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伎座】去京都不能錯過的體驗,了解日本文化從這裡開始!

2021-02-17 必客BicCamera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哦!!✈✈✈

你知道京都祗園四條車站附近的「南座」嗎?這裡起源於16世紀,是日本古老的劇院(日本歷史悠久的劇院)。不僅可以欣賞有英文字幕的歌舞伎等日本傳統藝術,也有把歌舞伎和漫畫結合起來的新型舞臺劇,以及活用新舞臺和燈光的多種秀。觀看歌舞伎就是了解日本的文化「歌舞伎凝聚了日本的文化、色彩感覺、動作、性情等,可稱為日本的縮影。觀看歌舞伎就是了解日本文化。」歌舞伎至今仍然很受歡迎1600年左右,出雲有一位叫「阿國」的巫女(輔佐神明的女性)在京都的河灘表演了舞蹈,受到人們的歡迎,據說這就是歌舞伎的起源。這一時期正是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和《奧賽羅》等戲劇初次在倫敦上演的時候,正如世界上至今還在不斷上演莎士比亞的戲劇一樣,歌舞伎這種戲劇形式在經過400多年的歲月後,至今仍然受到日本國內外觀眾的青睞。代代相傳的「型」和「見得」

歌舞伎的特點就在於採用了獨特的表現手法,其中被稱為「型」和「見得」表演形式十分誇張。「見得」是指在演員在表演時突然擺出靜止的姿勢,用來表現登場人物的內心世界、振奮的心情或堅定的決心。此外,以慢動作表演的格鬥(殺陣)場面是故意放慢時間的流逝,以達到凸顯該場景加深印象的目的。


包括臉在內,全身用黑色服裝包裹的「黑衣」是歌舞伎舞臺上的一種助手,有一個規則就是對於觀眾來說,這些「黑衣」是視而不見的。他們的作用很多,例如給演員傳遞或收拾道具,有時也幫助演員換服裝。「引拔」這種在舞臺上瞬間變換服裝的精彩表演也離不開黑衣們的技藝。

通過舞蹈感受舞伎的美麗

歌舞伎的劇目以江戶時代以前的歷史為題材,有的劇目也反映江戶時代的風俗和流行,在三味線(日本的傳統弦樂器)和太鼓等現場演奏下,為觀眾呈現華麗的「歌舞伎舞蹈」。在歌舞伎表演中,「女形之舞是由男演員身穿女裝擔任的,翩翩起舞的優美姿態甚至令女性觀眾自嘆不如。劇目的音樂和音效都採用現場演奏方式。

去觀賞歌舞伎吧為了回應大家的期待,南座在不斷的嘗試和推陳出新。如果你來京都,請不要錯過哦!

活動①

※小貼士:一定要在第一筆支付前掃碼或在支付寶APP上領取憑證哦。

點擊圖片閱讀

Nikon CoolPix W150RS 新發售!

一款好看又好玩的水中拍照相機等你來「撩」


旅遊好物:這兩款商品讓你的朋友圈引人注目!

BicCamera手動推薦:

好吃的不得了的日本小零食,速度塞滿旅行箱!


