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滇扶貧協作】有一種幸福叫「家門口就業」

2020-12-24 雲南網

  什麼是幸福?對於昭通市大關縣壽山鎮麻柳灣社區貧困群眾李雲田來說,一家人能在家門口工作就是最大的幸福。

  12月19日下午,「粵滇扶貧協作」聯合採訪團來到位於壽山鎮麻柳灣社區的雲南創標實業有限公司。在該公司生產車間,今年47歲的李雲田正在工位上忙碌著。

  「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政策好,在我們家門口建起了工廠,一家人就業有了著落。」李雲田高興地告訴記者。

  李雲田在雲南創標實業有限公司駕駛張拉機,他的妻子張明豔也在公司做骨架工。他們家需要供兩個大學生讀書,是典型的因學致貧家庭,屬低保戶。之前,夫妻二人一直在浙江、重慶等地輾轉打工,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直留在家中,適逢雲南創標實業有限公司招聘,夫妻倆剛好有適合崗位的技能,因此順利上崗。李雲田接下來即將晉升生產車間班長,他十分開心,「這份工作不僅解決了家裡的收入問題,更是方便照顧家中79歲的母親。」

  這天,儘管寒風凜冽,走進雲南創標實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機器「隆隆」作響,焊花四濺,工人們戴著安全帽和手套正熱火朝天地加工製作水泥電線桿。

  程家全是麻柳灣社區建檔立卡貧困戶、易地扶貧搬遷戶,在雲南創標實業有限公司做模型工。19日這天,他因為工作表現優秀,得到了公司副總經理李寶堂獎勵的一個現金紅包。陳家全還將紅包向記者展示,面對總經理的誇獎,他顯得比較害羞。陳家全紅著臉開心地說:「以前在外打工四處漂泊,如今就在家門口工作,既能掙錢,還可以幫助妻子分擔家務負擔。」

  據云南創標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寶堂介紹,該公司是廣東中山市協調招商引進的項目,集建材、環保、科技、智能、施工等業務為一體,隸屬於廣東信強實業投資有限公司,公司總部設在廣東省廣州市。公司項目發展符合相關部門關於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的要求和規劃,目前負責建設大關縣年產10萬根水泥電桿生產項目,建設區域總佔地面積為33300平方米(約合50畝),項目預算總投資1.03億元人民幣,建設期為兩年。一期投入約5000萬,二期投入約5300萬。現已吸納當地群眾30餘人到公司就近就業,其中半數為低保戶和建檔立卡貧困戶。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後,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5億元,實現財稅收入1000萬元以上,滿足100人以上勞動力就業。

