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航空業與觀光業最慘 空姐跑去搶餐飲職缺

2021-01-14 生林聊臺海

據臺媒報導 疫情來襲,航空、觀光旅遊業首當其衝,成為「海嘯第一排」,其他產業逐漸復甦,兩大「慘」業不見曙光。企業減班、無薪假,甚至是人力精簡,都是降低成本的常態措施,更有不少業者撐不下去,直接宣布停業,等不到復甦的那一天到來。

根據統計,截至十月底,今年旅行社已解散四十三家、停業卅家,比去年多了一倍,今年也有十多家飯店宣布停業,飯店住房率難回到過往,人力需求愈來愈少。

航空業航班大減,空服員無薪假已是常態,更有不少空服員選擇轉業或開發副業,只求穩定收入。就有餐飲業者笑說,今年中在徵才的時候,第一次看到有空姐來應徵。

王品集團發言人朱文敏表示,今年的確收到一些來自於航空界的履歷,如公關部門一個職缺,就吸引了三個空姐與一個空少來應徵,其他儲備幹部也接到相關人員來應徵。

部分導遊、空服員,由於平常工作特性就是與人接觸,加上房地產市場熱絡而投入房仲業。信義房屋表示,今年自相關產業轉職加入的業務同仁,人數較去年增加二倍。

相關焦點

  • 臺灣觀光產業變「慘業」 業者苦不堪言
    臺灣觀光產業變「慘業」 業者苦不堪言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島內遊客銳減的衝擊,臺灣旅遊業、航空運輸損失慘重,因應嚴峻的經濟形勢,臺灣從今天起降息0.25個百分點,創臺灣地區史上最低利率。  眼前的九份老街空蕩蕩,以往假日一天遊客量大約五萬人,但現在卻僅剩一千人左右,民宿住宿率跌到只剩兩成,餐廳店家也只能無奈拉下鐵門,提前打烊。
  • 臺南觀光業陷「30年最慘」 業者打臉蔡英文「經濟20年最好」說
    端午小長假剛過,馬上又要迎來暑假了,對於旅遊業主來說,暑期檔通常都是他們最期待的時刻,畢竟有大把大把的鈔票可以賺嘛~但對於臺灣的觀光業者,尤其是南部業者來說,今夏的暑期檔卻是「30年最慘」!臺灣某旅館商業會負責人張榮南也表示,墾丁端午住房率平均僅4成 ,散客幾乎都被颱風、豪雨嚇跑,「這不只是飯店業有史以來最難過的端午節,還是30年來最慘的一年 」。
  • 臺灣桃園機場第一航廈入境人數歸零 創41年來最慘紀錄
    【來源:中國臺灣網】桃園國際機場是受疫情影響的經濟重災區。(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4月16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球經濟產業受到巨大衝擊,尤其是航空、觀光旅遊等相關產業。因各地為了防堵境外輸入個案,嚴格管制入出境旅客措施,更是讓航空業叫苦連天,連帶的國際機場的旅客數也是持續探底。
  • 觀光產業變「慘」業 「臺獨工作者」變臉搞投機
    第八屆臺灣熱氣球嘉年華6月30日在臺東登場。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為吸引遊客,主辦方今年不僅打足了廣告,還有歷年來最多的39顆「造型球」,然而,這樣也無濟於事,改變不了人潮銳減的趨勢。臺灣TVBS電視臺報導稱,臺東熱氣球嘉年華開辦以來,2012年曾吸引高達88萬人、帶動20億新臺幣商機,此後便逐年開始下滑,甚至2016年觀光效益只剩過去的1/3,主辦方只能靠著增加熱氣球數量或造型來爭取點人氣。
  • 陸客銳減 臺灣觀光業慘了!
    然而,臺灣的觀光旅遊業卻沒有享受到陸客出境遊熱潮的利好,反而持續遭遇寒冬。臺灣觀光業者感嘆:這光景怎一個慘字了得,臺灣旅遊業的春天何時才能來?   多處人潮「雪崩式下滑」   墾丁是南臺灣著名的度假勝地,細膩的沙灘、湛藍的大海甚為迷人。但是,這般美麗的景色如今卻只吸引了零星的遊客,沙灘上、停車場、墾丁大街都空空如也,沒有人氣。
  • 18廠商釋出逾600職缺 "勞動部"新營徵才最高薪60K
    華夏經緯網10月22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新營就業中心24日將在臺南市新營區美術園區舉辦徵才活動,共有18家廠商釋出逾600個職缺,包括口罩「國家隊」成員恆大公司,徵求機械維修工程師及高階主管等職缺,月薪上看60K,盼吸引人才在地就業。
  • 今年赴臺旅客恐較去年減少千萬人次 觀光產值蒸發3700億
    今年赴臺旅客恐較去年減少千萬人次 觀光產值蒸發3700億 2020年12月21日 13:1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12月21日訊  綜合臺灣《中國時報》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延燒,旅遊業與航空業首當其衝。臺灣交通事務主管部門官員推算,今年赴臺旅客量約落在137萬人次,較去年大減約1050萬人次,流失超過88%的旅客,觀光產值衰退超過3700億元新臺幣。
  • 加拿大航空業有多慘? 機長空姐無家可歸 辛酸入住小貨車 苦中作樂網友看哭
    疫情下加拿大經濟備受摧殘,除了關門歇業宣布破產的零售商外,航空業也是一個冤大頭。加拿大多個航空公司瀕臨破產,受到摧毀性影響。 而在這波大勢之下,昔日捧著金飯碗的空姐機長們,如今慘成失業者,有的甚至「無家可歸」……
  • 疫情衝擊 臺航空業虧損逾53億
