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我未成年,我玩過的桌遊可能比你還多
文章/末末
本文所屬欄目=桌遊眾生
這是桌遊眾生的第11篇文章
大家好,我是末末。六一快要到了,其實很早之前在地核編輯部裡,我們就討論著要做一期六一的人物特刊。但是沒想到……這竟然是我寫了這麼多人物稿後,遇到的最難寫的一篇稿子,畢竟孩子們對於採訪這種形式不像大人們那樣遊刃有餘。好在後來在「家長們」的協助下,輔之我自己的觀察,終於形成了這篇桌遊眾生的兒童節特輯。雖然故事略微有些「支離破碎」,但我相信你能感從中受到桌遊在這些小玩家們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人物:婷婷、甜甜、田大王、凱凱、紳紳
地點:天津市、臺灣省、菏澤市、德國
首先進入我們的「五分鐘Q&A」環節,由於本期主角都是孩子,這個環節被我們變成了「童言無忌」環節,讓我們看看小朋友們生活中都有哪些有趣的小片段吧。
童言無忌
片段1:某天婷婷激動的問我了一個問題:「末末姐姐,你說地核群裡是不是有邪教啊?」我一臉蒙逼,心想什麼邪教,我怎麼不知道?於是我問她:「什麼邪教?你怎麼覺得會有邪教呢?」婷婷竊喜對我說:「是路寒教啊,要不為啥這麼多人都把名字改成『路寒』了呢,肯定是一種邪教。」(詳見「地核閒聊1群」的群友備註名字)
片段2:某次班空,甜甜和另外三個同學一起玩《UNO》,突然同學A大喊「UNO!」(表示他只剩下一張牌),為了不讓他贏,在下一輪的時候,A的前一位玩家B突然打出一張「+4」,甜甜和其他兩個人幸災樂禍地看著A。令人意想不到的發生了,A四張牌抽了三張「+4」,果不其然,A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片段3:今年母親節的時候,田大王在爸爸的帶領下給媽媽買了花,還和媽媽說了生日快樂。晚上田大王在玩積木的時候說是在搭禮物。李靖(田大王媽媽)竊喜,心想這是不是在給我搭禮物,便跑過去問:「你這是在幹什麼?」「做禮物。」「那你的禮物是給誰的?」「給Dani(幼兒園老師)。」
片段4:一次Peter和兩個孩子玩《金金樂盜》,玩著玩著突然隨口問:「每次都丟骰子比輸贏,輸贏不能控制在自己手上,還要丟這麼多顆搞得很複雜,不覺得累嗎?」然後小兒子紳紳說:「爸爸,你不懂。」Peter一臉懵逼:「哈?」「因為玩這個,如果輸了就不是我的問題了!」在一旁冷眼看著的大兒子凱凱突然接話:「對啊,而且上次一個叔叔說,多顆骰子是遊戲的幻術啦!幻術啊!幻術你懂嗎?不多顆就不好玩了!」
婷婷(10歲)
鬼馬「桌二代」
五一假期,終於能讓人感到些夏日的氣息,而在天津郊區的別墅裡,一場桌遊大戰正在酣暢淋漓的上演,這是地核正在組織的假期桌遊聚會。
婷婷和地核成員一起玩《金銀島》
在桌子旁邊,有一個身影非常特別,她是房老師的小表妹婷婷。雖然只有10歲,但是婷婷在圈內已經是小有名氣,她時常出現在地核的小漫畫和視頻裡,也偶爾跟隨著地核參加桌遊活動。
婷婷似懂非懂的聽著《雷克霍特》的規則,對於這個不算複雜的工放德式遊戲來說,她似乎並沒有明白其中的策略,但是還是樂在其中。在遊戲裡,她好像並沒有明白種地到底有什麼用處,只是不停在買菜,這讓開始遙遙領先的她沒過一會就變成了倒數,不過還是會歪打正著卡一下別人。即使這樣,她依然玩的很認真,時不時也會抓耳撓腮的長考一下,又或是和旁邊的哥哥姐姐撒嬌,求他們給點提示。
婷婷和地核成員一起玩《雷克霍特》
