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劍平)日前,浙江省金華市的鄭芬蘭,來到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水溝頭寨,給當地的婦女們帶來訂單。媽媽們織的土布將用在筷子套、新年紅包、環保書皮、學生校園卡套等上面。
鄭芬蘭從8歲開始學織布。在2003年一次徒步旅行中,她從一位布依族老人那裡獲贈一把木梭,並開啟了近20年的學藝和授藝之旅。她在雲南省高黎貢山、西藏自治區那曲等地建起了10個手工藝傳承村落,培訓2000多位貧困地區媽媽,幫助她們傳承老手藝與脫貧增收。
2017年9月13日,鄭芬蘭一行8人第一次來到水溝頭寨第一戶人家時,名為八四妹的老人正帶著兒媳三百妞織麻,兩根毛竹棍支起一個老織布機。由於手藝繁瑣,年輕人對這門老手藝不感興趣。「老手藝不能失傳」,抱著這樣的信念,鄭芬蘭先後帶著設計師和產品團隊10多次來到水溝頭寨,幫助傈僳族的媽媽們建起織布工坊和品牌。
水溝頭寨外2000多公裡的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藏族媽媽們同樣接到了最新的織布訂單。鄭芬蘭說,一個個工坊像一顆顆種子,讓老手藝煥發新生,也讓一個個偏遠的山村獲得了源源不斷的經濟收入。
周崗鋒 供圖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