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漢字書寫,是美好歲月的回憶

2021-03-02 秦漢胡同國學

漢 字 書 法 之 美

文/蔣勳

漢字書法的練習,大概在許多華人心中都保有很深刻的印象。

以我自己為例,童年時期跟兄弟姐妹在一起相處的時光,除了遊玩嬉戲,竟然有一大部分時間是圍坐在同一張桌子寫毛筆字。

正襟危坐,開始練字了。

「上」「大」「人」,一些簡單的漢字,用雙鉤紅線描摹在九宮格的練習簿上。我小小的手,筆還拿不穩。父親端來一把高凳,坐在我後面,用他的手握著我的手。

我記憶很深,父親很大的手掌包覆著我小小的手。毛筆筆鋒,事實上是在父親有力的大手控制下移動。我看著毛筆的黑墨,一點一滴,一筆一畫,慢慢滲透填滿紅色雙鉤圍成的輪廓。

父親的手非常有力氣,非常穩定。

我偷偷感覺著父親手掌心的溫度,感覺著父親在我腦後均勻平穩的呼吸。好像我最初書法課最深的記憶,並不只是寫字,而是與父親如此親近的身體接觸。

一直有一個紅線框成的界線存在,垂直與水平紅線平均分割的九宮格,紅色細線圍成的字的輪廓。紅色像一種「界限」,我手中毛筆的黑墨不能隨性逾越紅線輪廓的範圍,九宮格使我學習「界限」「紀律」「規矩」。

童年的書寫,是最早對「規矩」的學習。「規」是曲線,「矩」是直線;「規」是圓,「矩」是方。

大概只有漢字的書寫學習裡,包含了一生做人處事漫長的「規矩」的學習吧!學習直線的耿直,也學習曲線的婉轉;學習「方」的端正,也學習「圓」的包容。

△蔣勳書法

東方亞洲文化的核心價值,其實一直在漢字的書寫中。

最早的漢字書寫學習,通常都包含著自己的名字。

很慎重地,拿著筆,在紙上,一筆一畫,寫自己的名字。仿佛在寫自己一生的命運,凝神屏息,不敢有一點大意。一筆寫壞了,歪了、抖了,就要懊惱不已。

我不知道為什麼「蔣」這個字上面有「艹」?父親說「蔣」是茭白,是植物,是草本,所以上面有「艹」。「勳」的筆畫繁雜,我很羨慕別人姓名字畫少、字畫簡單。當時有個廣播名人叫「丁一」,我羨慕了很久。

寫「爨(cuàn)寶子碑」寫久了,很佩服書寫的人,「爨」筆畫這麼多,不覺得大,不覺得繁雜;「子」筆畫這麼少,這麼簡單,也不覺得空疏。兩個筆畫差這麼多的字,並放在一起,都佔一個方格,都飽滿,都有一種存在的自信。

△蔣勳書法

名字的漢字書寫,使學齡的兒童學習了「不可抖」的慎重,學習了「不可歪」的端正,學習了自己作為自己「不可取代」的自信。那時候忽然想起名字叫「丁一」的人,不知道他在兒時書寫自己的名字,是否也有困擾,因為少到只有一根線,那是多麼困難的書寫;少到只有一根線,沒有可以遺忘的筆畫。

長大以後寫書法,最不敢寫的字是「上」「大」「人」。因為筆畫簡單,不能有一點苟且,要從頭慎重端正到底。現在知道書法最難的字可能是「一」。弘一的「一」,簡單、安靜、素樸,極簡到回來安分做「一」,是漢字書法美學最深的領悟吧!

