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伎來啦!這個日本狐狸精是男的

2021-02-08 北青藝評

《義經千本櫻·鳥居前》

春季暖日晴風,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松竹大歌舞伎將來京公演。此次在天橋藝術中心連演3天,前兩天仿日本習慣每天演兩場,第3天只演晚場,一共演5場。每日劇目不變,演3出折子戲:《義經千本櫻·鳥居前》、《戀飛腳大和往來·封印切》、《藤娘》。前二者為全本戲中常演的經典摺子,一為歷史劇,二為愛情戲,最後一出《藤娘》是海外演出必選的舞蹈劇目。較之10年前來華的國寶級坂田藤十郎一位頭牌,這次有中流砥柱的三大頭牌聯袂;較之2015年俊美的尾上菊之助與京劇同臺獻演,這次是日本國劇的純粹活色生香,加之3出戲均為歌舞伎表演藝術之珠玉,不可不看。

如按日本慣例,歌舞伎每日晝夜兩場,劇目必須更換。然而遙遙海外,運輸道具服裝,安排團隊,實屬不易,選戲選人更是煞費苦心。鄰國古典戲劇,繽紛於現代而未現疲憊沒落之態,著實應該觀之、鑑之。

《義經千本櫻》由首演於1747年的同名木偶淨琉璃戲改編而成,簡稱《千本櫻》。仿如明清傳奇,這是長篇連臺本戲,全本共有5段,前4段各有3折,共13折。2013年為慶祝歌舞伎座劇場重裝翻新開業大吉,上演過簡略版本的全部《義經千本櫻》,日夜兩場連演,從早上11點演到晚上8點40分,中間有數次休息兼吃飯時間。如要演齊全本,估計要兩天。

《義經千本櫻》故事基於日本12世紀源氏與平氏政權爭奪的戰爭風雲,不過歌舞伎演戲善於奇思妙想,除了源義經、弁慶、平知盛、安德小皇帝等主要人物確有其人,其餘均為創想產品,幾段故事連綴鬆散,各有精彩而彼此並無多少瓜葛,因此常演的是其中幾個折子戲。值得一提的是,《義經千本櫻》由木偶淨琉璃戲改編,凡由木偶戲改編的歌舞伎,均保留木偶戲的司樂形式,由三弦伴奏和稱為「竹本義太夫」的說唱腔調貫徹全劇,極具傳統特色。

《義經千本櫻·鳥居前》是全本第2段的頭一折,但通常被當作歌舞伎版本的序幕。鳥居前是什麼意思?是故事發生的地點——京都伏見稻荷大社鮮紅的大鳥居前面,鳥居是神社參拜道路的一個空靈的標誌性大門,象徵隔離世俗凡間的神域入口。源義經遭到兄長源賴朝的迫害,與手下武士準備逃離京都,順道經過此地祈念除厄。這時義經的愛妾阿靜(原文叫做「靜御前」)追趕前來要求隨行,因為亡命途中多艱難,或乘船出海,或藏匿深山,女性不便隨行,於是眾人讓阿靜安心在京城等待。阿靜不從,寧可投河自盡,於是義經將送給阿靜的一面小鼓上的繫繩解下來,將愛人綁在櫻花樹下,一行人便匆匆離去。追討義經的一支散兵遊勇尾隨而來,為首的叫做逸見藤太,是個欺軟怕硬的丑角,他見樹下綁著美人,曉得是義經的愛人,正要捉拿回去領功時,義經的另一名親信家將佐藤忠信突然出現,英雄救美,打退敵人,獲得義經嘉獎,陪伴保護阿靜留守京城。

情節非常簡單,即便聽不懂唱詞或道白亦絲毫無礙,可以明白:

