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黃埠新莊村 家門口就業真開心

2020-12-22 上蔡知事

近年來,上蔡縣黃埠鎮新莊村因地制宜,多措並舉做好貧困戶家門口就業文章,有效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走出一條從「輸血」扶貧到「造血」扶貧的脫貧新路。

初冬時節,記者走進上蔡縣黃埠鎮新莊村的百年古蔡鐵鍋廠,數十名工人正忙著出爐、檢驗、包裝、裝車秩序井然。2016年,新莊村向古蔡鐵鍋廠注資150萬元,用於擴大廠區規模,引入先進設備,新增就業崗位,並優先吸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到廠裡上班,實現家門口就業。

截至目前,新莊村近十名貧困戶與古蔡鐵鍋廠籤訂長期用工合同,實現經濟穩定增收。古蔡鐵鍋廠月產量15000口,年產值500萬元。其中,每年向村委分紅15萬元,12萬元分給貧困戶,3萬元用於村裡發展公益事業,古蔡鐵鍋廠已經成為新莊村名副其實的脫貧致富主導產業。

貧困戶呂改是廠裡的長期合同工,她的工作是負責鐵鍋的出爐檢驗和前期包裝,工作不累,工資每天70元。呂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富有規律。人有旦夕禍福,談起早些年前的一起車禍,呂改一時難掩愁容。當時為了給孩子看病,花光了家裡所有積蓄,還負債十多萬元,經過多方治療,兒子雖說保住了性命,卻落下終身殘疾,不能參加重體力勞動。

「丈夫患有慢性疾病,長年臥床不起,兒子又病成這樣,想想往後的日子真是看不到一點希望。」呂改說,面對生活中的無助,她整日以淚洗面。日子再苦也得過下去,為了家庭和孩子,呂改一次次地把眼淚擦乾,強忍悲痛讓自己振作起來。

脫貧攻堅打響後,呂改家第一批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今,她家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呂改忙完家裡的活就來到鐵鍋廠上班,兒子當上了村裡的優撫對象聯絡員,每月有500元工資,家裡還享受上了低保、傷殘補助、醫療救助等優撫政策。再加上村裡的集體經濟、光伏發電、林下經濟等資金分配,折合到一起輕輕鬆鬆超出貧困線。

談及生活中的變化,呂改臉上再次綻放出滿意的笑容,她幸福地說:「家裡日子過得很好,一家人都很知足。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志,為了讓更多的貧困戶激發內生動力,新莊村在做牢產業扶貧的基礎上,想方設法讓貧困家庭勞動力有活幹,先後開發生態護林、光伏管理、道路養護等10多個公益崗位,安排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30餘人。

如今,在新莊村,「懶惰貧窮可恥,勞動致富光榮」已經成為群眾們的共識。談起家裡的變化,張東山忍不住打開話匣子:「以前我們家住的是三間破瓦房,一遇到下雨天就焦心,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生活上省吃儉用破破爛爛,想吃點肉都不捨得。

經過幫扶,我和老伴看病吃藥均有了保障,三間破瓦房進行了翻新改造,小院子乾淨整潔、窗明几淨,整個煥然一新,我還當上了村裡的護林員,每月有500元的穩定收入。」

「張東山是個閒不住的人,平日裡他除了把圍村林打理的有條有理外還經常出去爆玉米花做點小生意,村裡人都羨慕得不得了。」新莊村駐村第一書記肖永剛說。

現在家裡條件好了,日子過得有底氣了,張東山道出壓在心底多年的話:「現在最大的心願是盼著把二兒媳婦早日迎娶過門。」吃過晚飯,張東山把大門上「脫貧標兵」的紅牌子擦了又擦,眼神堅定,遲遲不願離開

