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春耕忙,今年有啥新氣象?

2021-01-15 三耕天
小幫說

眼下,春耕生產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在水稻產區,集中育秧、機械插秧;在冬麥區,春季田管、春季覆膜;在東北,確保適期播種、一播全苗……。幫主們都知道今年春耕與往年不同,大江南北有啥不同,走,一起去看看!

 

 

經濟日報記者 喬金亮

眼下,春耕生產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在水稻產區,集中育秧、機械插秧;在冬麥區,春季田管、春季覆膜;在東北,確保適期播種、一播全苗……

緊張的春耕,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在確保口糧絕對安全的基礎上,各地努力以市場為導向優化調整農業結構,做好加減法,擴大綠色和特色農產品供給,增加質量和效益高的農產品,調減結構性過剩農產品,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

春耕開局「穩、足、好」 

據農業部農情調度,截至4月下旬,全國已播種各類農作物3.6億畝,完成春播意向的27%,進度同比略快。糧食作物已播19.2%,同比快0.6個百分點。其中,早稻育秧基本結束,已栽插53.2%,進度同比基本持平。中稻已育秧75.0%,同比快3.2個百分點。春玉米已播15.1%,春小麥已播 49.7%,同比分別快1.3個和6.1個百分點。

今年春耕生產開局良好,表現為「穩、足、好」。農業部種植業司副司長潘文博說,「穩」是夏糧生產保持穩定。面積基本穩定,長勢總體正常。小麥返青期苗情雖不如上年和近5年同期,但好於近10年同期平均。「足」是農資供應量足價穩。種子供應充足,價格穩定;化肥、農藥、農膜供應都能滿足春耕需求,受國際油價低迷影響,價格出現不同程度下跌,利於降低成本。「好」是春耕備耕基礎較好。中央財政對「三農」的投入穩定增加,繼續實施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提早預撥了小麥「一噴三防」等補助資金。

不過,天氣的不利影響仍需防範。受超強厄爾尼諾影響,3月以來,華北、黃淮、西北地區東部氣溫偏高,降水偏少,部分地區土壤表墒不足,旱象露頭。據中國氣象局預計,4月下旬至5月,華北大部和黃淮北部部分地區旱情將持續發展,對夏收小麥生長發育帶來不利影響。

「鐮刀彎」地區玉米調減 

春播糧食麵積佔全年的一半以上。春播範圍廣、作物多,事關早稻和秋糧兩季收成。今年農民種植意向和結構有哪些變化?據農業部對農民種植意向調度分析,今年的結構調整呈現良好勢頭。預計水稻、小麥等口糧品種面積穩定,玉米面積調減,特別是在地形版圖中呈東北向華北—西南—西北鐮刀彎狀分布的玉米結構調整的重點地區(「鐮刀彎」地區)玉米面積調減幅度較大,是近13年以來玉米面積首次減少。同時,市場緊缺的大豆、雜糧、優質飼草等作物面積擴大。

調結構最突出最緊迫的品種是玉米,最集中最核心的區域在「鐮刀彎」地區。不少基層幹部和農民群眾反映,去年因調整玉米臨時收儲等政策影響,糧食價格普遍下降,而地租和勞動力成本持續上漲,種糧收益大幅減少。如果價格繼續下降,一些種植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可能退租或減少種植面積。

農民種植偏好以價格為導向,玉米價格下降已經讓他們有了一定的心理預期,種植結構調整是必然的選擇,只是改種什麼,對他們來說需要抉擇。

「合作社今年打算做兩件事,一要建加工廠,生產玉米碴和玉米粉;二要建養羊場,實現從種到養的循環。」遼寧省鐵嶺縣蔡牛張莊玉米合作社理事長趙玉國覺得,單靠賣玉米原糧收益肯定沒有保障,還得把產業鏈拉長。一斤玉米只能賣7角錢,可一斤玉米碴就賣4元錢,一斤高質量的玉米粉能賣到10元錢,不僅能解決合作社的賣糧問題,也增加了玉米綜合收益。