情人兩廂別離苦,去與留煞費思量。

勇擊追兵後患除,獲嘉獎珍重前路。


此折戲有兩個隱藏的關鍵詞需要解釋,一是鼓,二是狐。義經送給阿靜的小鼓,名叫「初音之鼓」,是後白河法皇獎賞他擊敗平氏大軍的禮物,此時義經兄長源賴朝已經疑慮弟弟要謀反,法皇集團意欲挑撥加深兄弟間的怨恨,坐山觀虎鬥而重掌天下,贈義經一面鼓,為的是讓其擊鼓,擊鼓的「擊」與討伐的「討」同音雙關,意思是:「討伐你的兄長去吧!」義經不願忤逆太上皇,也不肯謀反,他接了鼓但並不敲,所以兄長派兵追殺他,他選擇逃亡流浪。這面鼓作為相思信物交予阿靜,以期睹物思人,等待重逢。鼓的來歷在《千本櫻》的第1段裡有交代,但一般都不演。歌舞伎演戲的前提是觀眾早就知曉故事情節了,不講究演什麼,而在於如何演。

另一個關鍵詞是狐,英雄救美的佐藤忠信之身段非常奇妙,時時出現動物姿態,其實他(它)不是人,而是一隻狐狸精!佐藤忠信是義經身邊的忠臣,此刻他正在鄉下照料患病的母親,無法即刻跟隨主人離京。變成忠信模樣的狐狸為什麼要救阿靜呢?緣由還是在於這面強大的「初音之鼓」,這面鼓是宮中寶物,用於祈雨法術,鼓皮由這位狐狸的雙親身體做成!小狐狸修煉成精,思親心切,化作人形驅散敵人,從此跟隨著阿靜,跟隨著「初音之鼓」,鼓一響則小狐現身。

其實狐狸忠信是全本《千本櫻》碎片化故事的主線之一,演到第4段,真假忠信齊出場,渾身白毛的狐狸忠信訴說親恩情未了,於是才真相大白。不過在《鳥居前》這折,義經、阿靜和眾家將都還不知道忠信是冒牌的。

狐狸和鼓的玄機都解釋清楚了,返回頭就明白為什麼一行人要在稻荷神社依依惜別了。日本各地隨處可見的稻荷神社,供奉農業神,保佑五穀豐登、生意興隆、交通安全等,而神社的使者就是可愛的狐狸。京都伏見稻荷大社,是全國稻荷神社的總社,因此可說是狐狸總部。這地方現在是熱鬧的觀光勝地,從京都站坐城鐵15分鐘即到,古時候,那可是偏離城中心的僻靜場所,古樹陰翳中,離別嘆息與喧鬧的打鬥在這裡上演。

《鳥居前》的主角並非劇名裡出現的源義經,而是變成佐藤忠信的狐狸,他救了阿靜後,義經賜他姓「源」,所以叫做「源九郎狐」,飾演者是中村芝翫。這次松竹大歌舞伎來華公演的三大頭牌是中村鴈治郎、中村芝翫和片岡孝太郎,兩生一旦。中村鴈治郎飾演下一齣戲《封印切》的男一號,《鳥居前》沒有他的戲份;片岡孝太郎是旦行,演阿靜;所以《鳥居前》首先看中村芝翫的狐狸忠信。現在的中村芝翫是第8代,其父第7代中村芝翫為昭和時代數一數二的歌舞伎旦行花魁,臉型狹長,屬於古風美人,1996年被認定為「人間國寶」,多次獲獎授勳。第8代中村芝翫是第7代的次男,生於1965年,相貌有父親遺風,卻不演旦,主要演生行戲。芝翫5歲首次登臺,15歲繼承藝名中村橋之助(第3代),2016年10月繼承了第8代中村芝翫的名號。


歌舞伎表演藝術的傳承,古來依靠家族內部子承父業,口傳心授,家族事業的興旺與連綿關鍵在於後繼有人,無子息者要尋得合適的養子或弟子來傳其衣缽,所以演戲藝術的高尚精妙為其一,人丁興旺是其二。芝翫家育有三位公子,均為歌舞伎新生代,其父襲名公演時,三位公子也分別繼承了各自藝名,第4代橋之助(21歲)、第3代福之助(19歲)、第4代歌之助(16歲),滿門排列於舞臺,士氣恢弘。從2016年至2017年,芝翫家族在日本各地巡演,舉辦各種慶祝活動,為日本歌舞伎界近年來少有的熱烈盛事,父子4人同時傳襲藝名更是歌舞伎史上鮮有的榮光。此次訪華公演,芝翫的長子、次子同行,《鳥居前》裡,長子橋之助演弁慶,次子福之助演滑稽的丑角藤太。

