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上蔡縣黃埠鎮新莊村因地制宜,多措並舉做好貧困戶家門口就業文章,有效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走出一條從「輸血」扶貧到「造血」扶貧的脫貧新路。
初冬時節,記者走進上蔡縣黃埠鎮新莊村的百年古蔡鐵鍋廠,數十名工人正忙著出爐、檢驗、包裝、裝車秩序井然。2016年,新莊村向古蔡鐵鍋廠注資150萬元,用於擴大廠區規模,引入先進設備,新增就業崗位,並優先吸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到廠裡上班,實現家門口就業。
截至目前,新莊村近十名貧困戶與古蔡鐵鍋廠籤訂長期用工合同,實現經濟穩定增收。古蔡鐵鍋廠月產量15000口,年產值500萬元。其中,每年向村委分紅15萬元,12萬元分給貧困戶,3萬元用於村裡發展公益事業,古蔡鐵鍋廠已經成為新莊村名副其實的脫貧致富主導產業。
貧困戶呂改是廠裡的長期合同工,她的工作是負責鐵鍋的出爐檢驗和前期包裝,工作不累,工資每天70元。呂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富有規律。人有旦夕禍福,談起早些年前的一起車禍,呂改一時難掩愁容。當時為了給孩子看病,花光了家裡所有積蓄,還負債十多萬元,經過多方治療,兒子雖說保住了性命,卻落下終身殘疾,不能參加重體力勞動。
「丈夫患有慢性疾病,長年臥床不起,兒子又病成這樣,想想往後的日子真是看不到一點希望。」呂改說,面對生活中的無助,她整日以淚洗面。日子再苦也得過下去,為了家庭和孩子,呂改一次次地把眼淚擦乾,強忍悲痛讓自己振作起來。
脫貧攻堅打響後,呂改家第一批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今,她家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呂改忙完家裡的活就來到鐵鍋廠上班,兒子當上了村裡的優撫對象聯絡員,每月有500元工資,家裡還享受上了低保、傷殘補助、醫療救助等優撫政策。再加上村裡的集體經濟、光伏發電、林下經濟等資金分配,折合到一起輕輕鬆鬆超出貧困線。
談及生活中的變化,呂改臉上再次綻放出滿意的笑容,她幸福地說:「家裡日子過得很好,一家人都很知足。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志,為了讓更多的貧困戶激發內生動力,新莊村在做牢產業扶貧的基礎上,想方設法讓貧困家庭勞動力有活幹,先後開發生態護林、光伏管理、道路養護等10多個公益崗位,安排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30餘人。
如今,在新莊村,「懶惰貧窮可恥,勞動致富光榮」已經成為群眾們的共識。談起家裡的變化,張東山忍不住打開話匣子:「以前我們家住的是三間破瓦房,一遇到下雨天就焦心,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生活上省吃儉用破破爛爛,想吃點肉都不捨得。
經過幫扶,我和老伴看病吃藥均有了保障,三間破瓦房進行了翻新改造,小院子乾淨整潔、窗明几淨,整個煥然一新,我還當上了村裡的護林員,每月有500元的穩定收入。」
「張東山是個閒不住的人,平日裡他除了把圍村林打理的有條有理外還經常出去爆玉米花做點小生意,村裡人都羨慕得不得了。」新莊村駐村第一書記肖永剛說。
現在家裡條件好了,日子過得有底氣了,張東山道出壓在心底多年的話:「現在最大的心願是盼著把二兒媳婦早日迎娶過門。」吃過晚飯,張東山把大門上「脫貧標兵」的紅牌子擦了又擦,眼神堅定,遲遲不願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