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敗」了,75家火鍋店,年賺15億,這才是商業模式的秘密!

2021-02-22 翎南會

「海底撈所到之處,寸草不生」,一句俗語可見行業老大威力。
但在鄭州、無錫這些城市,你卻能看到一個怪象:海底撈和巴奴,挨著開。巴奴是誰?一個發家河南的川味火鍋,主打毛肚。名氣不如行業老大哥,客單價卻比海底撈高40元,僅靠75家門店,就年入15億。還有人戲稱,哪個地方的海底撈服務最好,開在巴奴毛肚火鍋邊上的。連老大哥都忌憚的對手,究竟有哪些本事?口 述:杜中兵 巴奴毛肚火鍋創始人、董事長 正和島河南島鄰機構執行主席採 訪:林紅瑜,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說實在的,餐飲業真是不錯的行業,過去兩年一直是2位數增長。今年如果不是疫情的話,餐飲市場可能會突破5萬億。以前我給同行做演講,我說臺下坐的這些火鍋老闆,你今天還能來這兒聽我分享,說明你不錯了,因為還能掏起門票錢,還有這個時間,還有這個閒心過來。做過火鍋的都知道,只要沒有等位的都不賺錢。海底撈一張桌子翻臺4次,才掙了不到9%的淨利。人家一桌接3次客人不賺錢,請問你能做到3次嘛?我們一直在和老大正面交鋒,很多火鍋老闆還沒經歷過。海底撈最厲害的就是能把你的生意搶過來,你想想你家少了30%的量還能賺錢?基本上就不盈利了,你就得關門。結果真的被我說中了,就拿鄭州的火鍋店來說,一年就倒閉了1700家。做餐飲,一要想著我們對門周邊那些小店、小個體戶在幹什麼。二要思考當這些有能力的連鎖品牌來了以後,你能幹什麼,核心東西是什麼。進入餐飲業前,我做過焦化行業,賺了點小錢,也算小有所成。那時我就很喜歡吃火鍋,結果我一開幹,發現火鍋店怎麼這麼爛,全是糟糕的東西。當時整個行業都用老油,而且菜品靠火鹼發制,特別是到了夏天,還要倒上福馬林,防止食材腐化,嚇不嚇人?你說這些事要不要做?做了會有什麼問題?這就需要取捨。當時我也算是個有點身份和面子的人,對我來講,初心就是給家人朋友做個好火鍋。哪怕我沒有生意,必須去解決這兩件事,即使成本非常高也得做,也得立個標準。就這樣,巴奴在安陽這個小城市,成為了全國第一個做到了店裡沒有一樣菜品是用火鹼發制的,莫名其妙像做了革命一樣。 別人都在賣老油我不賣,別人賣火鹼製品我不賣。所以我的東西必然賣得貴,幹著幹著沒生意,沒生意就給人家講故事,講著講著發現生意起來了。結果我講兩三年故事以後,發現別人的火鍋店都關門了。這就是商業的道理,其實很樸實,一點都不高大上。什麼都不懂的時候,其實暗含了競爭法則。創業就是鬧革命,就是跟前人對著幹!你想贏,顧客不想贏嗎?企業和顧客之間本身就是一場博弈。很多老闆做不好生意的原因,就是進了門的顧客沒有好好招待。比如,十張桌子只坐了一個客人,心裡焦急,就不服務好他。這麼簡單的道理,回到原點的時候,什麼問題都能想清楚,但一到肩上有擔子,要賺錢,要交房租,要開工資等等,老闆們腦子全懵了。你作為一個老闆,你收人家那麼多錢,給人家的東西到底是不是理想的?你贏顧客的同時,也想辦法讓顧客贏啊!舉個例子,按照我的認知邊界,現在全球最好的羊肉在內蒙,內蒙最好的羊肉就是天然羊。為了巴奴的羊肉卷,我們把整個草原的天然羊摸了個遍。有時候你最擔心什麼?牧民是不是給你摻雜飼料羊,給你搗亂。利益有時會讓人改變的,以前牧民很靠譜的,現在也變了。這就搞得我們很痛苦,防不勝防,每年買羊都派十幾個人去監督,跟打遊擊似的,這兩年一直換地方,想著如何採購天然羊的壓力更小一點。