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摘要:遇到欺詐詐騙,我們除了忍氣吞聲自認倒黴,還可以怎樣呢?(點擊閱讀:面對口罩欺詐,一個普通媽媽的維權經歷)
隨著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注重和孩子之間的親子互動,尤其是最近出門機會減少,中國家長和孩子一起玩桌遊的時間也多了起來。
不過桌遊既然叫board game,就表示它即是遊戲也是比賽,只要玩,就會有輸贏。但很多小朋友似乎很難接受輸這個事情,贏了開開心心,輸了就可能要哭要鬧。最近好幾位收到了桌遊訂閱包第一期的同學,都問了相似的問題:
其實不只是桌遊,在各種遊戲、運動、比賽的時候,家長都會遇到相似的情況,所以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解讀一下這個問題。
*再次回答一下,第一期4個桌遊的視頻講解,已經發送過,需要的同學可以通過下面的連結來了解。之後的也會通過「toyreport玩具報告」的訂閱號發布,訂購了的同學記得關注。
很早之前看過一本中國通俗文化分析的書,很可惜忘了名字,作者的一個觀點就是:因為我們傳統中有一個無比強大的「勝者為王敗者為寇」認知,所以在中國的文學、影視中很難出現像《勇敢的心》裡面華萊士這樣的「悲劇英雄」形象。這個觀點聽上去的確挺符合我們對國產影視作品的一貫印象的。
強調勝利或者成功的重要性並沒有錯,但如果過度強調,那我們不僅僅是會失去一些優秀的文學影視作品,也會失去一些別的。因為「勝利」並不是我們努力的目的,而只是一種手段。在很多時候,失敗也是和勝利同樣重要的角色。
可能是因為有了孩子,所以這些年在同學聚會的時候,經常反思一下自己上學時代,到底有過什麼得失。對「失」的共識之一就是:輸的太少了。
從小學到大學,整個求學過程中,自己身邊充斥著各種級別的學霸。但我們在畢業很久之後,再看大家的人生軌跡,其實會發現一些共性問題:
因為小學、中學、大學,一直在贏,所以完全不懂如何面對失敗。當人生終於被迫面對失敗的時候,往往出現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這些年C9高校各個主樓下的血跡斑斑就是這個問題的驗證。
當然絕大部分人面對挫折都沒有選擇這麼極端的方式。但只想贏不敢輸的心理影響可能會一直持續,甚至一生,最典型的一個特點,就是不敢突破「舒適區comfort zone」,在生活和工作上不敢承擔風險。
避免這些問題的方法,並不是不去贏,而是要更早的學會如何面對失敗,從小逐漸了解如何解決挫折感的方法,明白人生不是一次的輸贏而決定的,更重要的是我們從輸贏、從努力中獲得了什麼。
而日常的體育比賽、遊戲、桌遊,都是很好的學習面對挫折感的方式。開始那位家長所提到的,孩子喜歡玩桌遊,但是輸了就哭鬧,是小朋友再普遍不過的現象,這也是小朋友開始學習如何面對失敗的開始。
那如何去幫助孩子更好的面對桌遊過程中不可能避免的失敗呢?
首先家長自己需要首先把自己的心態放平和和平衡。想贏怕輸是任何人的正常反應,小朋友只是還不能良好的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並不代表這些情緒是錯的。不要因為孩子輸了不開心哭鼻子,就責罵孩子,認為孩子輸不起。同樣的,也不要害怕孩子哭鬧,害怕所謂的「心理陰影」,從而放棄這個「比賽」,或者只敢讓孩子贏。
在幫助孩子學習應對過程中,首先需要做的,是家長以身作則為孩子做一個正面表率。要知道很多成年人自己也不能很好處理遊戲中的挫敗感,這些案例可以從打牌輸了掀桌子,一直數到足球流氓鬧事。如果這樣的情緒在和孩子一起遊戲中展現出來,那小朋友自然就很難明白,什麼才是更「優雅」面對失敗的態度。
另外一種家長總擔心的事情,是小朋友可能因為怕輸就不玩了。想避免這個情況,是要讓小朋友明白,遊戲的快樂不僅僅是來自贏,更多是來自遊戲的過程。喜歡遊戲和喜歡贏是兩個不同的收穫。而想遊戲就必須承擔可能輸的風險,就像子曾經曰過的:有賭未必輸。只有參與到遊戲中才可能有機會開心,如果因為怕輸就不玩,那就什麼快樂都享受不到了。
想避免這個情況,是要讓小朋友知道,遊戲的快樂不僅僅是來自贏,更多是來自遊戲的過程。家長不是去努力消除失敗感的不開心,而是要努力增強遊戲本身的娛樂快樂性。就像文初那位家長提到的,小朋友雖然討厭哭,但很喜歡這次的桌遊,所以我們相信他是願意為了繼續玩這個桌遊,而逐漸接受一定的失敗的。
而體會在失敗中成長的一個簡單方法,就是「復盤」。我們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失敗本身是不會突然生個成功出來的。我們需要做的,是在小朋友了解「失敗不僅僅是失敗」。比如在每盤結束之後,和他一起聊聊為什麼他贏了或者輸了。復盤可以緩解負面情緒,也可以讓他快速提升自己的遊戲技巧,從而進一步提升他從遊戲中獲得的樂趣。
最後,需要提醒一下的是,請家長不要因為怕孩子總輸,就故意偷偷放水。這是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輸了哭鬧時下意識採取的方式,但這樣不僅無法讓孩子學會如何面對挫折,更剝奪了孩子從勝利中真正獲得自信和快樂的機會。
如果遇到一個遊戲的確超過小朋友的能力,或者因為年齡差異,孩子很難在「公平」競爭中戰勝家長,那可以考慮更換更適合他年齡段的遊戲。另一種方法則是調整規則。
雖然都是為了讓「弱者」更有機會勝利,但調整規則和放水並不是一個意思,放水是無視規則,而調整規則的方式是類似棋類比賽中的「讓子」,為水平較高的一方設立更高的獲勝門檻而已。這個門檻可以隨著小朋友水平的提高慢慢降低。比如小朋友贏3次就可以勝利,但家長最開始需要贏8次,然後降低到5次,最後回到和小朋友一樣的3次。
相信還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小朋友在桌遊中學習如何面對失敗,大家如果有興趣,也可以留言一起聊聊你和小朋友一起玩桌遊的時候,遇到過怎樣的情況,以及如何處理的。
與教育相關的文章,可以點擊我們公眾號下方工具欄的【搜索文章】,在搜索欄裡輸入「教育」來進入相關的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