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森號稱是天下最能打的人,曾被老虎撲倒在地。
不過,該老虎是泰森自己豢養的,從沒長牙吃奶時就開始豢養了。也不知怎麼,也許是想捉弄主人,又也許是想和主人玩耍,突然從後面跳起將泰森撲倒了。泰森不敢輕舉妄動,靜靜地趴住,裝死。等老虎鬆開了,這才爬起來,象安撫小孩子一樣安撫它。終於,有驚無險地躲過了一劫。
泰森當時為何不學學中國武松呢?
很多人會說,「武松打虎」根本就是小說家虛構杜撰,哪能當得真?
是的,「武松打虎」屬於虛構不假,但,問題是,現實中有沒有人赤手空拳擊斃過老虎呢?
有人會從泰森「虎口脫險」的經歷下結論:泰森是世界重量級拳王,曾是世界上最強悍、最能打的男人,他在老虎爪下,都乖乖從慫了,現實中哪還有人能赤手空拳製得服老虎?!
但是,我覺得泰森縱然強悍,也不能代表全人類。
在中國史書裡,記載人虎相搏,並且是赤手相搏的事例並不少。
比如南北朝末期西魏和其後代魏的北周大將楊忠,其某次跟隨西魏實際控制者宇文泰狩獵時,突然有猛虎躥出,宇文泰連人帶馬嚇癱倒地。一旁的楊忠卻毫不畏懼,為了護佑宇文泰,他大步上前,一臂夾住虎腰,另一手直接伸入虎口,虎舌拔出,活活將老虎弄死。
補一句,這楊忠就是後來隋文帝楊堅的老爹。
還有,金太宗吳乞買,史書也有他在遼天祚帝面前作赤手搏虎縛熊驚險表演的記載。
就連被後人唱衰,說成是「遊蕩皇帝」的明武宗正德皇帝,也是個「喜博虎豹取樂」的主。《明史》中記載,有一次,他跟一隻老虎搏鬥,差一點被老虎咬傷,所幸身邊一位叫江彬的侍衛及時出手,救了他。
雖然這一次敗給了老虎,但明武宗並沒留下太多陰影,依然樂此不疲,一如既往地和老虎、豹子搏鬥。最後,他給出的評定是:豹子比老虎兇猛,所以把關猛獸的地方稱為「豹房」。
……
說了這麼多,肯定有人懷疑史書的記載不靠譜。
那麼,再說一個當代打虎英雄,而且是有圖有真相,有影像資料的。
這個打虎英雄是安徽省宿縣(現為濉溪縣)何家牌坊村人,出生於1904年,名叫何廣位。
何廣位天生是個大胃王,飯量奇大,九歲那年,實在餓得受不了,就把家裡的3斤麥種生吞硬咽吃下了肚,生怕受家人責罰,離家出走,流浪四方。
何廣位在闖蕩江湖中,遇上了異人,學得一身好本事。
據說,他單掌能開壘在一起的八塊青磚,練得一身開山裂石的硬功夫。
1922年,何廣位在桃源縣的餘坪山區一拳擊斃了一頭上百斤的惡狼。
次日,他扛狼到市集上賣了二十五塊大洋。
也就是這件事啟發到了他,從此走上了打獵的道路。
他赤手空拳打死的第一著老虎是在湖北的大別山區。
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東京電視臺記者採訪何廣位,他是這樣描述那虎的:一米多高、兩米多長,體格健壯,兇猛無比。
何廣位說,和老虎搏鬥過程中,他根據馬受驚後用鞭子抽打耳根的道理,一隻手揪住了虎頭後,另一隻手掄拳專朝老虎的耳後根後招呼,直揍得老虎癱軟在地。
那頭老虎,何廣位在集市上換得了100餘塊大洋,也成就了他的一世英名——「當代武松」。
何廣位自稱,在打獵的幾十年時間裡,他遍遊國內20多個省市的30多座山,擒得猛虎7隻、惡豹230多隻、野牛9頭、野豬800多頭、惡狼1000多隻,名氣越來越大。很多遭受虎患的地方,都來找他幫忙除害。
何廣位承認,自己在與虎豹相搏過程中,受傷最重的是1976年在太嶽山獵豹的那次。
當時,山下的一個小村不堪豹患,山民請他前去獵豹。
何廣位上到山上,手到擒來,活捉了一隻領頭的公豹。
但是,當他把公豹裝入鐵籠時,該村黨支部書記前來致謝,就這一愣神功夫,公豹猛然躥出鐵籠,張開血盆大嘴對著何廣位就咬。
何廣位來不及有任何思索,一拳擊出,正打在公豹的嘴裡,公豹應聲倒地。
但是何廣位也痛得直打哆嗦。
原來,右手拳背上「鑲」進了公豹的四顆門牙!
在手背負傷的情況下,何廣位仍然隻身進山,前後一共捉了四隻野豹,送到了安陽市人民公園。
20世紀80年代末,為保護野生動物,維護生態平衡,國家制定了《野生動物保護法》。何廣位這才結束了擒虎捉豹的生涯。
90年代,日本東京電視臺的記者聽說了何廣位的事跡,認為有炒作嫌疑,前來採訪何廣位,疑惑地說:「用拳頭打死老虎,那拳頭還不得有千斤力氣?」
已經九十歲的何廣位二話不說,馬上抱起了一塊重量估計有八百多斤的水泥預製板,並走了好幾個來回。
那幾個日本記者見了,佩服得五體投地,連連拜倒嗑頭。
何廣位的辭世時間是2004年1月4日,剛好一百歲。
關於這位打虎英雄的事跡,有興趣朋友可以在網上查。
說完了中國的打虎英雄,再說回泰森。
泰森當時已經被老虎撲地壓住,哪裡還動彈得了?
再者說了,這老虎本來就是泰森投巨資豢養的大型「寵物」,他也不會產生「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生死搏鬥之心,也就無從激發生死搏鬥的潛能,那就只能這麼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