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樂四重奏司空見慣,八重奏呢?聽聽吧!

2021-12-10 演奏家網

演奏家網

中西樂器精彩演奏視頻、名家名曲、作品簡析、演奏技巧、樂理基礎、合唱藝術,多方位展現五彩斑斕的音樂世界。

這是以色列愛樂樂團新近上演的在線室內樂系列節目 —— 孟德爾頌《降E大調弦樂八重奏》,作品20。

以色列樂團這八位演奏家是:Sharon Cohen(小提琴)、Saida Bar-Lev(小提琴)、Asaf Maoz(小提琴)、Hadar Cohen(小提琴)、Yoni Gertner(中提琴)、Vladislav Krasnov(中提琴)、Kirill Mihanovsky(大提琴)、Iakov Kashin(大提琴)。

弦樂八重奏這種室內樂形式在孟德爾頌(1809-1847)之前的時代幾乎聞所未聞。今天我們能夠聽到這首降E大調弦樂八重奏還必須感謝孟德爾頌天才的發現。1825年,年僅16歲的作曲家突發奇想,將兩個四重奏組合併在一起共同演奏他的新作。首次聽到這個曲目的觀眾無不感到新奇,它既不是一個傳統的弦樂隊,也不是四重奏組的簡單擴充。人們從湧動的樂音中發現了作曲家希望表達的新思路 —— 一種充滿浪漫精神的形式創新。豐富而飽滿的音色帶給人前所未有的愜意和舒適,博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孟德爾頌隨即成為弦樂八重奏的開創者,他把這首降E大調弦樂八重奏作為生日禮物獻給小提琴教師愛德華·裡茲,感謝他多年的教導以及對音樂創作的種種啟發。

第一樂章快板、中板,但不過於熱情的開頭如春潮湧動,小提琴奏出的上行琶音引領聽眾進入崇高的境界,去展望一個英雄在青年時代的奮鬥歷程。充滿朝氣的號角聲從遠方傳來,激勵人們催鞭前進。一行人馬穿過森林和沼澤,來到期待已久的宿營地。這裡恬靜而美好,處處飄揚著副題那樸素的民歌旋律。壯麗的人生總要伴隨著種種磨難,樂章的展開部仿佛馬隊在陡峭的山路上奮力前行,艱險、痛苦、而充滿信心。伴隨著民歌旋律在低音聲部的慢慢吟唱,黎明的曙光終於再現。音樂恢復了樂章開頭奔騰雀躍的基本特徵,將暗夜中的短暫苦難掃蕩乾淨。

第二樂章行板的情緒似乎一下子又回到了第一樂章展開部即將結束時那種悲哀氣氛中。如泣如訴的中部段落使傷痛的感覺變得更加強烈。大提琴有力地支撐起整個樂隊,使得音響不至於在一瞬間中斷。樂章的結尾,音樂在漫長的漸弱中遠去,最終消失在暮色蒼茫裡。

第三樂章戲謔的、詼諧的,細碎的樂音從薄霧中慢慢透出來,仿佛淅瀝的春雨沉降在地面。雨滴在半空中相互碰撞,輕盈中反射著點點光亮。雨水快樂的舞動著自己的裙擺,讓更多的甘霖落在人間。漸漸地天空開始放晴,一個嶄新的時代就要來臨。

第四樂章急板,這是一個高揚著勝利旗幟的樂章,通篇飽含著貝多芬時代對崇高理想的頌揚。在樂章的開頭,孟德爾頌似乎借鑑了貝多芬C大調弦樂四重奏(作品59之3)末樂章的創作方式,用賦格主題漸次進入的手段寫作樂章的呈示部。與第一樂章相比,這個末樂章顯得更加活潑而喧鬧。主題在各個聲部依次顯現,模糊了樂段之間原本明晰的界線。音樂在細碎的伴奏音型簇擁下向著光明的彼岸前進,將歡樂和榮耀留給每一位真心聆聽這首作品的觀眾。