實在沒辦法了,今年我們去了呼倫貝爾,這個地方更冷,當地一隻飼料羊都沒有,都是草原放養。前段日子還有一個牧民老闆,專門跑過來問我,為什麼在他們家買羊那麼久了,莫名其妙地不跟他們做生意了。我說,不是我跟你家不做生意了,是跟你那一片草原不做生意了,因為你這個盟的飼料羊太泛濫了。為什麼這麼折騰?我們一定要給顧客最極致的產品,打動顧客的心,讓他激動地為產品買單。無論是遇到特色也好、複雜也好、困難也好,只要顧客願意,都值得我去做,我不相信這事弄不成。有的同行認為,一個菜品再好吃,顧客再滿意,如果供應鏈管理成本太高,或不穩定,他們就不會做這個菜品。我的理念幾乎相反,我基本上不從供應鏈想問題的,它只是我的工具、我的辦法。很多中國餐飲企業,什麼問題都沒出,怎麼做著做著就不行了呢?有些餐飲品牌做得很大,但實際上大家壓力也都比較大,為什麼?當我們做大做連鎖,有一個最可怕的導向,就是「標準化」。為連鎖而標準化,把極致美味喪失掉,基本上就要拋棄顧客了。這樣的餐飲品牌,逐漸被淘汰是必然的。好的東西他需不需要?只要他需要,就會為好的東西買單,為貴的買單。當然這也是有邊界的,如果接受不了這個成本,我就不賣了。我要賣,就必須讓它在火鍋業內具有最高價值。永遠在邊界內為顧客創造極致價值。我的決策非常簡單,理念非常清晰。任何行業都要改變,中國這兩年驅動改變的速度非常快,特別是餐飲業,有時候都招架不住。以前做出來一代新店的模型,至少三四年不用考慮換裝修。但去年剛剛搞出來的店,剛換的工服,在我眼裡,今年死活都不能看了。做老闆的,永遠要讓市場發現你的問題。你企業到底還能不能在這個市場上有競爭力?如果不能,你該如何發生改變?比如巴奴的紐西蘭毛肚,就是我走市場發現的。路邊有一個小店這樣喊,我進去一吃,根本嚼不動,覺得不好吃。後來我就重新思考,紐西蘭的毛肚,很有畫面感。一了解,只有紐西蘭毛肚是正規進口,還能溯源,這是多麼好的一個故事啊!我說不行,這個事必須搞定,拉著西南大學的李教授,搞了一年半的時間,投了新設備,才有現在的紐西蘭毛肚也能脆嫩的感覺。為什麼要走市場?就是不斷地去照鏡子,用同行、外行來對比,不斷地來審視自己到底行不行,不斷地找到更好的老師。現在外面有很多毒豆芽,放添加劑、放藥水做,長的又粗又胖也沒根。這個老闆做出來了綠色天然豆芽,養在大缸裡,泡井水長的,沒有放任何東西。這多好呀!因為差的豆子,肯定長不齊、長不好。這樣我能監視他,監控產品,不僅一目了然,賣相還更好。巴奴要重新告訴消費者,瘦豆芽才是好豆芽,靠種子自然生長,莖有多長根就有多長,火鍋一涮,非常香、非常好吃。這種例子太多了,巴奴的菜都是走街竄巷蹦出來的,都是苦心研發出來的,不是在呆在廚房搗鼓一下午就能成的。當老闆的一定要經常問問自己,鼻子還靈不靈?只有多走走市場,才能發現創新的機會點,也許是產品上,也許是服務上,也許是你的環境上,都會有一些靈感出來。有人問我,海底撈是第一品牌,現在下沉到三四線城市,也對鄭州進行了猛攻,怎麼考慮的?我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什麼叫戰略?就是先把自己的位子坐好,不要搶別人的位子。因為你搶別人的時候,你就會丟了你的位子。為什麼別人做自己代加工的啤酒,而我們只賣百威的鮮啤、扎啤?為什麼別人賣紐西蘭一般的羊肉,而我們只賣天然羔羊?戰略的核心不是搶別人,而是守自己。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各歸各位。「服務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湯才是」。