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一個人,把他愛成全「迷」公敵的,張愛玲是第一個。
可能沒有張愛玲迷不討厭胡蘭成的——讓一代才女「萎謝」的渣男,《色戒》中的大漢奸原型。
用盡全身力氣,換來半生回憶
讀到張愛玲和胡蘭成的虐戀故事,毫無緣由,我想到一首劉若英的歌:
原來你也在這裡。
趕緊去查這首歌的背景,竟然真的是以張愛玲的小說《愛》為靈感創作的歌曲。
只不過小說《愛》中表達的是一種錯過的情愫,而這首歌表達的是一種充滿希望的遇見。
滿身風雨我從海上來才隱居在這沙漠裡
張愛玲出生在上海,後又成為上海灘最有名的女作家,在上海經歷風雨,遇見胡蘭成。
但在生命的最後歲月裡,她嚮往的歸宿卻是沙漠。
若不是你渴望眼睛若不是我救贖心情在千山萬水人海相遇喔 原來你也在這裡
張愛玲寫透了都市男女情愛,在最好的年齡遇到胡蘭成,用情至深,卻最終沒有從他那裡得到救贖。
傾城之戀變情天恨海
那年,張愛玲24歲,胡蘭成38歲,閃婚。
胡蘭成是張愛玲的第一任丈夫,張愛玲卻是胡蘭成的第四任妻子。
為了胡蘭成,張愛玲洗手作羹湯,幾乎變身營養師,冰美人變成溫順小女人。
但胡蘭成,像極了《紅樓夢》中所說「正邪兩賦而來一路之人」,是女人命中的魔星。
他一生風流成性,自傳《《今生今世》中入列「群芳譜」的有八個女人。
除了張愛玲外,還有髮妻、教師、護士、歌女、小妾、黑幫壓寨夫人、日本人妻等等,三教九流。
甚至晚年在臺灣授課時,臺灣一代才女朱天文、朱天心還被他迷得不行。
他是張愛玲的百分之百,張愛玲是他的八分之一。
婚後不久,胡蘭成去武漢接手《大楚報》,很快就跟當地一個小他22歲的小護士好上了。
張愛玲千裡尋夫,只為要胡蘭成在她和護士小周之間二選一,胡蘭成竟不肯。
驕傲如張愛玲,傾城之戀變成情天恨海。
但即便此時,張愛玲對胡蘭成也是溫情體恤的。
明知他婚後多次劈腿,前前後後忍了一年半,待他逃亡結束,日子稍微安穩了張愛玲才提分手,隨信還寄給胡蘭成30萬巨款,是自己的稿費。
戀父情結嗎?
人說一代才女為了愛情卑微到塵埃裡,也有很多人說張愛玲對胡蘭成是「戀父情結」。
因為從小父母離婚、繼母虐待、父親毒打、拘禁,被親媽視為累贅,張愛玲從原生家庭裡繼承的是累累傷痕。
生澀小白狐遇到情場老獵手,自然束手就擒。
張愛玲確也說過自己的戀愛觀,就是女人適合找大自己十歲左右的有經驗的男人。
但要說張愛玲是把胡蘭成當成掙脫苦海的救生船,我看未必。
結婚時,張愛玲已經成名多年,早已過上了優渥的生活。
胡蘭成初次到張愛玲上海的住所時,房間裡的名貴很讓他吃了一驚。
胡蘭成自己也承認,在錢上,雖然倆人都沒有算的很清楚,但還是他花張愛玲的多。
甚至最後還上演了小三懷孕墮胎,胡蘭成沒錢,寫了紙條讓她找張愛玲要錢的狗血劇情。
成名、有錢,帶來的安全感,可以很大程度上治癒張愛玲曾經遭受的幼年創傷。
對於親生母親,張愛玲都能用兩根金條斷乾淨,對親弟弟、親姑姑也刻薄冷漠。
父愛,早已不是張愛玲需要的感情安慰。
她也早已不是那個只會哭喊的小女孩。
才子佳人嗎?
張愛玲是才女,她喜歡有才華的男人,胡蘭成不僅是大漢奸,還是大才子,時人評價 「其人可廢,其文不可廢」。
他的《今生今世》堪能傳世,「文明是先要沒有委屈」。
他把整個文明的概念,濃縮成一個楚楚的「委屈,手筆了得。
但張愛玲其實對有才華卻心思不正的男人毫不客氣,下筆無情。
她在《殷寶灩送花樓會》中,諷刺了傅雷出軌女學生的事,哪怕傅雷剛寫文章誇過張愛玲是「文壇最美的收穫」。
她在《小團圓》(張愛玲遺囑唯一指定要銷毀的作品,該書情節與男女主人公設定很容易讓讀者將張愛玲與胡蘭成主觀帶入)中諷刺了評論家珂靈在公交車上調戲她的細節:
「荀樺(原型為柯靈)乘著擁擠,忽然用膝蓋夾緊了她兩隻腿……就在這一剎那間,她震了一震,從他膝蓋上嘗到了坐老虎凳的滋味」。
這個柯靈,曾經寫過《遙寄張愛玲》來懷念她。
但是為何,到了胡蘭成這裡,就「低到了塵埃裡」呢?
只是愛上另一個自己
罵胡蘭成性情涼薄也好、品行髒賤也罷,當張愛玲難以自拔時,我猜她一定是在胡蘭成身上找到了另一個自己,一個不敢直視的自己。
最終,她也只能嘆一句「千言萬語只能無語,愛是天時地利的迷信」。
與其說張愛玲愛胡蘭成,不如說張愛玲像水仙花一樣,無可救藥地愛上了另一個自己。
他們兩個,其實很像!
和喊出了「成名要趁早」的張愛玲一樣,胡蘭成也沉迷金錢名利,且更加赤裸裸;
為了成名,張愛玲曾在當時上海一些與日軍和汪偽政權有染的刊物發表小說,而胡蘭成曾任敵偽報紙主筆;
張愛玲從小就要「做一個特別的人」,讓大家「都曉得有這麼一個人,不管他人是好是壞,但名氣總歸有了」。
胡蘭成一生很擅長攀高爬地,到處借勢,終於從中學教師爬上了汪偽政權宣傳部副部長的高位,十裡洋場,汽車接送;
胡蘭成在政治上棄明投暗,張愛玲其實也沒什麼政治立場。
1949年遠走香港後,她曾在美國駐香港新聞處的「授權下」寫過兩部政治傾向極其「反動」的長篇小說《秧歌》和《赤地之戀》……
深入骨髓的蝨子
17歲時,張愛玲寫下「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衣袍,爬滿了蝨子」。
一語成讖。
晚年移居美國的張愛玲,被「寄生蟲妄想症」所困擾,無時無刻不在懷疑寓所有蝨子。
生命中的最後三年半時光裡,她創下了平均每個星期搬家一次的記錄,「每月要花兩百美元買殺蟲劑」,「櫥櫃一格一罐」。
去世前4個月,為了擺脫被蝨子咬齧的苦惱,她寫信給遺囑執行人林式同,說想搬到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或內華達州的拉斯維加斯去——這兩個地方都是沙漠。
此時,化做蝨子啃噬她靈魂和肉體的,不知道有沒有胡蘭成這個前世冤家?
1995 年9月8日,75歲的張愛玲於美國洛杉磯寓所孤獨終老,7天後才被人發現。
張愛玲曾說:
我以為愛情可以填滿人生的遺憾。
然而,製造更多遺憾的。卻偏偏是愛情。
「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終究不能靠別人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