相關焦點

  • 中國歌星「雪十郎」,點讚上蔡郟衛軍!
    2019年11月15日(星期五)晚上,中國歌星「雪十郎」,首次在上蔡「好又多」超市二樓的BOSS酒吧名人堂演唱。我很喜歡這首歌,我把這首歌的詞改成了《上蔡美》之後,由上蔡歌星郟衛軍唱紅了。《上蔡美》【第一段歌詞】誰的家鄉在黨店diàn?誰的家鄉在和店diàn?誰的家鄉在邵店diàn?誰的家鄉在東岸àn?誰把東洪當西洪?誰把齊海當五龍?誰把百尺當華陂?誰把洙湖當朱裡?
  • 關於上蔡最火的3首通俗歌曲!
    1、《最美上蔡》作詞:李飛作曲:李飛演唱:李飛美麗的中原大地上有個地方, 她的名字叫上蔡是我的故鄉。鄉親們淳樸勤勞又善良,人傑地靈它是最美的地方。有個最美廣場是蔡明園廣場,還有那花木場是避暑的好地方。幾千年的歷史讓你美名揚,蔡國故城  李斯故裡  最美的家鄉。
  • 扶貧印記|新莊村:「牛」起來的脫貧示範村
    西吉縣硝河鄉新莊村,站在村民袁寶成家的牛棚裡,駐村第一書記王元明看看一頭頭壯碩的肉牛高興地說。 「王書記,我以前脫貧靠的是它們,以後致富更要靠它們,咋能不把它們伺候好呢?」聽到王元明的誇讚,袁寶成憨厚地回應道。
  • 有一種幸福叫「家門口就業」
    原標題:有一種幸福叫「家門口就業」   什麼是幸福?
  • 河南上蔡邵店:「小黃姜」喜獲大豐收
    天中晚報全媒體記者 景中原 通訊員 趙勝利眼下,正是生薑收穫的季節,豫南著名小黃姜產區一一上蔡縣邵店鎮姜農們種植的10000多畝小黃姜又迎來了一個豐收季,姜農們正趁著近日晴好的天氣抓緊採收。張國富靠種植小黃姜不僅讓自己一家人過上了幸福生活,還帶動了周邊群眾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今年78歲的劉志安是丁樓村的村民,由於年齡大,外出務工就業難,趕上收姜的時節,就來這裡務工,掙錢補貼家用。劉志安高興地說:「在家門口就有活幹,也有錢掙了,一天60塊錢。」
  • 易地搬遷村民家門口就業
    原標題:易地搬遷村民家門口就業扶貧車間讓村民可以在家門口就業。2019年9月,在高新區的推薦下,東川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引進了南華華芯科技有限公司,把工廠建到村民家門口,讓村民真正實現就近就業。促進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南華華芯科技有限公司成為了當地村民口中名副其實的明星企業。隨著產能不斷增長以及扶貧車間項目的整體建成,公司預計電子產品年產能將達到5000萬隻,年產值可達1億元,可有效吸納當地勞動力240餘人。
  • 被告人16名,上蔡法院公開審理一起惡勢力犯罪團夥案件!
    9楊佔立河南省上蔡縣百尺鄉楊閣村10楊奎河南省上蔡縣百尺鄉楊閣村11李志彥河南省上蔡縣百尺鄉鴛店村大劉莊12許宏河南省上蔡縣百尺鄉鴛店村許莊13張松偉河南省上蔡縣百尺鄉張王樓村14趙九靈河南省上蔡縣百尺鄉紙張村15胡偉河南省上蔡縣蔡都辦事處石橋村石橋16康廣輝河南省上蔡縣蔡都鎮白雲大道17王躍輝河南省上蔡縣蔡都鎮白雲觀18程建華河南省上蔡縣蔡都鎮北大街
  • 新莊村更「新」了!
    村莊新面貌 當他講到山背後的那個新莊村,當年我走路去村裡做過家訪,記憶中的新莊根本不新,印象最深的是溝溝坎坎的山路難走得很,村中無廁所內急難解得很,牛屎豬糞、破衣爛鞋隨地都是,大多村民守在破房子裡過著窮日子,漂人亂人懶人有一檔,厭學輟學的學生也數該村最多。
  • 【青雲專輯】新莊村更新了
    當他講到山背後的那個新莊村,當年我走路去村裡做過家訪,記憶中的新莊根本不新,印象最深的是溝溝坎坎的山路難走得很,村中無廁所內急難解得很,牛屎豬糞、破衣爛鞋隨地都是,大多村民守在破房子裡過著窮日子,漂人亂人懶人有一檔,厭學輟學的學生也數該村最多。
  • 「小愛理髮」穩穩託起「家門口就業」——自強路街道「你好小愛...
    近日,自強路街道小愛驛站新成員「小愛理髮」迎來了它的第一位主人,轄區居民馮師傅因疫情影響在家待業,一直苦惱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在了解到他的就業困難需求和具備一定的理髮技能後,小愛驛站不收一分租金,讓馮師傅「拎包經營」,幹起了「小愛理髮」的活兒,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 兩隻大鵝,私奔到了黃埠後......笑破肚皮!!(惠東終結版)
    ▼其中兩隻日久生情相愛了於是,它們相約一起私奔到美麗的黃埠但是,老天總會給有情人打開一扇窗戶,母鵝在黃埠往惠東的途中,出了車禍……▼趁交警處理車禍糾紛主人無暇顧及時,母鵝見機不可失,撒丫子一路狂奔去黃埠找它的公鵝……▼
  • 【粵滇扶貧協作】有一種幸福叫「家門口就業」
    「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政策好,在我們家門口建起了工廠,一家人就業有了著落。」李雲田高興地告訴記者。  李雲田在雲南創標實業有限公司駕駛張拉機,他的妻子張明豔也在公司做骨架工。他們家需要供兩個大學生讀書,是典型的因學致貧家庭,屬低保戶。
