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盧梭 | 「原始主義」畫家

2021-02-19 當代油畫


亨利·朱利安·費利克斯·盧梭(Henri Julien Félix Rousseau,1844年5月21日-1910年9月2日),生於法國西北部的拉瓦爾市,逝於巴黎。是法國卓有成就的偉大畫家也是法國後期印象派畫家。代表作有《村中散步》《稅卡》《戰爭》《睡著的吉普賽姑娘》《我本人·肖像·風景》《鄉村婚禮》《抱木偶的女孩》《夢》等。

他的畫沒有師授,完全靠自學成功。他自己說:「除了自然之外,我沒有老師。」人們稱他為「星期日畫家」。這類畫家出於完全喜歡畫而作畫,沒有任何規律約束,有著純樸的感情,因而其作品有一種原始的和純樸率真的美感。

他用那純真無瑕的眼睛去觀察世界和感受生活的真諦,這使他的畫具有強烈而鮮明的個性。盧梭畫的主題包羅萬象,除了巴黎市郊,還有手法率真直接的人像,瑰麗的寓言性作品,花卉、尤其是一批富異國情調的大幅幻想式作品,這些作品是他常逛巴黎的公園、植物園、動物園所激發出來的。

《誘蛇者》

《襲擊黑人的美洲豹》

《狂歡節之夜》

《熱帶風暴裡的老虎》

盧梭也常被人稱為「原始主義」畫家。因為他筆下那浸潤著幻想色彩的熱帶叢林風光,人與野獸間充溢著溫情的對視,和一種似夢非夢的神秘情調,很容易將人引向對一個遙遠的古老時代的「回憶」。濾去原始時代血與火的殘酷,留存的只是天真,稚拙,寧靜與生命的單純。這位都市裡的「土著」(他一生未離巴黎)就生活在這個只屬於他的想像的世界裡。正如他自己所說,夢的單純的力量,支配著我的景物。盧梭只是忠實地記錄了一個又一個奇妙的神秘的永遠的夢。是否活著的世界是虛幻的,惟有幻想中的世界才是真實的?盧梭的作品「純淨」得讓你一眼就能看「懂」,卻又總疑心放過了隱藏其中的某種深刻的奧秘。






「他沒有發現新大陸,他生來就住在新大陸」。後來無論具象的達利還是抽象的米羅,超現實主義畫家都發現了這片新奇的土地,都是盧梭風格的延續。而那一顆臻於美善境界的自由的心靈,那一種與生俱來隨風而逝的天真,卻從這不再是新奇的土地上永遠消逝了。

幼年家境並不富裕,1871年進入巴黎市政府海關處擔任收稅員,而終其一生,就是擔任這個安分的公務員;他的閒暇嗜好,就是創作繪畫,曾經獲準在羅浮宮美術館臨摹。曾經參加官方的沙龍展,卻未曾入選;但他仍自得其樂的不斷創作。


盧梭於從巴黎一所收費站中退休後,始全力作畫,因此博得「關稅員」的稱號。別人常把他歸為「原始的」「素人的」「周日畫家」之列,他卻光明正大地認為自己是不折不扣的專業畫家。

1891年起常至植物園觀賞溫室裡的熱帶景物,創作了許多充滿幻想式的作品,如「睡眠中的吉普賽女郎」、「夢」等,1893年退休之後,生活清苦,卻全心投入繪畫創作;他充滿想像的作品,卻獲得了詩人的讚賞及畢卡索等前衛畫家所推崇。

《夢》  紐約現代美術博物館藏

這幅作品是盧梭逝世前最後一幅傑出的作品,可以說代表了他的整個風格與追求。在畫面左角,盧梭將他初戀時的情人畫在沙髮長椅上,置身於充滿夢幻的熱帶叢林中。在這片森林裡,奇花異草鬱鬱蒼蒼,兩隻獅子虎視眈眈,還有隱藏在森林深處的大象和禽鳥,以及慘澹月光下吹奏長笛的黑人,營造了一種異國情調和帶有神秘意味的夢幻之境。

《睡著的吉普賽人》

這是一幅具有異國情調的作品,一位席地而睡的吉普賽人和一頭雄獅在空曠冷峻的沙漠境界中格外神秘莫測,具有明顯的超現實主義畫風。








盧梭畫的主題包羅萬象,除了巴黎市郊,還有手法率真直接的人像,瑰麗的寓言性作品,花卉、尤其是一批富異國情調的大幅幻想式作品,這些作品是他常逛巴黎的公園、植物園、動物園所激發出來的。

