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人為什麼經常做夢?

2021-02-28 佛教知識

提到夢,每個人一定都有做夢的經驗,我們一生不知道做過多少的夢,但是真正要把夢境告訴別人的時候,卻往往又記不清楚了。人生數十寒載,稍縱即逝,何嘗不象是一場短暫的夢?在有限的歲月裡,我們如果能做幾場美妙的夢,豈不也是人生的樂事?夢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極為密切,夢是現實人生的延長與充實。

夢,超越時空的界限;夢,泯除人我的對待。在時間上,夢可以貫聯古今,橫遍百代,無論是過去、現在、未來,都可能出現在夢中的一剎那,在空間上,夢中可以翻山越嶺,神遊宇宙,可以遍行無礙於三千大千世界。在夢中,沒有人際間的隔閡,我可以稱作你,你可以稱作我,沒有你我他的彼此分別與稱謂。

夢是白天思想的延續,被壓抑的願望在夢中可以得到紓解的滿足。不可告人的隱情,在夢中可以達到完全的奔放。夢是潛意識的產物,是無計畫的聯想,是內部生理已有的暗示,是外在生活刺激的影響。今天是一個精神上飽受煩惱苦悶,感情最容易發生混亂糾葛的時代,平常我們有些話不敢說,有些事不敢做,被埋藏在內心深處的鬱悶,在夢中可以自由放任,無拘無束,大膽去說去做,因為夢中事,無論如何的尷尬難堪,只要不告訴人,別人絕對不會知道,可以維持住我們脆弱的顏面尊嚴。

我們做夢,或好或壞,或甘或苦,有時和我們的現實生活不太相干,譬如夢中被人砍了一刀、揍了一拳,在當時可能很恐怖、很害怕,但是醒來終究是一場夢,是不礙事的。有人說:「至人無夢」,其實人人都有夢。不僅人人都有夢,狗、貓、猿、鴉等動物也都會做夢,當他們睡覺的時候,會輕輕地震動,那就是他們正沈入夢境的表徵。至人有什麼夢呢?

佛經上曾記載佛陀做夢的故事,經上說佛陀過去世親近普光如來時,曾經做過四次夢:第一次夢見自己躺在大海上,一次夢見以須彌山當枕頭,一次夢見眾生都和自己合而為一,最後一次夢見自己一手執持太陽,另一手捧著月亮。假如我們能和佛陀一樣,做如此的夢,不也藉機增強了自己的力量,寬闊了自己的境界嗎?那麼我們人生,不也十分有意義,有價值嗎?

不管夜裡的夢難以成真,或是白日夢根本就幻象虛景。畢竟,夢真是神奇,夢非常奧妙。今天我藉著這個機緣,就來說一說夢的神奇。


我們為什麼會做夢?做了夢,有所謂解夢的人,到底有沒有這個必要?

說到做夢的原因,在佛教裡,像《大智度論》、《善見律》、《大毘婆娑論》,都曾提到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做夢。現在,我以《毘婆娑論》的記載,來說明五種做夢的原因:

(一)體弱多病者,容易做夢

四大不調,身體種種不順的時候,容易做夢。例如夢到山崩,被盜賊追趕,或者夢到猛獅兇虎,甚至夢到自己遨行天空,不小心跌落凡塵。總之,病人所夢到的夢境,大都是恐怖、驚懼、駭人聽聞的情形。

(二)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思維的夢大都和平常生活有關,諸如感情、情緒的不安,小自生活的細節,大至工作上的各種狀況,都可能會夜入夢中。這種夢境,常有男女感情、朋友交往,甚至爭吵、激辯等情形發生。

(三)曾經有過的,又來託夢

曾經發生的事,已經歷時很久了,會偶爾出現在夢中。譬如很久以前認識的某一個人,或過去做過的某一件事、吃過的一碗飯或一盤菜,平時根本未曾記憶,卻忽然在某一個夢境中出現。我們平時的思想行為,就像一粒種子,埋在我們的八識田中,成為一種經驗、習氣,遇到這種思維運作的因緣,夢於是產生。

