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模籃球隊不是我一個人的籃球隊,也不是一代人的籃球隊,這是代代相傳的東西。也希望你們能透過我看到許許多多為南模籃球事業奉獻的『孟家森們』。」——這是南模中學籃球隊主教練孟家森老師,接受採訪時所說的。
上海市南洋模範中學的籃球文化源遠流長。學校上世紀20年代就成立了籃球隊。一代又一代南模人的不斷加入,讓這支隊伍不斷壯大,永遠洋溢著青春與活力。到了今天,他們已然成為上海籃壇的霸主。一起來深入了解這樣一位嚴厲又可愛的教練!
「孟」=NO.1!
「孟」在古代有排行第一之意,孟教練在籃球方面也始終以第一為目標要求自己。在他的帶領下,南模籃球隊稱霸上海籃壇已二十餘年,在耐克高中籃球聯賽中已獲得了二十三連冠。對籃球隊員來說可能一生只有一次的「耐高」,對孟教練來說,卻已是陪伴了多年。採訪時,孟教練說自己的腦海裡像放電影般,時常會想起每一次被籃球隊員拋起時的喜悅,想起每一次剪下籃球網作紀念時激動得顫抖的雙手,想起每一次捧起屬於冠軍獎盃時的熱淚盈眶。
是什麼讓南模籃球隊成為校園籃球賽事中的「常勝將軍」?南模的成功沒有秘訣,就是練得比別人多,練得比別人苦。在上海市,南模球隊訓練強度無人能比。「我們現在周六練,周一到周五也練。」
而最能激勵孟教練的還是籃球隊的孩子們的籃球夢,是他們熱愛籃球的赤子心。他回憶道,不少隊員進隊時就鬥志滿滿地說「教練!我未來想進入交大籃球隊!」「我想打CUBA!再參加CBA選秀,想在CBA上場打球!」……這些都讓作為主教練的他時刻牢記著自己肩上的責任,不忘自己的信念。「我一定要帶領著他們奪得冠軍,為校爭光!讓每一個籃球隊員都能有更好的未來!」說這句話的時候,孟家森教練眼裡閃耀著堅定的光芒。勇於拼搏,追求卓越,這是他和隊員們一直堅持的東西。
「家」=南模情結
如今,南模籃球隊已獲無數榮譽,這些都離不開孟家森教練的不懈付出。那麼孟教練與南模,又是從何緣起呢?
1994年,剛剛從華師大畢業的他,還是二十幾歲風華正茂的小夥子,懷著一腔熱血想大展身手——他選擇了南模。「大學四年,我對上海有了深厚的感情,而南模的籃球氛圍是極其濃厚的,籃球歷史又非常悠久。所以當南模向我伸出橄欖枝時,我就毅然決然地選擇抓住這個機會。」
說到是什麼造就了南模籃球隊的斐然成就,孟教練還真誠地說「這離不開學校這個大家庭的大力支持,他們保障了籃球隊的訓練能夠達到最好效果。」南模老校長有一句箴言:「唯天生才皆有用,他人愛子亦如餘」。學校的各位老師都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包容、關懷著籃球隊員。運動員在孟教練隊裡訓練很辛苦,有時難免會落下一些功課,南模的老師一直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來幫他們補習。有一次放學訓練時,孟教練看到有一位老師甚至直接坐在了體育館裡,幫助籃球隊員完成訂正後,才下班回家。這讓隊員和他都感受到了南模這個家的溫暖。
二十七年,他將興趣轉變為工作,更將其變成他一生奮鬥的事業;二十七年,南模成就了孟家森,孟家森教練也成就了南模,書寫了南模籃球隊如此光輝的歷史。
「森」=桃李滿天下
在這二十七年的執教生涯中,孟家森教練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籃球隊員。談及以往的隊員時,孟教練臉上總是流露出驕傲的神情。細數那些老隊員曾經獲得的榮譽時,孟教練眼中閃著光;和以前的高徒敘舊時,聊到那些年訓練時的小趣事,他的嘴角止不住地上揚,滿是慈祥,一改賽場上嚴厲的樣子......
