓彈板壓住子彈,隨後向漏鬥裡放入一排排5發一組的子彈,通過壓彈板壓力使其進入彈倉,底層子彈打完後上面的子彈就會壓入輸彈位置,而漏鬥底部的推彈則會將一排子彈推上膛。理論上看,只要副射手不斷放入子彈排,歪把子就可以不間斷射擊,為保證槍管壽命歪把子的槍管外還布置了十分顯眼而又不易製造的大型散熱片。由於歪把子的漏洞位於槍身左側,所以槍託和瞄準裝置只能偏向右側才可以避免給瞄準帶來問題,理論上這種設計可以讓使用者貼臉瞄準射擊。

從性能來看歪把子對比捷克式可謂天壤之別

然而實戰中歪把子的供彈系統很容易在極端寒冷的天氣下凍住,或因進水、泥沙等異物導致故障,江南華南甚至東南亞的溼熱氣候更容易導致其內部生鏽而加劇故障,甚至質量較好的也會在射擊500發後發生故障。其歪把子設計還會將讓槍身向左偏移,所以射手還必須向右偏轉,無疑是對體力和精力的極大消耗,相比於捷克式等人機功效良好的提把,歪把子只能肩扛或手提,無疑十分不便。歪把子的支架不但過高不利於射手隱蔽,而且抓地力也明顯遜於捷克式。而且歪把子的壓彈結構很容易損壞子彈,所以射擊時副射手還需要不斷給子彈塗油才能保證順利射擊,其漏洞狀設計和大型散熱片設計又導致了其製造和保養十分不易,而且無法更換槍管。實戰中為避免炸膛,歪把子往往射擊沒多久就需要停火歇息,再加上操縱配合十分不易,所以一些經驗不足的射手甚至無法完成有效快速射擊。而該槍使用標準的步槍彈射擊時又很容易損壞子彈,最後日軍不得不為其開發了專用的弱裝藥子彈,這就使其實現一線部隊彈藥通用的設想徹底落空。而捷克式則完全稱得上是堪稱世界頂級的存在,該槍結構簡單堅固,只要有圖紙和基本工藝,哪怕是當時條件十分簡陋的敵後根據地兵工廠都可以仿造和快速維修。由於使用7.92毫米全威力彈,所以捷克式的人體殺傷力和對掩體的破壞力遠超過使用6.5毫米彈藥的歪把子,而且捷克式的精度也不亞於素以高精度著稱的歪把子,實戰中一些老兵甚至可以控制點射子彈數將其作為變相的自動狙擊武器!新兵也可以在幾天內學會連射的基本操作。此外,捷克式能夠快速更換槍管更是在實戰中優勢巨大,這就導致日軍分隊如果沒有得到重機槍,火炮或擲彈筒協助,火力上就明顯處於下風。雖然捷克式的彈夾容量為20發,理論上不如歪把子6個5發彈排彈頭火力持續性高,但由於雙方射擊性能的差距,所以捷克式反而在火力持續性和射速方面佔盡優勢。

96式讓日軍開始在輕機槍性能上逼近了捷克式的水平

然而,這種同等數量同等素質下單一武器的理想化對決並不能總出現在實戰中,首先如果假設一挺輕機槍單日彈藥消耗量為一萬發,而日軍一個配備輕機槍的步兵分隊(班)一次就可以攜帶兩千發子彈,輜重部隊還會較快地為其提供補充。抗戰時期只有早期的德械師和後期的駐印軍可以達到或超過該水準,而其他多數部隊的步機槍彈藥數量要遠低於對手。而且隨著抗戰的深入,一些高素質的老兵大量損失後新兵的訓練水平差得多,機槍的操作難度又高於步槍,這就明顯導致中方捷克式的火力效率出現明顯降低。試想下,這些營養狀況不良的新兵本就難以控制後座力較大的捷克式,而他們又沒有掌握捷克式最具威力的2-4發點射,進入實戰中往往由於心慌或操作失當導致一通掃射,捷克式的子彈口徑較大,後座力也顯然較大,在這種掃射中很容易導致子彈亂飛而無法有效殺傷敵人。此外,日軍的歪把子無論製造維護補充,質量維持還是彈藥供給都有便利優勢,早期抗戰時直接引入或國內較大規模兵工廠製造的捷克式固然性能優異,但也有不少地方簡化工藝生產的捷克式壽命和可靠性都大大低於原廠,這就導致其優勢大幅降低。更主要的是,除了德械師和後期遠徵軍駐印軍可以在班組機槍數量上抗衡日軍外,一些雜牌部隊或八路軍新四軍往往一個排甚至一個連才有個位數的捷克式,而日軍一個中隊正常情況下甚至可能配備9挺歪把子,縱然捷克式具有性能優勢也不可能抵消如此數量優勢。

