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手」是智力發育的表現?父母別高興太早,超過年齡要幹預

2021-01-19 金櫻媽媽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你家孩子小時候有沒有吃手的習慣呢?

我有一個小表弟,從小他的父母就外出打工,把他留給姥姥照顧。表弟因為沒有媽媽在身邊照顧,每天晚上都習慣吮吸大拇指睡覺。當時大家覺得他是想媽媽了,於是沒有阻止。

上一年級的時候,表弟的父母把他接過去上學。晚上幫他蓋被子的時候,發現他依舊還有吃手的習慣,試了往手指上塗苦瓜水等方法依舊沒有用。

有一種說法是:孩子「吃手」將來會變聰明。但實際上,我的小表弟大腦發育比較遲鈍,成績總是墊底。

其實很明顯,表弟是因為從小父母不在身邊,缺乏安全感才習慣吃手的。小時候家長沒有及時進行幹預,才導致這個壞習慣改不掉。

01孩子「吃手」是智力發育的表現?

如果家長發現自己孩子有吃手的習慣,從網絡上搜索過相關資料的話,應該會發現大致有兩種看法:

第一種看法認為這是孩子智力發育的表現,孩子「吃手」無傷大雅,所以家長不必進行幹預。

第二種看法則認為孩子吃手對於孩子口腔和牙齒發育有負面影響,所以家長得採取人為幹預才行。

那麼,孩子「吃手」到底是不是智力發育的表現?

答案是肯定的,寶寶吃手的行為,在醫學上被稱為「吸吮手指」,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射。

通常90%以上的孩子都會有「吸吮手指」的生理反射,一般情況下孩子1-2月時就會有了想要吸吮手指的動作。不過因為做不到將手指分開放到嘴裡的動作,所以此時寶寶吸吮手指的表現為吸吮自己的小拳頭。

等到寶寶3個月左右時,已經有了吸吮手指的能力,試著將自己的大拇指或者是拇指和食指一起放到嘴裡吸吮,而這一套複雜動作的完成恰恰是孩子智力發育的一個信號。

此外,超過50%以上的寶寶都會在7個月左右改掉吃手指的習慣,家長在這個階段應該做的是耐心等待,觀察孩子的情況。

02家長別高興太早,寶寶吃手超過年齡要幹預

值得注意的是,寶寶吃手並不是完全不需要幹預的。

當寶寶處於口欲期,也就是從出生到2歲這個時間段,孩子絕大多數探索世界的動作基本靠嘴和手來完成,此時寶寶將手放在嘴裡的行為是正常不需要人為幹預的。

然而,等到孩子超過「口欲期」,來到2歲直至4歲左右的時候,吃手這一行為在正常情況下會漸漸消失,萬一家長發現孩子仍然存在過度吃手的行為,就要及時進行幹預了。

所謂「病從口入」,此時孩子正處於一個比較活潑的年齡,平時接觸各種髒東西的概率也大很多,如果孩子仍然有著吸吮手指的習慣,很可能會受到細菌侵害,出現一些健康問題。

另外,長時間的吸吮手指還有可能使孩子的牙齒發育變形,出現牙齒排列不齊的狀況,使孩子小小年紀就有了「一口好牙」。

03糾正孩子的吃手行為,從以下個3方面入手

①轉移孩子注意力

有時候孩子之所以吃手,主要是因為養成了這樣的習慣,一時之間難以改正,習慣性地將手放進自己的嘴裡。

針對孩子這樣的情況,家長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為孩子購買一些玩具,當寶寶要將手放在嘴裡時,讓他通過做一些其他事情來轉移注意力,從而改正吃手的習慣。

②採用厭惡療法

如果孩子養成吃手的習慣,且難以被糾正的話,家長可以採用「厭惡療法」。在網絡上搜索一些受到吸吮手指傷害孩子的照片,以及案例等等。

借用這些圖片和案例,來為孩子講解吸吮手指的危害,讓孩子對吸吮手指這一行為產生厭惡感,自發地改正自己吃手的壞習慣。

③給予孩子更多陪伴

有時孩子吃手習慣不容易被糾正,還可能是因為缺少陪伴感到孤獨而引起的。如果孩子是因為這個原因,難以改正吃手的習慣,家長可以「對症下藥」,平時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逐漸糾正孩子的問題。

04和你說句貼心話

孩子過度吃手的習慣不是一件小事,對於孩子的身體健康有著很大的傷害。

如果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度過「口欲期」之後,仍然喜歡每天將自己的手放進嘴裡,那麼一定要引起重視,採用適當的方法來糾正孩子的壞習慣。

