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式的滄涼和孤獨,世間僅此一件

2021-01-14 千堆雪3988

張愛玲,生於1920年9月30日,卒於1995年9月8日(終年75歲),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原名張英。一生著作頗豐,生活經歷充滿了傳奇色彩,當時與大漢奸胡蘭成的愛恨情仇更是改編為電影。張愛玲曾說,生活是一襲華美的袍,長滿了蝨子,縱觀張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部蒼涼孤獨的曠世傳奇。

01 出身名門 傳奇迷幻

我們先回顧一下她的個人經歷。張的祖父張佩綸是清末的著名大臣,祖母是李鴻章之女。父親屬於遺少型的少爺,母親是新式女性。張是標準的名門之後。

3歲時隨父母生活在天津,並開始爬在母親床上跟著母親背誦唐詩。父親娶姨太太后,母親與姑姑一起出洋。1926年(6歲)入私塾,在讀詩背經的同時,開始寫小說,第一部小說寫一個家庭悲劇,第二部小說是關於一個女郎失戀自殺的故事,還寫過一篇類似烏託邦的小說,名為《快樂村》。1927年(7歲)隨家回到上海,不久,母親回國。跟著母親學畫畫、鋼琴和英文。1929年(9歲)入小學,報名時母親一時躊躇,幫她改名「張愛玲」。1931年(11歲)秋,入上海聖瑪利亞女子中學,住校,很少回家。時有習作(包括中文和英文)刊載於學校的校刊《鳳藻》上,並不時有讀書評論等文章見於校外的《國光》等報刊雜誌。1934年(14歲)曾以現代社會為背景寫過小說《摩登紅樓夢》。1938年(18歲)考取英國倫敦大學,因戰事未能前往。1939年(19歲)秋,改入香港大學文學系,不久,在《西風》月刊上發表她的處女作《天才夢》(散文)。1942年(22歲),因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大學停辦,未能畢業,與終生好友炎櫻同船返回上海。後報考上海聖約翰大學,卻因「國文不及格」而未被錄取。於是,開始為《泰吾士報》和《20世紀》等英文雜誌撰稿。1943年(23歲),開始在《紫羅蘭》、《萬象》、《雜誌》、《天地》、《古今》等各種類型的刊物上大量發表小說和散文。1943-1944年,是張愛玲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年份。1943年,她在周瘦娟主編的《紫羅蘭》上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後,一發而不可收,在這兩年的時間裡,她創作和發表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說和散文,包括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1943年4月)等多部重要作品。1955年,張愛玲赴美國定居,創作英文小說多部,但僅出版一部。1969年以後主要從事古典小說的研究,著有紅學論集《紅樓夢魘》。1995年9月去世,終年75歲。有《張愛玲全集》行世。

02 性格孤傲 特立獨行

張愛玲生性孤傲,一生特立獨行。童年時代親歷封建舊家庭的衰敗過程,青年時代又在香港體驗到戰爭的恐怖,逐漸形成悲觀的人生態度。張是個愛出風頭的人,她曾說過「出名要趁早」,所以她可能喜歡那些長時間可以使她文史留名的主題。

又如張愛玲非常喜愛旗袍,她有各式各樣的旗袍。織錦緞絲旗袍,傳統且略顯華貴;稀紡旗袍,輕盈而嫵媚;鏤金碎花旗袍,華麗而高雅;黑平緞高領無袖旗袍,悽美哀愁而不失神秘。她還親自為自己設計衣服,在香港讀書時,就把所得的獎學金,自選衣料設計服裝,連弟弟張子靜問她是不是香港最新樣子,她笑道:「我還嫌這樣子不夠特別呢!她還獨創了很多穿法,譬如說在旗袍外邊罩件短襖,在旗袍外穿上清裝大襖,引領了一時潮流。老照片中的張愛玲,雙手叉腰,頭顱高昂。眉眼和唇角都極力上揚,含著笑意。雖非十全十美的相貌,卻是傾城之姿。她身形修長,線條流暢如畫,從頸脖到腰身順勢而下,勾勒出一個薄而長的倩影。