    [新聞頁-臺海網]臺海網9月16日訊 據中評網報導 臺當局民航部門日前公布航空公司上半年營運情況,與觀光業同為疫情衝擊第一排的航空業,全部虧損,其中星宇航空虧損金額為13億多元(新臺幣,下同),與臺灣中華航空相近,長榮航空更虧損超過18億元,再加上華信、立榮、虎航等,合計虧損超過53億元。
  • 疫情致觀光餐飲服務業受重創 桃園市資遣人數大增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3月21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新冠肺炎疫情重創臺灣觀光、餐飲服務業,桃園市勞動局表示,桃園市今年3月共163名勞工被資遣,較去年同期的55人大幅增加180%。新竹縣、苗慄縣相比去年同期雖未增加,不過通報資遣人數都在百人以上,以製造業、餐飲業、旅宿業最多。
  • 臺南今年成大陸遊客觀光「冷凍區」業者紛叫苦(圖)
    原標題:臺南今年成大陸遊客觀光「冷凍區」業者紛叫苦(圖)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10月4日電 十一黃金周,不少大陸遊客赴臺遊,許多景點受到青睞,臺灣《聯合報》報導稱,臺南旅遊業者卻感受不到這股熱鬧氣氛,不僅文化古蹟景象冷清,小吃名店也不必排隊就可入座。業者自嘲,前有登革熱、後有市長賴清德主張「臺獨」,今年臺南成了陸客觀光的「冷凍區」。
  • 沒了陸客團+疫情打趴屏東餐飲,業者直言臺當局的補助很尷尬
    臺灣屏東縣烹飪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邱志偉接受訪問表示,臺灣餐飲業面對疫情考驗越來越險峻,現在只能依賴本地人觀光,變成連假經濟,只能靠一周兩天生意或連續假期。恆春地區接團客生意業者準備停業及裝修,屏東市區做固定客源的店家也掉3到4成,三月淡季開始,業者不願苦撐的趨勢會越來越明顯。
  • 臺灣「觀光」慘變「關光」 蔡英文卻宣布旅客人數創新高
    從民進黨當局2016年上臺以來,臺灣的「觀光業慘劇」已經上演了將近4年,追究起責任來,恐怕一心只想著「臺獨」利益、對民生不管不顧的民進黨當局難辭其咎。而且,不只觀光業「關光」,臺灣經濟這幾年也是絲毫不見起色。臺灣旅遊業慘澹影響民生,不斷引發民眾抗議。資料圖片1月13日,臺北股市一開盤,觀光股就慘跌一片。
  • 被疫情逼瘋的航空業!英航空姐機艙內賣春、酷航空姐送餐、國航小姐姐直播帶貨......
    新加坡大概怎麼也不會想到,航空業問題在疫情之後,會引起這麼大的紛亂
  • 觀光慘兮兮!花蓮民宿變「別墅」 藝品店陸續倒店
    觀光慘兮兮!花蓮民宿變「別墅」 藝品店陸續倒店   自大陸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後,陸客赴臺數量出現雪崩,臺灣許多觀光城市成為重災區,尤其花蓮陸客團下降六至七成,有許多民宿入住率僅剩一成,業者想轉賣緩解困境還被套牢。  放眼花蓮車站,雖然還有一些提著行李箱的觀光客,但和過往相比確實少了許多。
  • 空姐脫掉高跟鞋跑去礦場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航空旅遊業,使得許多航空公司大規模裁員,一名原本在維珍澳洲航空(VirginAustralia)工作的空姐近來也因此失業,沒想到她脫下高跟鞋卻改穿上了工人靴,轉行去礦場工作,意外開啟不一樣新人生。
  • 臺灣餐飲零售受疫情重創 業者擔憂當局紓困措施成效
    (抗擊新冠肺炎)臺灣餐飲零售受疫情重創 業者擔憂當局紓困措施成效 中新社臺北3月5日電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臺灣餐飲、零售等行業受到重創。臺當局近期擬推出措施振興消費,但有業者擔憂相關紓困措施的成效。據中央社、中時電子報等臺灣媒體報導,當局經濟主管部門統計處近期調查顯示,有高達六成零售業者認為業績將受疫情影響,餐飲業更不樂觀,有79.2%的業者認為會受到影響。該處副處長王淑娟稱,以SARS經驗來看,受疫情影響,民眾會減少消費需求,但需求不會消失,而是延後。
  • 疫情令臺灣經濟雪上加霜 觀光業恐現倒閉潮
    新冠肺炎疫情讓臺灣觀光產業深陷寒冬,尤其日月潭、阿里山、墾丁等景點,自2016年陸客團減少、去年陸方限縮自由行旅客後,業者已經苦撐不住,如今又有新冠肺炎疫情雪上加霜,讓觀光產業變「慘業」。
  • 新加坡餐廳推行空姐服務,最高3千元,空姐:不全是來吃飯的
    為了能夠增加競爭力與吸引力,新加坡桃園餐飲公司想出一個「新招」。該公司負責人稱,為了在吸引顧客的同時,挑選既能做好服務工作、又能隨時提醒用餐客戶注意個人防護的服務人員時,他們注意到了「空姐」這一群體,該公司認為平時就以服務聞名的空姐們肯定能夠勝任這份工作,畢竟她們在整個的職業生涯中都做得很好。
  • 【現場直擊】臺灣觀光業2萬人的大遊行!史上首次,高舉「兩岸一家親」標語
    走上街頭 2萬觀光業者「求生存」「百萬觀光產業自救會」指出,遊行從下午2時開始,依產業類別分為5大隊,第一大隊為旅行業、優質協會;第二大隊為導遊業;第三大隊包括旅宿、牛肉麵、餐廳、觀光夜市商圈、遊樂區、遊覽車與遊艇業;第四大隊則由觀光精品業組成,第五大隊則是嘉義自救會,將有近2萬人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