  • 張合川:新莊村蝶變的美容師
    河南經濟報記者 孟永凱 通訊員 李智博「祖國的大建設,一日千裡……」輕快的唱腔,夾著突突的引擎聲,平原示範區祝樓鄉新莊村保潔員、貧困戶張合傳哼唱著戲曲,臉上洋溢著笑容,駕著保潔車,穿梭於新莊村大街小巷,打扮著新莊村的角角落落。
  • 幫一人就業助全家脫貧 ——寧陝縣就業扶貧紀實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寧陝縣積極開展精準就業扶貧工作,重點圍繞轉移就業、創業就業、技能培訓,聚焦「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目標,變「輸血」為「造血」,切實打通困難群眾轉移就業「最後一公裡」,為困難群眾打造就業「直通車」,讓群眾紛紛找到增收渠道,為廣大貧困戶「拔窮根、扎富根」提供了堅強有力的就業保障。
  • 「走進紅色熱土,探尋古村傳奇」山西省長治市黎城縣新莊村調查
    對於從小生長在革命聖地——山西省晉中市左權縣麻田鎮的我而言,紅色革命聖地對於我的吸引力比較大,因此,今年暑假,我在中國傳統古村落的調查中選擇了山西省長治市黎城縣新莊村。經過一路上不斷地問路摸索,我們終於成功抵達了黎城縣新莊村。剛入村莊,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種別樣的景觀,所有的房子都是石板房,這是我之前從未有過的見聞。經過村民的指引,我找到了村主任梁小胖的家。一進門,首先我向村主任介紹了我的身份,並說明了來意,村主任十分熱情地接待了我。
  • 新疆庫爾勒市建立首個街道創業就業服務中心 「家門口」享受就業...
    5日,庫爾勒市朝陽街道在庫爾勒市首個街道創業就業服務中心——庫爾勒(朝陽街道)創業就業服務中心,舉辦了第一期政策諮詢就業指導活動。當日,朝陽街道轄區失業、創業(就業)人員來到位於梨城大巴扎(原南疆大巴扎)的庫爾勒(朝陽街道)創業就業服務中心,參加了「春風送崗促就業 惠民政策聚民心」——第一期政策諮詢就業指導活動。他們通過朝陽街道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服務所幹事學習了《就業失業登記證》辦理、小額擔保貸款貼息政策、復工復產貼息貸款、職業介紹等庫爾勒市促進就業創業相關政策。
  • 「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新莊村唱起新民謠
    央廣網海東1月21日消息(記者劉澤耕)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新莊村,地處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國家扶貧攻堅的主戰場。新莊村原來是「兩面荒山一片天,太陽出來曬死人」的地方。村支書李連和自籌資金2000多萬元,綠化新莊村東西兩面荒山3000多畝,種植樹苗幾十萬顆,昔日光禿禿的大山披上了綠裝,新莊村變成了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 扶貧日記|家門口就業,讓貧困戶爸爸陪著女兒長大
    為了破解留守兒童的困境,補上脫貧攻堅的短板,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駐村工作隊多次開會討論,走訪調研,為榮村的有勞力貧困戶謀劃了一條多措並舉的就業增收之路:一是通過引進農業種植項目,以技術引領帶動產業增收。
  • 外出務工、家門口就業……蒙自這個地方都可以幫你實現!
    外出務工、家門口就業……蒙自這個地方都可以幫你實現!「在家門口上班,是件很幸福的事。」這是農民工的幸福新表達。其中,轉移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323人次,轉移就業率70.99%,戶均一人以上;轉移非建檔立卡勞動力9994人次,轉移就業77.04%。 雨過鋪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吳昌洪我們以建設者之家為載體,注意落實轉移就業方面的相關政策,通過線上線下的的方式做好勞動者與企業之間的連接,開創出「就業扶貧」新模式,讓轄區的人民群眾實現了家門口就業的願望。
  • 烏沙鎮「四好農村路」鋪就新莊村的小康路
    2020年以前,一談到貴池區烏沙鎮新莊村的進村道路,新莊村村民皆是搖頭嘆息。「莊內出行基本都是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路面窄又坑坑窪窪的,不僅給村民的出行造成了極大不便,而且限制了農村產業發展。」新莊村村民劉金貴說。長久以來,薄弱的道路基礎設施成了新莊村村民的一塊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