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而言,拍攝食物最大的樂趣不在於最後成品的呈現,而是能夠記錄整個料理過程。滾熱的油鍋倒入食材一剎那的油花四濺;燉菜剛出爐打開鍋蓋蒸汽騰騰的瞬間,才是料理最美的一刻。而捕捉那轉瞬即逝的鍋氣,也成了讓我樂此不疲的動力。如何拍攝美食的資料與教程總是難求,所以花了點時間整理下這兩年的拍攝心得,希望能給熱愛記錄美食的你一些幫助。」
——wAyso
wAyso,《好好吃》App視頻製作人、專注食物攝影兩年多。真可謂是懂吃、懂做、懂拍的老司機呢!今天,就讓老司機帶咱們一段,分享一下他的「美食攝影心經」。希望在看完這篇文章後,你也能把對食物的愛化作有B格的、生動誘人的照片,展現在朋友圈裡。
對於美食攝影來說,這幾個因素非常重要:擺盤、光源、構圖、桌面布景、拍攝、道具、後期。
這所有的因素只為一點服務:如何賦予食物個性,讓它變得生動誘人(專業攝影考慮的point會更多些,比如與品牌視覺做統一之類)。
儘量用自然光。自然光與美食才是天造地設的一對,逆光下泛著光澤的食材,看著就動心。加上柔光板後光線的細膩與陰影的自然,也有著人造光源難以企及的妙處。
食物攝影中柔光板是個神器,可以讓質感直接提升幾個level。家裡沒有添置的話,可以用薄一些的窗紗做替代。拍攝時讓柔光板儘可能靠近拍攝對象以獲取更柔和的陰影,與桌面呈45度夾角。
以下是自然光和逆光拍攝的兩個例子,柔光板拍攝效果。
實際布光方式,右側高亮為柔光板,旁邊是朝北的高窗,光源不算優質 (掌勺:河馬)
自然光,逆光,朝南大窗,柔光板與桌面45度角
柔光板如果有條件的話推薦用這種搭配魔術腿攝影燈架的大尺寸柔光板,所有角度都可固定,也無需找助理幫忙舉板了!自己家用可以買小型可摺疊柔光板,效果相同。
這裡,wAyso介紹了幾種他常用的構圖方式。案例多選擇了俯拍視角,因為這個視角拍攝的圖片在經過後期處理以後,手機與專業相機的差距最小。但這也相對考驗拍攝者凹造型能力。
畫面上選擇有主次之分的三個物體,擺放成三角關係。三角形是個十分穩定卻又不會無聊的結構。
繼續以俯拍圖做說明。就是畫面取一個對角線,讓拍攝物體順從對角線來分布。
把被攝對象放在畫面中心的構圖方式。這種構圖可以很有效的聚焦視線,突出主體。採取這種構圖時,可以強化一下背景與主體的顏色的反差,以突出焦點。
再補充一個技巧:運用相機液晶屏上的九宮格輔助線。在日常拍攝時我經常用到,不論拍人物還是料理,可以很方便的確定主體與畫面的位置關係,將視覺重心放在畫面1/3處,就是一個很富有美感的選擇。
可以撒碎屑,也可以撒各種香料和食材,完美解決畫面太空過於無聊等雜症,怎麼撒的好看就得看各自功底了。用木板做背景時有個技巧,就是撒麵粉。抓一把麵粉往木板上撒,然後用手擦掉,讓麵粉若有若無的殘留其上。
桌面的質感會直接影響拍攝效果。比較適合做背景的有:純黑白pvc攝影背景、老木板、水泥板、大理石板。其中最方便獲取的是純色pvc,淘寶有售,用純色麻布代替也可以。老木板能不能買得到純看運氣,推薦東北和面用的案板。尺寸合適又不重,還自帶歲月肌理。水泥板與大理石可以直接去建材城自提,網上售賣的一般不單塊出。
也可以嘗試更形式感的布景,下圖為去年聖誕節的setting。
除了俯拍以外,實際拍攝沒有太多角度限制。但有商業需求時,可進行多角度嘗試。
以下是同一料理,從俯拍至45度不同角度的表現區別。
wAyso習慣俯拍,光圈在f2-4之間即可。但若選擇其他角度拍攝,光圈的選擇則取決於拍攝角度與畫面需求。
儘量避免使用廉價感的餐具。一套廉價餐具可以從視覺上直接毀了精心準備的料理。wAyso的經驗是:儘量避免使用反光明顯的白瓷餐具,啞光質感的餐具比較上鏡(不會有多餘光斑與反射)。
粗陶或者用舊的搪瓷盤都很適合拍攝使用。wAyso常用鐵器或舊貨市場淘來的錫器作為道具。若居家自拍,推薦宜家系列。不是說宜家餐具多好,而是他家的餐具非常符合拍攝需求。造型簡單,顏色品類豐富,並且多為啞光質感。
簡潔且沒有太多裝飾元素的餐具是拍攝首選。由於料理是主角,餐具太過搶眼會喧賓奪主。中餐可選擇許多做工考究的日本餐具(非淘寶外銷品),但價格大都不菲。
後期對一張照片的成敗影響巨大。要擅用相機裡的raw格式,它存在意義就是讓攝影師能更肆無忌憚的P圖。
後期首推lightroom,因為它能用VSCO濾鏡(沒錯,就是出VSCOcam app的那個VSCO)全世界最屌的仿膠片濾鏡。由於系列型號太多,諸君可以按各自趣味選擇。
由於原圖畫面偏暗,所以先提高曝光度。之後為了營造柔和質感,wAyso後期時降低了對比度和鮮豔度。由於曝光加多以後暗部太亮,所以增加黑色階做暗部補償。
其中需要注意一個地方:高光調至最低的原因是:1.讓畫面不會有過爆的地方;2.對增加食物質感很有幫助。如此這般基本的圖片處理就搞定了。當然如果你會使用通道的話,還有很多模擬膠片的玩法(好在我們有VSCO,不需要狂研究通道設置了)。
使用VSCO濾鏡修改通道後與未修改通道的圖片做對比,質感明顯不同。不過VSCO也不是點下滑鼠傻瓜式的就P好了,原理與之前P圖相同,但具體操作太麻煩不展開了。
哇哦~好一篇乾貨!你get了多少呢?還沒消化完的話就先存下吧~
附上一些wAyso平時的工作花絮,看看美食攝影師的日常究竟如何。
安心的掌勺、拍美食,生活也有了一份歲月靜好的感覺。你在拍美食的過程中有哪些心得或疑問呢?一起來聊聊~
作者/wAyso
編輯/小姿
轉載於voi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