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觀光產業變「慘業」 業者苦不堪言

2021-01-14 廈門廣電網

臺灣觀光產業變「慘業」 業者苦不堪言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島內遊客銳減的衝擊,臺灣旅遊業、航空運輸損失慘重,因應嚴峻的經濟形勢,臺灣從今天起降息0.25個百分點,創臺灣地區史上最低利率。

  眼前的九份老街空蕩蕩,以往假日一天遊客量大約五萬人,但現在卻僅剩一千人左右,民宿住宿率跌到只剩兩成,餐廳店家也只能無奈拉下鐵門,提前打烊。

  臺灣九份魚羹店老闆 莊先生:沒有人,你看街上幾個人在走。三個煤氣罐一個小時在等一個客人,你看投資報酬率這樣,從年底,今年過年也下跌到不行。(那這幾天呢?)這幾天越來越嚴重。

  臺灣觀光產業變成「慘業」,臺灣各大旅行社也難免受池魚之苦。以知名旅行社「雄獅旅遊」為例,原本月營收額約有27億新臺幣,受疫情影響,雄獅取消了所有4月30日前出發的境外團體行程,在未來一個半月的時間內,可能面臨營業額歸零的情況。

  遊客銳減,臺灣航空業也面臨經營困難。臺灣華航公司19日公告,去年稅後淨虧損11.99億新臺幣,創下2013年以來最大虧損。為了償還債務,華航公司規劃發行100億新臺幣無擔保公司債。有臺灣媒體就指出,由於疫情的升溫,各條航線都遭到限縮,預期華航今年第一季度難逃虧損命運。

  受經濟形勢影響,臺灣當局貨幣政策主管機構理監事聯席會議決議,從今天起,利率降至1.125%,創歷史新低紀錄,同時下修臺灣今年經濟成長率至1.92%,"保二"破局,較去年12月底時預測的2.57%下調0.65個百分點。

  兩岸脫鉤?先問臺灣經濟準備好未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臺灣島內經濟受到嚴重影響,對此,臺當局祭出多項紓困措施,成效幾何?

  (1)從剛才的新聞中我們看到,臺灣經濟哀鴻遍野,臺灣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副教授何昶鴛表示,觀光業保守估計約200萬就業人口,限制出團的話,光是雄獅、五福兩家大型旅行社虧損就達百億新臺幣。而全臺約有4000家旅行社,假如每家業者都出現類似情況,臺當局目前給出的600億紓困預算根本不足。她指出:如果紓困不及,很可能成為壓倒觀光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2)香港《中評社》也發表評論員林淑玲的文章指出:臺灣經濟蕭條,從目前狀況來看,臺當局的「銀彈」根本是杯水車薪,很多企業都已搖搖欲墜;且愈來愈多人被裁員、減薪、放無薪假,疫情若無法趕快平復,會形成社會問題。

  (3)不過,就在臺灣經濟持續下滑之際,民進黨當局卻在極力推動兩岸政治、經濟脫鉤。香港《中評社》就發文指出:根據相關資料,臺灣的經貿互動有60%與大陸掛鈎、受大陸影響,臺灣每年對大陸貿易順差超過800億美元。現實地看,臺灣經濟並未準備好兩岸脫鉤,也承受不起兩岸脫鉤。「臺獨」勢力非要嘗一下兩岸脫鉤的滋味,最

