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貴火鍋海底撈上市:解讀新商業模式

2021-02-19 智讀匯學苑

繼港交所之前點了一份最貴的外賣「美團」之後,今天又點了一份火鍋。沒錯,就是那家會為你美甲、送你零食還會為你擦皮鞋的海底撈,於9月26日在港交所上市了,截止敲鐘的那一刻,海底撈市值已衝破1000億元。

海底撈由張勇夫婦、施永宏夫婦聯合創辦,目前張勇夫婦已入新加坡國籍,兩人合共擁有公司已發行股本總額的約62%權益。按上漲10%計算,持有海底撈62.7%股份的創始人張勇、舒萍夫婦身價650億港元(約合570億元人民幣)。

海底撈有多賺錢?來看看它的招股書就知道。

◆ 你的每100元消費,海底撈的股東賺走大概14元(這個沒扣利息和所得稅),食材成本大概40元左右,員工薪酬分攤大概29元左右,房租及裝修折舊、水電分攤大概12元左右,行政、差旅、管理分攤大概5元左右; 

◆ 海底撈平均一家店一天要接待1400名客戶,這些客戶帶來的收入流水在10-13萬元之間(人均消費70-100元),一個店一年收入4000萬元左右;

◆ 如果按照14.5%的息稅前淨利率計算,那麼海底撈平均一家店一年利潤600萬左右; 

◆ 截止2017年底,海底撈擁有273家店,這些店的營收加總在一起是110個億,利潤加總在一起是16個億(沒扣利息和所得稅); 

◆ 呷哺呷哺一個店一年的收入是485萬,海底撈單店收入是它的8倍。

由上面一組運營數據看,海底撈幾乎創造了中式餐飲的經營效率奇蹟:在維持令人羨慕的營業利潤率的同時,創造出極高的單店收入能力,兩者相乘,利潤規模無敵。海底撈「封神」毫不為過。

再來看看幾組好看的數據。

據招股書披露海底撈年服務顧客超過1億人次。目前海底撈共有363家餐廳,收入截止今年上半年達到73.43億元,增長54.4%。

從營收情況來看,2017年海底撈營收總額是106.37億,日單店1500人就餐,是中國國內首家營收超百億的餐飲企業。

抖音真是一個神奇的所在,就連一個傳統行業都可以在上邊火一把。海底撈選了年輕人云集的媒體,各種好玩有趣的網紅吃法賺足了眼球,DIY調料、自製鍋底、DIY涮菜,腦洞大開的海鮮粥,無不顛覆了傳統的餐飲行業,成為餐飲界的一股時尚清流。人人說起海底撈都有自己的一套奇特見聞。

在火鍋店裡做海鮮粥,如此任性的吃法都可以被允許。客人在這裡可以按自己的想法隨意吃飯,就如在自己家裡一般。

DIY蝦滑雞蛋油麵筋,這是被模仿次數最多的吃法,連海底撈工作人員都說,十桌裡八桌都這麼吃,味道棒棒滴,關鍵是展現了廣大吃貨的動手能力。

顧客在海底撈可以如此任性還是因為他們逆天的服務。送手機保護袋,送眼鏡布這些都是小意思,如果一個人來吃飯服務員怕你孤單還會送抱抱熊放在座椅上陪你,餐桌上有女生會送來爆米花,走的時候還可以打包帶走,這些意象不到的驚喜才是真正打動客人之處。

有客人反映,吃完火鍋總是一身油膩味道,如果吃完還能一身清新回家,那簡直完美。於是,海底撈升級了服務,攜手百年全球家電領導品牌惠而浦推出衣物去異味服務,還可以免費給客人的手機、包包等不能水洗的物品提供除菌除蟎的服務。

吃一次火鍋還可以把隨身攜帶的毛絨玩具、外套免費乾洗,簡直上帝般的服務。

甚至有顧客和朋友一起去吃火鍋過生日,吃到結尾的時候,服務員猛然推著生日蛋糕餐車出現 ,想嫁給送祝福的小哥哥的心都有了。

好的服務源自服務員的用心,在海底撈,服務員擁有最大的權力,他可以選擇給任何一桌免單。服務員的每一個有益於公司的想法都會被尊重,被諸多火鍋店抄襲的眼鏡布、頭繩 、塑料手機套,這樣的一個個想法,竟然都是出自一些沒有文化的服務員,這一個個想法最後複製到每一家店面。

