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張愛玲在出租屋孤獨離世,7天後才被發現,四條遺囑令人心痛

2020-12-24 馮記嘉麗

張愛玲一生都很是悲劇,她寫出的文字也讓人感受到她的痛楚。在25年前,75歲張愛玲一人孤獨地死去,在出租屋裡死去。胡蘭成是張愛玲的初戀,他們相識於1943年,張愛玲23歲,胡蘭成37歲,他們相差14歲。

胡蘭成本身就不是一個專情的人,可陷入愛情的張愛玲,卻對此並無察覺。他對張愛玲說:「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張愛玲也認為這是他對自己一生的承諾,可惜這個承諾只維持了四年,就結束了。

75歲張愛玲在出租屋孤獨離世,7天後才被發現,四條遺囑令人心痛

張愛玲與胡蘭成離婚後,去了美國,與美國作家賴雅結婚。十年後,丈夫去世,張愛玲又恢復了孤身一人。張愛玲曾告訴友人,自從胡蘭成離開後,她就將心門關起,從此與愛無緣了

在她生命的最後20年裡,一直潛伏在內心的小「蝨子」開始爆發。為了躲避孤空虛和寂寞,她開始頻繁搬家。據他的遺囑執行人林式同說,1984年8月到1988年3月這三年半時間內,平均每個星期搬一次家。

1995年9月8日,張愛玲謝世於美國洛杉磯寓所,7天後才被人發現。屋內沒有家具、沒有床。在她旁邊的顯眼的地方僅有一個塑膠袋,裡面裝著身份證件和一份遺囑。

張愛玲的遺書有四個遺願,讓人心痛不已:

1.死後立即火化,不能讓別人看到我遺體。2.你們不要舉行任何葬禮。3.把骨灰撒向空曠無人處。4.遺物就留給宋淇先生。

前三條都表現出張愛玲希望自己逝去後,留在這世上的只有她的文字,也不希望自己死後的樣子被曝光。

第四條則是體現出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的悲劇,弟弟從未得到任何親人的關懷,沒想到姐姐也從未想給他留下什麼。

在弟弟的日記裡在寫到張愛玲和繼母發生矛盾時用的詞是「家門逆事」。正是因為這4個字讓張愛玲的心寒了所以在張愛玲去世之後也沒有將自己的遺產給她的弟弟而是給她的朋友!

張愛玲過世之後,諸多作品再版,至今仍然是備受關注的民國女作家。她的作品中探尋著人性,或冷漠、或現實。她曲折的感情經歷和不平凡的一生,讓更多人願意去讀她,渴望去懂她。

回顧才女張愛玲的一生,她有過輝煌的經歷,但更多的是充滿了不幸,她愛錯了胡蘭成,讓自己成為了不被愛的那個。而摯愛賴雅在與她相守了沒多久就離世了,孤苦無依的張愛玲,在洛杉磯的一座單身公寓裡就這樣走了。

張愛玲是一個傳奇,算是一個普通人,卻走出了不平凡的一生,她的迷惑性、她的複雜性,在我們的一生中正逐步的展現著。

他的真實,真實到我們每一個都有機會遇到合適的人,能夠遇見自己可以攜手一生的人。

因此閒暇之餘不妨看一看張愛玲的書籍。這套書不僅有張愛玲的傳記,還有《三毛傳》、《陸小曼傳》。

她們每一個人都是那個時代裡,代表了不同時代女性的特徵,從她們的身上我們能夠看到曾經那個時代最為獨立的一群女性。

3本書只需79元,一本書也就26元,一頓飯的錢你讓你體會到3種不同的人生,何樂而不為?

點擊下方連結,立即購買!