  「目前,工人們都在培訓期,培訓期工資每月3000元,正式聘用後是基礎工資加績效,保證每個工人每月收入不少於5000元。」李寶堂說。

  雲南網記者 謝毅 楊苑 趙家琦

相關焦點

  • 有一種幸福叫「家門口就業」
    原標題:有一種幸福叫「家門口就業」   什麼是幸福?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滬滇協作,畫出施甸幸福同心圓
    自2017年滬滇扶貧協作工作開展以來,保山市施甸縣這個曾經「無力脫貧」的西南小縣城,脫貧奔小康的勁頭從無到有。上海市閔行幹部凝心聚力發光熱,敢拼會贏促脫貧,在他們的帶動下,施甸脫貧的源頭活水被攪動起來,閔行施甸一道齊心協力,用一個個造血式的幫扶事例構築起幸福奔小康的同心圓。
  • 滇滬扶貧協作紀錄片《山海之戀》明日開播
    此紀錄片全面回顧梳理了24年滬滇扶貧協作路,記錄「從山到海,共飲一江水」的滬滇情。1996年9月,中央確定上海市對口幫扶雲南省。24年來,上海累計投入幫扶資金超過139億元,實施幫扶項目1.15萬個,累計派出11批援滇幹部近400人,派出教師、醫生、科技專家等專業人才近6000人次。
  • 迢迢援滇路 悠悠山海情
    了解對口扶貧優惠政策後,夏舉文下了決心,將東莞的機器設備和技術西遷至烏蒙山區。  18天後,廠房建成。工廠153名員工中九成是昭通本地人,從大山裡搬出來的貧困戶工作有了著落。「一般員工最低工資有3500元,技術工種最多能到1.5萬元。」夏舉文說,離家近、收入高,大多數員工來了都不願意走。  看到廠子發展情況好,夏舉文想要追加投資。
  • 就業扶貧 託起「穩穩的幸福」
    多年來,北京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多措並舉,通過產業扶貧帶動就業扶貧、當地就業與在京就業相結合、推薦就業與技能培訓相結合等方式,為貧困戶插上勤勞致富的「翅膀」,託起「穩穩的幸福」。送崗上門「在土豆加工廠上班,每月削土豆皮可以賺3000元!
  • 滬滇扶貧協作紀錄片《山海之戀》將於7月16日在雲南衛視播出
    該片全面回顧梳理了24年滬滇扶貧協作,記錄了「從山到海,共飲一江水」的滬滇情。  1996年9月,中央確定上海對口幫扶雲南,上海市將助推雲南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24年來,上海累計投入幫扶資金超過139億元、實施幫扶項目1.15萬個、累計派出11批援滇幹部近400人,教師、醫生、科技專家等專業人才近6000人次。
  • 四集大型滇滬扶貧協作紀錄片《山海之戀》將於7月16日登陸雲南衛視
    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收官之年,在此關鍵年份,由雲南廣播電視臺製作的四集大型紀錄片《山海之戀》將於7月16日在雲南衛視播出,謹以此片全面回顧梳理24年滬滇扶貧協作路,記錄「從山到海,共飲一江水」的滬滇情。
  • 鎮康縣開展攝影採風創作 展現滬滇扶貧碩果
    穆王成 攝茶業初加工廠、農村道路建設、核桃加工廠、堅果加工廠、生態土豬養殖、肉牛養殖等一批「滬滇扶貧協作項目」在鎮康大地「開花結果」,一群手持相機和手機的人員不停的按動快門,滬滇情誼的碩果瞬間被定格在相機和手機裡。採風團在拍攝精彩瞬間。
  • 為昆明市脫貧攻堅注動能 東西部協作譜寫壯美山海戀歌
    今年以來,昆明市繼續加大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力度,市對縣撥付各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7.8億元,新增扶貧小額信貸14562戶,共計6.89億元。加大財政涉農資金整合力度,3個摘帽縣(區)完成涉農資金整合8.9億元。同時持續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上海市普陀區派出援滇幹部7人,再增派4名幹部到市、縣兩級參與滬滇扶貧聯絡工作,投入幫扶資金1.16億元,幫助建設項目30個。
  • .| 開啟扶貧協作新格局—— 杭州與黔東南開啟「三業聯動」模式...
    2013年,杭州市結對幫扶我州以來,在兩省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杭州市、黔東南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和對東西部扶貧協作重要指示精神,對照兩省協議和兩地黨委政府各項決策部署,牢記使命、精準聚焦、突出重點、協同創新,聚焦產業、就業和社會事業「三業」聯動,打造出了東西部扶貧協作新樣板,開啟了杭州與黔東南扶貧協作新格局。
  • 東西部協作扶貧:跨越千裡的「吳青」情緣
    浙江吳興與四川青川,一個在東、一個在西,新一輪東西部扶貧協作把相隔千山萬水的兩地緊密聯繫在了一起。近年來,四川青川縣搶抓東西部扶貧協作機遇,緊緊圍繞打造「東西部扶貧協作示範縣區」目標,與浙江吳興區開展深度協作,在產業合作、資源共享、勞務協作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東西部扶貧協作路上「花開正紅」。
  • 解酒護肝、提升免疫……黔粵扶貧協作結出的這枚「果實」, 不止...