在海底撈有個說法,叫「嫁妝」。一個店長離職,只要任職超過一年以上,給8萬塊的嫁妝,就算是這個人被小肥羊挖走了,也給。

張勇解釋:因為在海底撈工作太累,能幹到店長以上,都對海底撈有貢獻,應該補償。

他說,如果是小區經理(大概管5家分店左右)走,給20萬;大區經理走,送一家火鍋店,大概800萬。

每一個公司都有績效考核指標(KPI),餐飲公司的考核指標無外乎門店利潤、利潤率、單客消費額、營業率 、翻臺率,在海底撈,這些都不考核。

張勇說,我不想因為考核利潤導致給客人吃的西瓜不甜、擦手的毛巾有破洞、衛生間的拖把沒毛了還繼續用。

那他們考核什麼?考核客戶滿意度、員工積極性、幹部培養。這些軟實力納入考核,智讀君真是大寫地服。

再來說說員工的待遇。除去工資獎金這些拿到手的錢,員工的工作生活環境也是考慮得很周到。海底撈的宿舍一定是有物管的小區,雖然擠一點,但是檔次高。房間還有電腦,有WiFi。海底撈的服務員不用自己洗衣服 ,有阿姨洗。吃飯有阿姨做菜。這種待遇,還有哪個員工願意走?

不管怎樣,海底撈已經在香港敲鐘上市,它構造的海系商業帝國已經成為新餐飲行業的一個神話。而面對如今85後 、90後甚至00後,新型的商業模式正在迎合「新人類」,腦洞大開的創意都會讓他們追趕,只要能給他們帶來舒適、新穎和時尚。

智讀匯名師書苑籤約作者童思南著作《新零售革命》,以「新人類」的名義,重構零售模式,帶我們轉變思維,自我革新,以新產品、新服務、新渠道、新營銷等諸多視角為我們解讀一個全新的商業時代。

閱讀一本好書,你我共同成長。智讀匯全媒體出版中心向書友們誠徵讀書讀後感,寫出您的讀書感悟,我們共同分享!諮詢:13816981508(兼微信)