相關焦點

  • 84年前魯迅深夜咳血病逝,死前曾留下7條遺囑,第5條卻令人很困惑
    1936年10月19日凌晨,魯迅呼吸漸弱,在此之前他曾咳血,劇烈的咳嗽讓他身體更加虛弱,日本醫生須藤對先生進行搶救,最終還是無法逆轉,因心臟驟停而離世。魯迅身患癆病多年,也就是肺結核病,可他最終卻不是因肺病而死,在魯迅逝世38年後,醫學專家對其胸片進行分析,發現魯迅的肺病並不致死,其直接死因應該是肺結核引起的氣胸。
  • 無性無愛75年,死在垃圾堆,21天後才被發現:什麼才是人生最大的痛?
    日本政府《平成30年版高齡社會白書》裡,以東京23區作為試點,調查65歲以上人群孤獨死的現狀。數據令人震驚:2016年,僅在東京就有3179人被認定孤獨死。2017年,已經上升至4431人。對比10年前,這個數據上升了60%。《讀賣新聞》以此為藍本,推測全國符合孤獨死的65歲老人,至少有4萬6千人,並且以難以估計的速度,逐年增長。
  • 才女遇渣男|張愛玲:原來你也在這裡
    若不是你渴望眼睛若不是我救贖心情在千山萬水人海相遇喔 原來你也在這裡張愛玲寫透了都市男女情愛,在最好的年齡遇到胡蘭成,用情至深,卻最終沒有從他那裡得到救贖。傾城之戀變情天恨海那年,張愛玲24歲,胡蘭成38歲,閃婚。胡蘭成是張愛玲的第一任丈夫,張愛玲卻是胡蘭成的第四任妻子。
  • 無性無愛75年,死在垃圾堆,21天後才被發現:什麼是人生最大的痛?
    然而,這份美好背後,藏著一個殘酷真相:她們之所以相聚,是因為害怕孤獨死。她們的擔心有充分理由。日本政府《平成30年版高齡社會白書》裡,以東京23區作為試點,調查65歲以上人群孤獨死的現狀。數據令人震驚:2016年,僅在東京就有3179人被認定孤獨死。
  • 張愛玲:適得其志,逝得其所 | 阿城
    洛杉磯有一位女士是「張迷」,文字及小意象處頗學得有幾分,知道張愛玲不見人,就去張愛玲住處附近租屋監視,也叫她驚鴻一瞥瞥到「鴻」出來倒垃圾。終於是晤不到,於是就翻檢張愛玲的垃圾,而且將自己的變態寫成文章發在報紙上,逼得張愛玲只好搬家。崇拜竟可以像苛政,達到猛於虎的地步,令人不寒而慄。
  • 無性無愛75年,死在垃圾堆,21天後才被發現:老無所依,是人生最大的痛
    日本政府《平成30年版高齡社會白書》裡,以東京23區作為試點,調查65歲以上人群孤獨死的現狀。數據令人震驚:2016年,僅在東京就有3179人被認定孤獨死。2017年,已經上升至4431人。對比10年前,這個數據上升了60%。《讀賣新聞》以此為藍本,推測全國符合孤獨死的65歲老人,至少有4萬6千人。
  • 年僅55歲,去世多日才被發現,死因真相令人唏噓不已
    家裡沒錢,惠天賜只能被送去學戲劇,後來他在一些片場跑龍套,之後慢慢發展才進入TVB,開始嶄露頭角,並最終取得了比較輝煌的成就。因為離婚,導致他晚年幾乎傾家蕩產,一個人過著孤獨的生活,身體狀況也每況愈下。2012年獨自一人生活在北京的武打明星惠天賜,被發現在家中死亡,而最令人唏噓的是,惠天賜是在死亡幾天後才被發現的。想像一下,一個孤寡老人在家中痛苦離世,是一件多麼令人心痛的事啊!據有關人士分析,惠天賜之所以在家中猝死,很有可能是因為減肥過度導致營養不良,而獨自一人孤獨的生活可能也加速了他的去世。
  • 英倫花園中的自由精靈—訪張愛玲母親墓地
    1948年52歲的她經吉隆坡再次赴英,從此不曾再踏上故土,也未再與子女謀面。我與黃逸梵結緣,得緣於聯合早報專欄作家餘雲,受託走訪了黃逸梵生前在倫敦的居處,後也尋獲了黃逸梵的入籍證書、死亡證書、遺囑。一年多前,我也終於在倫敦一座古老的墓園,找到張愛玲母親的棲身之處。
  • 「大少」黃任中:一生風流紅顏無數,散盡56億家財,64歲孤獨離世
    他一生風流,最後‍卻在花甲之年孤獨離世,令人倍感唏噓! 風流如黃任中,一生有過四段婚姻,徐貴櫻是他最後一任妻子,20歲的時候就跟了黃任中,後來見慣了"大少"的風流習性,也管不了那麼多。
  • 生前遺囑:管用的「護身符」
    畢竟他給了她一份不再孤獨的陪伴。  遺囑中,章早想到了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並一一做了安排。她決定把遺囑留在律師黃磊這裡保管,她不希望任何人知道遺囑的存在,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通過不同時期的千份問卷調查和摸底走訪,有85%以上的受訪人願意接受甚至希望嘗試通過立遺囑的形式為自己和親人安排好一切,避免家庭糾紛。」律師黃磊說,兩年前接觸到的一個真實案例,讓她感受頗深。  「當時一位50多歲的大姐通過朋友找到我,她告訴我,父親突然離世,生前患有痴呆症,在世的時候沒有訂立遺囑,也沒有留下隻言片語。
  • 7歲開始寫小說,12歲校刊和雜誌發表作品,解讀民國才女張愛玲
