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冬冬的一夜雨聲,敲起了春耕的鑼,擂響了播種的鼓

2021-01-18 青島方正裝備

說寒道暖,人之常。還道初春回暖春耕忙,誰料節後天忽變,乍暖還寒,太陽老兄閉關修煉,潛難見,雨神常惦念,道路溼連連,俗話還道:十五月亮十六圓,可看來望去,天空還是雨綿綿……

春耕,源於原始人刀耕火種。

古人便以此作為春天到來,春耕播種的標誌,開始點火燒荒,並逐步形成:一年農事始於春天,燒荒,春天野火是秋天豐收前奏。

眼下是正值三月,春光正好,正是春耕的好時節。

那麼,你有多久沒有去農田間地頭走一走了?有多久沒有揮起工具,大幹一場,出一身汗,將一顆顆

一顆顆種子埋下,又有多久沒有拎起一桶水,澆灌新播下去的種子,歡喜等它發芽長大?

實際上,如今的春耕已經不同於往日了,資訊時代,電氣化的普及,更多的農機器具投入,更多智慧設備的使用,讓農業生產更簡單,更高效。

你,曬黑了溝壑縱橫的臉,但笑容依舊!

厚重的黃土地如你沉穩的脾性!

貧瘠的土地卻擋不住你對「她」的依戀!

山外,高樓大廈,柏油路,你卻無動於衷!

因為,大山深處有你夢的希冀!

有人問你,你的聲音鏗鏘﹌﹌我是農民!

沒腳的黃土路留下你堅實的腳印!

你用粗糙的大手,播下希望的種子!

你用執著的精神,收穫民以食為天簡單的信念!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勞作中,你期盼一個風調雨順的年景,但……

悠悠的!你說,你生於黃土,歸於黃土後,讓它變成沃野!

農耕型文化講求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要求人們事事腳踏實地,不違農時,循序漸進,切忌好高騖遠,脫離實際。

