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直鎮馬鈴薯豐收季,春耕時節「春收忙」

2020-12-28 平陰廣播電視臺

孝直鎮馬鈴薯豐收季 春耕時節「春收忙」

眼下,正值孝直鎮早春馬鈴薯收穫的日子,在孝直鎮商莊村的蔬菜大棚裡,村民們一邊忙著收穫土豆,一邊忙著裝箱,將一箱箱喜獲豐收的冬種馬鈴薯運到全國各地。

在孝直鎮商莊村馬強的蔬菜大棚裡,記者看到村民們正忙碌著對馬鈴薯除根、分揀、歸堆、裝袋、封口的工作。馬強告訴記者,自己總共種有約80畝的馬鈴薯,去年12月5號種下,在兩天前就已經開始陸續採收了。今年的馬鈴薯質量不錯,畝產量也非常喜人。

在村民的大棚裡,隨處可以看到外觀飽滿、個頭勻稱的馬鈴薯。

孝直鎮是濟南市重要蔬菜基地,以土豆、大白菜為主。今年克服疫情防控不利影響,採用「互助組」模式進行土豆種植,全鎮土豆種植面積3.3萬畝,其中大棚土豆5000畝,小拱棚土豆15000畝。大田土豆1.3萬畝。接下來,孝直鎮將抓緊推進相關工作,確保春耕生產順利開展。(記者 王迪 宋超)