這不是婷婷第一次玩策略遊戲,之前她還跟著大家一起玩過《展翅翱翔》《南美高原》等。對她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能夠把遊戲流程順下來、獨立完成所有操作已經很不容易了,對於遊戲策略什麼的,她每次都是雲裡霧裡,也經常會大比分落後於其他成人玩家。
婷婷和地核成員一起玩《我的小小鐮刀》
不一會兒,結束了工放德式遊戲後,婷婷便嚷嚷著要玩毛線。相對於策略遊戲,婷婷更喜歡和擅長毛線遊戲。在等待晚飯的間隙,一場地核內部的拉密「比賽」如火如荼的進行。
婷婷起手的牌很不錯,在其他人還在摸牌的時候,她很快就「破冰」成功,結果好景不長,沒過一會工夫,她就陷入了「瓶頸」,接連好幾輪沒有出牌,從最開始的領先到後來的和其他人旗鼓相當。後來,婷婷摸到了一張關鍵的牌,憑藉著對手的助攻,在「軍師」阿聯的幫助下,順利打完了所有的牌,獲得了這場比賽的勝利。
婷婷和房老師、房媽媽一起進行家庭桌遊
「哈哈!我贏了!我還想再玩一輪!」伴隨著晚飯的飄香,大家結束了這一場桌遊的比賽,婷婷戀戀不捨的收起了桌子上的桌遊,她希望假期的時間能過的再慢點,這樣就能玩更多的桌遊了。
婷婷和房老師一起進行家庭桌遊
婷婷是典型的天津女孩,活潑、不矯情、耿直、話密。只有10歲的她卻有接近150cm的個頭,要不是說話的語氣裡還帶有點奶聲奶氣,否則你真的會把她當成一個大人來看。別看她年齡小,但是玩桌遊的「圈齡」卻並不短,到現在她也玩了四年的桌遊,你絕對不能把她當成一個「萌新」來看待。
「婷婷,你想不想玩個桌遊?」四年前假期的某一天,當時還只有六歲的婷婷又一如既往地跑到表哥(房老師)家玩。雖然對表哥家的桌遊牆「覬覦」已久,但無奈年齡太小無法上桌參與遊戲,這讓婷婷對桌遊充滿了好奇。而今天,表哥竟然主動提出要帶她玩桌遊,這讓她又驚又喜。
在婷婷6歲前,房老師視她為桌遊毀滅者
在婷婷期待的目光之下,一盒《神cup妙手》被「端」上了桌子。因為婷婷年齡小,剛開始就只能從基礎的入門遊戲開始玩起,於是房老師選擇了一個拼手速的遊戲。伴著鈴鐺叮叮噹噹的響聲和兩個人歡樂的笑聲,婷婷雖然在第一次桌遊體驗上輸了,但是她的桌遊之路卻從此開啟。
從那之後,房老師和大寶身邊就多了個「粘人精」,每到周末節假日,婷婷總會跑到表哥家蹭桌遊玩,也漸漸成為了地核圈裡最小的成員,時不時也會跟著地核參與一些展會和活動。
在今年3月份的T-game桌遊展上,婷婷的身影顯得格外搶眼,她跟著哥哥姐姐們一起玩了《拉密》《王座背後》《金銀島》等遊戲。雖然規則偶爾聽不大明白,但是她還是「小大人」般的像模像樣的打出手裡的牌,展現出點「老手」風範,再做個鬼臉,旁邊的玩家也時長會被她呆萌的表情所逗樂。在這次活動結束後,瞬間思路還在文章裡稱她為「桌二代」。
婷婷是地核的「最小成員」
說她是「桌二代」,既準確,又不是那麼準確。不準確是因為婷婷並不是父母帶入的「坑」,所以也談不上「二代」;而準確則是因為,她雖然不是桌遊玩家的「二代」,但是卻能稱得上是桌遊圈的二代玩家。在80後、90後成為桌遊圈乃至桌遊行業主力的今天,00後的婷婷,的確是桌遊圈未來發展的新鮮血液,稱她為「桌二代」一點也不為過。
在天津上海道小學的教室裡,伴隨著鈴聲的響起,小朋友們進入到了中午活動的時間。在老師的默許下,婷婷從抽屜洞裡掏出來從表哥家「借來」的桌遊,開始了她桌遊的「傳道」之路。在她的帶領下,班裡有不少同學對桌遊開始有了了解,婷婷也會模仿著表哥的語氣對遊戲規則進行著講解,歡笑聲、嬉鬧聲充斥整個教室,也仿佛點亮了整個桌遊圈的未來。