歌舞伎劇目在戲劇題材上分歷史劇(稱為「時代物」)和人情倫理戲(稱為「世話物」)。《鳥居前》是一出歷史劇,即便對18世紀當時的觀眾來說,演的可是12世紀600年前的故事,雖然服裝無需還原歷史的真實,在表演身段上注重誇張與程式,醞釀出古典色彩,這與後面一出表現江戶時代現實生活的《封印切》迥然不同。

在生行演技中,有「荒事」與「和事」的區別,前者身段大開大合,亮相和表情誇張,戲劇情緒濃烈而富有節奏性,描繪的是超級英雄,類似京劇架子花臉哇呀呀、叫喳喳的感覺;後者是俊小生,道白及身段溫柔優美,趨向於旦的做表,往往是高貴公子落魄花街的愛情故事,《封印切》則是此類代表。兩種表演類型均有各自代表性劇目和藝術傳承家族,同時也是關東和關西,日本東西兩地地域文化差異的體現。

芝翫家族生於東京,繼承關東歌舞伎剛健颯爽的風格,《鳥居前》主角狐狸忠信的「荒事」表演值得注目。忠信臉上勾火焰臉譜,紅色臉譜代表正義和勇猛,戴毛髮倒逆的「菱皮」發鬘,身著赤地車輪圖案服飾,手足均勾畫出紅筋,扮相相當熱烈。當他瞬間顯露狐狸氣質時,腳步突然輕盈而手型變作「狐手」,忠信退場時必要表演「狐狸六方」。「六方」是「荒事」表演的一種身段程式,隨著音樂一邊踏步向前,一邊手足向各個方向誇張地擺動,表現雄勇剛強。不同的戲「六方」表演形態各異,有「單手六方」、「飛跑六方」、「幽靈六方」,忠信的叫做「狐狸六方」,觀看時要擦亮眼睛留意看並鼓掌哦。

《鳥居前》的阿靜由片岡孝太郎飾演,孝太郎生於1968年,家在京都,是當代歌舞伎男旦(稱為「女形」)老中青梯隊裡非常活躍的中層代表性藝人,其表演細膩自然,擅演歌舞伎旦行裡的年輕姑娘、公主等,類似昆旦中的貼旦、閨門旦的角色。此次訪華公演的第三折戲《藤娘》是孝太郎一人表演的舞蹈劇。阿靜角色以公主(稱為「姬」)行當應工,因穿赤色華麗的和服,這類角色又叫做「赤姬」,注意他念韻白,發音運嗓與中國戲曲男旦很不同。丑角藤太、嘍囉們與忠信的武打場面是《鳥居前》熱鬧的看點,龍套們翻跟鬥叫做「翻蜻蜓」,因為沒有幼功,所以不及京劇的高飄麻利,不過很有特色,千萬不要拿京劇標準苛求他們。

