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跟大家分享了《半澤直樹》第一季的人物和劇情亮點,其實,原小說作者池井戶潤的經歷,也超級牛。
池井戶潤這個名字,你可能不熟,但提起《羅斯福遊戲》《下町火箭》《陸王》這幾部同樣講企業商戰的高收視王劇,日劇迷絕對都不陌生。
沒錯,都出自他的手筆。
而且,池井戶潤還是直木獎、江戶川亂步獎、吉川英治獎得主,是繼東野圭吾之後又一個三冠王。
今天,我就帶大家走近這位最受日劇界歡迎的作家池井戶潤,看看他憑什麼成為日劇改編的香餑餑?
不愛推理小說的銀行職員不是好編劇池井戶潤和半澤的部分經歷高度重合,讓人懷疑半澤根本是他幻想中的自己:畢業於頂尖名校慶應大學,為了就業修了法學部學位,進了世界500行中排第4的三菱銀行,並且一幹就是7年。
然而,池井畢竟不是半澤,他的身體裡住著個有文學夢的小男孩。
池井的父親喜歡寫現代詩,拿過好幾個業餘詩歌獎,一直努力成為一名職業詩人。雖然最終沒能如願,但父親的堅持和家裡大量的藏書,潛移默化影響了池井,他孩提時就夢想成為一名作家。
所有類型的書裡,池井最喜歡推理小說,小時候幾乎讀遍了江戶川亂步、橫溝正史等作家的小說。
上大學後,他的興趣逐漸轉移到了翻譯小說,喜歡讀間諜、冒險類小說,特別是史蒂芬·金的小說,還有雜誌上發表的構思精巧的歐美短篇推理小說,比如艾薩克·阿西莫夫的《黑鰥夫俱樂部》系列,總是讓他佩服其中的創意。
成名後接受採訪時,他說,「這些小說的構成、會話手法、情節的推動方式間接塑造了我的小說。」
真文青池井,成為銀行職員後,根本無法接受半澤一天24小時和帳目打交道的工作現實,忍受了7年,實在感到枯燥到快瘋了,終於決定離職。
離職後,他學過稅務、會計,為謀生也設計過軟體。但更重要的是,他開始給各大文學獎投稿,尤其是他從小的夢想——江戶川亂步文學獎。
第一次,失敗了,但第二年,他就人品爆棚,獲獎了!而讓他獲得第44屆江戶川亂步文學獎的,就是一部以他銀行職員經歷為基礎寫出的推理小說,《無底深淵》。
小說以銀行職員的第一人稱展開,懸念是負責債權回收的同事突然意外死亡,留下了很迷的遺言,而死者的妻子又和「我」有過一段情……
據看過的人說,作為推理小說,《無底深淵》其實很一般,缺乏精妙的詭計設計。不過,小說發表的時機很好,恰好遇到1998年日本重大金融醜聞曝光,算是趕上了熱點。
這也是池井戶潤第一部影視化的作品,從此,他在寫作路上勢如破竹。日本書店圖書大獎創始成員之一的內田剛,甚至把他的作品奉為「日本必不可少的文學世界」。
統一的人物和價值觀為什麼池井的小說,這麼受歡迎?
人物是首功。不光是半澤這一個人物,而是一批價值觀和行事信念類似的主人公。
他的主角,往往是某個職業的精英+普羅米修斯式的理想主義人物,在現實社會的潛規則和大企業的擠壓下,始終堅持個人的信念。
系列小說《下町火箭》男主是從事火箭開發的航天技術專家,發射失敗後背了鍋,回到家鄉繼承自家做閥門的小公司,註冊了專利,卻被迫和鑽法律漏洞訛詐他們的不良企業、想要買走專利的大型企業一戰。
《羅斯福遊戲》,主角是精密儀器製造所的社長,明明年輕有為,但在內被元老質疑,在外被貸款銀行刁難。而且,公司還有一支輝煌不再、年燒錢3億的棒球隊急待崛起。
《陸王》,百年老字號卻面臨破產的足袋廠老闆,在一無原料二無技術人員三無資金的情況下,挑戰製作馬拉松跑鞋……
總之,這些故事的主線,可以簡單粗暴地用一句話總結:內憂外患和潛規則下,弱小的公司和堅持信念的主角,該如何崛起?