據了解,今年財政部、農業部整合35億元資金,重點支持玉米結構調整,用於「鐮刀彎」地區的糧改飼和糧豆輪作補助,目的是讓改種青貯玉米、大豆、飼草等作物的農民收益與過去種籽粒玉米的收益基本相當。目前來看,市場信號的引導作用和政策扶持的預期效應已經開始顯現。玉米面積庫存壓力最大的黑龍江省,今年預計玉米面積減少1500萬畝左右。

化肥農藥零增長示範推行 

江西省永豐縣鹿岡鄉巷口村雙孢蘑菇種植大戶張永春分外高興,年前還在出菇時,種糧大戶就找上門來下訂單,不僅讓他省下了一筆處理費用,還意外多賺了上千元。「用下腳料肥田,可以少施甚至不施化肥。」鄉幹部宋運平道出了下腳料成「香餑餑」的奧秘。

針對因長期使用化肥可能造成的土壤酸化、板結、產能下降等問題,該縣大規模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用石灰改善土壤酸性、栽種綠肥等耕地恢復性方法措施。去年縣裡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87.03萬畝,秸稈還田35萬畝,用石灰改善酸性田1.1萬畝,取得了較好成效。

「藏糧於技提升效益、藏糧於地保護耕地、改變調整種養結構」。今年以「兩藏一改」為主要內容的春耕服務下鄉活動受到了各地百姓的歡迎。永豐縣農業局副局長袁閣夏說,目前全縣水稻增密節肥抗旱技術、農藥減量控害增產等10多項新技術得到廣泛推廣,建立起萬畝水稻高產創建示範片3個,水稻良種覆蓋率穩定在 98%以上。

農業部倡導的化肥、農藥施用量零增長行動正得到實地推廣。在示範區,自動蟲情測報、太陽能殺蟲燈、飛蛾誘捕器以及性激素誘殺等精確防控技術,使水稻、玉米每畝減藥30%以上。據悉,今年農業部門改變了過去以萬畝片為單元的創建方式,整合資金,集中建設160多個綠色高產高效創建縣。

農藥化肥瞄準「雙減」,節水保墒則努力實現「雙贏」。在中國農科院啟動的綠色增產增效模式示範田,小麥墒情自動監測技術實現適時適量灌溉,每畝節水90 噸,水分利用率提高15%;水稻麥畦式溼種栽培技術,每畝節水150噸,節本150元。玉米貼茬播種技術保持了播種期土地墒情,在減少用水的情況下,保證了出苗率。

內容來源:經濟日報

圖片來源:網絡

編輯:李國龍 

長按問號,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我!

 