大部分的人可能都忘了兒童時書寫名字的慎重端正,一絲不苟。

隨著年齡增長,隨著籤寫自己的名字次數越來越多,越來越熟練,線條熟極而流滑。別人看到讚美說:你的籤名好漂亮。但是自己忽然醒悟,原來距離兒童最初書寫的謹慎、謙虛、端正,已經太遠了。

籤名籤得太多,籤得太流熟,其實是會心虛的。每次籤名流熟到了自己心虛的時候,回家就想靜坐,從水註裡舀一小杓水,看水在赭紅硯石上滋潤散開,離開溪水很久很久的石頭仿佛忽然喚起了在河床裡的記憶,被溪水滋潤的記憶。

我開始磨墨,松煙一層一層在水中散開,最細的樹木燃燒後的微粒微塵,成為墨,成為一種透明的黑。

每一次磨墨,都像是找回靜定的呼吸的開始。磨掉急躁,磨掉心虛的慌張,磨掉雜念,知道「磨」才是心境上的踏實。我用毛筆濡墨時,那死去的動物毫毛仿佛一一復活了過來。

筆鋒觸到紙,紙的纖維也被水滲透。很長的纖維,感覺得到像最微細血脈的毛吸現象,像一片樹葉的葉脈,透著光,可以清楚知道養分的輸送到了哪裡。

那是漢字書寫嗎?或者,是我與自己相處最真實的一種儀式。

許多年來,漢字書寫,對於我,像一種修行。我希望能像古代洞窟裡抄寫經文的人,可以把一部《法華經》一字一字寫好,像最初寫自己的名字一樣慎重端正。

我不斷回想起父親握著我的手書寫的歲月。那些簡單的「上」「大」「人」,也是我的手被父親的手握著,一起完成的最美麗的書法。

相關焦點

  • 【正午陽光】藝術欣賞:最初的漢字 by 蔣勳
    ,書寫的藝術成為需要珍視的文化遺產。漢字美學,喚醒著我們的民族記憶。美學大師蔣勳從文字與圖像的關係中解讀不同的文化思維走向,據寓繁於簡的特點解讀漢字文學的魅力。他用最質樸的語言傳達著對漢文化最深沉的熱愛。
  • 《歲月靜好:蔣勳的日常功課》:在節氣更替中找回生命的秩序
    知名美學大家蔣勳在最新的散文作品《歲月靜好:蔣勳的日常功課》(人民文學出版社)中,用圖文互現的方式,分享了他對二十四個節氣的真切體驗,書寫日常生活中面對人生、面對社會、面對大自然的省思。二十四節氣不僅蘊藏著自然流變的節奏,也提醒著我們在時序更替中找回生命的秩序。
  • 蔣勳:歲月·捨得
    我捨不得的少年之初混合著血和酒的身體,戰慄和痙攣的痛,也曾如糖的奶味在歲月中逝去嗎?慢慢知道,真正捨不得的,竟然是歲月。奶味的糖,身體上混合著血和酒的痛,都在歲月裡。像一重一重的落葉,化為塵泥,卻不曾消逝。
  • 蔣勳:美的傳播
    蔣勳:美的傳播副刊部 張一諾他的作者叫蔣勳,是一位美學家、作家、藝術家。他的著作約有30多部,如此勤奮耕耘,只為用布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    蔣勳的書,我是從《孤獨六講》開始讀起的。作為美學家,蔣勳所談的孤獨,更多是一種美學上的感知,而非哲學概念上,對「孤獨是什麼」的探討。    蔣勳認為,孤獨與寂寞不同。
  • 書法是一門關於漢字書寫的學問
    我認為,書法是一門關於漢字書寫的學問。首先,我來談一談關於漢字書寫的問題。我覺得漢字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漢文就是把字集中起來表達文義,就是把這些結晶組合起來形成的串珠,而書寫有它獨特的意義,它是在這一串一串的串珠外面加上的一層光環。在人們的交流中,語言是原始的,我們可以用語音的聲音直接交流,傳達意義,既方便又真實。
  • 規範漢字書寫大賽即將啟動,帶你回味筆尖下的一撇一捺
