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性無愛75年,死在垃圾堆,21天後才被發現:什麼才是人生最大的痛?

2021-03-05 十點讀書

提到老年生活,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衰老?無力?

昨天,看完NHK紀錄片《七位老人共同生活的十年》後,我有了另一種體會——原來,老年也可以有選擇權。

紀錄片裡,7位女性步入老年後,選擇了有別常規的養老模式:抱團養老。



何謂「抱團養老」?

就是脫離家人,不依靠子女,搬到同一個地方,結伴居住。 

老太太們也是這樣操作的。

她們在同一棟公寓樓,各自購買了一個單位。


籤訂協議,規定共同居住,但各自都有獨立空間。

建立SOS專線,只要有人呼叫,有空的姐妹就要響應。


互相有對方家鑰匙,出差了,姐妹還可以幫忙澆澆花、打掃家裡。


她們還特意買多一個單位,用作共享房,可以在裡面談心、商量、聚會。

這樣一來,也就不用擔心,自己的私人空間被侵佔。

因為抱團養老,她們擁有了別樣的老年生活。 大家經常一起聚會。


每年一起旅遊。


她們自稱「女團」。

取名「個個Seven」,寓意7個人是沒有血緣的家人。

不婚無娃,脫離父母,和閨蜜吃喝玩樂,一起相伴到人生終點。

是不是特美好?

然而,這份美好背後,藏著一個殘酷真相:

她們之所以相聚,是因為害怕孤獨死。  

她們的擔心有充分理由。

日本政府《平成30年版高齡社會白書》裡,以東京23區作為試點,調查65歲以上人群孤獨死的現狀。

數據令人震驚:2016年,僅在東京就有3179人被認定孤獨死。2017年,已經上升至4431人。對比10年前,這個數據上升了60%。

《讀賣新聞》以此為藍本,推測全國符合孤獨死的65歲老人,至少有4萬6千人,並且以難以估計的速度,逐年增長。

圖源:維基百科 

現實裡,孤獨死一直上演。 

有名人的案例—— 2009年8月3日,62歲的日本演員大原麗子,因突發腦溢血,猝死家中。

由於常年獨居,無人知曉,她已經悄然死去。直到2周後,家人發現聯繫不上,才報了警。

當警察打開房門後,屋裡臭氣燻天,屍體已經出現腐爛現象。

也有普通人的案例—— 紀錄片《無人知曉》裡,一個75歲的老人,離世3周後,才被發現。他叫宮川一多,他終生未婚,有很好的工作,收入穩定,還有一棟2層的小洋房。

這應該是很多人的理想生活吧?

圖源:《無人知曉》 

然而,父母離世,兄弟姐妹成家,他成了獨居老人。

他漸漸不再出門,後來身體衰弱後,更無法自由行走。

離世後,清潔公司打開他的家門,發現塞滿垃圾,幾乎沒有落腳的地方。

難以想像,在人生最後的時刻,他過得多狼狽。


圖源:《無人知曉》


日本孤獨死現象為何如此嚴重?

深究原因,關鍵在於人口老齡化。  

早在1970年代初,日本就進入老齡化社會。

當時,日本65歲以上的老人,已經佔據全國人口的7.1%。

據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調查,日本已成為世界人口老齡化,增速最快的國家。預計到2060年,日本65歲以上的老人,將會逼近總人口的40%。

可怕的是,人口老齡化不是日本的獨有問題。

圖源:維基百科

在中國,人口老齡化也悄然來襲。

今年6月,《中國發展報告202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和政策》給出一個驚人數據:2000年,我國65歲以上的人口比重,約為總人數的7%。到了2019年末,65歲以上的人口,已經達到1.76億,比重飆升至12.6%。

圖源:《中國發展報告202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和政策》

人們婚育意願下降,常規的家庭結構,不再是主流。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可逆轉,獨居成為普遍現象。

年輕時,獨居很爽,既自由,又輕鬆。

步入老年後,獨居的隱患就會浮現。


生活自理、疾病護理、乃至呼叫求救,都可能成為巨大的問題。

該如何應對?

