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個問題,學界專家和身邊的寶媽都是眾說紛紜,有的認為寶寶吃手是口欲期的正常行為,這是他探索世界的方式之一,因此無需幹擾,隨著寶寶長大會自然消失。有的則認為寶寶吃手是非常不衛生的行為,並且會影響手指和牙齒的生長,因此一旦發現寶寶吃手應立即制止。
兩種觀點都有自己的理論支撐,小編還是列舉身邊真實發生的案例,至於到底哪種做法是對的,大家看完就會有自己的選擇了。
英子是兩娃寶媽,英子家的老大剛出生時,一家人都沒有育兒經驗。在寶寶6個月大時,英子發現寶寶經常吸允她自己的大拇指入睡。英子立即購買了安撫奶嘴,但她家寶寶並不喜歡安撫奶嘴,依然對吸允自己的小手很感興趣。因為沒有育兒經驗,英子在一些資料中查看、包括與家人一起討論,最終覺得小寶寶吃手是短時期的行為,隨著她逐漸長大就會自行改掉,因此沒有繼續阻止。
直到寶寶2歲半時,依然會入睡前吃手、睡不踏實吃手、餓了吃手、情緒不好時吃手……總之很多場合都能看到寶寶吃手。這時大人無論如何制止,寶寶都已經形成習慣性動作,無法改掉。為此,全家人事變渾身解數,在寶寶的拇指上抹辣椒油、苦瓜汁、貼創口貼,甚至專門買了進口的矽膠戒吃手手套,都不奏效。
寶寶3歲時,英子下決心幫她戒掉吃手的習慣。理由很簡單:孩子馬上就上幼兒園了,幼兒園孩子多,細菌病毒傳播的可能性大,自家寶寶又不可能在園內做到勤洗手,如果繼續有吃手的習慣會很容易生病。於是,她每天苦口婆心跟寶寶說吃手的危害,並且在睡覺時採取了比較簡單粗暴的方式制止她吃手。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孩子終於改掉了吃手的習慣。
在第二個寶寶出生以後,英子就格外注意二寶的一舉一動,一旦有吃手的舉動,英子就會用玩具吸引孩子注意力,讓他主動伸出手觸摸玩具。這樣,二寶很順利地度過了口欲期,沒有養成吃手的習慣。
英子朋友家的孩子同樣有吃手的習慣,並且年齡跟英子家老大接近。由於她的朋友堅持不幹預孩子,讓他完全自由的成長,直到孩子5歲時,還有吃手的習慣。而他的牙齒和經常吸允的大拇指骨骼已經有所變形。這時,英子的朋友才開始重視起來,又花了很長時間幫孩子改正。
看到不同的真實案例,相信大家對「寶寶吃手的習慣是自己改掉好還是家長幹預好」應該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