熱詞: 臺灣觀光產業變「慘業」 業者苦不堪言

相關焦點

  • 觀光產業變「慘」業 「臺獨工作者」變臉搞投機
    第八屆臺灣熱氣球嘉年華6月30日在臺東登場。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為吸引遊客,主辦方今年不僅打足了廣告,還有歷年來最多的39顆「造型球」,然而,這樣也無濟於事,改變不了人潮銳減的趨勢。臺灣TVBS電視臺報導稱,臺東熱氣球嘉年華開辦以來,2012年曾吸引高達88萬人、帶動20億新臺幣商機,此後便逐年開始下滑,甚至2016年觀光效益只剩過去的1/3,主辦方只能靠著增加熱氣球數量或造型來爭取點人氣。
  • 臺當局旅遊補助將到期 業者憂或現倒閉潮
    臺當局旅遊補助將到期 業者憂或現倒閉潮   為救觀光,民進黨當局2018年11月推出"前進宜花東,高屏暖冬遊",2019年又推出擴及全臺的"暖冬遊方案",補助島內民眾旅遊住宿,但到這個月31日,補助就截止了。臺觀光主管部門也證實,補助將不會再延續。此舉讓臺灣旅遊業者擔心,若不再提供補助,春節過後,倒閉潮將加碼來襲。
  • 臺灣旅遊業者林志穎:恢復觀光交流不能排除大陸遊客
    針對後疫情時代臺灣的觀光業發展,南投縣旅館同業公會理事長林志穎接受中評社採訪時表示,仍要設法恢復境外觀光,臺灣旅宿業目前受惠於境內旅遊熱絡,景氣回升,預期這波熱度至少可維持到明年上半年,要能延續,除了取決於臺當局的補助措施長度,業者的努力也很重要,但境內觀光易有疲弱循環,沒有境外觀光挹注
  • 疫情令臺灣經濟雪上加霜 觀光業恐現倒閉潮
    新冠肺炎疫情讓臺灣觀光產業深陷寒冬,尤其日月潭、阿里山、墾丁等景點,自2016年陸客團減少、去年陸方限縮自由行旅客後,業者已經苦撐不住,如今又有新冠肺炎疫情雪上加霜,讓觀光產業變「慘業」。
  • 【現場直擊】臺灣觀光業2萬人的大遊行!史上首次,高舉「兩岸一家親」標語
    海外網9月12日電 據臺媒報導,陸客來臺「急凍」,嚴重衝擊臺灣觀光產業,包括旅館、旅行社、遊覽車、導遊等11個相關產業組成的「百萬觀光產業自救會」,今(12日)將號召300輛遊覽車、2萬人舉行大遊行,希望蔡英文當局正視產業困境。這也是臺灣觀光產業史上首次走上街頭。
  • 觀光慘兮兮!花蓮民宿變「別墅」 藝品店陸續倒店
    觀光慘兮兮!花蓮民宿變「別墅」 藝品店陸續倒店   自大陸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後,陸客赴臺數量出現雪崩,臺灣許多觀光城市成為重災區,尤其花蓮陸客團下降六至七成,有許多民宿入住率僅剩一成,業者想轉賣緩解困境還被套牢。  放眼花蓮車站,雖然還有一些提著行李箱的觀光客,但和過往相比確實少了許多。
  • 疫情重傷營收 謝金河警告:臺灣5大慘業 4月會更糟
    >上市櫃公司揭曉3月營收,不少公司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營收大幅下滑,臺灣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列舉出島內五大「慘」業 據報導,謝金河在臉書發文指出,一場百年一遇的大瘟疫,重創臺灣的產業,很多知名餐廳宣布暫停營業,整體上市櫃公司三月營收也全部公告了,從營收可以看到臺灣
  • 韓國瑜恆春開觀光座談會,全場業者高喊「我們要陸客」
    (觀察者網訊)16日,臺灣高雄市長韓國瑜上午來到屏東縣著名風景區恆春鎮與臺灣觀光業者座談,一位業者大吐苦水,經營8年的3間民宿這個月全部結束營業,抨擊蔡英文執政不力讓業者血本無歸。這段心聲讓在場民眾相當激動,全場一起高喊「我們要陸客」、「韓國瑜凍蒜」,仿佛造勢現場。
  • 臺驚呼旅遊業變「慘業」,有人大喊「還我陸客」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李名】兩岸關係急凍,陸客自由行自8月起暫停後赴臺人數迅速下降,估計今年年底前讓臺灣少賺200多億元新臺幣的觀光收入,旅遊產業變成「慘業」。資料圖為中國大陸遊客與日月潭標誌碑留影。
  • 臺灣「觀光」慘變「關光」 蔡英文卻宣布旅客人數創新高
    從民進黨當局2016年上臺以來,臺灣的「觀光業慘劇」已經上演了將近4年,追究起責任來,恐怕一心只想著「臺獨」利益、對民生不管不顧的民進黨當局難辭其咎。而且,不只觀光業「關光」,臺灣經濟這幾年也是絲毫不見起色。臺灣旅遊業慘澹影響民生,不斷引發民眾抗議。資料圖片1月13日,臺北股市一開盤,觀光股就慘跌一片。
  • 等韓國瑜救觀光慘業!陸客不來高雄13家飯店求售