當然,故事的結局,往往主角們都奇蹟般地勝利了。
而他們之所以勝利,依靠的主要都是對自己工作和職業的信念。他們的價值觀非常統一:人沒錢不行,但沒了夢想,更一文不值。工作,必須創造出你認可的價值。
《下町火箭》裡信仰「技術改變世界」的佃航平說:「工作就像一棟兩層小樓。一層是為了賺錢,但如果只有這一層不免有些狹隘。工作中必須有夢想,這就是這座小樓的二層。只追求夢想而吃不上飯當然不行,但只能吃上飯而沒有夢想去工作也會變得沒有意義。」
《半澤直樹1:修羅場》書封上有句話:「在這世上,我們要想活下去,有兩樣東西必不可少,一個是錢,另一個就是夢想。」
在半澤眼中,相比大公司員工、人人眼中的「社會精英」,那些「對自己的工作懷有自豪感」的手工藝人、創業者,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這些人物就像現實職場中的漫威英雄,池井口中的「上班族俠客」,經過一次次跌落谷底、生死對決和最後一分鐘的反轉,他們最終取得了勝利。
這種相對統一的人物和主題,形成了一種集合的品牌效應,基本上看到池井出品,就會想起以前的人物和故事,會最大程度吸引目標受眾。
「讓人物性格從行動中展現」
雖然主角們的價值觀相似,但絕對沒有臉譜化,實際上每個人物都很生動典型,讓人一眼難忘。
半澤,不用多說,「以牙還牙,百倍奉還」太洗腦;
《下町火箭》的男主佃航平是埋頭做事話不多的理工悶男;
《羅斯福遊戲》的社長細川充則是更理性又幹勁十足的企業家面貌。
池井是怎麼做到的?
接受採訪時,池井說過,在塑造人物時,他選擇讓人物性格從行動中展現,魅力從行為中彰顯。
具體來說,在構思中,「不能讓人物的行動為故事的發展服務,而是人物自身的行動推進故事的發展。這二者絕不能顛倒。」
雖然不凹人設,但他在動筆前會做出詳盡的人設。
池井透露,「在寫一部小說前,他會將所有人物的年齡、外貌、在故事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符合人物設定的真人照片,整理到備忘錄裡,之後故事的發展也嚴格參照最初的人物設定。甚至在他的諸多作品被影視化之後,參與演員選拔的池井戶潤,也會將備忘錄裡的照片作為首要標準。(似乎get到了一種做人設的激勵辦法hhh)」
不過u1s1,相比劇版,《半澤直樹》原版小說的口碑確實要差一等。(去年年底在中國大陸首次出版)
我也去翻看了原小說第一本,覺得有些情節的處理遠不如劇版精彩。
比如小說裡追回5億,是半澤發現了債主手下和債主情婦的姦情,以此威脅,畢竟簡單;劇裡用夢想策反情婦的過程,則既突出半澤心細、有勇有謀,也側面呼應了主題——銀行的價值就是扶持更多普通人。
這也說明,人物的行動還可以不斷修改優化。
娛樂性與現實性的結合
那麼,池井戶潤的原創作,除了創造出半澤這樣一個經典人物,還有哪些亮點?
依我看,勝在娛樂性與現實性的巧妙結合。
他自己說,「我的小說不是企業小說,是幻想小說,是好萊塢式的娛樂小說。」
手撕領導、血性復仇、寄託職人理想是娛樂性,很多自動安利半澤系列給讀者的書店員工說:「通過閱讀半澤直樹系列,能夠完美地消解在現實社會中感受到的鬱悶和壓抑。」
人物的勝利所帶來的鼓舞人心的力量,正是個體在當下所需要的,可以幫助我們熬過最艱難的時刻。這具備巨大的影響力和精神慰藉。
而在當前日本的社會問題之上,融合進池井戶潤親身經歷的一些事件,使人去思考日本階層固化等種種社會性問題,這又讓故事具備了極強的現實性。
還是書評人總結得好:「來源於現實,發展為傳奇,給讀者帶來精神上而不只是知識上的充盈,才是他的風格。」
我想,池井戶潤的這個成功之道,也是最值得類型寫作者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