(四)未來將發生

因為人的身體、心理,和時空的關係密不可分,雖然有些事尚未發生,但是我們的生理、心理會有自然的感應,所以在夢中就先有預兆,例如夢見甲,第二天果然見到甲,一般所謂的託夢就是屬於這種情況。

(五)想夢

舉凡天下一切的夢境,不外是憶念、意想所成,無想則無因,無因則無夢,這種想夢有時是前世業因的作用,因此我們在夢中,會夢見自己成為另一種自己完全不熟悉,未曾經驗過的身分。一個飄泊異鄉的遊子,長年在外,家中的老母思念成疾,這種種的訊息會傳達到這遊子的夢境,一般說這是母子連心,這也是想夢的一種。

做夢有兩種成因,一種是自發性的,也就是自己的意念所引發而起的夢境;一種是他發性的,受到外在環境、人、物的影響、刺激而產生的。做夢的原因,多半是各人心態所顯示出來的景象,同時也可能是各人對現實環境的分別意念所引起,因此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夢是白天思想的延續。」

佛教認為做夢是由於獨頭意識的作用。平時我們對世間萬象的認識,是由於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隨時招感外境的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加上眼識等六識的了別,才能夠產生種種的認識作用。譬如──眼睛認識了青紅赤白各種顏色、長短方圓各種形狀;耳朵認識了各種聲音;鼻子認識各種香臭味道;舌頭認識了酸、甜、苦、辣,身體認識了冷熱軟硬等各種觸覺;而心,認識了一切萬法。

平時,我們的心(意識)都和其它的眼、耳、鼻、舌、身、,一起來認識熟悉這個世界,心和眼睛在一起作用,才可以看見;心和舌頭一起感應,才能嘗出味道的甘苦,所以心和眼、耳、鼻、舌、身合起來的活動,稱作「五俱意識」,意思是和這五種感官一起來分別世間。

但是,到晚上睡覺的時候,眼睛不看東西了,耳朵不聽聲音了,身體也不動作了,其它的五根都停止運作,只有心仍舊獨自起來活動,因此叫做「獨頭意識」,而夢境的產生,就是這個獨頭意識的活動作用。因此我們白天有什麼願望、希望無法實現,被壓抑的情感無由發洩,或是平常某些心事不欲人知,這些都會藉著獨頭意識的活動,在夢中出現完成,這也就是心理學家稱的:「所謂夢就是潛意識的活動」的道理所在。

我們每一個人做某一件事,都有一定的程序方案,但是夢卻完全沒有規則次第,夢中可以忽而上古,忽現現代,一下子這裡,一下子那裡,純粹是一種胡思亂想,不必連貫的自由意識的運作。

有人說夢很靈驗,夢見自己病了,就真的生病。其實這不是夢的靈驗,而是人生理的一種反應,可以看作是夢對生理的一種暗示。比方說循環系統有了毛病,血液流通不順暢了,自己還未感覺到病的徵兆,這時候,生理有了直覺感應,就會透過夢境發出預示,往往就會夢見浩浩蕩蕩的河水,滔滔不絕的江流,這是因為循環系統與流水有關。

假定身體發熱了,還沒有生病的跡象,這時候生理的反應也會透過夢境發出警告,例如夢見房子失火被燒了。血壓高的人,會夢見自己往上飛翔;血壓低的人,就會夢見自己越往下跌。夢見白色,表示得了肺病;夢見黑色,表示得了心臟病;夢見青藍,表示肝臟有了問題。是不是絕對如此?見仁見智,也沒有必然的定論,夢只是給我們一種防患未然的警惕而已。

樂天派的人,會夢到和人嬉戲,逍遙自在。相反的,憂愁寡歡的人,就會夢到與人爭吵,睡不安寧。睡覺習慣踢被子的人,會夢見置身北極,寒冰刺骨。相反的,被子習慣蓋得又多又緊,就會夢到置身火爐,炙熱無比。喜歡睡懶覺的人,已經日上三竿,家人都起床了,還賴在床上,這時做夢,會夢到許許多多的太陽,光芒熾焰,好像整個天地都要燒起來,心裡一驚慌害怕,睜開眼睛一看,哦!時候已經不早了。