相關焦點

  • 世界一流的頂尖重奏藝術 | 西班牙皇室的弦樂四重奏
    弦樂四重奏(String Quartet),顧名思義,就是「
  • 這些弦樂四重奏,你必須珍藏一生
    海頓共創作了83部弦樂四重奏,被稱為「弦樂四重奏之父」;而貝多芬的16部弦樂四重奏則大大拓寬了四種樂器的表現範圍。到了十九世紀,弦樂四重奏被認為是室內樂的最高形式,所有偉大的作曲家(包括舒伯特、舒曼、孟德爾頌、勃拉姆斯以及柴可夫斯基)都創作了數部四重奏。從貝多芬開始,作曲家通過創作弦樂四重奏來表達自己最私密的個人情感。
  • 弦樂四重奏(String Quartet)
    (3)巴羅克音樂和古典主義音樂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前者是復調音樂性質,後者是主調音樂性質。從歷史現象來看,在18世紀上半葉古典主義音樂的形成過程中,巴洛克音樂與古典主義音樂之間曾出現一個銜接上的間隙,正是由於弦樂四重奏的出現,使這兩種不同風格的音樂得到了平穩過渡,這種既善於表現復調音樂又能盡現主調音樂魅力的體裁,恰如其分地充當了連接巴羅克音樂和古典主義音樂的橋梁。
  • 5分鐘讀懂弦樂四重奏
    弦樂四重奏【String Quartet】,一種由四件弦樂器組成的演奏形式,也是很多作曲大師們熱愛的一種音樂體裁。因此,電影《鐵達尼號》畫面中的樂隊(2小提+1大提+1低音提琴)其實還算不上通常意義上的「弦樂四重奏」。 為什麼一定是這4件樂器呢?我們來想像一下它們的音域和音色就懂了:當輕盈纖細的小提琴、甜美甘醇的中提琴、渾厚低沉的大提琴組合在一起之後,在整體音域的平衡偏向中低音時,孤軍奮戰的小提琴難免會顯得單薄。
  • 弦樂四重奏才是最經典的室內樂組合
    這樣的組合所能涵蓋的音域比較廣,且非常靈活,視覺上也給人典雅的感覺,所以影視作品中也經常會出現弦樂四重奏。對於作曲家來說,創作弦樂四重奏可以作為交響樂的基礎,尤其是古典風格的作曲家,寫四重奏更是他們必備技能。所以我們會發現四重奏寫得比較好的,大部分是古典主義作曲技術很紮實的音樂家,比如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孟德爾頌等等。
  • 這才是弦樂四重奏的正確打開方式!
    (四重奏/圖片來自網絡) 弦樂四重奏(String Quartet),顧名思義,就是「由四把弦樂器組合而成的室內樂形式弦樂四重奏作為目前最常見最受歡迎的室內樂類型,包含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以及一把大提琴。 與交響樂不同,室內樂總是啟發聽眾通過聆聽舞臺上幾位演奏家的「對話」,找尋內心的聲音。它跟觀眾的交流更為密切並且距離更近。「弦樂四重奏之父」海頓將四重奏比擬為4個人促膝長談,饒有興味。
  • 弦樂四重奏:其實很「親切」,就像一部走心的溫情故事片
    弦樂四重奏的「標配」——2把小提琴+1把中提琴+1把大提琴,四件弦樂器融合成了最和諧、完美的音色。為什麼一定是這4件樂器呢?弦樂四重奏的組合其實跟現在的流行和搖滾樂團很相似,每個人都有自己明確的分工:負責一件樂器,演奏一個聲部。被譽為「弦樂四重奏之父」的海頓爸爸賦予了每件樂器一個「角色」,他曾這樣描述道:第一小提琴像一位才智過人的中年人,言辭精闢,只要找到一個話題,他總是娓娓道來,滔滔不絕。
  • 弦樂四重奏排練需注意的問題
    弦樂四重奏在西方音樂史中有相當多的文獻,地位非常重要。今天,弦樂四重奏已經成為每一個弦樂演奏家音樂生活中必須的部分。許多大師級的演奏家,不僅活躍在獨奏舞臺上,同時也是很優秀的重奏演奏家。然而,獨奏和重奏的演奏概念是大不相同的,其最大的區別在於:演奏弦樂四重奏時要求演奏者完全獻身於整體的效果,而不是突出自己的演奏技巧。
  • 【音樂百科】阿瑪迪斯弦樂四重奏團(Amadeus Quartet)
    阿瑪迪斯弦樂四重奏團(Amadeus Quartet)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四重奏團之一。該四重奏團於1947年在英國成立,由三位因為二戰流亡到英國的維也納音樂家——小提琴家Norbert Brainin、Siegmund Nissel,中提琴家Peter Schidlof與英國大提琴家Martin Lovett組成。阿瑪迪斯弦樂四重奏團以擅長演奏維也納樂派,如莫扎特、海頓、貝多芬、舒伯特的作品聞名於世,幾乎成為此類作品演奏的典範。英國作曲家布裡頓曾將其第三號弦樂四重奏題獻給該團。
  • 【音樂百科】弦樂四重奏(String Quartet)簡介