此時的婷婷或許還不知道什麼叫做「推新」,也不明白她的舉動有什麼具體的意義,她只是想找尋幾個能陪她一起玩桌遊的玩伴,她也時常吐槽老師不讓他們玩桌遊,亦或是小夥伴周末出不來一起玩。但像婷婷一樣的這些「桌二代」,從另一種層面上來說或許是桌遊圈未來的希望。
現在婷婷會自己看規則書並給大家教學
在和婷婷聊天的過程中,她一直在「聒噪」的問我各種問題:
「末末姐姐,你說我同學他們為什麼周末不能來和我玩桌遊啊?」
「末末姐姐,你帶我玩這個遊戲好不好?」
「末末姐姐,你為什麼沒有男朋友啊?」
「婷婷,你作業寫完了嗎?」我笑著反問。
「啊~~~~你們這群魔鬼!」
甜甜(13歲)
「重策」愛好者
和婷婷一比,身在菏澤的甜甜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她已經有三個月沒有玩過桌遊了。自從去年升入初中開始,功課量變得越來越多,時常會壓得她喘不過氣來,就更不用說能夠安靜坐下來玩一次桌遊了。
甜甜是地核成員曉川的妹妹,曉川入坑後,因為時常找不到玩伴,於是便拉著妹妹一起玩桌遊。別看甜甜年齡只有13歲,卻已經玩過50多款遊戲,或許比一些新手成人玩家玩的還要多,這其中也不乏《殖民火星》《農家樂》《法師戰爭》這種策略程度比較高的遊戲。
後來曉川離開了家鄉工作,甜甜玩桌遊的時間便減少了很多。今年過年的時候,在甜甜的強烈要求下,兩個人又拿出了《農家樂》,打算一決高下,這是甜甜最喜歡的桌遊之一,也是她開過次數最多的遊戲之一。
和那些對抗性高的遊戲相比,甜甜更喜歡這種有點「自閉」的種田德式。當卡牌被分發到手中,甜甜認真研究起來手中的牌,思考這局要走什麼「路線」,因為曉川早早搶了起始玩家標記,所以甜甜的行動進行的異常艱難,她也眉頭緊鎖盯著玩家面板,思考著被卡住後該執行怎樣的動作,想要奮起直追,卻無奈因為被卡的「無路可走」,最後大比分輸掉了遊戲。
輸了遊戲的甜甜多少會有點不服氣,也會隨口抱怨兩句,但這並不會影響她對於一個遊戲的喜愛。沒過多久,甜甜和曉川又開始了另一個遊戲,而剛才失敗的事情也被她拋到了九霄雲外。
春節檔的《農家樂》
曉川是2015年入坑的,在那之後的寒假,他便帶了一些桌遊回家,打算和他妹妹以及親戚家的孩子玩,從那時起,甜甜的世界裡便多了一個叫做「桌遊」的東西。《跑跑龜》《UNO》《從前從前》《卡卡頌》,在那個寒假,甜甜體驗到了桌遊帶來的樂趣,也得到了哥哥送給她的第一盒桌遊《跑跑龜》。曉川也發現,甜甜在理解規則方面的能力要比其他同齡的小孩子更強一些。
「哥,我想帶幾盒桌遊去班裡玩,你能借我幾盒嗎?」被桌遊深深吸引的甜甜打算利用班空的時間,和同學一起玩桌遊。於是,每到課間活動的時候,總會看到甜甜帶著同學們玩桌遊的身影。「哈哈哈,34分,我贏了!」桌遊這種方式就像一抹彩虹,讓小朋友們的校園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四月是甜甜的生日,曉川知道妹妹喜歡玩桌遊,便送了她一盒《嗒寶》。甜甜把遊戲帶到學校後,很快就「打遍天下無敵手」,在她的班級裡沒有人可以贏得了她,甚至於在家玩的時候,曉川和他的朋友都打不過甜甜。慢慢地,甜甜就「嫌棄」《嗒寶》太簡單了,便纏著哥哥帶她玩一些複雜點的桌遊。
圖源:BGG
曉川也是早早的發現了甜甜的桌遊「潛質」,恰巧曉川畢業回家後也拉不到人陪他玩遊戲,於是甜甜就成為了他最親密的玩伴。從之前那些簡單的兒童毛線遊戲,到後來的《瘋狂巨著》《失落的城市》《璀璨寶石》《無盡殺戮》《阿爾罕布拉宮》《齋普爾》等輕策遊戲,甜甜在桌遊世界裡的打怪探險之旅又往前進了一步。