很多老人想到了抱團養老。 

 

抱團養老,在中國也不是新鮮詞。

早在2017年,杭州《都市快報》,就曾刊登過一則「抱團養老徵集」。

圖源:央視《講述》

發起人是一名69歲的老太太,叫張浩。

2012年,張浩老伴去世。

兒女都不在身邊,她過起了獨居生活。

她原本覺得獨居挺好,直到一場大病發生,她飽受折磨,終於嚇怕了。

圖源:央視《講述》

不願麻煩子女,她想到住養老院。

但卻發現,最便宜都要每月3000,還不包括護理費。

她住不起。也捨不得花這筆錢。

該怎麼辦? 她想到了,要不抱團養老吧。

圖源:央視《講述》

張浩的設想很美好。

她有一個131平方的三居室,打算出租其中兩個房間,徵集志趣相投的姐妹,同吃同住,一起把老年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圖源:央視《講述》 

徵集發出後,反響非常熱烈,短短幾天,就有300多個應徵者。

圖源:央視《講述》

張浩樂極了,馬上買了各種食材,囤滿冰箱,迎接有緣人到來。

但真的那麼容易嗎?

不。

從設想到實現,她走了一段非常漫長的路。

見面前,張浩處於高位。

她能選人,從300多名應徵者裡,她最終篩選了60名比較合適的逐一約談。

她以為,抱團養老馬上就要實現了。

結果,現實潑了她盆盆冷水。

會和陌生人抱團養老,必定都帶著私心。

有人想藉機找個便利老伴,圖張浩退休前是資深護士,隱瞞病史,把抱團養老當成徵婚,希望張浩能伺候他到死。

圖源:央視《講述》


有人只把她當房東,一對老夫婦,因為家裡裝修,想來她家暫住半年。

坐下來就挑三揀四,一副出錢最大的樣子,壓根沒有抱團養老的誠意。


好不容易,找到兩個合適人選。 

同居生活終於啟動。

圖源:央視《講述》

結果,只過了半個月就出事了。

兩個合住人水火不容,因為生活小事,直接在物業,對罵起來。

圖源:央視《講述》


張浩無可奈何,只能讓兩個合住人各回各家。

抱團養老計劃,宣告失敗。  

很多人說,張浩找錯對象了。


她應該把人選,定位在朋友圈。

但換個對象,能行得通嗎?

 

也不容易。 

前文的7位老太太,就是活生生的案例。

年輕時,她們因為不想將就,選擇自給自足,在各自的領域,做成了佼佼者。

能成為佼佼者,或多或少都會有強勢的性格色彩。

獨居時,強勢能讓人很好自理。

但抱團養老,需要的是協作、妥協。

這對她們來說,是非常大的挑戰。

10年前,她們決定抱團養老。

當時就約定,遇事要互相分擔。

然而,10年同居裡,能做到問心無愧的,沒有一人。


總結抱團養老的生活,她們聯想到的第一個詞,是「錯綜複雜」。


作為被拎出來的成功樣板,她們沒覺得光榮。

相反,經過10年的相處,她們對抱團養老,也出現了質疑。

還在繼續,只是因為沒了退路。

10年時間,她們已經和家人徹底脫節,

能依靠的,只有身邊同樣年邁的姐妹。  

自從日本7位太太的採訪播放後,很多人再次認定,抱團養老是最好的養老方式。

但恕我直言,抱團養老,真的很難實現。

首先,門檻很高。

抱團養老需要一個共同的居住地。

要麼做鄰居,在同一個小區,各買一套公寓,但經濟成本極高,有多少人能在老年買一套房?

要麼同住,那就會出現,類似張浩的困境。

不平等的協作關係,導致抱團養老違背初衷,出房的人既然是房東,又如何做知心好友?

圖:張浩和其中一位同居人鬧掰,就只是因為對方喜歡玩手機,她覺得這是不禮貌

其次,習慣難改。

能選擇獨居,個性多數相對比較獨立,但獨立和強勢,往往是相輔相成的。

年輕時,你因為不想將就,選擇獨自打拼,早已習慣獨居的自由。

年老後,你還能改變心性,融入集體,迎合他人的生活習慣?