進一步改進的99式甚至已經超過了中國使用的捷克式

隨著抗戰深入,捷克式在性能上的優勢也逐步被敵人趕超。早期戰鬥中日軍不少部隊都使用繳獲的捷克式而放棄歪把子,日本戰地記者深感這種現象讓本國武器顏面無光,就厚顏無恥地將捷克式稱為日軍新型槍械。由於日軍一線部隊對歪把子的不滿日益高漲,所以日軍責令南部麒次郎結合捷克式等他國輕機槍的設計亮點,並在歪把子的基礎上改進一款真正的新型輕機槍。最終,被戲稱為山寨版捷克式的96式輕機槍問世,該槍依舊採用歪把子的一些結構和導氣設計,彈藥也與之類似,但該槍不再使用偏向一側的沉重漏鬥,而是換成和捷克式一樣的上方插入式彈夾,其容量已經增至30發,超過了捷克式,而且其獨特設計還可以讓射手時刻了解彈夾內剩餘彈藥數量。再加上96式也可以快速換槍管,所以它實現了射手單獨作戰的可能性。但96式也存在不足,例如其槍機和歪把子近似,所以雖然其封閉式供彈消除了歪把子那種異物進入導致故障的隱患,但子彈依舊需要塗油才能避開卡殼,但子彈塗油後如果不迅速打出,在較多塵土的環境下就依舊容易導致故障。此外,96式的子彈威力依舊比捷克式差距明顯。不過從總體上看,96式的性能比捷克式已經十分接近了。隨後,日軍又開發了使用7.7毫米彈藥的99式輕機槍,99式通過改善結構而基本消除了卡殼問題,威力和射速也明顯增加,槍口上還增設了喇叭狀的消焰裝置。扣除它們可以上刺刀這種畫蛇添足的設計外,96式和99式幾乎不亞於歐美同類輕機槍。

十四年保家衛國硝煙中,捷克式憑藉百戰榮光樹立了自己的地位

抗戰中後期,兩種日軍新型機槍雖然配備了一些在正面戰場作戰的日軍,但受制於日本明顯遜於歐美的生產力水平,大量歪把子依舊服役於一線日軍中,特別是駐紮華北的日軍治安部隊。真正實現徹底換裝的只有在太平洋的日軍。在96式和99式面前,捷克式幾乎失去了性能優勢,特別是日軍還為部分新型機槍增設了光學瞄準鏡使其可以遠程狙擊。據說,在常德附近的一次戰鬥中一挺日軍96式輕機槍的主副射手曾龜縮在堡壘內阻擋了優勢數量國民黨軍很長時間,而新四軍了解到這些日軍新型機槍後,也開展了各種各樣的靈活作戰,其目的就在將其繳獲後反過來有效打擊敵人。每當八路軍或新四軍真正繳獲96式/99式之後,都會將其作為分隊內壓箱底的火力支援武器。所以從這一方面來看,抗戰時中國並未真正因為捷克式而獲得輕機槍對比環節上的整體優勢。