    攝影 | 洪喜鵬(上圖)簡建文(下圖)為了培養大中小學生寫好字,寫規範字,中山自2009年起連續舉辦全市性規範漢字書寫大賽,每年吸引超過50萬師生揮毫獻墨,在全市掀起一股「規範書寫中華經典名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化風潮。在秋季開學來臨之際,一年一度的規範漢字書寫大賽也要來了。
  • 蔣勳:與世界的關係運行在每一天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蔣勳重新思量了世界與我們自己的關係。在花木雲嵐和四季輪轉中,世界通過自然無時無刻不在彰顯它的律法和愛,蔣勳用228張歲月隨影、48幅心靈畫作、260篇感官行旅、52周私密筆記耐心地勾勒每一天,引領讀者謙卑柔和地與自然相處,做一個健朗開闊的人,在天地間坦然行走;引領讀者在喧囂中靜下心來,去看,在世界物象的背後,見眾生,見萬物,也見自己。
  • 書寫美麗漢字 傳承中華文化!上蔡三小開展生字書寫比賽活動
    校園通訊社:書法,是民族藝術中的精華,「橫豎撇捺折建構華夏漢字,篆隸楷草行會意炎黃文明」,一撇一捺無不透露著特殊的美麗。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在這一個詩情畫意的冬季裡,為傳承中華經典文化,豐富校園文化,培養學生規範書寫美觀漢字的能力,上蔡三小南北校區於12月10日開展了「二年級生字書寫比賽」活動。本次活動南北校區二年級學生全體參與。比賽書寫內容以本期要求掌握的一類字詞為主,採取現場書寫形式,統一用鉛筆書寫。
  • 蔣勳和林懷民:有一種同性之愛,跨越生死
    他用一本書,紀念逝去的愛情,是告別,也是回憶,是重生,也是渡化。其實,我覺得不管是同性之愛,還是異性之愛,能夠體驗到那種深刻的依戀和甜蜜,那都是值得祝福的。蔣勳寫這本書的時候,已經52歲,書中的每一篇內容幾乎是在流動的車廂裡面完成的。
  • 大寒 | 蔣勳:隨蘇東坡走一段,倍萬自愛
    蔣勳曾在文章中寫道:「自愛是傳統文學裡的詞彙,就是要好好珍重自己。蘇東坡晚年給朋友寫信也用到這個詞,『惟晚景宜倍萬自愛』。」今日大寒,刊發蔣勳《歲月靜好:蔣勳日常功課》中的一篇文章,隨蘇東坡走一段,倍萬自愛!(來源:花瓣網)隨蘇東坡走一段過了大寒了,上一年的最後一個節氣,接下來就是等待立春了。
  • 蔣勳:今日山水如此溫柔,眾生都好
    點擊觀看蔣勳老師寄語1、今日山水如此溫柔,眾生都好有時候純粹只是迷戀水面上的一種光,天空的光,雲的 光,水波的光,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都是剎那瞬間變 化的光,或是杜甫回憶中看公孫大娘弟子舞劍時的光。 他的回憶是罷如江海凝清光,是水面上一抹如此安靜的 光,再也不被驚擾了,成為時間裡永恆的光。
  • 用音樂述說少年蔣勳的臺灣故事
    蔣勳音樂劇《少年臺灣》劇末的九重唱,歌詞來自蔣勳的詩《願》:「如果你是島嶼,我願是環抱你的海洋」 曾獲臺灣金鐘獎、金鼎獎及三度金曲獎最佳男歌手的殷正洋,飾演「少年蔣勳」 《少年臺灣》的舞臺簡約而溫馨 這首歌的歌詞來自蔣勳的詩《願》,在他內心,這代表了《少年臺灣》真正深沉的心事。書寫臺灣的心事《少年臺灣》出版時,「喚回少年臺灣的精神」成了臺灣媒體熱衷討論的話題。但提及這個問題,蔣勳卻說,「我沒有能力談什麼是『臺灣精神』。」這本關於臺灣島嶼故事的小說,描述的是蔣勳青少年歲月的記憶。
  • 學術動態 | 基於大規模行為實驗建立的漢字書寫資料庫