忍一時半會,可能行的。

但要忍幾年,乃至十幾年,想想都知道難度多大。  

到底該如何應對老年危機?我有以下2個建議。


1.組建家庭。

我發現,時下很多年輕人,看不起傳統家庭結構。

他們追求真愛,渴望享受自由。認為家庭是束縛、累贅。

尤其是在各種惡性事件發生後,「每日恐婚」更是成為年輕人的口頭禪。

但我想說,婚姻依舊是抵禦人生風險,最好的選擇。

除了有父母,伴侶、孩子是現在社會結構裡,離每個人最近的連接。

圖:張浩制訂的抱團養老協議

最關鍵的是,這種連接是受法律保護的。

孩子棄養,伴侶離婚,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雖然,抱團養老也能籤訂協議。

但這種協議,只能作為日常約束。

對方能否遵守,甚至在你陷入危險時,給予及時幫助,全憑對方品性。

所以,我仍舊贊成,大家遇到不錯的人,可以組建家庭。

2.經濟獨立。

但不管選擇哪種生活方式,我希望你都牢記一個真相——唯有握在手裡的錢,才是對你最忠誠的。

選擇婚姻,經濟獨立就是底氣。

能讓你在婚姻裡,擁有話語權;能讓你在離婚後,擁有選擇權。

選擇獨身,經濟獨立更是保命之本。

年輕時,你的賺錢能力,決定你的生活品質。

年老後,你的存款數額,決定你能否保有尊嚴。

當你邁進人生盡頭,需要面對的是患病護理、延命治療、遺體處理、墳墓等現實問題,而要處理好這些,都必然指向,你的經濟水平。

如今,越來越多人對精神需求,要求更高。

每個人都不願意將就,不管是工作、婚姻、生活。

來人間一遭,每個人都希望過得稱心如意。

然而,我不想告訴你,這是童話。

不希望你懷揣著美好幻想,走到最後,只能與垃圾相伴,被孤獨吞噬。

人生是殘酷的。

能活得又輕鬆又快樂的人,一般都有硬背景。

但那不是多數人。

我們腳下的每一步,都已經默默註定了,我們將如何死去。

所以,努力吧!