我們可以想像,一個獨自離家在外求學生活的女子,而且在戰時的香港,她的生活依然是充滿色彩和期望的,比同時期的蕭紅、石評梅等風光多了,這可能也是她本人發自內心的熱愛吧。

03 傾城之戀 愛非所愛

張愛玲一生共有三次婚姻,按照出場順序分別是與胡蘭成、桑弧、美國的賴雅,但是從感情投入來說,對胡蘭成的感情傾注最多,也是備受世人關注的。

與胡蘭成,1944年,24歲的張愛玲,寫作事業如日中天,但是應該承認的是,張的個人情感還是一片空白,缺乏家庭溫暖,她只是個思想細膩的作家而已,而胡蘭成已是江湖老手,有家室,且頗具名士風範,風流倜儻,滿腹才學。胡遇見張這樣傾心已久的女子,自然能輕鬆駕馭,海闊天空,談當時的流行作品,談張愛玲小說的好處。張愛玲少年時代失去了太多的愛,失去了人們通常輕易得到的愛,因而,成年的她更渴望成熟男子的愛情。遇到胡蘭成,她似乎得到了理解和信任,滋生出一種說不出的感情,所以她非常投入。 張愛玲遇見胡蘭成之後,曾寫下一段文字「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如此孤傲的張愛玲,願意為胡蘭成低到塵埃裡,這絕對是真愛。及至今天,這句話依然會被無數人引用。

1944年8月胡與原配離婚,與張結婚,此時胡蘭成38歲,張愛玲24歲,年齡差距還是很大的,且沒有舉行盛大婚禮,只是一團紙書證明婚姻。張愛玲滿心期望「歲月靜好 現世安穩」奈何胡蘭成及其花心,用情不專,張愛玲就是在和他分手後還寄去三十萬元稿費,對他是愛極恨極,換是現代人,不索要精神損失費也就罷了,有幾人願意為男人多支付這筆費用呢?

與桑弧,桑弧是民國時期的一位導演,和張愛玲曾經合作過電影《不了情》、《太太萬歲》等。「雨聲潺潺,像住在溪邊。寧願天天下雨,以為你是因為下雨不來。」這是張愛玲寫給桑弧的,愛一個人愛到極致,只有體諒沒有怨懟,連苦等不來的藉口,也替對方想好了。張愛玲與桑弧的戀情,主要是從《小團圓》裡尋找痕跡,沒有太多的公之於眾,可能緣於當時的張愛玲受胡蘭成傷害太大。她跟桑弧確實不是靈魂上的知交,《小團圓》裡她寫到,燕山將盛九莉的小說改成電影,改得非常牽強,九莉無法面對,逃出影院,正碰上燕山,他著急說:「沒怎麼糟蹋你的東西吧?」雖然那部電影叫做《露水姻緣》,但張愛玲特意寫這麼一筆,似乎說明,起碼第一次合作時,她對桑弧導演風格並不怎麼接受。但這些一點都不重要,在愛情裡,懂得真的不是特別重要的事,心情好的時候,誰與誰都能懂得,還是那句話:沒有對的人,只有對的時間和地點,時間地點對了,人也就對了。桑弧應該是給過她溫暖的男人。

與賴雅,對於張愛玲與賴雅的結合,張愛玲的追求獨特,任何人不能隨便用普通人的思維與邏輯去分析判斷張愛玲的苦與樂。當然,不少人更替張愛玲感到惋惜,以為一個年長張愛玲29歲的美國三流作家,晚年貧病交加,他能給張愛玲什麼呢?如果在美國,張愛玲嫁個有經濟實力的男人,在富裕的條件下,安心自己的創作,也許最後的結局完全不同。究其原因,其性格還是有些抑鬱和另類。