相關焦點

  • 今年春耕有啥新特點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又是一年春播時,廣大農民和各級農業部門又開始了繁忙的春耕備耕工作。在鄉村振興政策的引導下,今年春耕在調整作物種植結構、增加輪作休耕面積、平衡化肥供應等方面有了許多新特點 輪作休耕面積翻番 本報記者 喬金亮 初春時節,在山東省高青縣高城鎮東張村,三度農業公司鐵絲網裡滿目荒蕪的土地與路兩邊返青的麥田形成了鮮明對比。
  • 孝直鎮馬鈴薯豐收季,春耕時節「春收忙」
    孝直鎮馬鈴薯豐收季 春耕時節「春收忙」眼下,正值孝直鎮早春馬鈴薯收穫的日子,在孝直鎮商莊村的蔬菜大棚裡,村民們一邊忙著收穫土豆,一邊忙著裝箱,將一箱箱喜獲豐收的冬種馬鈴薯運到全國各地。馬強告訴記者,自己總共種有約80畝的馬鈴薯,去年12月5號種下,在兩天前就已經開始陸續採收了。今年的馬鈴薯質量不錯,畝產量也非常喜人。在村民的大棚裡,隨處可以看到外觀飽滿、個頭勻稱的馬鈴薯。孝直鎮是濟南市重要蔬菜基地,以土豆、大白菜為主。
  • 平壩區樂平鎮:青莊壩區緊抓農時春耕忙
    近日,走進平壩區樂平鎮青莊壩區種植小蔥田裡,3臺挖掘機開墾荒地,村民們紛紛下到地間分組施肥、犁地、移栽小蔥等,機械與人力交叉春耕作業,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我們昨天聽說壩區需要人手,今天一早我們過來幫忙了,做工一天能拿到100元的勞動報酬。」
  • 重慶市武隆區西部計劃志願者助力春耕種植忙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3日電(記者 李川 通訊員 馮吉)眼下正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更是春耕備耕的好時節。近日,重慶市武隆團區委組織西部計劃志願者抓住春耕好時節,協助尋夢園花果種植專業合作社進行基地除草、剪枝、打理果園,緩解其用工緊張難題。
  • 農時春耕忙 種出豐收年
    立春已過,春耕不等人,遏制疫情和恢復生產也不等人。此時此刻,工業大鎮獅山大地一抹抹綠意正在萌發,一片片田野正孕育新的生機……如何做好防疫春耕兩不誤?這期,我們走進獅山農戶、田間地頭、魚塘……聚焦疫情之下的農民是如何在這片獅山土地上播種希望、推動新發展的故事。 將蔬菜損失「搶」回來 人勤春來早,春耕正當時。
  • 十師:防疫春耕「齊步走」
    眼下,十師一八三團在狠抓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早謀劃、早部署、早行動,科學引導職工有序開展春耕備耕工作,做到防疫春耕「齊步走」,為農業豐產豐收打好基礎。 「我們現在吃住都在大棚裡,戴好口罩,按時消毒,做到科學防護,就能春耕防疫兩不耽誤。」
  • 岑鞏:全力打好春耕生產「第一仗」 繪好特色產業「豐收圖」
    「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種瓜豆後插秧。」春分過後,氣溫逐漸回升。岑鞏縣各地正搶抓氣候回暖 「黃金」時段,全面加快春耕生產各項工作。在「做精做強」傳統農業的同時,在調整產業結構上「用心用力」,在技術培訓上「精準發力」, 在強抓農時上爭分奪秒,全力以赴打好春耕生產「第一仗」,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眼下岑鞏大地,在政策護航、合力助農、齊心協力的驅動下,春天的氣息正描繪出精彩的「春耕畫卷」,也展望著未來的「豐收圖」。
  • 不誤農時備春耕 四川開展「送農資上門」
    春耕時節,四川省丹稜縣仁美鎮團林村村民嚴成均坐在家裡,正愁化肥還沒著落。「老嚴,我給你送化肥來了。」就在這時,村裡的「春耕服務隊」志願者郭乙鴻用小貨車拉了7包化肥,卸到了嚴成均家門口。
  • 拖拉機與牛背鷺相伴,春耕也是風景,崇明新村鄉舉辦春耕·開田節
    4月30日,在崇明新村鄉,8臺拖拉機轟鳴著開進良田,當日,春耕·開田節在崇明新村鄉舉行。春耕·開田節後新村鄉將正式進入全面春耕生產,從春耕到秋收,新村鄉將邀請市民共同參與插秧、除草、收割等一系列活動。拖拉機所到之處,一大群牛背鷺緊隨其後,尋找稻田裡遺留的被翻耕出來的稻穀等食物,成為春耕的獨特風景。當日所耕的稻田屬於農戶施葉飛所經營的家庭農場。
  • 丁丁冬冬的一夜雨聲,敲起了春耕的鑼,擂響了播種的鼓
    還道初春回暖春耕忙,誰料節後天忽變,乍暖還寒,太陽老兄閉關修煉,潛難見,雨神常惦念,道路溼連連,俗話還道:十五月亮十六圓,可看來望去,天空還是雨綿綿……春耕,源於原始人刀耕火種。古人便以此作為春天到來,春耕播種的標誌,開始點火燒荒,並逐步形成:一年農事始於春天,燒荒,春天野火是秋天豐收前奏。眼下是正值三月,春光正好,正是春耕的好時節。