相關焦點

  • 海底撈終於上市了,為啥靠的是火鍋料,而不是火鍋店?
    ,不過上市的支撐不是服務"有毒"的火鍋店,而是身藏幕後的火鍋料。其次,從業務往來上來看,頤海的營業收入中有半數以上來自海底撈。那麼海底撈為什麼要不直接上市,而把底料商打包給上了?因為餐飲企業的門店經營是複雜的網狀結構,用工密集且流動性極高,存在財務難透明、勞資風險多、稅務監管難等諸多問題,上市一直存在著相當大的難度。海底撈此番選擇拆分出的火鍋底料公司上市,比餐飲板塊上市更容易。
  • 馬雲有股份的海底撈終於上市了,為啥靠的是火鍋料,而不是火鍋店?(附:馬雲最新演講視頻)
    地球人都擋不住的海底撈終於上市了,不過上市的支撐不是服務"有毒"的火鍋店,而是身藏幕後的火鍋料。7月13日,海底撈掌門人張勇在港交所敲鑼,旗下子公司頤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上市。海底撈終於藉助頤海,邁出了進軍資本市場的步伐。
  • 海底撈「火鍋食材超市」來了:40㎡,100+Sku
    海底撈「火鍋食材超市」開業了,40多平米麵積,100+SKU,選址社區周邊,瞄準社區人群,這算是對目前火爆零售圈的「火鍋燒烤食材超市」模式的回擊嗎?《零售圈》了解到,目前開業的海底撈火鍋食材超市,雖然門牌上掛著「海底撈外送食材自提站」,但實際上就是目前比較火的「火鍋燒烤食材超市」模式。
  • 海底撈(06862)憑什麼成為中國火鍋餐飲霸主?
    公司從區域性火鍋連鎖到全國火鍋連鎖品牌,全國開店穩步推進,門店數量拓展至60家左右。海底撈在發展初期,多依靠家庭化的管理模式進行運營和培養人才,而當企業越做越大,如果依然採取家庭式培養方式,效率低且質量層次不齊,所以必須要依賴標準化和可複製的管理制度進行人才輸送,為拓新門店儲備優秀的管理者。
  • 火鍋下半場,為什麼海底撈也學起了巴奴的「產品主義」?
    而海底撈公眾號上的那篇推文早已經不見了蹤影,它也悄悄上市了鮮鴨血,並在一些單店裡進入了網友推薦的TOP10。巴奴強調「產品主義」,海底撈奉行「服務至上」。這兩個看起來路線並無相似之處的火鍋品牌,在近兩年裡卻從產品到擺盤方式出現了越來越的相似之處。網上流傳著幾個海底撈變態服務的段子,你可能聽過。
  • 比海底撈價格貴,卻比海底撈排隊的時間還長,這家火鍋連鎖有何智奇秘籍?
    說到火鍋話題,放眼全球那一定首選都還得是海底撈,但海底撈最終突出特點還只是服務,而服務說到底只能是膚體表面的體驗和感受。
  • 中國火鍋第一鍋——海底撈
    今天,中國第一大火鍋品牌,從四川發家的「海底撈」,已經從火鍋中撈到大量財富:2018年,海底撈在港交所上市,市值突破1000億港幣,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上市餐飲企業,創始人張勇身價近600億人民幣。海底撈創辦於1994年。
  • 那個做火鍋的海底撈出抱枕賣料理包了,不務正業的海底撈讓人害怕!
    不過,這次新出的耳環,款式只有四種,造型全部就地取材於火鍋配料:八角、辣椒、蓮藕和蘑菇,想想都有點餓了。 而海底撈這次切入中餐,但做的既不是堂食也不是外賣,而是挖掘了一個在家吃飯的新市場,這是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把家裡平時喜歡炒的一道菜,用正餐的標準去加工成半成品,最後的翻炒交給顧客自己,最後出來的口感依然很好。
  • 海底撈「敗」了,75家火鍋店,年賺15億,這才是商業模式的秘密!
    但在鄭州、無錫這些城市,你卻能看到一個怪象:海底撈和巴奴,挨著開。巴奴是誰?一個發家河南的川味火鍋,主打毛肚。名氣不如行業老大哥,客單價卻比海底撈高40元,僅靠75家門店,就年入15億。還有人戲稱,哪個地方的海底撈服務最好,開在巴奴毛肚火鍋邊上的。連老大哥都忌憚的對手,究竟有哪些本事?
  • 海底撈火鍋超市來了!前景怎麼樣?
    2020年的全球疫情給餐飲行業帶來很大的打擊,不少傳統餐飲行業都逐步向新零售轉型,餐飲品牌海底撈在今年也逐步的向新零售靠攏,為消費者提供更為便捷的購物體驗。最近海底撈新開的店伸向了「火鍋超市」,表面上就是一家「海底撈外送食材自提站」,這種形式會不會得到推廣,前景怎麼樣?
  • 海底撈門口為什麼總是排長隊