臨水照花人,張愛玲,這位小資派的開山鼻祖,她從來不用作品來說教或宣傳的女作家,一生熱衷於表現自己對人生的切身體驗與獨特感悟,正因為這樣,才使她的作品具有遺世獨立的風格。

相關焦點

  • 張愛玲最經典一句名言,僅12個字,卻寫盡了所有人的孤獨,寫絕了
    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而在各種各樣的孤獨中,人最怕的孤獨,怕還是精神上的吧,因為巴爾扎克說過:「在各種孤獨中間,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獨」。赫胥黎也這樣描敘過孤獨,他說:「越偉大、越有獨創精神的人越喜歡孤獨。」所以說孤獨的人,寫孤獨的人很多很多,我卻獨愛張愛玲說的,亦是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張愛玲最經典一句名言,僅12個字,卻寫盡了所有人的孤獨,寫絕了。
  • 晚年悽涼孤獨的張愛玲,愛錯了人,不幸的信仰
    民國奇女子張愛玲,祖上是晚清貴族,可惜在她出生時家道已中落,在她很小時父母離異,她跟著父親生活,繼母對她不好,生活中沒有母慈父愛,飽受世間冷暖。張愛玲的一生很傳奇,二十歲初踏文壇,就已轟動四方。現在有一個學派張學,特意研究張愛玲的文學作品。
  • 八個女人中,胡蘭成對張愛玲、小周和範秀美到底哪一個是真愛
    張愛玲與胡蘭成分手後寫了《紅玫瑰與白玫瑰》,在與胡蘭成的這段感情裡,孤傲的張愛玲被傷得卑微無比,所以才會寫出如此領悟深刻的文字吧。胡蘭成是民國一代才女張愛玲的第一任丈夫,是讓張愛玲低到塵埃裡去愛他還開出花兒來的男人。他一生與八個女人有過婚約,與他有過男歡女愛的女人不計其數。八個女人中張愛玲、小周與範秀美,胡蘭成最愛誰呢?
  • 張愛玲與王禎和的「姐弟戀」
    花蓮城隍廟,王禎和和四舅父曾陪張愛玲到此一遊。 在張愛玲眼裡,花蓮就是一個古舊的小城,他們很快成為小城的熱點人物。王禎和穿一件藍布襯衫,烏髮濃密,面孔白淨,很清秀的樣子,一看就是文弱書生。 對古屋和妓女興趣濃厚 張愛玲對花蓮的興趣就是王禎和筆下的古屋和風土人情,特別想看看花蓮當時還保留的青樓和妓女,後來在王禎和四舅父的安排下,張愛玲如願以償到花蓮「大觀園」一遊。王禎和四舅父的幫忙讓張愛玲十分感動,離開臺灣時一定要送他一件禮物,想來想去不知道送什麼好,結果買了一支筆送他。四舅父不用筆,便將它轉給了王禎和。
  • 廣州這個充滿「貴族氣質」地方,民國才女「張愛玲」曾在此住過?
    ,民國才女張愛玲曾在此短暫居住過。就這樣,東山就成為了華僑、官宦、明星名流的聚集之地,一棟棟花園洋樓別墅建起,形成了廣州近代最大規模的中西結合低層院落式建築群,這一帶也是廣州最早劃定的歷史文化街區之一,其中著名的建築有逵園、春園、隅園、簡園、明園……等,建築上以清水紅磚牆、民國水刷石、西方式風格為最大特色。
  • 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愛情
    張愛玲一輩子的明媚與潮溼,自然在不經意間滲透入她的文學作品中。只是創作總是主觀的,有時候甚至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因此,張愛玲在她的文學作品當中關於自己的人生瑣細透露得畢竟有限。胡蘭成說張愛玲是「民國女子」,看似只是一個庸常的形容,但也實在沒有比這四個字更能概括張愛玲的人生的了。民國之後,到建國以前,世道從不太平。在這樣的一個亂世當中,張愛玲用一支筆給自己的人生找到了出口。