  • 威寧石門鄉:不失時機抓好春耕備耕工作
    當前,威寧自治縣石門鄉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搶抓有利時機,持續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積極做好春耕生產工作,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全鄉脫貧攻堅工作提供堅實保障。時下,在石門鄉新民村,只見十餘個農戶戴著口罩,忙著把一袋袋馬鈴薯種薯從大貨車上卸下來,登記、轉運......井然有序,好一番春耕備耕的熱鬧景象。
  • 龍虎微漫評:春耕有「時」 防疫無「間」
    您的位置:龍虎網 &gt新聞中心 > 龍虎網評 > 龍虎漫評 > 龍虎微漫評:春耕有「時」 防疫無「間」
  • 驚蟄至,春耕忙!鎮寧馬廠鎮緊抓時機 做好小黃姜種植技術培訓
    驚蟄到來,鎮寧自治縣各地抓緊春耕生產。走進馬廠鎮,農戶們正忙著翻土、開溝,為今年的小黃姜種植做準備。為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村民穩定脫貧致富,切實推動科學安全用藥,推進農業綠色發展,馬廠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緊緊抓住有利時機,做好新一年的種植培訓。
  • 春耕新事|趕農時、備農資、送農技……這裡助農春耕有「實招」
    當前正是春耕生產關鍵時期,在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當地政府部門強化對種糧大戶的農資農技幫扶力度,助力春耕生產順利進行。一大早,種糧大戶閆正東就開著耕田機到地裡耕田,他的農場今年要種800畝水稻,這幾天要完成200畝早稻的翻耕插秧工作。
  • 永豐街道獎勵種糧大戶促進春耕生產
    婁底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問章 胡燕 記者 謝次華)3月底,雙峰縣永豐街道辦事處對2019年的種糧大戶進行表彰獎勵,獎勵早稻種子2800斤,促進春耕備耕如期開展
  • 抗疫保春耕 唱響「春之曲」——專訪珙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陳鶴
    在了解了企業(項目)復工復產情況後,珙縣農業農村局幫助梳理企業防控工作和管理問題清單,並指導各涉農企業和項目主體對標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嚴格核查企業復工人員有無重點疫區返鄉人員接觸史,要求做好復工人員健康跟蹤觀察,嚴防人員聚集交叉感染,阻斷疫情傳播途徑。
  • 郭陸灘鎮防疫春耕兩不誤
    本報訊(記者 崔 陽 通訊員 王亞運)連日來,固始縣郭陸灘鎮在抓實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迅速行動,多措並舉做好春耕備播工作,做到防疫春耕兩不誤。 疫情發生後,該鎮成立防控工作指揮部,制定「八個必須」防控措施,築牢疫情防線。
  • 抗疫情毫不鬆懈 保春耕全力以赴
    產·火力全開   烏石化化肥廠裝置運行開足馬力   今年累計生產尿素超8萬噸  中國石油網消息 (記者吳海燕 周恃玉 特約記者廖聰敏)「質量是產品的生命線,我們每天都有我們有信心在大戰中踐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安全生產任務目標的雙勝利。」化肥廠廠長高升說。  烏石化第二套化肥裝置以天然氣為原料,採用布郎天然氣制氨技術生產合成氨,於1997年5月建成投產。2010年通過擴能改造,化肥廠生產能力達到年130萬噸。第二套化肥裝置在上世紀90年代有比較先進的工藝,即使現在也非常有競爭力。
  • 抗疫春耕兩不誤,惠民供電「零距離」服務春耕春灌用電
    「桑落墅鎮是重要糧食產區,為了保證村民春耕春灌用電,我們開通了『春耕春灌保電綠色通道』,對轄區內變壓器和供電線路進行全面『體檢』。」大桑供電所所長高學勇介紹,供電所派出專人幫助村民對春耕春灌生產的用電線路、電錶箱等電力設施進行隱患排查和消缺維護,為村民春耕春灌用電提供安全保障。
  • 雲南永仁:「鐵牛」春耕鬧得歡
    當前正值春耕農忙時節,在永仁縣永定鎮的田間地頭,村民的吆喝聲、旋耕機的轟鳴聲此起彼伏,一派「鐵牛」鬧春耕的火熱景象。「以前耕牛犁田,速度慢,費時費力。」村民李宗陽指著手上的旋耕機笑呵呵地說:「有了這臺機器,2畝地不到30分鐘就耕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