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鏟打虎靠譜嗎?武松和泰森究竟誰能打死老虎?

2021-02-21 央視網

這個問題的狹義解釋方面,人們曾熱衷分析人類代表泰森到底能不能打過東北虎,然而實際上,泰森自己都承認打不過

但在廣義上,或者說宏觀來看,人們可能對打老虎還缺乏全方位的認識,在「跟老虎對線」方面依然不斷地施展著自己的想像力。

有人給出的方案是——「滑鏟」。

真實的滑鏟

除了滑鏟,老哥們還介紹了別的辦法,比如:

首先,「按住」老虎就相當離譜

事實上,從遠古時代起,虎兇惡殘忍的形象就深深嵌入了中國先民的記憶,滑鏟是假,吃人是真。

虎帶給人們的絕不是茶餘飯後的段子和玩笑,而是真正的恐懼和傷害,以至於誕生了一個成語——談虎色變

但是現在的人們好像早就失去了對老虎的敬畏。

19世紀70年代的廈門,開埠已有三十年之久,西洋的貨物商船雲集於此。

在廈門的洋人除了通商和傳教外,還從事一項特殊的任務——採集當地動物標本。

清末洋人組織的獵虎隊

美國自然學家卡德威爾就是在廈門島發現了一種全新的虎種,他將之定名為「廈門虎」。在今天,它還有個更加廣為流傳的名字——華南虎

武夷山區是歷史上華南虎活動的核心地帶,所以福建的虎患,數百年來一直非常嚴重。據不完全統計,明清時期東南地區出現虎患514次,是前一千年該地區發生虎患次數的85倍,平均幾乎每年發生一次。

當然這一統計不可能完全準確,但是虎患成為一種常發性的災害,已成不容爭辯的事實。

據史料記載,明朝初年就經常發生老虎半夜闖入人家,將滿門吃盡的慘案。

「洪武二十年(1387年),永春、德化虎四出,白晝噬人,或夜入人家,闔門俱盡。」 (《永春縣誌》卷三)

福建各地老虎食人的不完全統計

清末民初,虎患非但沒有減弱,反而呈現出愈演愈烈的趨勢。上世紀三十年代,福建當地報紙報導的猛虎傷人案件多達三十餘起。

1909年在福建梅花山被獵殺的華南虎

虎患給福建人留下的傷疤已經深入到了文化層面,時至今日在福建和臺灣地區廣為流傳的「虎姑婆」就可以視作是「狼外婆」在當地的翻版。

在虎患的巨大威脅下,明清時期的老百姓們逐漸對「打虎」產生了近乎迷信的痴狂,各式各樣的「打虎英雄」也藉機應運而生。

明朝最有名的打虎英雄當屬武松,《水滸傳》是明朝人寫的,書中很多內容反映的也都是明朝的事兒,就比如虎患。

武松打虎是赤手空拳,在各種繪本連環畫中,武松跪坐在老虎身上,一隻手按住虎頭,另一隻手則亂拳將其打死。

別的不談,僅從這一點描寫上就足以說明整個故事是多麼不靠譜了。

很多人對老虎的力量沒有什麼概念,以為打200斤的老虎跟打200斤的肥宅一樣。

老虎擁有貓科動物中最發達的前肢。當老虎飲水時,我們可以觀察到這種恐怖的肌肉,少林寺七十二絕學中的「臥虎功」正是來源於此。

這種力量,這種肌肉,配合銳利的虎爪,一巴掌下去直接能把人腦袋拍碎。哪裡還輪得到什麼武松打虎,直接改成二郎生鮮算了!

這種打虎戲以今天的角度來說很假,但在當時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市場需求量極大,因而不同地區不同時間都產生了不同風格的打虎英雄。

比如清朝崛起的打虎英雄——唐打虎。他的故事甚至入選了新中國的小學語文課本。


唐打虎的故事出自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原名唐打獵,後由吳組緗譯成白話文,並正式更名為唐打虎。

「虎撲至,側首讓之,虎自頂上躍過,已血流僕地……老翁自言煉臂十年,煉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掃之不瞬。其臂使壯夫攀之,懸身下縋不能動。」(《閱微草堂筆記》)