END

相關焦點

  • 農時春耕忙 種出豐收年
    立春已過,春耕不等人,遏制疫情和恢復生產也不等人。此時此刻,工業大鎮獅山大地一抹抹綠意正在萌發,一片片田野正孕育新的生機……如何做好防疫春耕兩不誤?這期,我們走進獅山農戶、田間地頭、魚塘……聚焦疫情之下的農民是如何在這片獅山土地上播種希望、推動新發展的故事。 將蔬菜損失「搶」回來 人勤春來早,春耕正當時。
  • 岑鞏:全力打好春耕生產「第一仗」 繪好特色產業「豐收圖」
    「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種瓜豆後插秧。」春分過後,氣溫逐漸回升。岑鞏縣各地正搶抓氣候回暖 「黃金」時段,全面加快春耕生產各項工作。在「做精做強」傳統農業的同時,在調整產業結構上「用心用力」,在技術培訓上「精準發力」, 在強抓農時上爭分奪秒,全力以赴打好春耕生產「第一仗」,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眼下岑鞏大地,在政策護航、合力助農、齊心協力的驅動下,春天的氣息正描繪出精彩的「春耕畫卷」,也展望著未來的「豐收圖」。
  • 2020年全國糧食作物春耕春管技術意見
    當前,「雨水」已過,全國春耕備耕和春季田管進入了關鍵時期。」的技術路線抓病蟲防控,著力搭好豐產架子、夯實豐收基礎。 華南地區 目前,正值早稻育秧和春玉米播種的關鍵時期,冬種馬鈴薯陸續收穫上市,春耕春管春收全面展開。 一是適時早播育壯秧。當日均溫穩定通過12℃時,避開陰雨天氣,搶晴播種,為水稻生產爭取主動。
  • 農戶搶收馬鈴薯備戰春耕,薯仔功效和菜譜收好了!
    春耕就快開始了,高明不少農戶都忙著搶收冬種作物來備戰春耕。而今年冬種馬鈴薯價錢不錯,農戶都笑逐顏開。  洋朗村是高明冬種馬鈴薯面積最多的村莊,這幾天村民都趁好天氣收挖馬鈴薯。已經80歲的夏婆婆也種了一畝地,只見她揮動鐵鍬,一隻只成人拳頭大小的馬鈴薯就從泥裡露出來了。
  • 濟南平陰孝直鎮 「小紙袋」裡有啥「大夢想」
    因此,各種禮品袋、禮品盒加工日益興隆,在孝直鎮焦柳溝村就有這麼一個禮品包裝加工部。這個加工部雖然工藝簡單,卻承載著一位青年人的夢想。一走進加工部,就看到裡面的職工摺疊、上膠、穿繩等,一片忙碌的景象。「聽說家鄉的還有部分群眾走不出去,在家裡沒有活幹,就一直尋找機會為家鄉做些事情,為父老鄉親提供一個掙錢的機會。」加工部負責人韓家利說。
  • 豐收時節,品味海南的「田園夢想」
    注重發展特色農業,引進優質馬鈴薯。在中藏藥材種植基地,村民們領到一天的工票很開心。過去村民們使用的生產農具。村民正在挖中藏藥材——羌活。村民們正在回收花卉種子,便於來年種植。深秋時節,漫步於此時的海南大地,側耳傾聽,你會聽到微風略過農田的聲音,會聽到收割機「突突突」往返,「轟隆隆」勞作的聲音,也會聽到村民們開心地談論收成的聲音……從這些聲音中,我們聽到的是海南藏族自治州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開拓致富新路的脫貧之聲,我們看到的是海南州充滿「田園夢想」的豐收圖景。
  • 夏糧豐收了!手中有糧心不慌
    盛夏時節,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行走在田間地頭,金黃的麥粒和燦爛的笑臉頓時映入眼帘。這熱火朝天的「三夏」麥收忙碌景象,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自「三夏」工作開展以來,關於各地夏糧的好消息接連傳來。今年年初以來,河北省堅持疫情防控和糧食安全兩手抓,從春耕春管到夏糧搶收,從農業生產救災資金使用到極端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從節水灌溉、肥水管理等生產技術指導到推廣應用農機等先進裝備……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部署推動,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狠抓落實。
  • 穀雨時節插秧忙
    原標題:穀雨時節插秧忙   農諺講,「穀雨時節種穀天」。正值南方早稻栽插的大忙時節,記者來到湖南岳陽市屈原管理區雙季稻全程機械化綠色增產示範田,只見各式各樣的農用機械——插秧機、撒肥機、旋耕機忙碌在田間地頭,一副熱火朝天的春耕生產景象。
  • 丁丁冬冬的一夜雨聲,敲起了春耕的鑼,擂響了播種的鼓
    還道初春回暖春耕忙,誰料節後天忽變,乍暖還寒,太陽老兄閉關修煉,潛難見,雨神常惦念,道路溼連連,俗話還道:十五月亮十六圓,可看來望去,天空還是雨綿綿……春耕,源於原始人刀耕火種。古人便以此作為春天到來,春耕播種的標誌,開始點火燒荒,並逐步形成:一年農事始於春天,燒荒,春天野火是秋天豐收前奏。眼下是正值三月,春光正好,正是春耕的好時節。