有意思的是,甜甜玩遊戲路上最大的「攔路虎」並不是規則的難以理解,也不是策略的困難,而是繁體字的閱讀。因為妹妹太小,曉川不會帶甜甜玩閱讀量太大的英文遊戲,但誰知卻被繁體字的閱讀難倒了。甜甜對繁體字閱讀特別有障礙,一些簡單的繁體字,她幾乎都認不得,這也讓曉川很是頭疼,只能慢慢引導她自己去猜字的意思,慢慢地,甜甜閱讀繁體字的能力突飛猛進,已經基本可以玩大多數繁體遊戲了。她也經常笑著稱自己「又學會了一門語言。」
「你看看你們玩的遊戲還沒我妹妹玩的重呢。」曉川經常會在地核群裡提到甜甜,也會和我們講甜甜玩桌遊的故事。如果用一個標籤來形容甜甜,那應該是「重策愛好者」,她經常會嫌遊戲太輕而拒絕玩,毛線遊戲是絕對不會入她「法眼」的,雖然她今年只有13歲,卻已經顯現出了「極客」的潛質。
某個周末的晚上,曉川無意中瞥到的柜子上已經落灰的《奧丁的盛宴》,突然想到甜甜喜歡農場、種田類的遊戲,加之她最近又嚷嚷著開新遊戲,他下了一個決定:帶著甜甜開重度為3.8的《奧丁的盛宴》。甜甜對這個決定似乎感到有點興奮,但她依然表現得很平靜,在聽完茫茫多細節的規則後,她似乎瞬間就明白了所有規則以及未來要發展的路線,注意力也完全集中在了遊戲上,兩個人就這樣你放一個工人、我放一個工人接替進行著,每一步都非常流暢。這場「戰鬥」持續到後半夜,雖然甜甜沒有獲勝,但這次的體驗也讓她正式邁入了重策玩家的行列中。或許你不會想到,你面前這個帶著點靦腆的13歲小女孩,竟然這麼「重口味」。
甜甜第一次奧丁體驗
自從玩桌遊之後,甜甜也發生了些許改變。第一次和曉川玩《法師戰爭》的時候,作為初學者的甜甜對戰術有些手足無措,和哥哥的差距越來越大,直接放棄掀桌。但曉川卻沒有因此怪她,而是邊收拾盒子邊告訴她,遇到問題不要逃避,要努力解決。後來甜甜慢慢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心態越來越好,從原來的遇到困難逃避、放棄,到現在的慢慢成長。而且,她的數學成績也在接觸桌遊後突飛猛進,還考了兩次第一名,這讓她的信心也更加足了。
甜甜上了初中後,因為進入到了青春期,和父母之間也產生了一些矛盾。那個時候,桌遊變成了她的「解憂樂園」,她每周都會跑到哥哥這裡來,拉著哥哥陪她打上幾局遊戲。曉川和甜甜都是內向的人,也都比較偏愛於的德式遊戲。夜深人靜,燈火通明,兄妹兩人面對面坐著,仔細研究著自己手裡的牌,思考著下一步應該怎麼走,兩個人很少說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只是靜靜地打著牌,偶爾帶上幾句聊天,仿佛時間並沒有流逝,又好似人生。
「哥,這張牌上寫的是什麼意思啊?」
「哥,你怎麼又卡了我的位置了!」
「怪我咯?」
「我這次考試退步了一名,覺得很失敗。」
「別在意這一次考試,你玩桌遊也不會總贏呀,關鍵是你從中學到了什麼、收穫了什麼……」
田大王(3歲)
遊戲小「大王」
李靖的朋友圈裡基本只有三個主題:孩子、桌遊,還有一個是孩子+桌遊。在她最近發的一條小視頻裡,她的孩子田大王正在認真的玩著一款叫做《herissons》的兒童桌遊。田大王只有不到3歲,他用手拿著桌遊裡的小刺蝟,並認真的讀著刺蝟上的序號:「1……2……3……4……」因為年齡小,他的發音並不準確,而李靖在旁邊一邊拍攝,一邊糾正的他的發音:「不是sei,是si……」
李靖今年34歲了,她和老公是大學同班同學,兩人談戀愛後又一起來到德國留學,畢業後就留在了德國,工作、結婚、生子。2016年7月,田大王來到了這個世界,他或許沒有想到,他人生的起點,就要從與這些花花綠綠的盒子打交道開始。
