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至,春耕忙!鎮寧馬廠鎮緊抓時機 做好小黃姜種植技術培訓

2020-12-25 天眼新聞

驚蟄到來,鎮寧自治縣各地抓緊春耕生產。走進馬廠鎮,農戶們正忙著翻土、開溝,為今年的小黃姜種植做準備。

為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村民穩定脫貧致富,切實推動科學安全用藥,推進農業綠色發展,馬廠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緊緊抓住有利時機,做好新一年的種植培訓。

3月4日,貴州省蔬菜專班李德文、李偉、裴芸專家一行走進鎮寧自治縣馬廠鎮,為當地老百姓手把手教授小黃姜科學種植方法。馬廠鎮農業相關負責人、村民代表和種植大戶等70餘人參加培訓。

培訓過程中,專家老師向村民們分析了小黃姜的銷售市場,特別鼓勵上一年收成稍差的農戶,針對性地講述了市場有多大、市場在何方,幫助村民樹立起連續發展的目標方向。

在總量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提高品質,發展深加工,才是提高小黃姜經濟價值的辦法。

「一定要輪作,選擇排水良好、土層深的地方種植,掏好中溝和四周的排水溝,行距在60至70公分,也就是兩個腳的距離;選擇健康飽滿的姜種下種,豎向貼著溝壁栽種,距離在40至60公分左右,大約一個腳的長度……」貴州省農業科學院油料所副研究員李德文介紹道。

結合當地農業生產的實際和需求,專家老師深入田間地頭,詳細講解了小黃姜種植時選種、浸種、消毒、挖溝、施肥、打藥等各個技術環節,針對農戶提出的葉黃、積水、姜瘟、不長個頭等問題一一解答,培訓效果良好。

聽了專家老師的培訓,馬廠鎮張官村村民張天涯連連點頭,她笑嘻嘻地說:「我們一直都是用老一輩人的方式種姜,特別容易發生葉黃葉白的現象,也不懂得施肥和配料的方法,今天聽了老師說才明白,要選用氫氧化銅,去年我家的小黃姜畝產只有4000多斤,今年按科學方式種植,爭取能達到7000斤。」

疫情發生以來,馬廠鎮緊緊圍繞「戰商情、促春耕、保民生」為工作重心,堅持防控工作和農業產業發展「兩手抓、兩不誤」,力求把時間補回來、把損失搶回來。大力開展農業技術培訓,縱深推進新型農村產業革命,為全鎮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及全面決勝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基礎。

「我們計劃每三個月開展一次小黃姜種植培訓,分別在小黃姜播種前培訓土地選擇、整地及播種技術,在小黃姜生長幼苗期培訓田間管理及施肥技術,在小黃姜塊莖膨大期培訓取暖、追肥及病蟲害防治和儲存技術。」李德文說,按照科學方法種植管理,每畝小黃姜可以提高500至1000斤的產量,產值也會相應提高約2000元。

另外,為了減少疫情期間人員聚集,貴州省蔬菜專班開通線上培訓,以手機為主要培訓載體,農戶還可以通過關注「中國姜網」微信公眾號學習種植技術,以線上+線下的學習方式,把課堂延伸到村裡、合作社和田間地頭,最大限度地增強培訓效果和影響力。

下一步,馬廠鎮在優化農業產業發展的同時,將不斷完善產業項目調整,大力宣傳產業政策,增加農業種植技能培訓,不斷提高當地群眾發展產業的積極性,打造地方特色,促進農戶穩定增收、穩定脫貧。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牟元媛