盧梭創作熱衷於創造一個幻想的世界,他的藝術很難歸到哪一派,但他的畫法屬超現實主義。他似乎總是生活在一個夢幻的世界,這種與生俱來的愛幻想的天真性格,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也充滿天真爛漫,他的畫具有原始童話般的魅力。




-END-

相關焦點

  • 亨利.盧梭-在藝術的世界裡天真了一輩子
    每個時代都有先知,二十世紀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先行先知便是亨利盧梭。
  • 盧梭:天真了一生的大藝術家
    此後盧梭平均每年都有5幅以上作品展出。亨利·盧梭自學繪畫,獲得先鋒派認同後,應畫家羅伯特·德羅奈母親的邀約,創作了《誘蛇者》。在月光朗照的叢林中,一個神秘的人物正吹奏長笛,召喚她的寵物蛇從植物中現身。畫面的每個元素,從青翠蔥鬱的熱帶常綠植物到月亮和火烈鳥,看起來仿佛是用布料拼貼做成,讓構圖呈現出二維平面感。
  • 《夢》- 亨利·盧梭
    在畫家不失童心的優美筆觸裡,我們仿佛走進了童話的世界,皎潔的月光下,黑人吹奏著巫師的魔笛,獅子、犀牛等所有動物都變成了通人性的精靈,與人相親相愛,人們之間也沒有黑人、白人的種族歧視,整個世界在花果的異香中變得簡單、純潔、清新、美麗,充滿了欣欣向榮的力量。
  • 亨利·盧梭與他的曠世傑作 140 幅
    不過我們今天不說少年派和李安,讓我們來說說盧梭吧亨利·盧梭的幻想世界與他人完全不同,卻同樣有力。曾經,高更為了尋找原始的「純真」而遠渡重洋;而盧梭卻從未離開巴黎,這是一位從未受過訓練的「純真」畫家。盧梭在 1885 年從關稅站退職的時候,還只是一個未經訓練的業餘畫家。1886 年,他開始整天畫畫,並且定期在獨立沙龍展出。他畫了一輩子的靜物和風景,使我們想起歐美各地業餘畫家和民間藝術家的作品。
  • 法國自學成才的畫家亨利·盧梭繪畫作品
    亨利·盧梭(Henri Julien Félix Rousseau),法國著名畫家,1844-1910。畫家亨利·朱利安·費利克斯·盧梭(Henri Julien Félix Rousseau)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因為以天真或原始的方式繪畫而受到嘲笑,但最終,在巴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亨利·馬蒂斯(Henri Mtis)和其他年輕藝術家的支持下,他被認為是自學成才的天才。
  • 盧梭的奇想世界
    大約在19世紀末,美術史上出現了一個新的名詞「星期日畫家」,同時他們又稱樸素派畫家,他們風格各異,感情純樸,常常是基於自己對繪畫的熱愛而作畫,他們的畫作包含著他們對世界最真摯的感受,而盧梭就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之一。
  • 盧梭的名言精選
    —— 盧梭 4、從我們心中奪走對美的愛,也就奪走了生活全部魅力—— 盧梭 5、懷著善意的人,是不難於表達他對人的禮貌的。—— 盧梭 8、為人善良和正直才是最光榮。—— 盧梭 9、由於過分審慎,人們對於時機就會重視不夠,就會坐失良機。
  • 李強:盧梭《社會契約論》
    盧梭的這兩篇論文往往引起人們的誤解,以為盧梭要求回到原始的自然狀態去。實際上,盧梭的目的是探討人類是否可能既過一種社會生活,又不失自由與平等。1762年完成的《社會契約論》是盧梭在這方面努力的重要著作。同年出版的《愛彌爾》從更廣闊的視角探討了相同的問題。
  • 盧梭名言名句大全
    ——盧梭  2、節約與勤勉是人類兩個名醫。——盧梭  3、在兒童時期沒有養成思想的習慣。將使他從此以後一生都沒有思想的能力。——盧梭  4、在敢於擔當培養一個人的任務之前,自己就必須要造就成一個人,自己就必須是一個值得推崇的模範。——盧梭  5、我知道必須讓孩子們有所專心,怠慢乃是孩子們最可怕的危險。