和前面提到的小朋友不同,3歲的田大王並玩不了我們常見的那些桌遊,他甚至連話都沒法完全表達清楚,就更不用說讓他去理解那些深奧複雜的成人桌遊規則了。他平時經常玩的,都是一些兒童桌遊,這些遊戲或許在我們普通人眼裡看來很幼稚,但是在田大王的眼裡,這是一塊令人神往又有些神秘的「新大陸」,而驅使他往前探索的動力,就是小朋友天生的好奇心。
在田大王一歲左右的時候,一天,李靖在逛德國的兒童市場的時候,幾套二手兒童桌遊吸引了她的目光,因為之前對桌遊有過了解,所以李靖毫不猶豫地把桌遊買了回來,沒事就開始在家研究,後來就帶著田大王一起玩。對於很多桌遊圈的成人來說,帶他們入坑的遊戲是《三國殺》《狼人殺》,而長大後的田大王或許會說:他入坑的桌遊是《Bärenhunger小熊》和《Bilderschlange》。
圖源:BGG
「ye……ye…..yi……」一次,李靖正在和老公打《UNO》,結果旁邊的田大王非想要參與進來,但是對於話都說不清楚的田大王來說,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小孩子就是這樣,你越是沒法讓他參與進來,他就越是想要進來玩,就這樣,田大王在旁邊模仿爸爸媽媽說的話,指著那張數字「1」,大聲的念了出來,雖然發音不是特別標準,但是卻讓李靖大吃了一驚,原來孩子的學習能力這麼強,原來桌遊也可以用來開發孩子的智力。
田大王在埃森桌遊展上玩兒童桌遊
《龍之吐息》《make'n'break》《小醫生》《章魚的晚餐》……到現在為止,田大王玩過的桌遊數目已經突破了30種,其中有15種是經常玩的,這對於一個小孩子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數目。而田大王最愛玩的,要數那些遊戲裡帶汽車、帶寶石、帶恐龍以及搭建類的遊戲,這可能是小男孩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對車和器械類的喜愛吧。
前幾天,田大王和爸爸媽媽一起玩了一個叫做《閃靈快手》的遊戲。這是一個找出卡片上沒有物品,並以最快的速度搶到它的遊戲,田大王認真的聽媽媽講完了規則,還時不時的點點頭,仿佛表示自己再認真聽。李靖打出了一張牌,田大王猶豫了一下,拿起了紅色的椅子,看著媽媽,李靖微笑的點了點頭,示意他答對了,田大王臉上露出了「驕傲」的表情,而在他不會答的時候,也會看著媽媽,希望能獲得一點提示。這個遊戲對田大王來說似乎有點難,玩了半個小時後,他對著李靖撒嬌:「媽媽,這個難,我不太會,我不想玩,換一個吧。」
雖然偶爾「嫌棄」遊戲難,但是田大王是非常喜歡玩桌遊的,甚至於每天都會晚上一會,他每周「開局」的時間,或許比很多成人玩家都要長。特別是和爸爸媽媽一起玩的時候,他會表現的特別激動,經常處於「瘋狂」的狀態,蹦蹦跳跳,很是開心。
有一次,李靖和老公在玩《加拿大棋》,因為拿棋子彈來彈去,這樣的動作吸引了田大王的注意,他好奇地湊過來眼巴巴的看著,因為孩子太小,李靖也並沒有給他講解遊戲規則。但田大王似乎自己「悟」出了規則,就把自己的一個大怪獸玩具放在棋盤中間,用超級飛俠的模型推出去打大怪獸,後來李靖見他「悟性」如此之高,便帶著他一起用棋子玩。
田大王在和爸爸玩《加拿大棋》
有時候,田大王玩桌遊時也會「耍賴」,這也讓李靖拿他沒辦法。他會在擲骰子的時候來一個「假摔」,直接把骰子放到自己的想要的點數上,然後笑眯眯的告訴李靖:「媽媽你看,是這個,耶!我贏了!」這也讓李靖拿他很沒辦法。