不願放棄念想,不想放低底線標準,

就盡你所能地,把人生,以及人生的收梢,都握在自己手中。

相關焦點

  • 無性無愛75年,死在垃圾堆,21天後才被發現:什麼是人生最大的痛?
    日本政府《平成30年版高齡社會白書》裡,以東京23區作為試點,調查65歲以上人群孤獨死的現狀。數據令人震驚:2016年,僅在東京就有3179人被認定孤獨死。2017年,已經上升至4431人。對比10年前,這個數據上升了60%。
  • 無性無愛75年,死在垃圾堆,21天後才被發現:老無所依,是人生最大的痛
    盡你所能,把人生及人生的收梢,掌握在自己手中。片尾曲:廝守到白頭提到老年生活,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衰老?無力?昨天,看完NHK紀錄片《七位老人共同生活的十年》後,我有了另一種體會。原來,老年也可以有選擇權。
  • 無性無愛75年,死在垃圾堆,21天後才被發現:勸你不結婚的人,是在害你!
    日本政府《平成30年版高齡社會白書》裡,以東京23區作為試點,調查65歲以上人群孤獨死的現狀。 數據令人震驚:2016年,僅在東京就有3179人被認定孤獨死。2017年,已經上升至4431人。對比10年前,這個數據上升了60%。      接待墨國使者的日子很快就到了。
  • 無性無愛75年,死在垃圾堆,21天後才被發現:勸你不結婚的人,是在害你
    做著這等事,真是雖生之日,猶死之年,很可以驅除炎熱的。 2、我有一時,曾經屢次憶起兒時在故鄉所吃的蔬果:菱角、羅漢豆、茭白、香瓜。凡這些,都是極其鮮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鄉的蠱惑。後來,我在久別之後嘗到了,也不過如此;惟獨在記憶上,還有舊來的意味存留。他們也許要哄騙我一生,使我時時反顧。 3、不知怎地我們便都笑了起來,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
  • 中國有21%的女性正在承受無性婚姻:無性,才是婚姻裡最大的癌
    圖源:網絡其實,在不為人知的角落,有很多女性也默默忍受著無性婚姻。無性婚姻到底有多普遍?繼續看下去。中國有21%的女性正在承受「無性婚姻」中國人民大學性學專家潘綏銘曾表示,中國有21%的女性正在承受「無性婚姻」。
  • 顧曼楨和祝鴻才結婚10年,無性無愛的婚姻,根本無法長久
    為了給兒子榮寶一個完整的家庭,顧曼楨選擇和祝鴻才登記結婚,這一妥協,就是10年,很難想像,一個女人整日裡面對著一個曾經欺負過自己的男人,該有多麼恐懼和作嘔?顧曼楨和祝鴻才的10年婚姻,無性無愛,兩個人只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更準確地來說,顧曼楨是為了孩子,而祝鴻才雖然對顧曼楨有想法,卻又不得不忍受住衝動。這樣的婚姻,很難長久下去。
  • 昔日天后陳淑樺,終生未婚、無性無愛!一個被親媽「毀掉」的明星
    那個時期踴躍出非常多的明星,幾十年過去,大部分也已隱退,只留少數依舊活躍在螢屏上。其中,不乏有一些事業巔峰時,因一些變故而改變了自己的一生,一代歌后陳淑樺就在其中。陳淑樺是位「寶媽女」,「畸形」的母親讓她終生未婚、無性無愛,至今孤身一人!
  • 豆瓣9.3的高分劇告訴我們:傷害女人最深的不是無性無愛,而是……
    最近,家庭君被BBC短劇《她說:女性人生瞬間》震撼到了。這部豆瓣9.3的高分劇,展現了種種女性不為人知的痛苦、壓抑和反抗。其中有一集最戳廣大女性痛點:婚內強姦。Ivy的丈夫婚前對他溫柔體貼,婚後卻原形畢露。總喜歡把她拖進房間,拉上她親手做的窗簾實施獸性,他認為自己的行為在婚姻裡是合法的。
  • 你沒結婚你不懂:有多少女人過著無性無愛無話可說的婚姻
    每 天 陪 你, 一 路 讀 行點 擊 上 方 藍 字 關 注 一 讀
  • 樹木希林:43年無性無愛還被丈夫家暴,晚年全身患癌,結局感人
    而且43年的時間都無性無愛,最後的晚年也死於了癌症。 很多的人包括筆者我對她的這一生都感到十分的悽涼。 但是她對於自己丈夫的愛情卻是讓很多人都汗顏。 可能你在看完她的這個故事之後,對於愛情會有新的感悟。
  • 大齡單身女俞飛鴻和林志玲被問隱私問題:無愛無性婚姻就幸福嗎?