每日話題:你家孩子有沒有「吃手」的行為呢?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吃手可能影響寶寶智力發展!兒科專家:父母不要幹預
    9個月左右,孩子開始用手頻繁地接觸外界,此時的動作不只是本能,而是由寶寶意識操作而執行的動作。 別小看這些看起來很簡單的動作,寶寶從吃整個手到吃手指,再到用手指探索外界的過程,需要感覺系統和運動系統的協調配合。
  • 孩子吃手好處多,但在這兩個年齡還再吃,家長該幹預了
    對智力的發育有好處常聽人們說「愛吃手的孩子聰明」,其實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孩子在吃手的時候,他們的嗅覺、觸覺以及味覺都會被刺激到。這樣也能促進神經功能的發展,對孩子的智力發育有好處。孩子在這個年齡還吃手,就該幹預了雖說孩子吃手有一定的好處,但也不代表孩子吃到幾歲都無所謂。通常情況下,孩子吃手是不要幹預的,只要保證洗乾淨手就可以。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行動力會增加,喜歡的事情越來越多,吃手的「喜好」就會慢慢被遺忘。
  • 李玫瑾:為了孩子智力發育,家裡再「窮」這幾樣東西也不能斷太早
    李玫瑾教授認為:孩子的智力發育跟遺傳因素、飲食、後期培養都有很大的關係。我們沒辦法改變基因,只能從孩子飲食、培養等方面促進孩子智力開發。李玫瑾教授表示,很多新手爸媽經濟條件不夠優越,覺得只要給寶寶吃飽穿暖就可以了,其實這種做法是對孩子不負責任的行為。無論家庭條件是否優越,「這幾樣東西」都不能給寶寶斷太早,可能會影響娃智力發育。
  • 寶寶吃手越吃越聰明?若過了這個「時間」還吃手,父母應該管管了
    但是吃手是孩子發育過程的必須經歷,是他們探索世界的正常現象,更是大腦皮質發育的表現,如果能夠在吃手的時間期限內,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不僅會得到滿足感和安全感,他們的智力發育也會更勝一籌。 吃手,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正常現象 孩子為什麼要吃手?
  • 孩子吃手更聰明!但這兩個年齡還在吃,就該管管了!
    家長同樣也需要阻止吃手的行為,因為口內探索對寶寶的感知能力發育有一定好處,但是要注意避免讓寶寶接觸到小的東西,以免出現意外。 02 其實,孩子吃手並非一無是處,反而是有很多好處的。 智力發育 吃手的嬰兒可能更聰明。
  • 寶寶智力發育慢,多半跟父母監護有關,別再這麼帶娃了
    在早期護理中,孩子出現了智力受阻的情況,大多會有以下幾種表現孩子運動遲緩孩子的生長發育都是有規律的,比如三個月會翻身,6個月能坐起來,可是當孩子到了這個月齡之後,沒有學會相應的技能,那麼大多是因為家長沒有積極引導,導致孩子運動遲緩
  • 超過這個年齡,寶寶還總吃手?當心會有2個危害
    吮吸手指可以刺激觸覺和味覺,促進智力發展,鍛鍊寶寶的手靈活性和手眼協調性。慢慢地,嬰兒可以用手抓住一切,放在嘴裡去感受,這是嬰兒探索外部環境的表現,例如,許多嬰兒喜歡在6個月後咀嚼他們的腳和玩具,這也很正常。
  • 寶寶的「吃手癮」,到了這個年齡就該管了,太早太晚都不好!
    有網友前段時間私信說,就因為自己盲目相信了孩子吃手有利於孩子發育,認為自己被這種「科學育兒觀點」害慘了,說自家寶寶3歲半了還必須得吃手睡覺,很糾結。其實科學的育兒觀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一知半解的理解能力,寶寶們在一歲以下的吃手行為再正常不過,是滿足寶寶口欲需求的一種表現,而且每個寶寶都有不同的差異性,有的寶寶過渡期長,有的寶寶過渡期晚,我們也經常說,沒有不吃手不啃玩具的寶寶。
  • 小嬰兒有這3種表現,多半暗示智力發育遲緩,家長要重視起來了
    孩子在出生之後,全家人必然會欣喜若狂,作為父母最大的期望就是孩子能夠健康成長,擁有聰明伶俐的小腦袋瓜。為了提高孩子的智力發育,家長們也是煞費苦心,很早就開始給寶寶補充各種營養了。事實上,寶寶的智力發育,可以從平時的表現看出來。
  • 全面發育遲緩患兒,會發展為智力障礙嗎?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不盡相同,但都需要經歷一個艱辛、漫長、靜待花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陪伴能夠給予孩子向上生長的力量和勇氣。對於特需兒童的父母來說,則更需要有恆久的定力、耐心和智慧。智力障礙或全面發育遲緩是一種嚴重危害兒童身心健康的疾病,它是孩子在發育過程出現的障礙,包括智力功能和適應性行為上的缺陷,表現在概念、社交和實用的領域中。它常共患孤獨症譜系障礙或者注意缺陷多動等多種精神行為障礙。為什麼我的孩子會發育遲緩或者智力障礙?
  • 為什麼寶寶喜歡吃手手?吃手變聰明或是變醜,關鍵在父母如何處理