某天田大王自己坐在那裡玩《make'n'break》,這是一個堆塔的遊戲,李靖看了看表,他已經自己安安靜靜地玩了半個多小時,絲毫沒有疲倦厭煩的意思。遊戲的配件很小,田大王經常一不小心就就把堆好的塔碰倒,但他絲毫沒有厭煩,還會自我安慰的說一句「沒關係,再來一遍。」或許在孩子身上,有著成人缺失的那些優秀的品質,而這些,都讓他們在桌遊中不自知的找到了。
在田大王眼裡,桌遊或許是一些形態各異的物件,是可以拿在手頭和爸爸媽媽一起玩的玩具,更是他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在桌遊的世界裡,他可以看到很遠很遠,小到爸爸媽媽,大到整個宇宙,就像一個美夢,編織著、點綴著。
「你以後長到爸爸這麼大的時候,還會玩桌遊嗎?」
「會。」
「那到時候你還會陪著爸爸媽媽一起玩桌遊嗎?」
「嗯。」
「那我們拉鉤吧。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
凱凱(10歲)、紳紳(7歲)
桌遊「兄弟營」
「跟 10 歲的兒子和兩位朋友玩《天堂與美酒》。哎,等等,十歲的兒子終場竟然第二!這代表我以後是不是不用再邊緣人了哈哈!」
在Peter的微博上,經常會看見他曬和兒子玩桌遊的微博。Peter就是圈內十分有名氣的桌遊菜鳥,在剛才發布的微博後面,他設定的標籤是「#十年養成#」,這既是他作為一名父親對孩子生活的記錄,也仿佛在玩一個「養成類」的桌遊,領著孩子一路在生活中「打怪升級」。
Peter的微博,記錄了他和孩子玩桌遊的點滴
Peter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凱凱,今年10歲,老二叫紳紳,今年7歲。因為兩個孩子從小就看著爸爸玩桌遊,而且家裡面並沒有安裝電視,做完作業後也沒有什麼可以娛樂的事情,所以兩個孩子便跟著Peter一起玩桌遊。
兄弟倆在「養成」的路上總有一些標誌性的「成就」可以拿:三歲,玩簡單的積木遊戲;五歲,玩一些簡單的桌遊和抽象遊戲;七歲,可以跟著玩沒有閱讀量的輕策遊戲。凱凱現在最愛和爸爸一起玩《農家樂》,而紳紳最愛的玩的遊戲則是《奇雞連連》。家裡對兩個孩子玩桌遊並沒有太大限制,只要求他們在寫完作業之後才能玩。而Peter也時常陪伴他們,像老師一樣,給他們講一些桌遊本身之外的典故、歷史,或者由來。
「到我行動了!」在休息日的時候,你會看到在臺灣的家裡,一位父親帶著兩個兒子一起坐在桌旁,玩著一個桌遊,孩子們時而認真思考,時而嘰嘰喳喳,但是總是能看到三個「爺們」臉上的笑容,這或許是家庭遊戲時光能夠帶來最大的收穫。而家庭的桌遊時間,就像是一個「兄弟營」,這個營裡不僅有凱凱和紳紳兄弟倆,還有他們的爸爸Peter。
「兄弟營」在進行《駱駝大賽》
有一次,Peter和兩個孩子一起玩駱駝大賽。凱凱對押注這件事很有興趣,從頭到尾都在選邊戰隊,表現的特別積極活躍。相反的是,紳紳則安靜的在一旁看著,觀察爸爸和哥哥的行動,爸爸和哥哥做什麼,他也跟著做。但最後的結果是沒認真玩、但每回合認真拿押注版的爸爸贏了,隨便亂做事的紳紳得了第二名,而精算選手凱凱只得了最後一名。
遊戲後,努力玩遊戲的凱凱有點沒法接受失敗的現實,而Peter則安慰他說:「你看,人生不是精打細算就會勝利的,有的時候眼睛迷糊一點,說不定視野會更開闊一些。你不要只盯著駱駝跑幾步,可能就會想到押注版要怎麼拿。沒有框架的人,才是真的玩家。」看著凱凱破涕為笑,Peter的臉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三人《農家樂》家庭模式