編輯 向淳

編審 胡麗華

相關焦點

  • 鎮寧:小黃姜產業帶來紅紅火火的日子
    「自從種了小黃姜,日子越活越紅火啦!」鎮寧自治縣寧西街道和平社區居民朱凱去年種植的小黃姜喜獲豐收,賺得盆滿缽滿,這讓他笑口常開。他種植小黃姜20多年了,以前都是小打小鬧,沒有規模。當2018年貴州省委提出「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鎮寧因地制宜選擇小黃姜作為主導產業之一,通過引進龍頭企業,完善和延長產業鏈,構建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體系,實現「訂單式」發展。良好的政策,朱凱流轉20多畝土地,種植25畝小黃姜,面積比以前增加幾倍。
  • 吳剛平到鎮寧關嶺調研小黃姜產業發展工作
    吳剛平到鎮寧關嶺調研小黃姜產業發展工作 2020-03-24 1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平壩區樂平鎮:青莊壩區緊抓農時春耕忙
    近日,走進平壩區樂平鎮青莊壩區種植小蔥田裡,3臺挖掘機開墾荒地,村民們紛紛下到地間分組施肥、犁地、移栽小蔥等,機械與人力交叉春耕作業,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我們昨天聽說壩區需要人手,今天一早我們過來幫忙了,做工一天能拿到100元的勞動報酬。」
  • 岑鞏:全力打好春耕生產「第一仗」 繪好特色產業「豐收圖」
    「剛開始我依據傳統作物種植經驗來種桑,也到其他桑農那裡去學習請教種植技術。通過培訓,更好地掌握了種植及管理技術,現在我就安心管理我這60畝桑園。」見到經濟效益可觀,周國清今年流轉村裡的合作社40餘畝來管理,自己又種植了20畝。
  • 紫雲藍莓、鎮寧小黃姜等5個獲國家地理標誌的農產品今日授牌!
    活動現場,對2020年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的紫雲藍莓、紫雲冰脆李、紫雲紅芯薯、板當苡仁米和鎮寧小黃姜5個農產品進行授牌。 自貴州省委作出「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部署以來,安順市切實抓好貫徹落實, 認真踐行「五步工作法」,聚焦產業革命「八要素」,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著力發展綠色農產品,形成蔬菜、茶葉、食用菌、辣椒、金刺梨、中藥材、水果、生態畜牧、生態漁業等9個特色優勢產業,構建了「一縣一業」的產業格局,全市有省級現代高效示範農業園區40個,普定韭黃、鎮寧小黃姜、
  • 重慶市武隆區西部計劃志願者助力春耕種植忙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3日電(記者 李川 通訊員 馮吉)眼下正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更是春耕備耕的好時節。近日,重慶市武隆團區委組織西部計劃志願者抓住春耕好時節,協助尋夢園花果種植專業合作社進行基地除草、剪枝、打理果園,緩解其用工緊張難題。
  • 野洞河鎮:辣椒小米耕種忙,玉米變身紅高粱
    老百姓正在翻土育種人勤春來早,春耕春種忙。眼下春暖花開,正是春忙時刻,野洞河鎮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組織幹群搶抓春耕生產有利時機,有序推進低效農作物調減工作,鞏固脫貧攻堅工作成效。網格員在田間地頭向老百姓宣傳政策田間地頭總能看見網格員和村幹在村組奔走,他們忙著為老百姓宣傳政策、改變傳統種植觀念、為種植高效農作物出謀劃策。
  • 郭陸灘鎮防疫春耕兩不誤
    本報訊(記者 崔 陽 通訊員 王亞運)連日來,固始縣郭陸灘鎮在抓實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迅速行動,多措並舉做好春耕備播工作,做到防疫春耕兩不誤。 疫情發生後,該鎮成立防控工作指揮部,制定「八個必須」防控措施,築牢疫情防線。
  • 驚蟄至,春雷響.新的美好,新的希望
    春耕大忙驚蟄節過後,氣溫開始陸續回升,雨水增多。「過了驚蟄節,耕田不停歇。」田間地頭,不誤農時,處處都是人們忙碌的身影。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拜祭用紙繪製的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祭雷神蒙鼓皮《周禮》有云:「凡冒鼓必以啟蟄之日。」人們認為,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故有雷聲,因此人們也利用這個時機來祭雷神、蒙鼓皮。驚蟄吃梨
  • 不誤農時不負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師生以科技助力春耕復產