我們的口號,不是打壓是承認,是確認對方和區別自己。海底撈是老大啊,大家既然給了它眼球,你得想辦法讓顧客的眼球一下子轉過來。你可以不消費,但為什麼不看我一眼,憑什麼,我做得不好嘛!實際上你做得夠好了,但沒有一個讓人扭頭的理由,我就給他一個好奇的衝動不就可以了?這是我在鄭州拼了三年以後想出來的。火鍋行業現在鄭州不就分出來了嘛!巴奴是巴奴,我們中間重疊的大概最多30%,不會太多。比如巴奴在北京就是160元的客單價,每天出來的茅臺瓶子一大堆。海底撈是120多元,顧客的圈層不一樣。不過我們才75家門店,雖然有點名氣,但規模還不大。天天有投資人問我,有沒有計劃上市,說巴奴你有這個機會,海底撈都幹這麼大了,你還不趕緊。快不是靠老闆想出來的。開店也不是老闆的事,而是部下的事。海底撈開了這麼多店,我們再快還能追上嘛?所以也沒必要。海底撈也是慢慢快起來的,這兩年才擴張的。對我們來講,你就不要在意這些,練好功力就行了,你走屬於你的路就行。能力練出來,自然也就快了。這兩天我們正在開全國的店長會議,我也參加,不敢放鬆。我遇到很多人,包括我們店長,老是一談就是困難。你把困難擺到前面永遠不成。天天講困難,一個人的腦子就沒了。有腦子的,就要思考如何去創造,如何去改善,如何去破局。過去我們有很多很多的問題,有很多很多的難事,換做其他人估計早就放棄了,但是巴奴人基本上是用淚水一一突破了。我們公司的人都覺得我脾氣怪,期間也有很多人找我哭鼻子,鬧:你折騰我們幹什麼,炒我們幹什麼,我們做得已經夠好了,身邊都沒有做得更好的,有必要這樣嘛!實際上你覺得是很常規的事,為顧客持續創造價值是永無止境的,怎麼能停呢?最後我就說,要不你把這事辦成,要不就別再讓我在這個世界上見到你,就這兩個結果。基本上都是被我逼成功的。你只要能想清楚,困難總是能解決的。比如我們的鴨腸、腰片,都是沒有凍過的,連鴨血都是新鮮的,別人很難做到!我們做的這些事,就是向行業的不足挑戰,看整個產業鏈上還有什麼不足,有什麼問題,我們想辦法去推動,去改善,向自己的困難挑戰。以前,我們太沉溺於過去的感情,比如天天陪伴的這幾個夥伴,跟了我10、20年了,卻被你變成了老母雞下邊的小雞。憑什麼跟你20年的就是最行的,憑什麼外面那個人一年都沒跟你,你就說他不行呢?你把人拉進來,他倆一PK,誰勝出誰上。有時候我們做人還是要講究點舊情的,但你可以在家裡跟你的老婆、老公去講這個,怎麼能在企業裡講呢?那不就憨了嘛!老闆要打開了賽道思維。整個世界都可以拉到你的賽道裡來,有什麼能力發揮什麼能力。能上能下,行者繼續,不行者下來。能左能右,你可能不適合這個,換一個總能可以,要把人儘量用到最好,盯住人的優點去做到最大發揮。第一,有錢幹餐飲可以,缺錢基本幹不成。如果你想在餐飲行業創業,首先得把錢準備足足的。其二,幹餐飲必須得拼命,做餐飲就是在和顧客博弈,你要用你的好東西、好產品、好的體驗去和顧客做博弈。我是這樣告訴自己的,把自己全部綁架掉,不要給自己留後路,賺了錢以後,還要再使勁投到企業裡。記得有一年,我個人帳上突然有了2000萬,我趕快拿出1500萬捐到公司。真的想做企業的,不要讓自己帳上有錢,不要讓自己歇著,不要讓自己輕鬆。以前我去國外轉了一圈,發現中國人去哪都不受尊重。我極其追求尊重,你敢歧視我,我會摁住別人脖子大打一架,我是這種人。所以,我就特別渴望中國強大。我寧願點著煤油燈,鑽在窯洞裡,也堅決不移民。因為我的餘生不多了,馬上50了,頂多活20年,我只敢給自己設計20年。我就是要為中國餐飲業付出,讓中國美食在全球立起來。使命,就是一個人如何使用自己這條命。這些東西想明白了,就特別簡單。