  • 我看胡蘭成與張愛玲
    他們的愛情,懂得佔的成分到七成。情色三成。所以,一旦離散,愛恨交織就更強烈得如同一場災難——胡蘭成也果然成為她一生的災難與事故。當初有多愛,後來就有多恨。包括連自己都恨了。一坐五六個小時——她是笨的,本見人說不出話,卻見了他滔滔不絕,她二十三四歲的年齡,寫遍了愛情的悽涼,遇到愛情也這樣俗套——居然是一見鍾情。居然和這個汪偽政府的宣傳部長一見鍾情。天地日月原本清明,忽然就地動,就山搖。兩個人都不知說了什麼,走出來送她,他忽然一問:你怎麼可以這樣高?非常親的一句話——他嫌她高,是因為動了心——否則高矮與他可幹?
  • 張愛玲的蒼涼裡,藏著多少驕傲與孤獨?
    但這時,母親再次出國,父親再婚,張愛玲只好同父親搬家,命中注定般的,一家人又回到了最初的老宅。後母孫用蕃,陸小曼的至交,同張廷重一樣有菸癮,這是張愛玲最厭惡的地方。父親和後母躺在床榻上吞雲吐霧,墮落至極。正因如此,即便後母並沒有過多苛責張愛玲,但張愛玲也不喜歡後母。
  • 張愛玲:她的一生,藏著人性、情慾、瘋狂和無盡的孤獨
    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 父母正因三觀的差異,導致婚姻失和。 她父親抽鴉片,討姨太太。 張愛玲八歲那年,母親遊學歸來。父親準備痛改前非,把姨太太遣走,狠下心戒掉鴉片。 可是不久父親故態復萌,母親忍無可忍,毅然離婚,再度去法國。
  • 張愛玲最經典一句語錄,只有16個字,卻寫盡了世間所有哭和笑
    因為他是哭著來到了人世間,然而在這繁雜的人世間,不是只會哭就可以,同時,你要學會笑,因為這世間很多人是不願意對著一張哭臉、愁眉苦臉、都喜歡面對微笑的人。所以很多人便學會了笑!然而有人的笑,是外界激發也好,不是也罷,但卻是發自內心、想發出的笑。然而有人的笑,卻不是外界能激發,因為外界任何搞笑事,她都笑不起來,但是她也要笑,也要假裝笑,那種笑叫強顏歡笑。
  • 張愛玲的愛情觀:僅用31個字,寫盡了所有愛的心酸!
    張愛玲的愛情觀:僅用31個字,寫盡了所有愛的心酸!愛情是一個十分美好的東西,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對它展開了一系列的描繪,這讓很多年輕男女沉浸於其中。比如張愛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寫了很多關於愛情的語句,不僅點醒了大家在愛情中的困惑,同時也在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 張愛玲:這樣的女人,活得才叫高級
    而她的人生,充滿著坎坷,孤獨,悽涼,悲慘。在上海灘,她留下耀眼的光芒,在愛情中幾度沉浮,不得歡愉,最終,她華麗轉身,遠去天涯。她不想成為傳奇,可她已經是個傳奇;她不漂亮,卻足以以文字華麗傾城。在那個風起雲湧的民國時代,她孤傲自我,直來直往,活得無比高級。
  • 75歲張愛玲在出租屋孤獨離世,7天後才被發現,四條遺囑令人心痛
    張愛玲一生都很是悲劇,她寫出的文字也讓人感受到她的痛楚。在25年前,75歲張愛玲一人孤獨地死去,在出租屋裡死去。胡蘭成是張愛玲的初戀,他們相識於1943年,張愛玲23歲,胡蘭成37歲,他們相差14歲。胡蘭成本身就不是一個專情的人,可陷入愛情的張愛玲,卻對此並無察覺。他對張愛玲說:「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張愛玲也認為這是他對自己一生的承諾,可惜這個承諾只維持了四年,就結束了。
