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年(明治二十二年) 11月10日,歌舞伎座在東京都中央區銀座落成,並舉行落成典禮。歌舞伎座是上演歌舞伎的劇場。
歌舞伎有日本國劇之稱,它與能、文樂一起,被稱為代表日本的傳統舞臺藝術之一。歌舞伎起源於17世紀初,即江戶時代初期。當時,島根縣的出雲大社的一個巫女——阿國,在京都演出一種官能性的舞蹈。之後不久,這種舞蹈在妓女中間流行起來。
1629年(寬永六年),這種舞蹈以敗壞風俗的罪名而遭到禁止。1653年(承應二年),又出現了男子演出的理郎歌舞伎。1670年(寬文十年)以後,這種演出逐漸增多,而形成今天的歌舞伎。
歌舞伎,顧名思義是邊歌邊舞、歌舞結合的劇種。同時也有另外一層意思,歌舞伎在日語裡的發音,原是"傾"字的含義。因為歌舞伎的表現是一種奇異的舉動。
元祿、享得年間出現了歌舞伎的專業劇本,於是,歌舞伎開始興盛起來。其代表作家有近松門左衛門、鶴屋南北、河竹默阿彌等。歌舞伎演員幾乎是世襲制,這樣從小學藝能保持其傳統。演員分門第,其號稱「××屋」。主要的屋號有市川團十郎的成田屋、松本幸四郎的高麗屋、中村歌右衛門的成駒屋、尾上菊五郎的音羽屋等。歌舞伎的主要演出場所是東京的歌舞伎座、京都的南座、名古屋的御國座。
東京歌舞伎座的門口,豎有一張繪有介紹歌舞伎的畫面的大畫板。現在,在日本只有一個人能繪這塊畫板了,她是第九代的鳥居清光。
鳥居家繪歌舞伎畫板,從江戶時代開始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據說,女人繼承這種事業還是第一次。清光住在東京郊區,因為歌舞伎劇目不斷變化,門前的畫板內容也要變。清光每月要畫8張左右,大體3天畫1張,有時工作到深夜一兩點鐘,可算是重體力勞動。清光畫出的畫板,著色獨特,形體奇異,令人稱讚不絕。其畫已成一派,有「鳥居派」之稱。清光自幼隨父(清出)學畫,大學畢業以後,年過30歲才成為其父的弟子。但是,只過了5年,老父故去,清光就繼承了父業。清光現在手下有兩名助手,幫助她完成這項工作。
1959年(昭和三十四年) 11月10日,日本在秋田灣建成了第一個海底油田。
該油田是1952年8月17日試掘成功的。
1890年(明治二十三年) 1月10日,在東京淺草公園內,興建了一座12層的凌雲閣建築。凌雲閣裡安裝有升降梯,即原始電梯,一分鐘就可升到第八層。但是,這部升降梯經常出現故障,故第二年警視廳令其停止使用,將其拆除。日本電梯協會為了紀念這個日子,而在1979年將此日定為「電梯日」。
1892年(明治二十五年),帝國飯店開始安裝上了現代化的電梯。
1986年1月,日本舉行了首屆「廁所研討會",會上,日本廁所協會作出決定,將每年的11月10日定為「廁所日」。
日語「廁所」一詞的外來語發音是"Toyile", "To"是"10"的意思, "yi"代表"1", "le"表示「0",藉此諧音而選定了這個日子。
每年的這一天,日本全國各地都舉行一些與廁所有關的活動,諸如清理垃圾、打掃廁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