相關焦點

  • 看《八佰》品武器:抗戰時中國輕機槍優勢很大?這無疑是以偏概全
    隨著亞洲多年來少見的IMAX戰爭影片《八佰》持續熱映,很多抗戰研究者也開始讚嘆該片在道具考究的水平。《八佰》對武器道具的還原十分到位,特別是捷克式輕機槍外觀稜角分明而十分俊朗的捷克式是當年中國抗戰時步兵分隊的重要火力支柱
  • 電影《八佰》裡的捷克輕機槍
    最近最熱門的電影莫過於管虎指導的《八佰》,影片還原了發生在上海四行倉庫這段已然被塵封的困獸猶鬥。在淞滬會戰的末期,有四百多名戰士留守四行倉庫,遠不足八百人,卻為自壯聲勢宣稱八佰,「死守上海最後一塊陣地」。他們孤軍奮戰了四個晝夜,抵擋住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圍剿。
  • 抗戰初期我軍急需兩萬挺機槍,英美皆冷眼旁觀,捷克總統:送全套機槍...
    前段時間上映的電影《八佰》,描寫的是抗日戰爭初期我八百孤軍死守四行倉庫的經典一幕。鮮為人知的是,當時校長下令死守四行倉庫,目的之一就是為了「爭取友邦同情」,請求歐美諸國出售軍火給我們。
  • 從電影《八佰》看我國抗戰的武器裝備
    八佰》是一部製作精美、高水平的電影,其面對外辱奮起抗爭主題劇情與當下形勢非常類似,國人通過走進影院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電影其很多細節,特別是在武器道具上非常專業,不象很多軍事題材電影/電視劇,武器道具隨便搭配,極其不嚴肅。
  • 「影評」《八佰》:駁關於本片的兩種觀點
    在第一和第四部分中,我還會對現在網上流行的兩種錯誤觀點進行批駁。這時候另一撥人又粉墨登場了,他們說,電影撤檔是因為CPC無法容忍出現描述KMT抗戰正面形象的電影。我說come on,都什麼年代了,還這麼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且導演管虎自己在接受愛奇藝娛樂採訪時明確表示:「電影審查其實沒有問題,《八佰》(撤檔)也不是電影審查的問題,所以這都是外界傳的。(撤檔)是時局造成。」這其實是很正常的。
  • 《八佰》爭議巨大,但我還是有話要說
    這是《八佰》嘗試回答的第一重要的問題,但可惜,這個問題得不到紮實的回答,電影反覆出現的一句:「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如此輕飄無實質內涵,像流行歌詞,完全擔不起犧牲的重量。管虎的這段開頭真是大師手筆。
  • 電影《八佰》沒告訴你的事,電影與真實故事的幾大差異
    做為中國自「新冠肺炎 COVID-19」疫情後第一部全國上映、全廳開放的電影,還未上映就引起廣大的關注。1937年8月13日,中日在上海爆發「淞滬戰役」,揭開全面抗戰。雙方戰力懸殊,國軍損失慘重,至10月底撤出上海,卻留下了一個加強營4百多人繼續死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讓南岸租界的中外人士看到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決心,目的是希望爭取國際幹預,讓日軍停止侵略。
  • 救市的八佰,消失的小崔
    當時天涯論壇就有人引用老電影討論,八百壯士中,在日軍的環伺下,把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高高升起的那一幕,是全戲的高潮,有可能接受嗎?王文川是當時八十八師五二四團一營重機槍連機槍手,而楊養正是一營一排排長,因為日軍轟炸四行倉庫,一隻眼睛失明。《我的抗戰》看片會上,柴靜問,「你們以王文川作為主角的時候,有沒有猶豫過?電視臺從來沒有播過一個在國民黨軍隊服役過的士兵作為抗戰題材主角的片子。」總導演曾海若說,「即使現在不讓做,可要等到能做的時候再去採訪,人已經沒了。」
  • 八佰電影講的什麼 八佰真實歷史事件
    8月倍受期待的國產戰爭大片《八佰》上映了,對於太久沒進影院的觀眾來說,這是一份巨大的驚喜。兩個多小時的電影,太多太多的淚點湧現,相信大家在觀影時都忍不住流淚吧。不過沒去電影院看過《八佰》的朋友有福利,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電影《八佰》講的什麼?《八佰》真實歷史事件又是什麼?
  • 《八佰》一夜之間口碑下滑,國內抗戰電影真的是禁區?
    但是這也並不意味著《八佰》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因為《八佰》還是沒能擺脫國產抗戰電影名利不能雙收的魔咒,當然這也並不能說《八佰》就真的像評論說的那麼不堪,而是抗戰電影獨有的票房口碑不能雙豐收的一個怪圈在起作用。
  • 抗戰時中日兩軍的主力輕機槍,捷克式PK歪把子,哪款更有殺傷力?