孟教練對這些籃球隊員猶如一位嚴父,「剛剛工作的時候,我還沒什麼經驗,靠著一腔熱血操練球員,對他們嚴格要求。當時我比較注重訓練的手段和方法,希望通過不斷練習,加強孩子們的素質,讓孩子們贏。後來,我就更加注重與孩子們的溝通,我會和他們解釋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希望化被動為主動,只有他們真心願意打,咱們才能打得好!既然是因為喜愛籃球而來到球隊,那麼就要全心全意地付出,付出才會有收穫,才會感到愉悅,這項運動對他們思想上,身體上的影響是一輩子的。」
而如今,孟教練更注重的是球隊的文化建設和傳承。之前一場比賽時,很多人對孟教練在比分領先的時候,還斥責場上隊員的舉動感到不解。孟教練事後認真地解釋說「我希望我的籃球隊員們都要懂得,無論比分如何,都要用心打球,這是對比賽、對對手最起碼的尊重。」學會如何打球前,要先學會如何做人,這是孟教練一直所秉持的原則,也是這樣言傳身教給每一位籃球隊員的。
展望未來,孟教練眼中滿是期待,「現在條件比我們那個時候好多啦,姚明主席很注意籃球改革,籃球的普及度更廣了。我們這些孩子們的路更好走了。不過,我更希望他們能夠將籃球中學到的意志品質運用到工作、學習、生活中去。就比如團隊協作精神、拼搏精神,籃球教給他們的東西,我希望他們一直牢記!」
回憶在南模籃球隊的那段時光,前籃球隊員徐贇祺說道,「還記得高一時的那個春天,我第一次踏上耐高的賽場,儘管我是以觀眾的身份參與其中,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對於比賽的激情,以及那份不亞於場上隊員的緊張。」那段時間對於南模來說是非常艱難的時刻——核心球員在訓練賽中不幸重傷,幾名球隊主力在賽前也有著傷病……這一切對於孟教練來說都是極大的考驗,如何排兵布陣才能擊敗對手,保住連冠的榮耀?踏上賽場,這位戴著眼鏡,宛若文士的儒雅男子沒有絲毫慌亂,他眼中只有必勝的信念。隨著比賽哨聲的響起,孟教練一改儒士之風,進入了他每球必爭的比賽模式,他用那標誌性的「咆哮」提醒著場上的隊員。球隊因為缺少主力,在上半場表現得比較糟糕,比分也落後對手很多。此時,孟教練運籌帷幄,大膽派上之前幾乎沒有比賽經驗的年輕球員。就是這樣一出奇招,成功地打亂了對手的安排,在一波小高潮下,南模反超了比分並最終獲得勝利……
他就是一位時而嚴厲,時而慈祥,同時又深受球員們信任與愛戴的教練。隊員們賽後選擇了將孟教練高高拋起的形式來慶祝奪冠,同時也表達了對教練的感謝。
孟教練的「桃李」不僅限於籃球隊員,每一位南苑學子都或多或少感受過孟教練的獨有魅力。「南模中學的學生,沒有一個是不會籃球的!」這是孟教練一直津津樂道的一句話。幾十年來,籃球文化已然成為校園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年舉行的「南模杯」賽事,就是南模籃球文化最好的體現。這樣一場全校都活躍其中的校園籃球賽事,經常能看見孟教練的身影。作為CBA的專業裁判,他也興致勃勃地參與到南模杯的吹裁中。「可別小瞧它,咱們每年的南模杯都是很精彩的,特別是決賽的時候,分咬得很緊,還會有出人意料的反轉。吹裁南模杯的意義與樂趣,可一點不亞於CBA!我覺得,籃球文化也是校園青鋒精神的體現,同時校園青鋒精神也對咱們籃球的文化有所要求,不斷激勵著我們積極進取,勇往直前!」
二十七年,孟家森教練一直追求第一。在這份熱情與堅守中,儘管南模籃球隊在傳承中不斷發展改革,孟教練深深的南模情結從未改變;對每一位籃球隊員「亦嚴師亦慈父」般的愛從未改變;那份青鋒精神和對籃球摯誠的熱愛亦從未改變……
孟家森教練,不只是一位籃球教練,他是整個南模的寶藏老師。「孟」是他永遠追求第一的熱忱,「家」是不變的南模情結,而在他的栽培下,無數籃球隊員已成才,桃李匯聚成「森」林,這便是「孟家森」三字背後所蘊含著的南模籃球隊精神。
共同期待著可敬可愛的孟教練,將籃球隊越帶越好,百鍊成鋼,不負南模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