    從歷史現象來看,在18世紀上半葉古典主義音樂的形成過程中,巴洛克音樂與古典主義音樂之間曾出現一個銜接上的間隙,正是由於弦樂四重奏的出現,使這兩種不同風格的音樂得到了平穩過渡,這種既善於表現復調音樂又能盡現主調音樂魅力的體裁,恰如其分地充當了連接巴羅克音樂和古典主義音樂的橋梁。
  • 西班牙聖保羅弦樂四重奏音樂會!
    弦樂四重奏(String Quartet),顧名思義,就是「由四把弦樂器組合而成的室內樂形式
  • 「致鬱系」《四重奏》完結了怎麼辦?魔都這些地方的「四重奏」在等你呢!
    如果你真的被上面的臺詞戳成了內傷,那只能用劇中的四重奏來拯救你了。畢竟,一邊走心一邊走耳朵,才是打開《四重奏》的正確方法!西班牙歐帕弦樂四重奏Aupa Quartet是近年來紅遍西班牙的一支弦樂四重奏樂隊!他們是一支顛覆傳統的四重奏樂隊。
  • 世界著名的弦樂四重奏組合,誰是你心中的TOP1
    1761年,海頓為艾斯特哈齊親王(Esterházy)在匈牙利的宮廷音樂廳花了大量的精力寫作室內樂,所寫的弦樂四重奏超過了75首。海頓確定了弦樂四重奏的模式,使弦樂四重奏成為音樂家公認最理想的室內樂形式。
  • 黑膠031-德意志之歌-海頓弦樂四重奏op.76 No.3
    海頓作為弦樂四重奏之父,按當前的公認,一共寫作了68首弦樂四重奏,雖然不是歷史上最多的,博凱裡尼比他寫的還多,但弦樂四重奏這種架構和方式,是經由海頓最終確定下來並發揚光大。海頓的後輩,莫扎特寫了23首,貝多芬16首,舒伯特18首。勃拉姆斯一輩子雖然寫了不少,但最後只留了4首,餘下都毀去。海頓即是弦樂四重奏之父,也是交響樂之父。
  • 莫扎特弦樂四重奏「不協和音」|琥珀四重奏公益教育第007期
    邊聽邊看莫扎特弦樂四重奏K465 「不和諧音」演奏:Alban Berg Quartet文:馮逸然有許多人將重奏組員的關係比喻成「四個人的婚姻」或者「形如家人」,我也非常認同這一觀點。我們重奏組建組時間不長,由於受到上一任大提琴同學出國留學的影響,加之大提琴同學稀缺如「國寶」,我們組一度面臨著解散的窘境。後來張同學的加入,才讓我們恢復了正常的學習與排練。 我們商量著將組名也定為「不協和」,其實包含了多重含義,一是戲謔自己水平不高,產生有悖於作曲家原意的「不協和」音效恐是常態。二是我們接觸的第一首作品便是莫扎特晚期的弦樂四重奏名作kv465「不協和」。
  • 茱莉亞弦樂四重奏 首登「天津茱莉亞線上音樂廳」 呈現頂級音樂會
    自三月起,這一系列已陸續為大家推送天津茱莉亞室內樂團在首個音樂季中呈現的表演片段,其中不乏與著名的茱莉亞弦樂四重奏、知名大提琴家秦立巍的合作演出。成立於1946年,茱莉亞弦樂四重奏(Juilliard String Quartet)堪稱美國頂級室內樂團體。七十餘年發展歷程中來屢獲殊榮(包括五度斬獲格萊美大獎),並不斷為全世界聽眾帶來精湛的藝術體驗。
  • 企鵝三星帶花、留聲機「百大名盤」《貝多芬四重奏全集》-義大利四重奏組
    弦樂四重奏這一藝術形式,是由作為貝多芬老師的海頓以及在創作上曾給於貝多芬很大影響的莫扎特開創並形成的。貝多芬一生共寫下了十六部弦樂四重奏,這個數字與海頓的八十四部或者莫扎特的近三十部相比雖然不算多,但這十六部中幾乎每一部都有鮮明的特點,成為弦樂四重奏寶庫中最耀眼的明珠,佔據十分重要的地位。
  • '耶路撒冷四重奏'
    『耶路撒冷四重奏』---- 小提琴家Alexander Pavlovsky和Sergei Bresler,中提琴家Ori Kam和大提琴家Kyril Zlotnikov是以色列著名的弦樂四重奏組合。該四重奏將於6月11日在北京中山音樂堂演出,開啟他們的亞洲巡演,屆時他們會演奏Mozart, Smetana和Bartok的曲目。
  • 爆笑演繹莫扎特,這個「網紅」弦樂四重奏不得了
    他們就是傳說中的古典搞笑天團莫扎特弦樂四劍客(MozART Group)!他們擁有諸多頭銜,全球最受追捧的弦樂四重奏天團全世界坐擁千萬粉絲Youtube視頻點擊量過億國內各大視頻網站點擊量過千萬的超級「網紅」四重奏那麼說到弦樂四重奏,顧名思義就是兩把小提、一把中提、一把大提的組合。
  • 小記者活動回顧 | 丹麥夜鶯弦樂四重奏英文專訪
    來自北歐的美妙樂聲為這個冬日帶來了暖陽,四位美女藝術家分別是: 小提琴家:貢沃•希赫姆小提琴家:約瑟芬•戴爾斯格德中提琴家:瑪麗•露易斯•伯霍特•詹森大提琴家:瑪麗亞•露易絲•林德夜鶯弦樂四重奏成立於2007年,四位女士都是有著多年豐富舞臺表演經驗的職業音樂家,同在丹麥皇家音樂學院教授蒂姆•弗雷德裡克森門下取得室內樂碩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