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寶寶出生之後,媽媽們的生活重心就全部都移到了孩子身上,他們的一舉一動在媽媽看來都可愛至極,就連吃手的小動作都透著「萌態」。如果你有過帶孩子的經驗,你會發現雙手似乎就是寶寶最好的玩具,不僅可以用來玩,還能用來吃。
有老一輩人常說,孩子的手天生就帶蜜,所以小寶寶都喜歡吃手。但也又媽媽認為,孩子吃手並不是什麼好習慣,畢竟小手每天都要接觸各種東西,上面充滿了細菌。那麼究竟,寶寶為什麼會吃手手,家長到底要不要幹預呢?
首先,寶寶吃手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吮吸反射:小嬰兒天生就有吮吸反射,這種反射甚至可成為判斷新生兒大腦健康與否的指標。根據英國專家的研究來看,嬰兒的吮吸動作會逐漸形成反射,轉變化有自主意識的動作,從不由自主的「吮吸」,到可以控制吮吸,這是一個進步的過程;
2、乳頭聯想:寶寶的手指圓圓、軟軟的,再加上大小和母親的乳頭十分相似,所以寶寶在平時會莫名地將手指看做是乳頭,然後開始吸吮。
3、口欲期:這是杆子最為敏感的階段之一,在兩歲內尤為明顯,特別是4-12個月時寶寶的口欲期會進入高峰狀態,他們通過吮吸、吞咽和咀嚼能獲得充分的快樂和滿足感。
4、長牙:寶寶在長牙的初期,會有牙床痛、瘙癢感,這種感覺讓寶寶十分煩躁,而為了緩解這種不適感覺,寶寶就會將手指、拳頭塞進嘴裡吮吸。
總的來說,寶寶吃手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通過吸吮手指,他們能獲得充分的滿足感,有助於穩定寶寶的個人情緒。而且,從科學的角度來看,0~2歲本身就是寶寶感知運動的階段,通過吸吮手指,能提升自身反射、感覺和協調能力,是促進智力發育的一大方式。
既然如此,這是否意味著家長不需要幹預呢?
1、三個月的寶寶:這階段寶寶還不知道手就是自己的,他們只是偶然間注意到了自己的手,然後放進了嘴裡。從科學角度來說,這是孩子的自我探索行為,家長完全不需要擔心,也不需要阻止。反而可以引導寶寶學會用手,比如懸掛一些玩具刺激寶寶雙手去觸摸。
2、4-6個月的寶寶:這階段寶寶已經學會用手去抓玩具,此時他們不僅會吃手,還會把抓到的玩具、物品放入嘴裡。家長同樣也需要阻止吃手的行為,因為口內探索對寶寶的感知能力發育有一定好處,但是要注意避免讓寶寶接觸到小的東西,以免出現意外。
3、7-12個月:這階段正是寶寶的乳牙萌出期,因為產生了種種的牙齦不適感,寶寶會自然地想要通過咬手指來緩解,這階段家長除了不用阻止其吃手外,還可準備咬咬膠等玩具,來代替手指。
總的來說,寶寶1歲內的吃手行為,都是正常表現,家長不需要過度幹預,我們要做的只是幫寶寶洗乾淨小手而已。如果寶寶在2歲之後,仍然有吃手指的行為,這時家長就應及時制止,引導寶寶改善這一習慣,以免對牙齒發育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