    來源:經濟日報疫情剛剛緩解,作為陝西省現代櫻桃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蔡宇良教授就奔赴渭南市合陽縣指導當地櫻桃種植。他先去了北尹村貧困戶王忠民家,指導適合殘疾人作務的多主幹籬壁形栽培櫻桃園;接著又到果農王養虎、王懷禮等7戶果農家,指導他們「V」字形和超細長紡錘形早春修剪技術……驚蟄過後農事忙。開春以來,以農為「本」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發揮農林水專業特色,專家團隊不僅深入春耕田間地頭指導農業生產,還通過網際網路進行雲端遠程科技服務。就連放假居家的「農學子」們也學以致用,積極服務家鄉春耕復產。
  • 鎮寧:致富村結「致富果」 六馬芒果銷路好
    7月中旬的致富村熱鬧非凡,在鎮寧自治縣六馬鎮打幫河沿岸10公裡的「芒果走廊」上,成熟的芒果在陽光照射下,透露出誘人的甜蜜。 「全部挑選個頭大的,質量好的裝,次一點的就留下來,要保證品質,才能年年有錢賺。」
  • 不負春光阡陌間——汝城有力有序有效推進雙季(早)稻種植走筆
    廣袤沃野,阡陌之間,人影匆匆,機聲隆隆,「鐵牛」駛過處捲起層層「泥浪」……連日來,汝城各地一幅幅緊張有序的春耕圖景躍然在目。驚蟄春雷響,農夫閒轉忙。疫情形勢轉好,春耕已至,汝城縣勤勞的農民走進田間,播下一粒粒種子,播下豐收的希望。
  • 驚蟄到,「驚蟄聞雷米似泥」什麼意思?驚蟄打雷好不好?答案來了
    摘要:今日驚蟄,俗語「驚蟄聞雷米似泥」是啥意思?驚蟄打雷好不好? 文/農夫也瘋狂 今天是3月5日,農曆二月十二日,迎來了今年春季的第三個節氣——驚蟄。
  • 大江南北春耕忙,今年有啥新氣象?
    小幫說眼下,春耕生產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在水稻產區,集中育秧、機械插秧;在冬麥區,春季田管、春季覆膜;在東北,確保適期播種、一播全苗……。
  • 農時春耕忙 種出豐收年
    立春已過,春耕不等人,遏制疫情和恢復生產也不等人。此時此刻,工業大鎮獅山大地一抹抹綠意正在萌發,一片片田野正孕育新的生機……如何做好防疫春耕兩不誤?這期,我們走進獅山農戶、田間地頭、魚塘……聚焦疫情之下的農民是如何在這片獅山土地上播種希望、推動新發展的故事。 將蔬菜損失「搶」回來 人勤春來早,春耕正當時。
  • 雍小英【三秦文學】挖黃姜換學費
    為了湊齊秋季開學的費用,暑假裡,父親帶著我們姐弟兩個和外公一起去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尋找一種叫黃姜的藥材,回來清理一下泥土和皮上的長毛,切成片曬乾,一斤可以賣兩三毛錢。我們每天早上四五點起床,吃完父親做好的芋頭或者洋芋蒸飯,便拿起幾個編織袋和小钁頭出發了。
  • 2020年全國糧食作物春耕春管技術意見
    各地要在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時,堅持「因地因苗、分類管理,肥水運籌、促控結合」的技術路線抓春季田管,堅持「精細整地、提高質量,適期播種、適墒保苗」的技術路線抓春耕春播,堅持「預防為主、科學應對,分類施策、及時補救」的技術路線抓防災減災,堅持「監測預警、早防早控,統防統治、綠色防控
  • 這就是山東|農資代購、暖心跑腿,山東各地春耕復產熱火朝天!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2月28日訊 (記者 劉自銳 韓蓓蓓 徐鳳超 盧偉霞) 連日來,山東各地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搶抓農時,積極開展春耕備耕工作,農資網上下單,供銷社暖心跑腿,農業專家在線教學……一幅熱火朝天的春耕生產圖在齊魯大地徐徐展開。
  • 七星關區清水鋪鎮:全力保障蔬菜產業發展
    民族村組織群眾種植隨著近期氣溫回升,天氣好轉。為了搶抓有利生產時機,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清水鋪鎮實行疫情防控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兩手抓」。通過採取加強管制和合理疏導的方式,引導群眾走出家門發展春耕生產,杜絕群眾聚集、扎堆、串門等現象,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安全開展。「今天一天全鎮共完成蓮花白套種120畝,共16個村和社區,400多人參加春耕生產,全力打好春季攻勢,落實長短結合、以短養長。」七星關區清水鋪組織委員呂紹學說。
  • 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雲不開
    已過驚蟄兩天了,本來當天想寫篇關於驚蟄的短文,結果忙著防疫的事情,撂下了。今天恰好有點時間,給大家介紹一下驚蟄季節的農活和各地的習俗。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太陽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通常在每年的3月4日至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