推薦閱讀:

回復下沉,看《海底撈敗了,正新雞排成隱形冠軍,藏在下沉市場的萬億生意》

回復申通,看阿里吞下申通,創始人套現146億離場,馬雲都敬她三分!》

BP通道:lingnanhuibp@126.com

回復縣城《藏在縣城的萬億生意》

回復思維看《羅輯思維的騙局

回復支付寶黑客為什麼不攻擊支付寶?

回復柬埔寨房地產投資騙局,去柬埔寨買房的有多慘!》

回復服務海底撈的「騙局」,年賺165億,靠的不是服務!》

回復三四線請把此文轉給你三四五線城市的朋友和親戚》

回復泡妞,看《京城四少泡妞記》

相關焦點

  • 市值近2000億港元!海底撈是如何打敗這15萬家火鍋店的?
    與年年下跌的重慶火鍋形成對比的是海底撈。2017年,在資本的推波助瀾下,海底撈從兩年前的300多家門店,一躍擴張到768家,2019年淨利潤達23億,穩居中國餐飲行業的頭把交椅,市值逼近2000億港元。
  • 全球最貴火鍋海底撈上市:解讀新商業模式
    14.5%的息稅前淨利率計算,那麼海底撈平均一家店一年利潤600萬左右; ◆ 截止2017年底,海底撈擁有273家店,這些店的營收加總在一起是110個億,利潤加總在一起是16個億(沒扣利息和所得稅); ◆ 呷哺呷哺一個店一年的收入是485萬,海底撈單店收入是它的8倍。
  • 海底撈敗了?這家餐廳從不打廣告,竟然一年能怒賺 15 億!
    這次的咖啡雖然沒有名字,但也是為女主特別定製的,按照她家狗狗的模樣進行拉花。酒店的業績也飛速增長,從 2001 年的名不經轉到如今早的聲名在外,一年就能賺到日幣 15 億(折合人民幣 9000 多萬)。實在是有在厲害了!
  • 85後大叔開火鍋店,利用「海底撈模式」,讓客人主動來,月收15萬
    比如海底撈,那麼周到的服務要花錢嗎,比如免費美甲,免費擦鞋?當然都要付出成本。但是就是這些免費的項目,留下了一群又一群的客戶,因為顧客自己出去做美甲,擦鞋,不僅要花時間,還有花錢,現在全免費,如果一個人想吃火鍋,那是不是就會選擇海底撈?甚至有些人,去海底撈就是衝著這些附加免費項目。
  • 海底撈「敗」了,一家只做外賣火鍋的公司,年賺2億,這才是商業模式的秘密!
    事實上,淘汰郎也在身體力行著這句話。2015年2月,淘汰郎創始人趙子坤萌生做網際網路外賣小火鍋的想法,開始籌劃組建團隊;2015年3月,想法被付諸實踐,趙子坤註冊了公司;半年後,淘汰郎已是火鍋外賣銷量第一的品牌;創立至今先後4次獲得由真格基金、真成基金、創新工場、智明星通CEO唐彬森等聯合投資的累計數千萬融資。
  • 海底撈終於上市了,為啥靠的是火鍋料,而不是火鍋店?
    ,不過上市的支撐不是服務"有毒"的火鍋店,而是身藏幕後的火鍋料。頤海此次來港上市共發售2.6億股,其中10%公開發售獲0.63倍超購;股份以接近招股範圍上限定價,料集資淨額約7.75億元,主要用作建設河北霸州生產基地、未來潛在策略性收購機會及推廣等。就上市首日表現來看,全日收3.25元,較上市價3.3元,低1.5%。
  • 影院上座率放寬至75%,海底撈疑抄襲巴奴?
    日前,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發布通知稱,自9月25日起電影院每場放映的上座率上限為75%。另一邊,熬過漫長寒冬的快時尚迎來曙光,H&M第三季度稅前利潤達20億瑞典克朗,為分析師預期的8倍~ 1 影院上座率上調至75% 9月25日起正式實施 9月15日,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發布
  • 市值3400億!張勇:海底撈商業帝國底層邏輯,就8個字
    而在1月25日,其市值最高曾達到3800多億港元。2018年9月,海底撈在港交所上市,市值1000億港元,當時已經是中國市值最高的上市餐飲企業,創始人張勇身價近600億人民幣。 不到3年,市值翻了3倍多,這還是在經歷了2020年疫情的情況下。 海底撈是如何做到的?
  • 除了海底撈,星巴克你也學不會!
    在中國,幾乎所有咖啡館都以星巴克為目標和模仿對象,然而,許多年過去了,卻並沒有中國的星巴克誕生。上島咖啡、咖啡之翼等一眾追隨者紛紛敗退,一地雞毛,以網際網路方式做咖啡的瑞幸咖啡在經營上算是比較成功,但是自身模式完全與星巴克南轅北轍。學我者生,像我者死,這是星巴克對模仿者最不可一世的註解。
  • 海底撈張勇:我想的是如何改變整個餐飲的未來,而不只是火鍋店