我們做了各種夢以後,心裡很掛念,不知道這些奇奇怪怪的夢代表什麼意思?有什麼吉兇預兆,希望找個人來解釋,自古至今,於是出現了很多替人解夢的人。

如果有女人做夢,夢見日月跑進腹中,解夢的人會告訴你,你就要生貴子。假使你不信,他會舉出確證,說三國時代有個孫堅,他的妻子夢見太陽,生的兒子叫孫策;夢到月亮,生的兒子就是孫權。

如果你是一個文人,夢到一枝筆,就代表你將有一枝如椽大筆,可以冠蓋群倫了。例如唐朝李白就曾夢見他的管筆生花,於是後世就有「妙筆生花」的成語出現。假使你不信解夢的人如此說法,他就會舉例告訴你晉書裡記載有一個人名叫江淹,夢到有人送來一枝彩筆,於是文筆大暢,文思泉湧,當時他是一名太守,遠近馳名,大家都知道,有個江郎文採好。但是後來他又做夢了,那個人重回夢中要回這枝彩筆。從此,他就不再動筆了,這就是「江郎才盡」成語的由來。

如果你夢到棺材,解夢的人就會恭喜你快要發財了;如果你夢到刀槍臨身,就表示你要高升了。唐元稹寄給薛濤的詩中說:『紛紛辭客多停筆,個個公侯欲夢刀。』可見夢境對人的影響了。夢到失火,表示家運即將昌隆;夢到熊羆,表示你快生麟兒了;夢到看戲,表示就將要和人發生爭鬥的事情,或者即將有戰爭發生;夢到水果,解夢的人會告訴你,即將生瘡得病了;夢到落雪紛紛,就代表家中即將發生不幸,或者就要有喪亡的事。

各位認為這些釋夢的例子,值得相信嗎?其實這不過是痴人說夢話罷了!因為夢中的各種情況,只是心理的幻象、生理的反應而已。若與事相比,還是相差甚遠的。夢畢竟是夢,夢中的吉兇,如果真的能影響現世人生,那麼,一個人一生中的吉兇實在是太複雜繁多,難以排解了。因此,我們對於夢境不要太執著,相反的,我們應該當知道如何將夢境給予適當的藝術化,對於一切的吉兇,抱著超然灑脫的態度,那麼夢將會豐富你的生活。

添加清水居士微信fozi889(與您同修佛法,共證菩提)