圖片提供/松竹株式會社

文:李玲

相關焦點

  • 歌舞伎來中國了——帶你了解日本的的經典傳統藝術
    這可以說是中國觀眾一窺日本歌舞伎芳容的難得的機會。在這篇文章裡,我們就來簡略地講一講日本歌舞伎,也來看看它為什麼能「長盛不衰」的緣由。  據稱,歌舞伎最初起源於一個叫「出雲阿國」的女子的舞蹈,後來歌舞伎通過借鑑「狂言·能(一種起源更早的日本傳統戲劇)」、「人形淨琉璃(木偶劇)」的題材,創新舞臺設計,以及表演形式的不斷突破,終於演變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樣子。
  • 藤間齋:日本歌舞伎界世家貴公子
    正如中國有著許許多多的民族傳統藝術,日本也有其獨特的藝術。歌舞伎是日本一種典型的民族表演藝術。起源於17世紀的江戶時期,是日本獨有的一種戲劇。在日本,梨園指的就是歌舞伎梨園。與國內有段時間將梨園稱為「下九流」不同,歌舞伎在日本一直有著很高的地位。
  • 【創外·假期】日本文化之歌舞伎
    原始形態的歌舞伎是穿著絢麗服裝的婦女跳的一種舞蹈。這種早期的舞蹈發展成為有一定戲劇結構的舞劇。但是,早期的歌舞伎以女扮男、男扮女為主,觀眾主要是看男女姿色,並不很重視技藝本身。在歌舞伎劇團裡,雖然有男有女,但演出時以女為主,所以稱為「女歌舞伎」。但是在歌舞伎演出的地方,人群繁雜,常常發生打架鬥毆的事情,並且常常因為男演員爭女性舞伴的歡心而引起爭吵,擾亂了社會秩序。
  • 這個12歲的日本歌舞伎界美少年,已經被無數老阿姨盯上啦!
    上周我們科普了日本歌舞伎界人氣最高的演員市川海老藏。有讀者反映對「十一代目市川海老藏是十二代目市川團十郎的長男」這種事情算不清楚。趁此機會,今天也為大家講述何為「襲名」。這個名字前人用過,第二個人再來用,就成為二代目XXX,以此類推。十一代目市川海老藏簡單來說就是第11位使用「市川海老藏」這個名號的歌舞伎演員。通常每個歌舞伎世家都會有好幾個名號,分為不同級別。我們拿成田屋市川家的例子來說,他們家的名號從低到高分別是新之助、海老藏和團十郎。
  • 日本歌舞伎町開了第一家男公關書店
    不同於大部分剛成年就跑來歌舞伎町混日子的不良少年,手塚卷畢業於不錯的高中,隨後進入了中央大學的理工學部。 之後,他便拉來了好友-——知名書店買手柳下恭平來選書。在歌舞伎町裡如果開家普通書店,一定會立馬倒閉。於是,3人決定只賣歌舞伎町裡最通行的「愛」主題的書,並且聘用男公關來做店員。
  • 日本風俗文化介紹(七)歌舞伎
    因為敗壞風俗,1629年開始,幕府 (日本)下令禁止女性演出歌舞伎。·    若眾歌舞伎(わかしゅかぶき):·      若眾意指年輕男子,在江戶時代指的是尚未舉行成年禮的少年。這時男子的髮式是若眾發,額發不剃,剔除頂發後紮上結髮帶;有些未婚少女也會結成這種髮式。由於女歌舞伎遭到禁止,便開始由貌似女子的「若眾」來擔任表演工作。
  • 五記歌舞伎
    3月18日至20日,日本松竹大歌舞伎就要來北京演出啦!下面人中君將列舉幾組數字,證明這是怎樣一場難得一見的盛大演出! 現存最早的日本電影是1899年攝製的《賞紅葉》。該片是在得不到歌舞伎名角們足夠理解的狀況下艱難完成的。這部電影留下一個細節:團十郎失手將扇子掉在地上。這個鏡頭居然沒有補拍,這在今天絕對令人難以置信。
  • ​梅蘭芳與日本歌舞伎(一)
    年與1930年則是赴美演出時往返路經日本,梅蘭芳因此而與日本傳統戲劇的歌舞伎結下不解之緣。(1)1919年的首次訪日公演歌舞伎是日本傳統戲劇中的後起之秀,約出現於十七世紀初,定型於十七世紀末,因其恰好迎合了當時日本市民社會的蓬勃發展,歌舞伎由此開始盛行於日本社會,逐漸形成了一批代表劇目,湧現出一批著名藝術家,深受社會底層群眾的喜愛。迄至公元1868年即日本明治元年,維新運動迅速興起,文化藝術亦隨之掀起改良風潮。
  • 日本的傳統文化-歌舞伎
    日本郵政的郵票設計部門挺勤奮的,雖然設計師不多,但近年來每年都要設計500種以上的郵票。
  • 日本歌舞伎妻子的悲慘生活