在凱凱9歲的時候,一天半夜,Peter正在和桌友開《農家樂》,結果半夜起來上廁所的凱凱突然被吸引來了,死活賴在桌子邊不肯走,硬是看他們打完了一局才回去睡覺。第二天,他跑來問爸爸能不能借他iPad讓他和弟弟看一下《農家樂》的教學視頻。Peter滿臉狐疑,心想這麼小的孩子能看懂什麼,就當是給他倆打發一下時間,他打開了一個他覺得講的不錯的教學視頻,兩個孩子便興致勃勃地看了起來。
結果,晚上吃完飯後,凱凱突然激動的跑過來,說是想要玩一場《農家樂》家庭模式,這讓Peter十分震驚:「你真的懂規則了嗎?」
「會。我在腦海裡試跑了一次。」
「一個人吃幾份食物?」Peter問。
「兩份,還沒工作的新生兒一份。」凱凱的回答讓Peter十分吃驚。於是,「兄弟營」三人便坐下開了他們人生中的第一場《農家樂》家庭版三人局。看到凱凱第一手拿三木的時候,Peter還覺得有點不真實。時間滴答流逝,兩個孩子的操作也比想像中的熟練,凱凱全程幾乎沒有問什麼問題,而6歲的紳紳竟然也懂得什麼叫做工放,只會問一些「怎麼拿食物?」「怎麼做食物?」之類的問題。遊戲結束後,Peter拍下了兩個孩子的農莊,到現在看到圖片,還有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
三人《農家樂》家庭模式
除了玩桌遊外,凱凱還會自己「設計」遊戲,聽上去有些不可思議吧?去年年底的一天,凱凱找到Peter,說他做了一個卡牌對戰遊戲,叫做《勇者大戰》,希望爸爸能幫忙測試一下。Peter內心是「黑人問號臉」,但還是陪著凱凱坐下來測試了遊戲。因為凱凱設計的每張卡牌的技能都很「暴力」,兩人局不到三分鐘就結束了,當然是凱凱被爸爸幹「趴」了。「你這設計很奇怪,你不是不喜歡骰子嗎?為什麼還要設計這種打人一滴血結果還要擲骰子多打幾滴的被動技能?」
凱凱自己設計的遊戲《勇者大戰》
「爸,你不懂,這叫暴擊啦!」聽到孩子的回覆,Peter覺得既有趣又哭笑不得,他給了孩子一個「白眼」後,心裡還是樂開了花。是爸爸,是老師,更是兄弟,這是他父子之間親密而有趣的回憶。
「聽說你要帶到學校跟同學玩?」Peter拿起凱凱不知道從哪一盒桌遊裡拿出來的指示物端詳道。
「對啊,我還問他們說,如果這一盒要賣,他們願意花多少錢買呢?」
-END-
採訪後記:讀者可能會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在每一個孩子內容的最後,我都是用一段對話來結尾的。因為孩子是最單純也最童言無忌的。我一直覺得桌遊其實是有教育功能的,另外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印象很深的是,在桌遊菜鳥的微博裡,我看到了很多親子遊戲的記錄,裡面不僅有遊戲的過程,更有從遊戲中悟出的人生道理。這些道理,或許我們成年人有時候都會不明白吧。一盒小小的桌遊,其實包含的,是大大的世界啊。最後,我想在六一祝福每個小朋友們都能健康成長,祝福每個大人都能永葆內心那份孩子般的純真。節日快樂!
下一期的桌遊眾生,是我們的父親節特別文章,我們採訪的是桌遊圈的學霸老爸、有著自己桌遊育兒公眾號的許家進。在這裡,我們也向大家徵集「五分鐘Q&A」的題目,你有什麼想問許家進的呢?可以留言給我們,有趣的問題末末將幫你問被採訪者喲~
下一期桌遊眾生,我們不見不散。
在6月14、15、16日廊坊桌遊展的現場,除了超多桌遊獎品,我們也為大家準備了桌遊眾生的「抽獎限量版」明信片,歡迎大家前來索取~!
本文作者
採訪預約
推薦自己或身邊的人融入我們的故事
請添加微信lindyyoyo
更多桌遊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