相關焦點

  • 鼓槌擂響撼八方,馬山會鼓情飛揚
    因敲起來令人熱血沸騰,漸漸地形成了一項民間娛樂活動,流傳至今。經過申報,2008年11月10日,馬山縣壯族會鼓被列入廣西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經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評審組評估,馬山縣獲授予「中國會鼓之鄉」稱號。
  • 借「敲鑼」熱度,來說三個「敲鑼」故事
    近日微博最火的詞可能就是「敲鑼」了。我不由想起小時候我們村的一個真事,以及另外2個故事。  網友評論說:「您再次敲起了鑼。雖然這次是用鍵盤敲的,但是聲音一點不比上一次弱。我聽出來了,你這次敲鑼喊的是:快來人啊,救救我們一家人吧,方方這個瘟神要把我們一家人都拖進髒水裡啦!」 很多人都說敲鑼女很壞,我不太同意。我覺得更大的可能是蠢。能用愚蠢解釋的,就不要用惡意。但蘇格拉底說:無知即惡。這就是另一層邏輯了。
  • 《擂響中華》第二季總決賽在即 好戲看西安!
    《擂響中華》第二季總決賽在即 好戲看西安! 《擂響中華》第二季《擂響中華》第二季今天繼續在廣電大劇院火熱進行,根據小組賽的成績,12名選手分成6組兩兩對決,精彩的演繹引得現場觀眾的陣陣叫好。
  • 講章精選:鳴的鑼、響的鈸
    證道經文:林前 13:1-3[哥林多前書 13:1] 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哥林多前書 13:2] 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甚麼。
  • 永春3歲萌娃戲臺上敲鑼成曲 參加高甲戲演出
    16日,在永春縣湖洋鎮桃源村桃源宮的戲臺上,前臺戲劇精彩,後臺看點十足:3歲的陳鎵傑與他74歲的外公一個敲鑼一個打鼓。只見小傢伙坐在鑼盤前,雙手齊動,或重或輕、或疾或慢,鑼聲鼓點與嗩吶配合得恰到好處,看得臺前臺後的觀眾和演員都目瞪口呆。陳鎵傑坐在鑼盤前雙手齊動,動作看起來相當嫻熟。
  • 春耕進行時 | 花都區炭步文二村180畝芋頭播種完成
    持續溫暖溼潤的天氣有利於農業生產的春耕,犁地,挖坑,放種,埋土......文二村民趁著大好春光紛紛開始新一年的耕種農事,拖拉機轟隆隆的聲音在田間地頭迴響,呈現出一派忙碌、春意濃濃的景象。 據介紹,目前文二村的180畝檳榔香芋已經基本完成播種,為實現今年農業豐收夯實基礎。
  • 雅趣的湖口鄉戲之二:響鑼合排
    經過少則三五個月,多則大半年的排練,按照時間安排,村灣學戲終於進行到響鑼階段了。響鑼,顧名思義是響起鑼鼓合起樂隊伴奏,這是合樂排練了。一般響鑼的時間都是安排在演出前的幾天裡。這是因為一響鑼參加的人就多了,從費用上要有所考慮。梅圈子灣裡響鑼時,十多位老藝人師傅就都過來了。根據劉春江先生所著的《湖口青陽腔》一書中老藝人名單,我記起了前來參加梅圈子灣參加響排出場的老藝人有:黎炳振、鄒喜壽、黃玉盛、吳江龍、殷武煥、沈文典、潘康泉等人,還有東西場樂隊的,共有十來個人吧。
  • 奏生日歌,敲武漢鑼,90歲的上海音樂廳,今天歸來!
    音樂會上獻演了譚盾為疫情中的武漢而作的《武漢十二鑼》,為此,上海音樂廳專門派車到武漢,千裡迢迢運了十二面巨鑼來上海。演出現場,四面鑼陳列舞臺臺口,八面鑼分列觀眾席兩側,將觀眾環抱。隆隆鑼聲從一面傳到另一面,聲振寰宇,仿佛近在耳畔颯颯敲響。
  • 萬載春耕美景圖!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萬載春耕美景圖!被翻起的泥土裡,是勞動者們在犁春。△人勤春來早,翻地、播種、施肥......老山村的田野間一片繁忙的景象。△白水鄉白水村村民正在田裡播種早稻。△老山梯田油菜花開景如畫。△遊客正在油菜花田中玩耍。
  • 大江南北春耕忙,今年有啥新氣象?
    小幫說眼下,春耕生產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在水稻產區,集中育秧、機械插秧;在冬麥區,春季田管、春季覆膜;在東北,確保適期播種、一播全苗……。
  • 2020年全國糧食作物春耕春管技術意見
    當前,「雨水」已過,全國春耕備耕和春季田管進入了關鍵時期。各地要在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時,堅持「因地因苗、分類管理,肥水運籌、促控結合」的技術路線抓春季田管,堅持「精細整地、提高質量,適期播種、適墒保苗」的技術路線抓春耕春播,堅持「預防為主、科學應對,分類施策、及時補救」的技術路線抓防災減災,堅持「監測預警、早防早控,統防統治、綠色防控
  • 鄉村|老婆就是一面鑼
    1,「老婆就是一面鑼,有事冒事擂兩砣!」這是陳十三莊男人獨有的俗諺。
  • 世界鼓舞,鼓舞世界,2020吉首鼓文化節開幕
    隨著《開節祭鼓》神秘的苗疆遠古音樂響起,11月14日上午,2020吉首第八屆鼓文化節,在矮寨大橋橋頭拉開帷幕。來自全國各地的鼓隊、遊客、觀眾齊聚,共同見證鼓的盛會。本屆吉首鼓文化節採用「2+3」即序+3個主題篇章+尾聲的結構模式。以鼓舞、鼓歌、鼓樂、場內表演加場外互動、時空連線等形式組成,力求成為一場展示「神秘湘西、吉祥首府、天下鼓鄉」和中國鼓文化的視聽盛宴。
  • 東山根下話春耕——隆務鎮四合吉村春耕見聞
    我們跳下車,扛起扶犁,尼瑪59歲的母親卓尕措艱難的背起一百斤重的化肥,與我們一起從路邊走進田間。  在自家地頭,尼瑪的妻子卡毛將種子、化肥、背簍、農具歸置在一起,拿出鐵盆,將白色尿素顆粒和褐色磷酸二銨混在一起拌勻,遞給卓尕措,卓尕措接過盆子,細心地將一把把化肥均勻地撒在地裡。
  • 龍虎微漫評:春耕有「時」 防疫無「間」
    您的位置:龍虎網 &gt新聞中心 > 龍虎網評 > 龍虎漫評 > 龍虎微漫評:春耕有「時」 防疫無「間」
  • 大年初四看戲 |《擂響中華三季》第三場!
    2021年初,由西安廣播電視臺主辦、白燕升團隊承辦的著名品牌節目《擂響中華》精心策劃推出第三季,以更時代、更青春的昂揚姿態,在十三朝古都西安唱響千年戲曲時代最強音
  • 威寧石門鄉:不失時機抓好春耕備耕工作
    當前,威寧自治縣石門鄉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搶抓有利時機,持續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積極做好春耕生產工作,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全鄉脫貧攻堅工作提供堅實保障。時下,在石門鄉新民村,只見十餘個農戶戴著口罩,忙著把一袋袋馬鈴薯種薯從大貨車上卸下來,登記、轉運......井然有序,好一番春耕備耕的熱鬧景象。
  • 這道美食年銷售過百萬,上菜時抬著轎子敲著鑼,究竟是什麼菜品?
    抬著轎子敲著鑼,一出場就賺足了回頭率!這道「神仙雞燜豬手」是鎮店招牌菜,先將三黃雞、豬手分別炸至定形,再放入沙煲內小火燜制,整隻雞看起來完整,用筷子輕輕一撥就完全鬆散開,豬手也是軟爛脫骨,加入長壽果(花生)增加營養,同時增加菜品的香味。
  • 每日一曲·三棒鼓|《貢茶助民脫了貧》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三棒鼓亦稱花鼓或喜花鼓,是流傳在宣恩及湘鄂邊區酉水流域一帶的一個古老的地方曲種。三棒鼓演唱一般為3人,一人打鼓、一人敲鑼、一人拋刀耍棒,也有兩個隊或多個隊聯合演唱的。唱詞多以「五五七五」句式為主,有一人獨唱,二人對唱,多人合唱等多種演唱形式。唱詞要求句句押韻,講究對偶比興等修辭手法,通常使用歇後語及地方方言,俗中見雅,風趣幽默。伴隨三棒鼓演唱的拋刀耍棒的技藝有20多種,令人眼花繚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