    在海底撈,第一次發現吃個火鍋還要人教:怎樣用「清湯鍋+火鍋蘸料」調出幾十種鍋底、最好吃的底料是哪一種、公認海底撈最好吃的幾種菜……這些「海底撈小竅門」經常會出現在視頻網站上。有了這些,集美們吃完也不怕花妝 / 微博@海底撈火鍋為什麼會這樣?最顯而易見的答案,是海底撈有與眾不同的管理模式。早在十年前,對海底撈管理模式的研究書籍就曾出不窮。
  • 海底撈深度解析:六問六答,尋找火鍋龍頭的第二成長曲線
    部分火鍋品牌僅重視門店快速擴張,且採取相對鬆散的加盟模式,容易因缺乏高效管理而導致品質下降,疊加山寨店眾多,極易發生食品安全問題。②缺失企業文化的根基和品牌的影響力。創新商業模式、塑造品牌勢能是餐飲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缺乏核心壁壘的餐飲公司容易在競爭者不斷湧現的環境中錯失發展良機,逐漸被市場拋棄。
  • 海底撈的強勢入駐,中衛本土火鍋餐飲業該何去何從?
    截止2020年6月30日,海底撈在全球開設935家直營餐廳,其中868家位於中國大陸的164個城市,67家位於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臺灣及海外,包括新加坡、韓國、日本、美國、加拿大、英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及澳大利亞等地。
  • 中華火鍋一哥涮進聯交所 海底撈5億帳面資金VS 流動負債激增
    2017年,優鼎優選擇在境內新三板正式掛牌上市,其模式也與頤海國際頗為相似—經營著冒菜生意的優鼎優同樣是海底撈的關聯企業,且該公司歷年前五大供應商中,幾乎全部來自海底撈系公司。  正是嘗到底料業務港股上市的甜頭,此前一直堅稱不差錢的海底撈似乎開始變換態度。
  • 鄭州這家本土火鍋餐飲品牌,能否超越海底撈?
    海底撈憑藉「變態」的服務,獨領火鍋界風騷,巴奴是否後來者居上成為火鍋界的黑馬?前兩天,有朋友特意去了趟鄭州的巴奴毛肚火鍋(簡稱「巴奴」),原因是看到此前「海底撈涉嫌抄襲巴奴」的輿論話題。朋友吐槽:一個字貴,且口味與海底撈相差無幾!
  • 海底撈張勇跑成新加坡首富!高,實在是高!
    ……來源:華商韜略·華商名人堂 ID:hstl8888從多次表態不上市到三家上市公司;從溫良敦厚的老實人形象到殺伐決斷的商業旗艦舵手;從偏遠小城的幾張桌子到新加坡首富……1921.25億港幣,這是海底撈截止8月30日收盤的市值。這讓
  • 安陽商業觀察——火鍋品牌大混戰
    古城曾不止一次提到「安陽是座非常愛吃火鍋的一座城市」,目前在區域範圍內能夠與海底撈掰掰手腕的巴奴就源於這裡。在2019年之前,安陽火鍋勢力分布長時間處於「一超多強」的局面,而這個「一超」就是指的巴奴。海底撈二店大概率在國慶期間進入到試營業階段,將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一店的運營壓力,不知道大美城會通過何種形式進行宣傳,畢竟它和萬達、印象匯不太一樣,發展並不成熟,且公眾號貌似許久沒更新了。與此同時,海底撈三店也很可能在近期進入到正式籌備階段。根據古城的猜測,海底撈會走「選址了就裝修」的模式,吾悅、龍達、縣達竣工了到時候再說,先在安陽搶佔市場最為要緊。
  • 海底撈首家火鍋食材超市到底長什麼樣?
    目前,海底撈火鍋食材超市只開了這一家門店,對於下一步如何布局?是否會開更多門店?海底撈方面暫未回應。 實際上,近年來海底撈在推新副牌方面動作頻出,近日海底撈推出的全新實驗品牌「喬喬的粉」首店也已經落戶鄭州正弘城購物中心,主營土豆粉品類。
  • 2020十大最受歡迎川渝火鍋品牌:海底撈、小龍坎、蜀大俠等上榜
    引言:NCBD(餐寶典)即將發布《2020上半年中國餐飲行業全景發展報告》,作為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餐寶典針對各大餐飲品類展開了「十大最受歡迎」系列評選,本次發布的是第六份榜單「2020上半年中國十大最受歡迎川渝火鍋品牌」。
  • 海底撈來了:進軍量化投資 在清華招實習生!網友:做了投資 火鍋打折...
    海底撈來了:進軍量化投資,更在清華招實習生!網友:做了投資,火鍋能打折嗎? 摘要 【海底撈來了:進軍量化投資 在清華招實習生!網友:做了投資 火鍋打折嗎?】近日,一家名為海悅量化投資的公司的一則招聘啟事在社交網絡上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