    經得起風雨卻經不起平凡—— 張愛玲她是出生於上海的千金小姐,自幼家境優良卻內心孤獨她從7歲就能學出家庭倫理小說,12歲時在校刊和雜誌發表小說,自幼的寫作天賦讓她成為一個靠筆桿子謀生的女人。張愛玲在媽媽走後家裡有倆傭人分別帶著張愛玲和她的弟弟張子靜,因為張愛玲是女孩,家裡重男輕女的思想還在,於是張愛玲為了得到父親的關注和愛護越發早熟懂事一些,她3歲就會背詩,7歲就能寫家庭倫理劇。但是父親的關注點卻並非是子女,他身為遺少,一方面享受著祖上光輝時留下的幸福生活,雖然落敗但是撐門面的生活不能少。另一方面受時代影響,不懂如何奮鬥過一天算一天,自己享受為主。
  • 張愛玲遷居美國後為何精神失常?死後一周被發現的她經歷了什麼?
    1943年,23歲的張愛玲寫出了代表作《傾城之戀》,塑造了經典形象白流蘇。她說,一個城市的淪陷,成就了白流蘇的一段虐戀。豈不知,她自己就是現實中的白流蘇,只是那個為了成全她傾覆的城市,由小說中的香港變為了現實中的上海。1944年,24歲的張愛玲在汪偽統治下的上海與有婦之夫胡蘭成相愛,由此上演了一出持續三年的傾城之戀。
  • 張愛玲與胡蘭成的對照記
    「叮玲玲……」張愛玲的遺囑執行人林式同被一陣急促的電話聲嚇了一跳,他有一種不祥的預兆。  果不其然,電話是張愛玲伊朗房東的女兒打來的。她對林式同說:「你是我知道的唯一認識張愛玲的人,所以我打電話給你,我想張愛玲已經去世了。」
  • 遺囑怎麼寫法律才具有法律效力,個人自立遺囑範本
    長女於**,約58歲,住上海市***村106號801室;次女於**,24歲時去世,未婚,無子女;三女於**,52歲,住上海市***村145號802室;四子於**,約48歲,住上海市****路178號。 二、本人與三女兒於**、外孫女***共同共有房產一套,其位置在上海市**路150弄28號202室,產權證號為:滬房地*字(2006)第006988號。
  • 張愛玲為什麼把遺產留給宋淇? 原因讓人感動落淚
    童年不幸,親情冷漠張愛玲四歲時,父母離異,母親離家遠到英國生活,而張愛玲自小與父親生活。可是父親不曾給予張愛玲應得的父愛,還曾多次揚言要用手槍打死張愛玲,也因為她多次與自己後娶的妻子產生矛盾便對她拳打腳踢。1957年,張愛玲的母親從倫敦寄了一封信給她,信中表明自己即將過世,唯一的願望便是能夠再見上張愛玲一面。
  • 特立獨行張愛玲:一生寫盡愛情,結局卻寞如煙花
    民國時期有很多作家,各個都是才華橫溢的優秀女性,其中的呂碧城、蕭紅、石評梅、張愛玲更是被人稱為「民國四大才女 」。可令人遺憾的是,雖為才女,她們的個人感情生活均不是很順利,最後基本上都是孤獨離世。,祖父張佩綸是清朝末年的文人將領,祖母是李鴻章的長女李菊藕,父親受過良好的西式教育,母親也是大戶人家的閨女才華橫溢,父親對她相當寵愛,給了她很好的教育,四歲開始就進入私塾學習。
  • 傳奇成就蒼涼悲壯的風格——為什麼說張愛玲是一條河之一
    原來只知道許教授,在《鏘鏘三人行》節目裡插科打諢地多次提到張愛玲,有的時候,就直接評價張愛玲。筆者並不以為然,以為張愛玲不過是個言情小說作者,或者色情小說作家而已。然而最近,許教授在一次講話裡這樣說:魯迅是座山,張愛玲就是一條河。就此做《魯迅是座山,張愛玲就是條河》的段子,發在《大平原》裡引起極大反響!
  • 令人心痛!36歲女星吳仁惠家中昏迷,送醫院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但是,也會有一些人,因為各種原因,選擇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令人十分惋惜。要知道,未來的路還很長,現在的困難,也許只不過是暫時的風景而已。而在近日,36歲女星吳仁惠在家中昏迷,送醫院搶救無效最終不幸離世,令人十分心痛。
  • 張愛玲與王禎和的「姐弟戀」
    張愛玲在上海的故居,四樓靠左邊的陽臺就是她生活多年的居所。想起60年前的10月,那年張愛玲剛滿40歲,在美國駐臺灣領事館文化專員麥卡錫安排下,她從美國飛往臺灣搜集創作素材,寫作醞釀已久的長篇小說《少帥》。來臺前她讀過臺灣大學一幫文藝青年創辦的雜誌《現代文學》,印象很深。
  • 年僅61歲,留下「特別」的遺囑令人敬佩
    年僅61歲,留下「特別」的遺囑令人敬佩文/痞叔兒在這個流量明星當道的年代,老戲骨就顯得尤為的珍貴,可是隨著時間的消逝,他們也一個個地老去,隨著他們的離開人們對老戲骨的情結也越來越深。其好友梁天表示,謝園是在突發心臟病搶救無效後離世,醫護人員也盡了最大的努力,但終是無力回天,其家人與相關親屬也正忙於謝先生的後世,人人都陷於悲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