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之後,寶爸寶媽和周圍親朋好友聊得最多的話題肯定是孩子。很多家長總是習慣性的拿自家孩子和別人家孩子比較,一聽到誰家孩子"性格老實"、"從來不頂嘴"、"從來不跟家長要東西",父母就很羨慕,心裡想"自我家那個怎麼就這麼淘氣"!
然而,這樣的性格並不一定是好的。父母只看到孩子溫順乖巧,卻沒有往深層次的方面想。孩子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總是收斂起自己的真實情緒,害怕讓周圍人不高興,卻忘了自己的情緒也要被照顧。
前幾天我侄女過生日,我給她買了禮物去參加生日聚會。沒想到,剛走進宴會廳,就看到孩子在嫂子懷裡哭。
一問才知道,原來侄女邀請了她的幼兒園同學來玩,但是其他人聚在一起,不跟她主動說話。雖然侄女還是個小孩子,但是情緒特別敏感,親戚好友們都誇她"從小就是個會看眼色的人"。
小孩子被同學冷落了,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抱著媽媽哭訴委屈。然而我嫂子當時正忙,不耐煩地說:"哭什麼哭,今天你過生日,哭成這樣誰還想跟你玩兒啊?"
被媽媽吼了一句,這下子侄女哭得愈發傷心了。無奈之下,我嫂子把剛買的零食遞給侄女,讓她分給其他的小朋友,說:"這樣其他人就會跟你玩兒了"。
侄女很是捨不得,但為了得到其他人的喜歡,也只能照做了。果然,把零食分給幼兒園同學以後,他們馬上和侄女又好起來了。
當時我站在旁邊看完了全程,心裡非常無奈。家長都希望自家孩子在同齡人中是個受歡迎的存在,但如果父母教孩子用這種討好別人的方式去收穫"友誼",可能會把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
01"討好型"人格有什麼弊端?
1、這種人的內心極度缺乏自信,忽略自己的想法,只在乎別人怎麼看自己,習慣用討好他人的方式獲得所謂的"友情"與"尊重"。
2、這種人不會說"不",即便別人提出了無理的請求,他也不會拒絕,認為這是自己應該做的。
02那麼這種人格的孩子有哪些特徵?
1、被罵後不說話
小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免不了犯錯,一般來說被,爸爸媽媽罵一頓以後,正常孩子肯定是委屈的大哭大鬧,有時候還會跟父母冷戰。如果孩子被罵了一頓後不說話,沒有一點跟家長頂嘴的意思,那家長就要注意了,可能孩子被罵狠了,已經封閉了自己的心。
2、不管有沒有做錯,總是主動道歉
孩子學會說"對不起",是他們主動反思自我的表現。確實,孩子做錯了事情被批評以後,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肯定要跟家長道歉,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如果家長發現自家孩子在生活中不管有沒有做錯,老是習慣性的說"對不起",那就說明孩子已經變成了討好型人格。
03家長如何避免把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
1、不要總是拿孩子做比較
很多家長總是把"你看看XX家孩子……"掛在嘴邊,在孩子面前誇一通別人的好,把自家孩子罵的一無是處,覺得這樣可以激勵孩子向好榜樣看齊。
然而,這種話說的次數多了,只會消磨孩子的自信,讓孩子覺得自己天生不如別人,長大以後也會習慣性地貶低自己。
2、家長的控制欲不要太強
有些家長的控制欲真的很強,不管在職場還是在家裡都是說一不二的性格。他們不尊重孩子的內心想法,一心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規划去做。
如果孩子從小生活在這樣的控制下,在成長過程中,他不會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長大之後也不敢跟別人說自己的內心想法,變成所謂的"老好人"。
3、家長不要吝惜表揚孩子
曾經看過一個採訪,有些人說他們從小到大,從來沒有聽過父母的一句表揚。其實很多家長都羞於誇讚自家孩子,覺得誇一句,孩子的尾巴就會翹起來。
當孩子有點小問題的時候,家長又會揪住這點小事不停指責。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都沒有了,認為自己天生不討人喜歡,要不斷討好別人才能獲得好感。
總而言之,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慎重,千萬別教孩子"犧牲自我,討好別人"。如果孩子沒有了自我,就會失去自信。這種人格一旦養成了,就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所以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學會拒絕!
另外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