相關焦點

  • 你了解日本的歌舞伎文化嗎?
    1889年(明治二十二年) 11月10日,歌舞伎座在東京都中央區銀座落成,並舉行落成典禮。歌舞伎座是上演歌舞伎的劇場。歌舞伎有日本國劇之稱,它與能、文樂一起,被稱為代表日本的傳統舞臺藝術之一。歌舞伎起源於17世紀初,即江戶時代初期。
  • 日本風俗文化介紹(七)歌舞伎
    歌舞伎是日本所獨有的一種戲劇,也是日本傳統藝能之一。在日本國內被列為重要無形文化財產,也在200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現代歌舞伎的特徵是布景精緻、舞臺機關複雜,演員服裝與化妝華麗,且演員清一色為男性。歌舞伎的始祖是日本婦孺皆知的美女阿國,她是島根縣出雲大社巫女,為修繕神社,阿國四處募捐。
  • 【歌舞伎】日本傳統表演藝術の觀賞指南
    歌舞伎,對於喜歡日本文化的你來說相信不會陌生。這是一種日式的音樂劇,由歌:悅耳的臺詞和演奏、舞:華麗的舞蹈、伎:一定形式的表演風格和技藝,三者組成。
  • 日本的歌舞伎,能抓住中國觀眾的心嗎?
    松竹是日本著名的大企業,旗下有三個產業:影像、演劇和不動產。影像包括電影、電視劇的製作,演劇則側重於歌舞伎座的運營和演員的經紀事業。而作為松竹演劇業重頭的歌舞伎,近年來也越來越有「大眾化」的趨勢。松竹社長迫本淳一順應這一潮流,再開京都南座,收益也與以前相比節節攀升。
  • 日本池袋文化之旅:傳統與藝能的雙重結合,淺談歌舞伎的前世今生
    其實日本很多地方都有所謂的歌舞伎,但是東京歌舞伎座是一整年都有歌舞伎的表演,其中以年終及初春的表演最為盛大探尋日本傳統藝能之旅,不妨從雅俗共賞的歌舞伎開始,這次日本行,一同去觀賞熱鬧的歌舞伎吧!什麼是歌舞伎歌舞伎從慶長(公元1596年至1615年)時期初創至今,已過了四百多年,曾經廢止又興起,如今仍是許多日本人喜愛的傳統藝術之一,更是日本重要的文化遺產。
  • 半月談丨走馬聞識歌舞伎
    很難想像,有上千年歷史、莊嚴肅穆得近乎古板的神社,會涵養出阿國那樣一位奔放的巫女(日本神社一種神職)。400多年前,這位被後人稱為「出雲阿國」的巫女為給出雲大社募捐,到京都作化緣表演,竟孕育出一項令後世日本人無比自豪的文化瑰寶——歌舞伎。象徵城市繁榮的歌舞伎在京都發端,興盛於大坂(今大阪)和江戶(今東京)。
  • 日本歌舞伎和藝妓有關係嗎?
    今天仙貝君想給將要來日本旅行的小夥們講講日本的傳統藝術歌舞伎,眾所周知,日本的歌舞伎就像中國的京劇一樣,是著名的傳統藝術,仙貝君就帶大家一起走進這個神秘而又極具特色的歌舞伎世界
  • 日本的傳統文化-歌舞伎
    日本郵政的郵票設計部門挺勤奮的,雖然設計師不多,但近年來每年都要設計500種以上的郵票。
  • 日本古代歌舞伎的文化使命意義和命運之殤
    那麼什麼是歌舞伎呢?其前世及存在的文化使命是什麼?其命運之殤是什麼?歌舞伎劇院日本娃娃歌舞伎其實是一種日本特有的古典戲劇,在日本的傳統文化地位有多重要呢?打個比方就了解了,基本等同於京劇之於中國。京劇是中國的國粹,歌舞伎也被稱為日本的國寶,兩者素有「東方藝術傳統的姊妹花」之稱,並且雙雙入選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 【創外·假期】日本文化之歌舞伎
    原始形態的歌舞伎是穿著絢麗服裝的婦女跳的一種舞蹈。這種早期的舞蹈發展成為有一定戲劇結構的舞劇。但是,早期的歌舞伎以女扮男、男扮女為主,觀眾主要是看男女姿色,並不很重視技藝本身。在歌舞伎劇團裡,雖然有男有女,但演出時以女為主,所以稱為「女歌舞伎」。但是在歌舞伎演出的地方,人群繁雜,常常發生打架鬥毆的事情,並且常常因為男演員爭女性舞伴的歡心而引起爭吵,擾亂了社會秩序。
  • 日本的藝妓、舞妓和歌舞伎,到底有什麼區別?
    然而,有些初來日本旅行參觀歌舞伎後的朋友說,。。這跟來之前所想像的歌舞伎完全不同呀,難道不應該是華燈初上夜色昏暗時,身著長袖五彩花紋和服、頭上高高髮髻上插滿花朵緞帶等飾物、在三味弦和鼓點伴奏中翩翩起舞的「歌舞伎」嗎?