紀曉嵐筆下的這位打虎英雄採用的方法居然與貼吧老哥高度相似。

但仔細一看又有許多區別,老者沒有滑鏟,而是蹲下偏頭以躲避老虎攻擊,持斧來開膛破肚。

並且紀曉嵐還著重強調了老者修煉了十年的麒麟臂和十年的目力。

可見,就算是使用武器、採用技巧打虎,也需要至少十幾年的勤學苦練,絕非拿著個鍵盤就能去滑鏟了。

這種民間的打虎故事一直持續到新中國成立後。八九十年代,神州大地湧現了不少奇人異士。

河南焦作孟縣的長壽老人何廣位就是其中之一。


據說,何廣位出生於1909年,家裡窮,飯量大,僱主養不起他,將他趕了出來,結果路上碰到老虎,不得已將老虎打死。餓極了的何廣位為了生存,將老虎殺了吃肉,從此走上打虎吃肉的道路。

再據說,老人以震驚世界的雙拳,赤手打死和捕捉猛虎7隻、野牛9頭、豹230餘只、野豬800多頭、狼1000餘只,被譽為當代武松(假)。

再再據說,已是93歲高齡的何廣位,身體非常健壯、靈活,鶴髮童顏。

何廣位所謂的打虎獵豹秘招是:出拳要快、準、狠,首拳一定要擊中虎豹的鼻子,致其暈厥,然後略補幾拳讓其一時難以甦醒,用繩索反綁四肢再裝進特製的大口袋,以最快的速度背虎豹下山……

鍵盤俠還知道滑鏟,擱這位身上,直接一拳成超人了。

打虎老人的故事雖假,但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各級政府的確在全國範圍內組織人民群眾開展了持續數十年的打虎滅虎行動。

以虎患最為猖獗的福建為例,於1953年春成立剿虎聯合指揮部,由解放軍撥下剿虎經費,並發給輕機槍一挺,步槍100支,以及一批子彈、手榴彈。

然而儘管擁有槍枝,打虎過程仍然驚心動魄,一旦遭到圍捕的老虎困獸猶鬥,也會給打獵隊成員造成不小的損傷。

1956年春,政府為表彰打虎英雄為民除害的壯舉,專門請八一電影製片廠到永春拍攝紀錄片《深山除害》。當時沒有電影特效,所有鏡頭都是獵手與老虎搏鬥過程的現場真實記錄。

虎的兇猛是當代鍵盤俠們難以想像的,即使手持現代槍枝的士兵,在近距離對抗老虎時,也是九死一生。

1953年福建仙遊,一個孩子在甘蔗地裡遭老虎襲擊,聞訊趕來的解放軍戰士李富來,手持波波莎衝鋒鎗進入甘蔗地追殺兩頭老虎。

在打死第一頭老虎後,李富來又與第二頭老虎近身肉搏,渾身被咬傷四十多處,幸好附近的民兵聞聲趕來,這才救下了他。

李富來的英雄事跡後來被繪成連環畫《今日的武松》(真)。

除了福建,其他各省市也湧現了一大批打獵隊和現代打虎英雄,不同於傳說中那些孤身一人赤手空拳的好漢,他們多使用槍械,布置陷阱,並結隊而行,很多老照片中都留下了他們的身影。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上個世紀50至60年代的全民性打虎運動是不能站在21世紀動物保護的立場來評判的,打虎運動興起的背景無一不是當地老虎肆虐,嚴重威脅到了人的安全。

隨著打虎運動的持續,中國華南虎的種群數目由1950年代初的4000多隻急降至1976年的200隻以下,政策也開始發生轉變,1977年政府立法禁止捕殺任何野生虎,但直至1986年,各地仍陸續有獵捕華南虎的現象。