    該研究採用聽寫任務,建立了一個漢字書寫的心理語言學資料庫,該資料庫對外公開(https://osf.io/7s9kq/),可用作二次數據分析的資源以及書寫實驗材料製作的工具。書寫過程的認知加工機制是近些年的研究熱點,許多研究者為揭示書寫產生機製做了很大的貢獻。然而遺憾的是,由於小規模研究(樣本小,實驗刺激少)的局限性,其結論的推廣性程度仍值得探究。
  • 蔣勳|倉頡
    文|蔣勳「旦」是日出,是太陽從地面升起。我幻想著倉頡用四隻眼睛遙望日出東方的神情,畫下了文字上最初的黎明曙光。漢字的發明者常常追溯到倉頡。現在年輕人在網絡上搜尋「倉頡」兩個字,會找到一大堆有關「倉頡輸入法」的資訊,卻沒有幾條是與漢字發明的老祖宗倉頡有關的資料了。《淮南子·本經訓》有關倉頡造字非常動人的句子:「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天雨粟,鬼夜哭」不容易翻成白話,或者說,我更迷戀這六個字傳達出的洪荒混沌中人類文字剛剛萌芽時天地震動、悲欣交集的心情吧!
  • 左右結構的漢字該怎樣書寫?有七大規律!
    左右結構的漢字該怎樣書寫?被光緒皇帝封為「字聖」的清人黃自元說:「讓左者左昂右低,以左半部為主的字,左邊要高,右邊要低;讓右者右伸左縮,以右半部為主的字,右邊要長,左邊要短。」但是,黃自元所總結的「讓左」或「讓右」還不夠全面、具體。
  • 日本人擔憂:「電子郵件使66%的人漢字書寫能力退化」
    由於大部分東亞國家在古代沒有自己的書面文字,史書都是由漢字書寫。所以,在廢除漢字後,它們連自己祖先的歷史都看不懂了。雖然日本也曾嘗試過廢除漢字,但它很快就否定了這個決定,因為它發現,上千年來,漢字早已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 蔣勳推出首本原創散文日曆:與世界的關係運行在每一天
    文字部分收錄了蔣勳最新創作的散文作品,這裡面有世界各地的遊歷漫步,有各地風物的生動介紹,有人文歷史的溯源探尋,有電影音樂的不期相遇,也有對故園舊友的綿遠思念,還有對中外傳統文化的重新體悟,更有對藝術和美的隨時發見。伴隨文字的照片,每一幅都是蔣勳親自拍攝。這些照片是作者對自己所思所見的見證和說明,與文字一起構建了蔣勳的日常生活。藉助日曆這樣明晰的形式,蔣勳溫柔又謙卑地分享他與世界每一天的相遇。
  • 寫樂長刀研,當之無愧的「漢字書寫神器」
    寫樂長刀研長刀研是寫樂出的一款「重兵器」,號稱是最好用的漢字書寫鋼筆。
  • 蔣勳:夢紅樓,於一切有情無憎愛
    當初與舞劇演出相關的部分稍做調整,重新回到《紅樓夢》原典,增刪一些文字,特別強調《紅樓夢》中「現代」的部分,就是這新版的《夢紅樓》。這本書以「青春」做主線,是一個大約十歲到十五歲的青少年青春的回憶。現代人閱讀《紅樓夢》容易有年齡的誤差,總覺得那麼成熟敏感的心靈起碼過了三十歲,所以改編的電視電影就與原著本質不符合。
  • 「寫規範字 做文明人」——春暉小學開展漢字書寫大賽
    為了傳承和弘揚中國漢字文化,激發學生對祖國燦爛文化和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展示學生書法風採,春暉小學於9月17日下午舉行了「寫規範字,做文明人」學生寫字比賽活動。本次比賽由教導處精心組織,以課本上的古詩為書寫內容,採取硬筆書法形式,要求學生把漢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