    今天我們聊聊做歌舞伎的妻子的必須技能?不會的話到底有多慘?要知道人們每次看到國粹的藝術美會感動,就像中國的京劇相聲,所以日本歌舞伎表演者的收入是非常豐厚的,優秀的表演者更是被稱為國寶,能夠觀看歌舞伎表演的也都非富即貴,所以一般歌舞伎家族相當於是日本的豪門貴族。
  • 日本國粹——歌舞伎,來一睹芳容吧
    被稱為「日本歌舞伎界耀眼美少年」的八代目市川染五郎,舉手投足間的古典氣質與精緻從容的臉。爺爺是日本藝術院會員二代目松本白鸚,父親是著名演員十代目松本幸四郎。可以說歌舞伎世家的出身對他氣質的養成有著極大的影響。「歌舞伎」一詞也於此走入大眾視線。
  • 走近日本的歌舞伎町
    走近日本的歌舞伎町 2019-12-17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日本歌舞伎和藝伎,顛覆三觀的藝術!
    在日本,有兩種傳統的技藝非常有名,一個是讓無數男人為之傾倒的藝伎,另一個就是日本的國粹歌舞伎。說道歌舞伎,很多人認為載歌載舞的藝術應該是女人來表演的吧,畢竟從古到今很少聽到哪裡舉辦宴席需要男子在上面擺動舞姿的。其實日本的歌舞伎,卻是男人裝扮成女人來支撐臺面的。
  • 你了解日本的歌舞伎文化嗎?
    1889年(明治二十二年) 11月10日,歌舞伎座在東京都中央區銀座落成,並舉行落成典禮。歌舞伎座是上演歌舞伎的劇場。歌舞伎有日本國劇之稱,它與能、文樂一起,被稱為代表日本的傳統舞臺藝術之一。歌舞伎起源於17世紀初,即江戶時代初期。
  • 這個在歌舞伎町拉客的華人,要在日本參選議員
    她從競選半年前開始跟拍李小牧,加入日籍、獲得黨派信任、拍攝宣傳海報、街頭演講……鏡頭記錄下李小牧倉促而瑣碎的競選生活。◇ 紀錄片《我要參選》海報。作為日本最知名的華人之一,他的參選受到廣泛關注。媒體在報導競選消息的同時,他傳奇的人生經歷也再次被挖出。「他的身份太特殊了,如果競選成功將會是第一個在日行政的華人。」
  • 為什麼歌舞伎中的女性要由男人來演繹?
    如果說藝術是虛無,那麼歌舞伎便是虛無中的虛無了。這個虛無就在女方裡。女方的虛無裡有氣色。氣色是歌舞伎的內核。在觸碰這個暗黑的帶有煩惱的原初之核的時候,女方的生命才真正開始。優秀的歌舞伎女方們,都是被煎煮過的、被過濾過的人間氣色,走向天然化的「秀色可餐」。
  • 歌舞伎導賞(3)日本的男旦為什麼沒被女演員取代?
    這次訪華公演,由歌舞伎男旦藝人片岡孝太郎表演最後一出,舞蹈劇《藤娘》。歌舞伎演的是戲,為什麼單有一出舞曲上演?為什麼面對海外觀眾時必須要跳一支舞蹈呢?舞蹈這個詞在日語裡叫做「舞踴」,舞踴是翻譯造語,明治時代初期坪內逍遙等文人創造的一個並列關係詞語。為了區別於其他國家、民族的舞蹈,加上前綴的「日本舞踴」限定了地域文化和傳統。日本舞踴的體積容量巨大,全國有200多個舞蹈流派。
  • 歌舞伎名門之後藤間齋——被全日本圍觀長大的少年
    確實,優越的五官和出眾的氣質,讓這位名叫藤間齋的少年從幼年開始便開始迎接全日本的目光——他是日本歌舞伎名門高麗屋的第八代市川染五郎。或許你會覺得奇怪,他的名字明明叫藤間齋,為什麼又叫他市川染五郎呢?說到這,妮醬就要開始介紹和這位美少年息息相關的日本歌舞伎文化和「襲名」傳統啦。
  • 藤間齋,這個日本歌舞伎世家繼承人,人人都愛的美少年長大了
    在日本國內被列為重要無形文化財產,也在200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2005年3月27日,藤間齋生於有三百多年歷史的歌舞伎名門高麗屋。這是日本特有的一個文化傳承 ,歌舞伎世家在日本也是豪門一樣的存在。
  • 日本東京歌舞伎男公關威脅女性顧客......
    8月14日,日本新增感染1351人,其中大阪新增192人,東京新增389人。另外福岡縣的大牟田高中也發生了集團感染!東京歌舞伎的男公關在店裡威脅客人,警察出警的時候全部穿防護衣怕新冠感染。具體內容如何?一起來看詳細內容。8月14日,日本大阪府新增新冠感染人數192人。小谷認為:查找疫情感染趨於嚴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