1994年,已知的最後一隻野生華南虎在湖南被射殺。中華大地上,人虎相爭的歷史隨著最後一隻野生華南虎的死去而畫上了句號。

在華南虎消失之後,我們終於意識到了老虎的珍貴。

如果說曾經的打虎運動是生存發展的需要,那麼21世紀的動物保護則是時代進步的必然。

我們或許再也沒有機會跟野生華南虎「滑鏟」了。

但我們還有野生東北虎,我們還有自然。

相關焦點

  • 《水滸傳》裡武松打死老虎的概率真的為零嗎?
    武松打虎的故事流傳千古。以前好像沒人提出過質疑,可到這網絡時代確頻發「打假」之聲。下面我們不妨分析一下:其一,老虎和武松對比,結果如何?這樣的人物真要拼起命來,莫說蔣門神,西門慶,就是老虎也得掂量掂量。其二,用泰森理論來否定武松打虎的可行性站得住腳嗎?說泰森出拳力量多少公斤,老虎頭蓋骨抗擊打能力多少公斤,以此得出結論用拳頭打死老虎簡直是痴人說夢。
  • 武松打虎「一夜成名」,現實中真的有人能打死老虎嗎?
    提到《水滸傳》,很多人都會對「武松打虎」這一段印象深刻,要知道,老虎可是百獸之王,它們可是如今地球上最強大的掠食者之一,而武松赤手空拳就可以打死一隻老虎,由此可見,武松有多麼的厲害。不過,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武松打虎這件事,又是不是真的呢?
  • 焦點|武松果真能把老虎打死嗎?
    在所有的打虎故事中,武松景陽岡打虎的故事無疑是最著名一個。正是由於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出色演繹,使得這個故事一波三折,充滿了戲劇性色彩:先是武松在山下喝酒得酩酊大醉,然後不聽店家勸阻獨自進山,結果恰好在山中又遇見了老虎。
  • 徒手真的能打死老虎嗎?還原武松打虎的真實細節
    武松打虎的故事歷來被人們所津津樂道,是《水滸傳》中最精彩的橋段之一,也是武松的成名之戰,從此「打虎英雄」的美名威震江湖。話說武松從柴進處回陽穀縣,走到景陽岡的時候,喝了十八碗,吃了二大碗熟牛肉,然後不顧店家的勸告獨自趕路,不料遇到猛虎並與之博鬥,最終打死老虎故事。
  • 泰森一拳打死一頭牛,武松三拳打死老虎,兩人誰強誰弱
    泰森和武松一個是世界拳壇的王者,一個是水滸傳中108將的好漢之一,兩人都曾被人們神話,泰森的神話傳說在於他可以一拳打死一頭牛,而武松的神話在於他可以三拳打死一隻老虎,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兩人到底誰更加強大一些。
  • 泰森號稱是最能打的人,曾被老虎嚇,中國此人偏敢與老虎叫板
    泰森號稱是天下最能打的人,曾被老虎撲倒在地。不過,該老虎是泰森自己豢養的,從沒長牙吃奶時就開始豢養了。也不知怎麼,也許是想捉弄主人,又也許是想和主人玩耍,突然從後面跳起將泰森撲倒了。泰森不敢輕舉妄動,靜靜地趴住,裝死。等老虎鬆開了,這才爬起來,象安撫小孩子一樣安撫它。終於,有驚無險地躲過了一劫。
  • 武松打虎在山東李逵殺虎在山東古代老虎多不多
    五千多萬人口,在當時來說,就是地廣人稀,人口也就聚集在幾個大的城市中,南方應該比北方人口稠密,山東是個多山的省份,深山老林必然極多,虎豹狼蟲也必然會比南方多,中國老虎有華南虎和東北虎兩種,山東境內的老虎必然是東北虎系列的,東北虎屬於西伯利亞虎,喜寒冷,中國古代的北方,深山密林應該是這種老虎的天下,現在是2020年,八十年代時候,聽歲數大的老人們講,解放前一九四幾年的時候
  • 福建挖出一石碑,碑文讓人難以置信:武松打虎絕不可能
    然而誰又知道,在古代,這些「國寶」卻是人們唯恐避之不及的「瘟神」。而它們所造成的災難,被稱為「虎災」!在我國華南,曾廣泛地分布著華南虎。隨著我國經濟中心的不斷南移,古人與老虎的衝突變得越來越激烈。而到了明清時期,虎災更是達到令人震驚的地步。1956年,位於閩東北山區與浙江交界的霞浦縣曾出土了一座石碑,記述了一場令人恐懼的「虎災」。
  • ​那麼多人打虎,為啥就武松紅了?
    解珍、解寶兄弟,登州第一獵戶,不但打過虎,而且打虎的手法相當專業;還有黑旋風李逵,更厲害了,一口氣打死了4隻老虎,比武松的戰績不知高到哪裡去了。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有這麼多人都打過老虎,為啥只有武松成了網紅?凡事皆有因果,武松以打虎成名,絕非偶然。首先,武松打虎早,至少在《水滸傳》裡,打虎時間是最早的。
  • 武松打虎的景陽崗在哪裡?