  • 張愛玲:一生都在用文字描繪愛情,最終卻孤獨終老,客死他鄉
    民國才女的悲慘人生張愛玲的一生無疑是悲慘的,從孩童時期到老年時期,她一生都飽受著身體與精神上的折磨,少時得不到父母的關心愛護,中年慘遭愛人拋棄,老年飽受孤獨客死他鄉,她這一生經歷的多數都是悲痛,這些悲痛在她的筆下成為了一部又一部名作,至今仍然影響著世人。1920年9月30日,張愛玲出生在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她的曾外祖父是晚清重臣李鴻章。
  • 柏克萊的張愛玲
    對胡蘭成的一絲憐憫,對賴雅的一種近於「父愛彌補式」的愛,或許是愛情,或許是衝動,但這一切的計較,胭脂旗袍、華麗張揚,像放開雙手騎車的姑娘,一路衝下去,總有落地的時候;像嘰嘰喳喳急於表現的人,一路走下去,也總有吃虧的時候一樣。繁華之後,往往只有傳奇,沒有幸福。在柏克萊大學,張愛玲幾乎是一個隱形人關於我的同事張愛玲,我知道的不多。
  • 繼母憶張愛玲:豆蔻不消心上恨,才情深處人孤獨
    這個叫張愛玲的女孩,有超越年齡的成熟深刻,卻是不留情面的刻薄。女孩冰雪聰明是天賦,若修得知進退的斂靜得體,方是福慧雙全。張愛玲早慧,福分怕是不多。新婚第一日,就是一場搶白,以後少不得硝煙四起。我的娘家孫氏,家族龐大。父親娶了五位太太,膝下二十四個子女。人多了,自然父母的目光和親切都分散開來,不偏愛,不傷害。
  • 當王家衛遇上了張愛玲和金庸,就有了東邪西毒這部電影 下
    上篇文章中講了王家衛給張愛玲寄過錄像帶,以及王家衛自稱用《半生緣》的角度去拍武俠電影。這篇文章中我們來看王家衛是如何接受張愛玲式愛情觀的影響。我感覺這部電影武俠就是個幌子,其實是講愛情和孤獨的。講人與人之間不能互相理解的,講你愛的人不能剛好愛你並且和你在一起,講執著於過去的人的痛苦,講求不得、放不下的人的痛苦。
  • 張愛玲:餘生,不要輕易愛上一個人
    雖然異性相吸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但是喜歡和愛的分量應該是很重的。不能說因為對方給要微信號了,對方請客喝奶茶,請客吃飯了。對方就是喜歡就是愛了,自己也會因為對方的喜歡而喜歡上對方。這種細水長流式的感情,才可以稱得上是喜歡,稱得上是愛。01.張愛玲在一本書中曾經這樣說:「餘生,不要輕易愛上一個人。」
  • 《情深緣起》:當張愛玲作品刻上瓊瑤印記
    張愛玲筆下,沈世鈞是一溫潤如玉的謙謙君子,他儒雅、敦厚、善良,也木訥、懦弱、多疑;顧曼楨是一樂觀堅強的新女性,她勇敢、單純,也自尊、自愛、自強;顧曼璐是一年華已逝的舞女,自卑、敏感、孤獨,也世故、潑辣、圓滑;出自貧寒之家的許淑惠,幽默、風趣、驕傲,也精緻利己、長袖善舞;富家千金石翠芝
  • 張愛玲:不愛是一生的遺憾,愛是一生的磨難,這句話想要說啥?
    張愛玲是民國時期的才女,時至今日,每個人也必定讀過張愛玲的書。張愛玲的文學造詣頗高,她所創作的書籍都備受讀者的歡迎。而張愛玲的寫作風格大都是情感,張愛玲的一生的情感可以說並不順利,她寫的散文那麼優美,對愛情的見解又極其獨到,為何在她自己和胡蘭成身上卻落到如此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