    華夏經緯網12月11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高雄準市長韓國瑜以「貨出去,人進來,高雄發大財」口號引起廣大鄉親迴響,而他上任後將面臨民進黨長期「執政」留下的燙手山芋,從高雄觀光產業來看,因兩岸關係急凍、陸客不來而備受衝擊,傳出目前至少有13家的商旅飯店待售。
  • 臺南今年成大陸遊客觀光「冷凍區」業者紛叫苦(圖)
    原標題:臺南今年成大陸遊客觀光「冷凍區」業者紛叫苦(圖)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10月4日電 十一黃金周,不少大陸遊客赴臺遊,許多景點受到青睞,臺灣《聯合報》報導稱,臺南旅遊業者卻感受不到這股熱鬧氣氛,不僅文化古蹟景象冷清,小吃名店也不必排隊就可入座。業者自嘲,前有登革熱、後有市長賴清德主張「臺獨」,今年臺南成了陸客觀光的「冷凍區」。
  • 深談臺灣:LED產業是如何變成了LED慘業?
    雖然學生時代如此的互相看不順眼,但是說也奇怪,出社會進入科學園區上班之後,兩個學校畢業生卻如此密切的團結合作衝破重重難關,創造了臺灣科技業的竹科奇蹟,我的很多同學都是主要的一份子,很遺憾,我走了另一條路,沒有跟他們一起創造這個傳奇,雖然現在臺灣的科技業遇到了很多瓶頸,但是我還是祝福他們趕快走出困境再造傳奇。
  • 五星飯店「熄燈」 臺灣觀光業再吹寒風
    臺灣觀光產業之下一步》的文章,甚至提出觀光業出現死亡交叉的觀察。  一方面,臺當局公布的境外來臺旅客數據靚麗依舊,從2015年1044萬人次小幅增長至2016年1069萬人次、2017年1074萬人次;另一方面,旅館、遊覽車、夜市等相關企業或經營者則叫苦不迭,及至停業、出脫資產。  兩方各說各話,真相究竟是什麼?
  • 大陸「黃金周」強勁回歸 臺灣觀光業滋味在心頭
    相比之下,臺灣很多景點空空蕩蕩,以往陸客如雲、熙熙攘攘的景象再也不見,民進黨當局推動「去中反中」政策、歧視陸客,導致兩岸關係倒退,陸客個人遊減少,如今終於自食苦果。雖然實施各種旅遊補助方案,但杯水車薪,根本解決不了觀光及相關產業面臨的困境。
  • 臺南觀光業陷「30年最慘」 業者打臉蔡英文「經濟20年最好」說
    高雄一位不具名旅館業者表示,以往3天連假時,前2天飯店都會客滿,但今年平均訂房率只有6、7成,還有1至2成客人因豪雨臨時取消訂房,最後訂房率剩5成 ,「跟以前差很大」。臺灣某旅館商業會負責人張榮南也表示,墾丁端午住房率平均僅4成 ,散客幾乎都被颱風、豪雨嚇跑,「這不只是飯店業有史以來最難過的端午節,還是30年來最慘的一年 」。
  • 臺灣手工具業者的歷史沿承
    當然臺灣手工具與大陸工具有著一個明顯不同的地方:內地產業鏈從原材料加工開始,而在臺灣地區,企業規模相對較小,但分工更加精細,大部分生產企業都是只有幾十個人的小公司,擁有一兩百人的生產企業已經是大的公司。臺灣手工具業的這種發展模式,更容易形成一個相對緊密的產業鏈,企業彼此之間有很多分工合作,鍛造有鍛造的工廠,加工有加工的工廠,熱處理有熱處理的工廠,電鍍有電鍍的工廠。
  • 業者揭"拆除阿根納遺址"原因 竟與南臺大震有關
    前天怪手無預警敲除四牆四柱,其中一面已呈斷壁殘垣。 記者遊明煌/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2月1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和平島地區地標阿根納造船廠,前天突遭業者無預警拆除,市府啟動暫定古蹟程序,市長林右昌昨天前往會勘,他說,將與業者溝通發展觀光休閒產業的可能性,以創造雙贏取代拆除。    怪手已敲下造船廠的四牆四柱,斷壁殘垣讓許多民眾看了好心疼。
  • 花錢買飛機就是「臺灣安全」嗎?業者呼籲蔡當局關注經濟民生
    這也是「政府」資源配置比例問題,百姓過得好才是臺灣安全穩定的最大力量,是軍購還是照顧民生,就看「政府」取捨。林富男,高雄人,臺灣民眾黨首席中央委員(該黨成立大會主席)。同時也擔任大陸委員會諮詢委員,身兼臺灣藝術研究院院長,經營高雄漢王洲際飯店與墾丁天鵝湖湖畔別墅飯店並擔任總裁,也是南臺灣觀光產業聯盟總召集人。
  • 【兩岸聚焦】震驚:臺灣觀光」產業」真變「慘業「,高檔酒店新竹美麗信閉店11月歇業,想來臺灣投資置產,現在或許是最好時機?
    觀光產業不景氣使客源不足,加上營運成本不斷增加,興櫃企業美麗信酒店公司(9)日董事會決議:將於今年11月25日提前終止新竹分公司新竹美麗信酒店租貸合約,而新竹美麗信酒店亦將營業至今年11月18日,正式吹熄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