    但廣大網民似乎不買帳,很多媒體也持續跟進炒這件事。餐見君不想討論孰對孰錯,因為這對我們自身的經營毫無益處。今天想給大家推薦一篇,張勇本人對海底撈商業帝國底層邏輯的闡述。因為對於海底撈,外界再多猜測、分析,都不如創始人親自解讀來得直接、準確。
  • 馬雲有股份的海底撈終於上市了,為啥靠的是火鍋料,而不是火鍋店?(附:馬雲最新演講視頻)
    地球人都擋不住的海底撈終於上市了,不過上市的支撐不是服務"有毒"的火鍋店,而是身藏幕後的火鍋料。7月13日,海底撈掌門人張勇在港交所敲鑼,旗下子公司頤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上市。海底撈終於藉助頤海,邁出了進軍資本市場的步伐。
  • 從二郎壽司、海底撈到麥當勞,看餐飲業的三種生存模式
    目前,海底撈在全國共有近600家門店,年營收接近170個億。這對於中國的餐飲企業已經是驚人的規模。有了這套機制,海底撈的店長不僅要把自己的門店經營好,還會想方設法教會徒弟,只要他教出的「徒子徒孫」越多,自己賺的也就越多。海底撈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它同時保證了擴張的規模和數量。這要比其他餐飲店只知一味徵召加盟店,最終不斷地稀釋服務質量要好得多。
  • 海底撈敗了!這家「變態」餐廳不打廣告年入15億,來的顧客都被虐哭了
    在日本,一家不大不小的平價西餐廳Casita,營業收入達到15億日元,按照當時的匯率,折合人民幣1.2億。去過海底撈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裡面的服務在中國算得上是一流了,貼心、溫暖、善解人意,然而比起Casita,他們似乎還「嫩了點兒」。
  • 海底撈敗了?88年小夥靠小火鍋外賣年賺2億,入選福布斯精英人物!
    而今天故事的主角,一個88年的東北小夥卻反思道:「既然學不來,那乾脆不學你啊」。2015年小夥帶著三四個發小在北京送起了小火鍋外賣。2018年小夥憑藉小火鍋外賣一年做到了2個億,入選了福布斯30歲以下精英人物。截至今天,這個小火鍋外賣已在全國250座城市布局近500家外賣店鋪。
  • 一家只有5個人的公司,年賺7000萬!這才是商業模式的秘密
    所以在2013年,當公眾號這波雪球浪潮起來的時候,你即使是一個能力沒那麼強,不是媒體專業出身的人,你也可以依靠泡泡賺到很多錢。很多做草根號沒有什麼內容能力的人都是如此。
  • 2年開700多家火鍋店,幾乎比肩海底撈?陳赫火鍋店卻是割韭菜?
    月,陳赫跟主持人朱楨、歌手葉一茜在福州開了第一家「賢合莊」火鍋店這家明星火鍋店生意一直很一般在2017年6月,第二家分店才得以開設但到2020年前後,「賢合莊」招牌突然開始在各視頻平臺出現,各路網紅鋪天蓋地的宣傳
  • 一瓶小酒一年狂賺2.5億,這才是商業模式的秘密!
    以上這兩個「大佬」的版圖,和鄭愷的商業版圖都有著間接的聯繫。 有媒體爆料: 鄭愷跟朋友開公司,僅僅一天就被人花7億收購了,跟朋友平攤後,妥妥1個億入袋。 1天1億,這樣的賺錢速度,也是貴圈第一人了吧…… 鄭愷的「副業」實在太多,商業帝國也足夠強大了。 但是從他身上我們可以發現: 正確的賺錢方式,從來都不能靠「單一的收入」。
  • 海底撈門口為什麼總是排長隊
    中國人愛吃火鍋,這誰都知道。2018年,千萬火鍋愛好者們就吃出了超過8000億元規模的火鍋市場[1]。雖然中國有30多萬家火鍋店,但提起火鍋,你下意識的反應可能還是「海底撈」。
  • 最成功的「逆襲者」:小學畢業,端盤子出身,如今身價75億
    如今,楊利娟已是海底撈的第五大股東。,張勇在開第二家店的時候,楊利娟成了第一家老店的店長,剛滿20歲,就能管理100多號人。後因一次替店裡員工出氣,一戰成名,成了同行挖掘的對象,甚至開出百萬年薪挖她,張勇就直接拉她入夥,成了海底撈的股東之一。14年張勇直接給了她4%的股權,18年海底撈上市後,她也一躍成為億萬富翁。
  • 海底撈開始裝修了,花生唐的這些火鍋店何去何從?
    今天,那些事為大家繼續探尋花生唐的火鍋店。文末還有福利,大家一定要堅持看完哦~如果我們去探究每一種食物的起源,都能發現一個有意思的故事,而今天,小編想和大家聊聊火鍋的那些事。有人說火鍋不就是把鍋子架在火上嗎?根據史料記載原來卻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