佛說:「若為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

一切布施中,法布施為最。轉發這篇正能量文章只要幾秒鐘,讓更多人得聞佛法,即是法布施。

動動小手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星雲大師:經常做夢有五種原因 請對照檢查一下自己
    提到夢,每個人一定都有做夢的經驗,我們一生不知道做過多少的夢,但是真正要把夢境告訴別人的時候,卻往往又記不清楚了。人生數十寒載,稍縱即逝,何嘗不像是一場短暫的夢?夢是白天思想的延續,被壓抑的願望在夢中可以得到紓解的滿足。不可告人的隱情,在夢中可以達到完全的奔放。夢是潛意識的產物,是無計劃的聯想,是內部生理已有的暗示,是外在生活刺激的影響。
  • 中國人的星雲大師
    1994年4月,星雲大師第三次赴大陸探親,他來到南京母親的住處,依偎在母親的床前,聽從她的教誨。「我告訴母親,我在臺灣有萬千聽眾,但來到南京,我是您的聽眾。母親眼中掠過一絲笑意,她說:『講經的人不一定能得道,聽經的人反而個個都能得道。』好一句智慧之言。母親將自己做的十幾雙襪子放到我手中,我對母親說:『我一雙襪子能穿一兩年,您為什麼給我這麼多?』
  • 星雲大師智慧 澤潤僧俗眾生
    夏天蚊子很多,經常告誡我們:「蚊子叮人,把它轟走,不要打死,那也是一條命啊!」心善、行善,既是我家的家規,也是我家的家訓。所以,我家堂號叫「敬善堂」。兒時記憶,永不忘懷。成年以後,我學歷史,對佛學文化,對高僧大德,領略一二,心懷景仰。因其時文化環境,而接觸佛學甚微。上個世紀80年代,我作為訪問學者到了美國。在美訪學期間,耳聞星雲大師的生動故事,卻無緣見面,留下了懸念。
  • 韓國瑜:令人景仰的星雲大師
    我所知道的佛光山,弘法遍及全世界,對於社會有著廣大的關懷心與化導力,是由大家所尊敬的星雲大師所開創領導。今年的二月十四日,因「七彩雲南」在佛光山舉辦第二屆的交流活動,我代表高雄市政府,到佛陀紀念館大覺堂致詞。
  • 《故鄉的雲》主題音樂會昨上演 星雲大師特地錄製祝福
    星雲大師錄製祝福視頻  音樂會開始之前,大屏幕上就放映了星雲大師的祝福視頻。在視頻中,星雲大師說道:「我今年90歲了,78年前,在我12歲時,我出家當了和尚。我五音不全,當和尚也是不夠格的,但是儘管如此,我也知道音樂對於人生是非常重要的。佛教的和尚為了傳教,提倡唱歌,以前僧人們唱梵唄之聲,是唱給菩薩聽的。我認為,最好唱給人聽,人人皆是佛。
  • 海波隨筆|賞星雲大師的「一筆字」
    上周六(5月18日),我前往上海星雲文教館參加了《慈悲的力量——談星雲大師的一筆字》講座,很是感觸。回家後又再次翻看了星雲書法集《行願》和星雲大師的口述記錄書《貧僧有話說》。說起《貧僧有話要說》,這本書還是2016年得星雲大師親自相送的珍貴禮物。記得那年2月底,已經90歲高齡的星雲大師親自護送北齊天保年間的一尊釋迦牟尼佛首回到北京。
  • 人的福報是有定數的,聽聽星雲大師、南懷瑾教你如何守住福報
    過去我遊歷過不少佛門廟堂,也結識了不少得道僧侶,其中有這麼一樣東西,是經常被佛家人士所提起看重的,那便是「福報」。佛語有言:「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在佛家,福報比世間所有的金錢名利都要珍貴,有福報的人,好運自當如影隨形,而沒有福報的人,再如何哀求祈禱,也一樣不會有好運加持,還有可能招來禍端。既然在佛教觀念裡,福報如此重要,我們生活中又該如何獲取福報呢?其實不然,福運根本不用我們去刻意獲取,它是人皆有之的。
  • 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拍賣排行榜(前30)
    星雲法師,法名:釋星雲,俗名李國深,法號悟徹。星雲大師出生於1927年,如今已是93歲高齡。
  • 星雲大師:青年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愛情觀?
    星雲大師既是臺灣佛光山開山法師,也是兩岸佛教文化使者和促進兩岸和平發展的得道高僧。
  • 星雲大師經典語錄
     提示:點擊上方"tan"免費關注 公眾號ttsd168"談天說地"微雜誌-給您品味的圖文音樂雜誌 星雲大師(釋星雲1927年-),俗名李國深,農曆七月二十二日出生,原籍中國江蘇江都,其信徒常稱之為星雲大師,為臨濟正宗第四十八代傳人。