    文/紅樓無夢最近閨蜜總是唉聲嘆氣的,詢問原因後才知道原來是寶寶每天吃手手吃得津津有味,之前她聽人說,寶寶吃手手是變聰明的表現、但這段時間有聽到人說:寶寶吃手手會變醜!閨蜜對此很困惑,不知道該聽誰的?★寶寶喜歡吃手手,有人說會變聰明、有人說會變醜,到底該聽誰的?
  • 媽媽別太著急,到了年齡再幹預不遲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將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年,稱作「口肛期」,又被稱為「口欲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時期。這個時期的寶寶不僅僅會喜歡吮吸自己的手指腳趾,甚至會將很多東西放進自己的嘴巴裡「品嘗」,他是在用嘴巴來探索周圍的世界,是寶寶智力發育的一種表現。
  • 如何區分:高低功能自閉症、發育遲緩、智力障礙
    在早期(3-4歲)被診斷為功能高的兒童,可以通過系統幹預在後期被轉化為Asperger(6-7歲),甚至只是輕微的發育遲緩(智商和情商都增加)迅速),從而進入幼兒園和普通學校學習生活。但是,如果不加以檢查,可能會降低功能。因此,對這些孩子的幹預培訓是最關鍵和最有效的。
  • 李玫瑾:家裡再窮,這4樣東西也不能斷太早,影響孩子大腦發育
    因為光是孩子吃的用的就不便宜,更何況現在孩子教育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且現在很多的家庭都是父母親外出打工,孩子留給家裡的老人帶,老人帶小孩的觀念其實沒什麼轉變,覺得能省就省,這其實非常不利於孩子的發育。李玫瑾坦言:這4樣東西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家裡再窮也不要斷太早!1、奶粉不能斷太早眾所周知,嬰兒喝的奶粉都是根據母乳的營養成分調配的,可以說,是在最大程度上接近母乳,但由於嬰兒不同年齡所需的營養物質會有所不同,奶粉也被細分為不同年齡段的,家長們需要在這方面多加注意。
  • 孩子智力發育遲緩,長大就會變好嗎?醫生這樣說……
    比如父母剛買了個玩具,拿到手裡玩兩分鐘就放下了,然後去幹別的。特別的好動、坐不住、特別調皮、不認生、愛發脾氣……去醫院檢查後,醫生說是語言發育遲緩、聽力正常、核磁共振正常,智力評估低。醫生建議:孩子屬於比較嚴重的智力發育遲緩,需要進行幹預治療!
  • 6歲前,孩子有3次大腦發育「關鍵期」,父母要及時抓住重點培養
    如今,每一個家庭的孩子都比較少,大家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是越來越重視,從孕媽懷孕開始,再到寶寶出生,逐漸長大,孩子父母對於孩子的智力提升都是頗為重視的。其實,在孩子上小學之前,就有大腦發育的三次黃金期,如果父母這個階段抓住,重視孩子的基礎教育,這對於孩子的智力提升都是大有幫助的。
  • 讓我們一起來關愛來自星星的孩子,儘早識別和幹預!
    今天讓我們一起聊聊來自星星的的孩子(又叫自閉症)。 先講個小故事吧!小華的媽媽很苦惱,總覺得小華從小就跟人不親,小華幾個月大的時候,媽媽抱他,他都不看媽媽。大一些後媽媽要出門時,她也不會吵著找媽媽,而媽媽從外面回來了,也看不出小華高興,平時媽媽叫小華。
  • 自家寶寶吃手啃腳還愛咬人?別著急,多半是進入「口腔敏感期」
    但最近一次她卻開始訴苦,甚至說寶寶是個小"邋遢",不但吃手吃的津津有味,有的時候甚至還會搬起自己的腳丫子吃個不停。 本身閨蜜就有點潔癖,看到孩子這樣,幾次三番的阻止,但寶寶卻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吃的越來越嚴重。聽完以後我哈哈大笑,並對閨蜜說:"別擔心,或許是孩子的口腔敏感期到了"。
  • 給父母的忠告:這4樣東西能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再窮也不要斷太早
    但是養育孩子的時候,物質上的需求可以省,生活上的必需品是不能省的,給父母的忠告:這4樣東西能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再窮也不要斷太早! 這4樣東西能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再窮也不要斷太早 1、奶粉不能斷太早 有很多家庭條件不是特別好,所以,早早的就給孩子斷了奶粉,改吃輔食,這樣做是不對的。
  • 小寶寶總是吃手需要幹預嗎
    有些家長可能是覺得吃手不乾淨,或者害怕影響寶寶牙齒發育,這些擔心是對的,同時也有辦法解決:1.平時注意寶寶的手衛生,家長可以每天給寶寶洗手,只要洗乾淨了,吃下去也沒什麼;2.一歲左右寶寶開始出牙了,這個時候寶寶還在吃手容易使牙齒外凸,上下牙齒無法咬合,這時家長要開始有意識地引導和幹預寶寶吃手的行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