    l李三萬摘要:抗戰時期,中國軍隊和日本軍隊裝備主力輕機槍分別是捷克式zb26和大正十一式歪把子,那麼這兩款輕機槍各自的優缺點是什麼,到底哪款更有殺傷力?圖1:捷克式ZB26輕機槍圖2:大正十一式歪把子輕機槍抗戰時期,中國軍隊裝備的主力輕機槍是捷克式zb26,日本軍隊裝備的主力輕機槍是大正十一式,槍託為了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所以俗稱「歪把子」機槍。
  • 捷克輕機槍,原來研發如此不易
    性能出眾的捷克式輕機槍我國先後外購及仿製了120000多挺,成為抗戰期間中國軍隊的主力輕機槍,甚至連日本軍隊也將繳獲的捷克式輕機槍重新裝備部隊。 1920年,捷克槍械設計師哈力克在布拉格軍械廠設計了一款新式輕機槍,這就是後來著名的ZB-26型7.92毫米輕機槍。
  • 《八佰》壯士的抗戰 不只是八百壯士的抗戰
    ,而這也是《八佰》在電影本身呈現上被罵的最慘的原因之一,可這真的是問題嗎?縱觀抗戰史,日軍在中國戰場使用毒氣的戰例簡直不能再多,直到近幾年在東北都有被日軍遺落化學武器毒死的事,在《八佰》裡表現,難道不正常嗎?
  • 《八佰》:一部嚴肅的抗戰電影?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物?
    》在網上吵得沸沸揚揚,網友評價褒貶不一,總的來說有這樣兩種觀點:第一、《八佰》宣揚抗戰中的英雄主義,是一部好作品;第二、《八佰》虛化歷史,模糊歷史真相,是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物。《八佰》講的就是謝晉元所率領的國民黨雜牌軍,進行的四行倉庫守衛戰。400多名被蔣介石放棄了的國民黨士兵,為了守住四行倉庫,喬裝成800人,與日本侵略者展開輸死戰鬥,轟轟烈烈的英雄主義就此誕生。
  • 等了一年的《八佰》,催淚效果果然沒有令大家失望
    終於,備受期待的國產戰爭大片《八佰》定檔在8月21日。事實上,中國的抗戰史上從來不缺少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但是我們的戰爭片精品卻很少。甚至更多的時候,觀眾們得到的是無數的抗日神劇。此外,《八佰》的用心還體現在一個細節之中——影片中幾乎全是各種方言,上海、東北、湖北、河南、廣東等,卻幾乎聽不到標準普通話。這個細節很真實!說實話,方言這種表現形式近些年來已經越來越少,很多影視劇中,歷史人物全是一口標準的普通話。這樣真實的場景以及表現,怎能不讓人身歷其境感同身受呢?
  • 《八佰》:一盤散沙的國人怎麼團結起來的
    這就是為什麼淞滬最激烈的戰場在蘊藻浜、大場和有著「血肉磨坊」之稱的羅店,《八佰》團隊卻選擇了尾聲階段的四行倉庫,一是因為「壯士」一詞在中國人的語境裡有著極為特殊的含義;二是因為四百孤軍「寧願死不退讓,寧願死不投降」的義舉,曾給國難歲月裡的普通人帶去過巨大的勇氣與希望。
  • 電影《八佰》沒講到的故事:一寸山河一寸血
    最近,電影《八佰》上映,引發觀眾熱議,但卻褒貶不一。批《八佰》的被罵漢奸,誇《八佰》的被罵成走狗。更多的人,是為那段國破山河碎,壯士孤軍浴血的過往落淚。但重溫歷史,不應只為一時的感動。了解《八佰》背後的故事,也許能更清醒地認識現在。
  • 《八佰》裡管虎都犯了哪些歷史錯誤?
    》基本上以這些散兵的視角在講故事,歷史上的主角們只是面目不清的士兵們。這個視角的切入,大概是政治正確的要求,比較容易講故事,也比較容易通過審核。畢竟,全面突出國軍抗戰的形象,在當前的大環境中,是不被允許的。但是,從電影的角度,這種投機的行為,並不值得被鼓勵,也不值得讚揚,不是一個藝術家應有的氣度。對於湖北保安團,再多說一句。
  • 時評|《八佰》:一部嚴肅的抗戰電影?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物?
    文|輕鬆笑最近一段時間,管虎拍攝的電影《八佰》在網上吵得沸沸揚揚,網友評價褒貶不一,總的來說有這樣兩種觀點:第一、《八佰》宣揚抗戰中的英雄主義,是一部好作品;第二、《八佰》虛化歷史,模糊歷史真相,是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物。
  • 時評 |《八佰》:一部嚴肅的抗戰電影?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物?
    》在網上吵得沸沸揚揚,網友評價褒貶不一,總的來說有這樣兩種觀點:第一、《八佰》宣揚抗戰中的英雄主義,是一部好作品;第二、《八佰》虛化歷史,模糊歷史真相,是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物。《八佰》講的就是謝晉元所率領的國民黨雜牌軍,進行的四行倉庫守衛戰。400多名被蔣介石放棄了的國民黨士兵,為了守住四行倉庫,喬裝成800人,與日本侵略者展開輸死戰鬥,轟轟烈烈的英雄主義就此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