  • 不唱的日本京劇——一名現居東京的中國80後的歌舞伎體驗
    這樣的特徵和歌舞伎的歷史有著直接的關係。事實上,歌舞伎產生的相對較晚,至今只有約400年的歷史。在日本戰國接近尾聲的十七世紀早期,日本社會從亂世中逐漸恢復過來,而人民群眾也開始尋找新的娛樂。據1603年成書的《當代記》記載,當時有一種叫做「かぶき(KABUKI)」的舞蹈。這種表演是一個名叫阿國的巫女從出雲國(今天日本島根縣)來到京都表演的模仿男性動作的舞蹈。
  • 日本的藝妓、舞妓和歌舞伎的區別,究竟有關係嗎?
    答案是京都祗園。這裡有京都最好的城市風貌。花街上人來人往,一條條小巷內,傳統藝術表演場地和旁邊的賭場一樣繁忙,想來這裡和藝妓擦肩而過。祗園不大,卻是京都和日本社會的濃縮,是一個充滿了魅力、五光十色的矛盾體。
  • 歌舞伎名篇《勸進帳》紀行
    歌舞伎有一名為《勸進帳》的名段,前陣子在日本走訪了《勸進帳》故事的發生地——安宅關,實地感受著歌舞伎的背景文化,心中越發期待去現場領略歌舞伎的魅力
  • 這部動畫,讓我入了日本歌舞伎的坑!
    然而創立社團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更何況是走傳統路線的歌舞伎,看上去和高中時代的青春、熱血沒有任何關係。在一開始的社團創立過程中,主人公就已經開始四處碰壁了。為了組建社團來栖和好朋友村瀨蜻蜓必須去拉攏同學和前輩,然而他們對待歌舞伎卻是否定、質疑和逃避的態度。實際上,這三位前輩都並非路人。第一位是搖滾樂團主唱的一年級生阿久津新雖然表面上表現得對歌舞伎毫無興趣,但是卻在話語裡無意間透露出愛好者才懂得專有名詞。
  • 五記歌舞伎
    1965年,歌舞伎作為日本重要無形文化財產得到保護。電影黃金時代湧現出來的大型電影院,因為數量過剩而被改裝成歌舞伎演出劇場。但歌舞伎和電影的關係由此剪不斷理還亂。許多歌舞伎演員客串銀幕。20世紀末,就連當代最紅的歌舞伎名角坂東玉三郎也親自主演了幾部電影。
  • 歌舞伎來中國了——帶你了解日本的的經典傳統藝術
    這可以說是中國觀眾一窺日本歌舞伎芳容的難得的機會。在這篇文章裡,我們就來簡略地講一講日本歌舞伎,也來看看它為什麼能「長盛不衰」的緣由。   其實,日本的歌舞伎跟我國的京劇,在很多地方都有相似之處,在這裡就不做一一介紹了。而說到不一樣的地方,歌舞伎可以說在全方位舞臺、高仿真道具、和演員襲名制度等方面,跟京劇有很大的不同,有一種讓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
  • 寫在去日本旅遊前,歌舞伎町被標紅,不僅是因為《銀魂》這部漫畫
    雖然我們一直記得日本人的罪行,但隨著改革開放,日本元素依然瀰漫在80、90後的生活中。雖然我喜歡看《鄧肯甜甜圈》和《銀魂》,喜歡吃壽司和烏龍麵,但我永遠記得日本人在中國人身上試驗霍亂弧菌。雖然谷川俊太郎的詩像落櫻花一樣美麗,但我仍然沒有忘記日本人對釣魚島虎視眈眈。於是,我打算去日本看看。說到日本,我的第一站是妖怪之國四國,壞和熱血之城湘南,大江戶/東京,或者是我最近才開始感興趣的千葉……。
  • ​梅蘭芳與日本歌舞伎(一)
    (1)1919年的首次訪日公演歌舞伎是日本傳統戲劇中的後起之秀,約出現於十七世紀初,定型於十七世紀末,因其恰好迎合了當時日本市民社會的蓬勃發展,歌舞伎由此開始盛行於日本社會,逐漸形成了一批代表劇目,湧現出一批著名藝術家,深受社會底層群眾的喜愛。迄至公元1868年即日本明治元年,維新運動迅速興起,文化藝術亦隨之掀起改良風潮。
  • 日本歌舞伎和藝伎,顛覆三觀的藝術!
    在日本,有兩種傳統的技藝非常有名,一個是讓無數男人為之傾倒的藝伎,另一個就是日本的國粹歌舞伎。說道歌舞伎,很多人認為載歌載舞的藝術應該是女人來表演的吧,畢竟從古到今很少聽到哪裡舉辦宴席需要男子在上面擺動舞姿的。其實日本的歌舞伎,卻是男人裝扮成女人來支撐臺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