    北宋末年,武松回家探親,看望久未見面的哥哥武大郎和嫂嫂潘金蓮,途經陽穀縣的景陽岡,在醉酒後赤手空拳打死了一隻大老虎,為民除了害,被傳為千古佳話,而景陽岡也因此名揚天下。武松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老虎,事發地肯定是在陽穀縣境內的,畢竟原著即明明白白寫著「武松在路上行了幾日,來到陽穀縣地面,離縣城還遠。」
  • 平心而論,武松打虎到底有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武松打虎景陽岡,是小學課本中最令人過目難忘的情節之一,大家似乎都認同這樣的情節設定,很少有人質疑情節的合理性。更為驚奇的是,沒有人對這種情節產生過疑問,這是人類能做到的事情嗎?小編以為,這樣的章節不但不為人詬病,反而被人稱頌,一方面足見民間對於大英雄的渴望,另一方面也說明武松這個人物確實深入人心,有著非常廣泛的民間影響力。
  • 武松打死一隻虎李逵打死了四隻虎,為何李逵沒有武松出名?
    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武松打虎有先入為主的優勢《水滸傳》中是武松打虎在前,李逵殺虎在後,武松是打死老虎的開創者,這一壯舉為武松贏得了極大的聲譽。施耐庵也對武松打虎做了精彩詳盡的描述,武松一戰成名從而讓他打虎英雄的美名傳播四方。
  • 《水滸傳》:李逵打死四虎為何不及武松打死一虎
    武松打虎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故事情節,也是《水滸傳》中比較經典的情節,曾被選入中學語文教材。但在《水滸傳》中關於打虎這一情節,不僅只有武松打過老虎,可愛的黑旋風李逵也打過老虎,而且一下子打死了四隻老虎。但是,為什麼我們對這一情節的印象不是那麼深呢?反而把武松當做「打虎神人」。
  • 網紅致敬武松毆打野豬,武松打虎「內味兒」學不來
    夏曾佑先生提出的是一個相當深刻的問題,就是藝術形象的真和假的問題。武松打虎的方法是不真實的。不真實、假的,還能動人嗎?但是武松打虎藝術生命力特別強,成為經典文本,至今仍然有鮮活的感染力。一般讀者並不那麼死心眼,去計較武松打虎方法的可行性、真實性問題。武松作為英雄是神勇的,體力是超人的。
  • 如何用滑鏟戰勝一隻老虎?
    武松打虎,施耐庵所著《水滸傳》中的故事,主要講述梁山好漢武松回家探望兄長,途經景陽岡,至酒家沽飲十八碗,醉後欲行趕路。酒家告以岡上有虎傷人,勸其勿行。武松不信,在岡上果遇一條吊睛白額大蟲。武松奮起平生之力以雙拳將虎打死。而最近,大家卻學會了一個新的打虎方法——滑鏟。
  • 武松分明是打虎英雄,為什麼叫個「行者武松」的平庸綽號?
    在《水滸傳》中武松應三十六天罡之數,排名第十四位,在魯智深之後。諱名「天傷星行者武松」,看官諸位,一定覺得奇怪了,武松好歹也是一世英雄,赤手空拳打死老虎,這個「行者」也太叫不響亮了吧。要知道梁山好漢在聚義之前,行走江湖,都是叫得出的響噹噹的名號。武松名諱「行者」,不疼不癢,不倫不類,還不如「花和尚魯智深」來得貼切。那麼武松「行者」的這個名諱是怎麼來得呢?
  • 武松打虎
    《武松打虎》四年級 陳冠宇天色漸暗,太陽西斜,原本就不亮的山林變得陰暗。通往這片山林的路只有一條,但甚少有人走動,只因有傳言說這山間有吃人的老虎。武松獨自走在路上,剛剛與朋友喝了個盡興,這時睡意捲來,便看準旁邊一塊大石,俯身便睡。
  • 武松打虎是一個典故,如果放在現實中,真的可能實現嗎?
    武松打虎,施耐庵寫的《水滸傳》中,武松的一技,主要講述的是武松回家看望兄長,途經景陽岡,因為之前喝了點酒,就著酒勁給老虎打死了。有人會說,老虎有利爪,有鋒利的牙齒,而且皮肉比人類更強健,也更靈活。人類打它一拳,基本沒事,但如果被老虎拍上一掌,直接皮開肉綻。
  • 打虎英雄一定是武松嗎?
    男有武松打虎,女有楊香扼虎救父,誰說女子不如男呢?一起看看楊香扼虎的故事吧!
  • 98版《水滸傳》武松打虎」為何堪稱經典?因為人家打的是真老虎
    提及《水滸傳》,最讓人能夠津津樂道當屬武松打虎這一片段了,在這麼多電視劇中,能稱得上是經典片段的「武松打虎」絕對是丁海峰版的「武松打虎」。就像魯智深的扮演者臧金生老師,為了能更好的出演這個角色,更是每頓飯都要吃下20多個雞蛋來增肥。那麼今天我們主要說的還是飾演武松的丁海峰,為什麼要說《水滸傳》中他的武松打虎最為經典呢?主要是因為他「打」的老虎是如假包換的真老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