  • 35秒|濰坊青州市:馬鈴薯喜獲豐收 農民笑開顏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2日訊 7月21日,在濰坊青州市彌河鎮王家老莊村,村民王樂江正在收穫馬鈴薯,田間地頭呈現出一派豐收繁忙的景象。近年來,濰坊青州市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把馬鈴薯種植作為村民增收致富的強項產業來抓,藉助種植大戶的龍頭帶動作用,引進先進品種,強化種植技術培訓和田間管理,為馬鈴薯豐收打下了良好基礎。今年馬鈴薯種植達到畝產7000斤左右,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 重慶市武隆區西部計劃志願者助力春耕種植忙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3日電(記者 李川 通訊員 馮吉)眼下正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更是春耕備耕的好時節。近日,重慶市武隆團區委組織西部計劃志願者抓住春耕好時節,協助尋夢園花果種植專業合作社進行基地除草、剪枝、打理果園,緩解其用工緊張難題。
  • 保糧食豐收底氣更足
    湖南益陽今年春耕格外忙。種了多年單季稻,今年改種雙季稻,赫山區筆架山鄉中塘村種糧大戶俞聰帶著社員搶農時,浸種催芽、秧苗碼盤、搭建拱棚,忙得腳不沾地,「秧好一半谷,你瞧,這苗出得多旺!」為啥「單改雙」?俞聰信心滿滿,「農田條件好了,旱能灌、澇能排。跟加工廠早早籤了訂單,400畝地多種一季,能多掙16萬元,為啥不幹?」
  • 「馬鈴薯燕麥之鄉」武川慶豐收
    新華網呼和浩特9月22日電(郝芳芳)金秋九月,地處陰山北麓的內蒙古武川縣的田間沃野,又迎來一個豐收季。在合作社的萬畝馬鈴薯基地,農民們在大型機械幫助下忙著收土豆。  當日,武川縣第三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在燕谷坊產業園「草原之門」舉行,並在北京市門頭溝區和馬鈴薯基地設置分會場。系列活動的舉辦展示了武川縣獨特的農耕文化、民俗特色和農牧業高質量發展成果,宣傳推介了「源味武川」區域公用品牌和優質農產品,表彰了優秀龍頭企業、合作社、金牌農戶、致富帶頭人等。
  • 威寧石門鄉:不失時機抓好春耕備耕工作
    當前,威寧自治縣石門鄉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搶抓有利時機,持續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積極做好春耕生產工作,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全鄉脫貧攻堅工作提供堅實保障。時下,在石門鄉新民村,只見十餘個農戶戴著口罩,忙著把一袋袋馬鈴薯種薯從大貨車上卸下來,登記、轉運......井然有序,好一番春耕備耕的熱鬧景象。
  • 吳伯凡領銜群賢會, 「思吳相對論」重磅加碼春耕大典第二季
    在綠城·桃源小鎮4月21日舉行的第二季春耕大典上,特別邀請了吳伯凡老師與阿里雲副總裁喻思成,同臺出席的還有徑山方丈戒興、耕讀鎮長曾毅——這場以「冥想與耕讀」為主題的人文盛會,將重現甚至超越去年春耕大典響譽全國的影響力。 思吳相對論X耕禪老友記在《冬吳相對論》 第296講中,曾經探討過「禪定與創新」的主題。
  • 一顆馬鈴薯的毒雞湯 | 牛忙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曾經大行其道的心靈雞湯成為了人們嘲諷的對象IG帳號「Truth Potato 」以馬鈴薯為主角
  • 風清露冷秋期半,禮讚豐收、致敬農民
    古時,人們選用最能代表時節的動植物或自然現象作為「候應」。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秋分有三個「候應」:「初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此時,古人認為因陽盛而發的「雷」逐漸收聲;蟄居蟲蟻以土封洞,防止寒氣入侵;同時,空氣中的水汽逐漸「乾涸」,夏日的溼潤一去不返,氣候上則表現為少雨。
  • 分享豐收味道|「中國薯都」迎豐收
    烏蘭察布大地上,從400萬畝馬鈴薯到200萬畝燕麥,從紅胡蘿蔔、西芹到小麥、大白菜,自西向東,由南往北,紅綠金黃雪白,田野上一派收穫的希望。豐收已成定局。從莜麵到麥片,烏蘭察布燕麥時尚了,有國際範兒了;中旗的紅蘿蔔、商都的蔬菜、前旗的西瓜、興和的胡麻、涼城的小麥……昔日除了馬鈴薯啥都長不好的荒涼之地,如今成了全國三大冷涼蔬菜生產基地之一。帶著露珠的蘿蔔青菜,分分鐘運往首都。這是一年裡最忙碌的時刻。忙也甘美,越忙心越安。
  • 分享豐收味道 | 「中國薯都」迎豐收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豐收」是底氣。穩糧安農,端牢自己的飯碗,應對國際上的風險和疫情帶來的挑戰,就有了堅實底氣,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就更有毅力。猗猗嘉禾,今盈我倉。糧豐農穩,盛世和安。又一年豐收節。烏蘭察布大地上,從400萬畝馬鈴薯到200萬畝燕麥,從紅胡蘿蔔、西芹到小麥、大白菜,自西向東,由南往北,紅綠金黃雪白,田野上一派收穫的希望。
  • 今年春耕有啥新特點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又是一年春播時,廣大農民和各級農業部門又開始了繁忙的春耕備耕工作。在鄉村振興政策的引導下,今年春耕在調整作物種植結構、增加輪作休耕面積、平衡化肥供應等方面有了許多新特點 輪作休耕面積翻番 本報記者 喬金亮 初春時節,在山東省高青縣高城鎮東張村,三度農業公司鐵絲網裡滿目荒蕪的土地與路兩邊返青的麥田形成了鮮明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