    這是黔粵兩省在東西部扶貧協作戰場上取得的最新成果,對刺梨全成分及功效的研究,提示著後續產品研發的廣闊空間,是山果出山的第一步。更具價值的是,以科技研發為先導,加強特色資源開發,帶動特色產業敲開市場大門,這為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銜接鄉村振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樣板。
  • 同心築夢 共奔小康——廣州市白雲區·黔南州平塘縣東西部扶貧協作...
    結對幫扶奔小康2020年9月13日,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視察中漢(貴州)口腔用品有限公司時點讚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平塘縣通過加強與廣州市白雲區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引進帶動能力強、穩定增收的扶貧車間入駐易地扶貧搬遷社區,有效解決了搬遷群眾的就業問題,真正讓貧困群眾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 「我的扶貧故事」竭力促就業 讓群眾過上好日子丨鎮寧自治縣委組織...
    我叫吳順祥,現任鎮寧自治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從小出生農村的我,在脫貧攻堅戰役打響後,懷著對農村的熱愛,帶頭下沉到馬廠鎮茂良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當我走進貧困戶家裡,看到他們吃著粗茶淡飯、住著簡陋房屋、日復一日臉朝黃土背朝天,辛苦地勞作……這些場景,讓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脫貧攻堅的意義有多麼重大。我下定決心,一定要讓他們有事幹,有錢掙。
  • 易地搬遷村民家門口就業
    原標題:易地搬遷村民家門口就業扶貧車間讓村民可以在家門口就業。走進高新區對口幫扶的東川區銅都街道電子元器件加工扶貧車間,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畫面映入眼帘。當地村民滿臉笑容,對如今的生活十分滿意。2019年9月,在高新區的推薦下,東川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引進了南華華芯科技有限公司,把工廠建到村民家門口,讓村民真正實現就近就業。促進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南華華芯科技有限公司成為了當地村民口中名副其實的明星企業。
  • 扶貧日記|家門口就業,讓貧困戶爸爸陪著女兒長大
    2018 年 12 月,我被選派到榮村擔任駐村扶貧幹部,第一次入戶摸查工作,看到了這位肢體殘疾的小妹妹。那是一張帶著燦爛笑容的面孔,她懂事地為我 " 夾 " 來一杯茶水,看似弱小無助但卻目光堅毅。隨著工作的深入開展,我多次來戴叔家中看望這位小妹妹,有時候給她帶來一些糖果和書本,有時候陪她看看動畫,更多的時候是給她講述外面精彩的世界。
  • 上蔡黃埠新莊村 家門口就業真開心
    近年來,上蔡縣黃埠鎮新莊村因地制宜,多措並舉做好貧困戶家門口就業文章,有效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走出一條從「輸血」扶貧到「造血」扶貧的脫貧新路。2016年,新莊村向古蔡鐵鍋廠注資150萬元,用於擴大廠區規模,引入先進設備,新增就業崗位,並優先吸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到廠裡上班,實現家門口就業。截至目前,新莊村近十名貧困戶與古蔡鐵鍋廠籤訂長期用工合同,實現經濟穩定增收。古蔡鐵鍋廠月產量15000口,年產值500萬元。
  • 扶貧協作「縉雲模式」花開四川南江
    除此以外,雙方還開展機關部門、企事業單位、鄉鎮和村廣泛結對,開展就業、醫療、教育、旅遊、消費等多方面扶貧協作。縉雲縣還選派2名黨政幹部和專技人才41人次到南江掛職。雙方還舉辦各類就業培訓班71期,共培訓6580人次,新增輸出到浙江麗水市就業達487人,其中到縉雲縣就業人數289人,幫助3960多名貧困人口到沿海城市就業。
  • 外出務工、家門口就業……蒙自這個地方都可以幫你實現!
    外出務工、家門口就業……蒙自這個地方都可以幫你實現!「在家門口上班,是件很幸福的事。」這是農民工的幸福新表達。建設者之家對我們的幫助非常大,在家門口有這樣一個平臺,有什麼工作崗位都在我們村子微信群裡也會發出來。雨過鋪街道「建設者之家」於今年4月成立以來,依託蒙自經開區、紅河綜保區兩區的區位優勢,積極為轄區內務工者搭建平臺,送崗位、送信息,開創「就業扶貧」新模式。
  • 制定「家門口到廠門口」一站式方案,「點對點」服務保障農民工返崗
    面對今年疫情,上海依託東西部扶貧協作機制,通過「點對點」服務保障,為農民工返崗復工制定了「家門口到廠門口」的一站式直達方案,並為其發放防疫用品、提供崗前線上培訓,以貼心的後續跟蹤服務,幫助來滬就業貧困勞動力「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