    2009年,俞飛鴻在宣傳自導自演的電影《愛有來生》時,被拍到和一位中年男士在一起,該男士對俞飛鴻周到體貼、呵護有加,這位男士就是竇文濤,他也是《愛有來生》的首映禮主持人。這樣一位偶像,卻保持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單身,直到去年,46歲的林志玲才終於官宣結婚。
  • 43歲名媛孫瑩瑩離婚,結束3年無性婚姻:「柏拉圖式的愛情」騙多少人!
    有網友感慨:三年無性婚姻怎麼過!無性,是婚姻生活最大的殺手,多少夫妻因為無性而從夫妻變成了兄弟,終成陌路人。離婚從來都不是突然的,是量變發展積累到一定程度的質變。思文很開心地去開門,但是發現什麼都沒有。「老公,你在哪啊?」思文問,「我在出差啊!」程璐回答。「那你讓我開門幹嘛?」「開門通風,對身體好啊。」沒有陪伴沒有關心,又怎麼會有性。思文和程璐結婚7年分房6年。
  • 她是瑪麗蓮夢露的偶像,卻無性無愛多年,26歲含恨而終
    她是瑪麗蓮夢露的偶像,卻無性無愛多年,26歲含恨而終!她是瑪麗蓮夢露的偶像,卻無性無愛多年,26歲含恨而終!,只有一個空蕩蕩的房間,年幼的她就體會到了什麼叫做深入骨髓的孤寂,或許也正是因為這一段經歷,使得她在成年之後喜歡熱鬧,害怕獨自一人。
  • 「結婚6年,死於無性」:一個無性女人的真實心聲
    在一項調查中顯示:幾乎每3個人中,就有1個人在經歷無性婚姻的煎熬。過半數的人每月性生活少於1次,僅有20%的人,能每周有1次以上的性生活。無性婚姻再也不是四五十歲夫妻的困擾,現在,它已經成為當下很多年輕人的常態問題之一。
  • 75歲張愛玲在出租屋孤獨離世,7天後才被發現,四條遺囑令人心痛
    在25年前,75歲張愛玲一人孤獨地死去,在出租屋裡死去。胡蘭成是張愛玲的初戀,他們相識於1943年,張愛玲23歲,胡蘭成37歲,他們相差14歲。胡蘭成本身就不是一個專情的人,可陷入愛情的張愛玲,卻對此並無察覺。他對張愛玲說:「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張愛玲也認為這是他對自己一生的承諾,可惜這個承諾只維持了四年,就結束了。
  • 吳彥祖自爆缺乏性生活:無性,才是中年人最大的「癌」?
    殊不知,無性,才是中年最大的「癌」! 這不,最近多個自媒體爆料:男神吳彥祖沒有性生活了! OMG!男神沒性生活?簡直是暴殄天物!這樣勁爆的八卦消息雷倒了無數粉絲,雖然這話題有點辣眼睛,但卻得到男神的親口確認。
  • 格子裡的夜晚去世原因是什麼?39歲作家發急病去世10天後才被發現
    39歲作家突發心臟病去世,10天後才被發現 8月23日晚22:55,閱文旗下品牌作家助手在微博上發布訃告:網絡文學 作家、閱文大神作家格子裡的夜晚意外離世。願天國無痛,時光之心永在。 網文作家紛舞妖姬在微博透露消息,從警方處獲悉,格子裡的夜晚因突     原標題:痛惜!
  • 蔡琴自曝10年無性婚姻真相:「此生最遺憾,不是無性無愛,而是.....」
    她聽著選手甜甜的嗓音唱著《出嫁》:我用一生一世的心 / 換你一生一世的情 / 也許是宿命也許是註定 / 我真的希望能多點好運終究沒能忍住,哽咽地說到:誰不喜歡有那麼一天,誰不希望像你剛才唱的那樣子,充滿甜蜜問號的那一天,披著婚紗去闖我們的人生。我的婚姻失敗了,我也曾經像你一樣這麼甜這麼美,所以,我要祝你幸福。
  • 一代天后無性無愛21年,被張惠妹那英視為偶像,至今孤獨一人:她到底經歷了什麼?
    可阿文回到家,卻什麼都沒有解釋,而是拋出一句:「離婚吧。」看著決絕的阿文,蘇芮一下子清醒。英雄救美,是電視劇才有的情節。是不可能變為愛情的。至少,對她不是。她答應了離婚。這段婚姻,從結到離,蘇芮只用了一年。
  • 一位中年女人哭訴:20年無性婚姻,我們熬過來了,卻害苦了孩子
    可隨著時間流逝,孩子出現了變化,他變得越來越孤僻,越來越自閉,以前他倆吵架孩子還嚇得哭兩聲,後來就十分冷漠的出門走開,李蘭偷偷跟蹤過孩子幾次,每次都發現孩子在外面錘牆面。 那一刻她心裡是害怕的,所以後來就逐漸跟丈夫採取冷暴力,誰也不理誰。就這樣李蘭夫妻兩個就像是一對陌生人,熬著熬著就熬了這麼些年,李蘭並沒有覺得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可最近孩子的一句話卻讓她呆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