  • 從業餘到專業 現代藝術之父亨利·盧梭的自學之路(下)
    最後,盧梭的作品讓他獲得了經久不衰的美名。尤其是那幅有著奇異的茂密的叢林場景的作品,名為《熱帶風暴中的老虎》(1891年),是第一幅讓人們都記住他的作品。這幅作品是盧梭在他生命的最後六年中畫的,畫完這幅作品後盧梭於1910年去世,享年66歲。那麼這樣一個笨手笨腳的人是怎麼成為現代藝術中的名人呢?
  • 盧梭成長路上的好與壞
    (華倫夫人是盧梭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他從華倫夫人身上感受到了母愛、親情、愛情,悲情。)華倫夫人的朋友大胖子又建議盧梭去都靈新建的教養院,那裡可以養活他自己。大胖子出於自身的利益而帶著盧梭去義大利,雖然他的錢全被大胖子的妻子搜過走了,但是沿途的美景讓盧梭忘記了種種不快。盧梭到了教養院後,很失望。
  • 盧梭是自由主義的叛徒嗎?
    ——盧梭的《社會契約論》權力關係與自由盧梭認為虛榮心和私有制是人類不平等的兩個根源。無論是以哪一種方式,盧梭都會毫不猶豫地指出,這只會加深二者的不平等,而且作為服從方,布穀都將失去她的自由。因為按照盧梭的觀點,「自由是使自己的意志不屈服於他人的意志,也不使他人的意志屈服於自己的意志」。所以對盧梭來說,理解自由的關鍵首先在於「不屈從」於他人的意志,盧梭痛恨一切意志的屈從,在他看來:「在人與人的關係上,一個人所能遭到的最大不幸,就是看到自己受另一個人的任意支配。」
  • 盧梭和華倫夫人的曠世奇戀
    華倫夫人起初,華倫夫人和盧梭是母子關係。盧梭叫她「媽媽」,華倫夫人叫他「寶貝」。華路夫人彈羽管鍵琴的樣子徹徹底底迷倒了盧梭,讓他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每兩年都會舉辦一些小型音樂會。為了貼補家用,盧梭開始給華倫夫人朋友的女兒教授音樂課。然而就是因為這簡簡單單的事情!華倫夫人的一個朋友看上了盧梭!那媽媽怎麼辦呢?她肯定很嫉妒的!她意識到她的寶貝已經長大了,另一個女人將會把他奪走。因此,為了拴住盧梭的心,華路夫人決定把他當作一個真正的男人來看待!
  • 盧梭為什麼要寫《愛彌兒》?
    盧梭與泰雷茲同居並且生了5個孩子,但是盧梭並沒有與泰雷茲結婚,而且他把自己的5個孩子都送到了孤兒院。 如果說不結婚這件事情容易理解,畢竟薩特和波伏娃也是一輩子沒有結婚(其實在1768年,也就是盧梭57歲的時候,兩個人還是結婚了),但是把自己的5個孩子都送到孤兒院的行為就不容易被理解了。 盧梭為什麼不撫養自己的5個孩子呢?
  • 伏爾泰與盧梭:右派與左派的最初對立
    德國文豪歌德認為伏爾泰標誌著舊世界的結束,盧梭則代表新世界的誕生。這兩人中,一個是「法蘭西思想之王」,另一個是「道德世界的牛頓」,他們被安葬在先賢祠中最顯要的位置。伏爾泰或許料想不到在死後會與盧梭這個無名之輩為鄰,而盧梭可能也不願跟身邊這個最恨的人作伴。伏爾泰曾說:「我平生只見過盧梭先生一面,那是二十五年前,在巴黎。」
  • 馮克利:柏克論盧梭
    人人都知道,他們的領袖之間有很大分歧,但是他們與盧梭最為相似。事實上,他們都與他相似。他們把他的血輸入自己頭腦、自己的作派之中。他們研究他、思考他,只要能從白天作惡、晚上放蕩的生活中分身,他們總是會翻閱他。盧梭是他們的神聖教義。他畢生都是他們的波留克列特斯教義;是他們標準的完美形象。
  • 《懺悔錄》盧梭
    這個人便是我——讓·雅克·盧梭。 我於1712 年生於日內瓦。父親是個窮鐘錶匠,母親是個牧師的女兒。我一生下來便要了母親的命。我兒時酷愛讀書,崇拜希臘和羅馬的古人。我也有不少缺點,嘴饞,搞過惡作劇。我性喜柔情寧靜,懷有愛人之心,並切望被人所愛。11 歲時,我愛過一位22 歲的姑娘,但她並不在意,我當時十分氣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