  • 星雲大師16句經典語錄,句句人生哲理!
    星雲大師,江蘇揚州人,1927年生,十二歲於南京禮志開上人出家。為臨濟宗第48代傳人。1.有舍,才有得。——星雲大師2.人生難得,人生一回太不容易了,不必想要改變世界,能把自己做好就很不容易了。——星雲大師3.「感情像眼睛,容不了一粒細砂。」
  • 地球上的星星,星雲大師和阿米爾汗
    少兒公益繪畫大賽,是星雲大師長久以來的心願,但因為大師年已九十一歲高齡,身體一直欠安,2016年十月底安排在北京鳥巢的頒獎典禮,大師早已委派宜興大覺寺住持妙士法師代他出席祝賀。宜興大覺寺是臺灣高雄佛光山的祖庭,是在星雲大師的親自關懷安排下修復重建的。
  • 經常做夢夢到喜歡的人
    夢見喜歡的人是什麼意思?做夢夢見喜歡的人好不好?夢見喜歡的人有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者的主觀想像。                             夢見喜歡的人夢見喜歡的人,表明二人的關係有好的進展。夢見戀人和喜歡的人代表你想跟他的關係有更加進展的願望。
  • 星雲大師:我最不怕的就是死 佛教不是保險公司
    2015年10月30日,星雲大師在北京出席新書《貧僧有話要說》發布式。言談間,他詼諧逗趣,思路清晰,似乎全不為病痛所苦。有人問佛教徒遭遇毀謗時該如何面對。大師說:「與其跟人爭論,不如把謾罵化成自己修行的動力。大人不計小人過嘛。」臺下聽眾笑聲與掌聲四起。贈書環節,他努力從輪椅上站起,欠身相贈,謙和之風令人感動。 這一次大陸之行,星雲大師的行程排得很密集。
  • 為何葉蘭慧者和星雲大師都自稱是貧僧?
    俗名李國深、法號悟徹的釋星雲,常被信徒稱為星雲大師。他是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創會會長、佛光山開山大師,幾十年來一直倡導人間佛教,四處弘揚佛法。出家78年,寫了300多本書、2500萬字的釋星雲很少用這麼直接的書名——貧僧有話要說。  事實上,釋星雲非常不喜歡過去大陸出家人自謙的說法「貧僧」。他在書中透露,「出家人內心富有三千大千世界,為何自甘墮落要做貧僧呢?」。
  • 星雲大師 善用時間
    文/星雲大師投身在繁忙的工商社會裡,有的人因為不擅於利用零碎時間,因此總覺得時間不夠用,譬如一坐上車子,不是閒聊,就是睡覺。因此,一個不會爭取時間的人,要想有多大的成就,實在難矣哉;人要懂得規畫時間,才能充分利用時間,實現人生的理想。如何善用時間呢?因應人的生理時鐘,一天的時間安排,大致可以作如下分配:一、思考於清晨;二、行動於白晝;三、反省於日暮;四、休息於夜晚。
  • 澎恰恰、許效舜 皈依星雲大師
    人間社記者陳碧雲攝【人間社記者李生鳳、洪佩蓮大樹報導】 2015-09-20藝人澎恰恰和許效舜「鐵獅亮光樂團」,9月20日為佛光山舉辦的護智健走活動,展開「護智不失智、佛光守護你」的倡導短劇及歌唱表演。演出之前,因澎恰恰帶領的樂團請求皈依,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也現身會場,親自為澎恰恰、許效舜及現場醞釀皈依之情已久的民眾,舉辦皈依儀式,場面令人動容。
  • 星雲大師:用90多年經歷,講述如何面對名利、生死、欲望
    星雲大師曾經在北京出席新書《貧僧有話要說》發布儀式。言談間,他詼諧逗趣,思路清晰,似乎全不為病痛所苦。有人問佛教徒遭遇毀謗時該如何面對。大師說:「與其跟人爭論,不如把謾罵化成自己修行的動力。大人不計小人過嘛。」臺下聽眾笑聲與掌聲四起。贈書環節,他努力從輪椅上站起,欠身相贈,謙和之風令人感動。
  • 星雲大師:一切煩惱的根源都是「貪嗔痴」,用這三個字可以化解
    現在的很多人,「貪嗔痴」之心很重,因此煩惱障也重。一切的煩惱障,都是因為「我執」造成的。雖然現代人的物質生活提高了,但是依舊煩惱和困惑不斷,精神壓力很大,身心傷害。如何消除煩惱,戒掉「煩惱障」呢?六祖慧能禪師和星雲大師都為人們開出了同樣的三字「妙方」。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 星雲大師 對話
    圖/取自網路 一個人如果有了冤屈,就希望向有關人等要求對話。 圖/取自網路 世界上除了人與人的對話,此外還有另類的對話,例如: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