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最基本的修行原則,就是戒、定、慧三學,那怎樣修戒、定、慧呢?有的人可能已經學佛十幾年,還沒有入門,還在到處亂跑。今天末學為大家分享一個最簡單快速的方法,戒、定、慧三學一次性完成。
這個方法,就是念經。你可以先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法門,然後去念這個法門主修的經典,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專門就念這一部經典,也不需要懂經典的意思。為什麼?因為我們煩惱未斷,福慧不足,所理解的都是邪知邪見,都是錯誤的。念經和禪宗的修禪定沒有分別,跟密宗的三密加持也沒有兩樣,只是方法不同而已。為什麼說這個方法簡單快速呢?這個不需要老師,不需要別人指導,只要堅持去念就可以了,念經就是修戒、定、慧,全包括了。
為什麼說念經就是修戒呢?在念經的時候,你的妄念會減少,如果妄想紛飛,念頭不斷,就會讀錯行,念不下去了,心裡沒有雜念,就沒有貪、嗔、痴、慢,就是「諸惡不作」。因為經典都是佛陀從真如本性裡流露出來的言語文字,與我們自性相應,沒有再比這個更善的了,念經就是「眾善奉行」。所以我們在念經的時候,就已經是在持戒了,不必再一條一條地去守戒。
為什麼說念經是修定呢?因為念經的時候必須要專心,專心就是定。在你念經的時候,從頭到尾讀下來,一句話沒漏掉,一個字沒漏掉,念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這就是定。每天都這樣去修,每天去念這部經,念上幾年,你的心就越來越清淨了,心就定了。
為什麼說念經就是修慧呢?等你念上幾年以後,心定了,再去看佛經,裡面的意思就全明白了,為什麼呢?因為佛經是佛從清淨心裡流露出來的,我們的心清淨,就與佛經相應,自然就通了。為什麼剛開始我們看不懂佛經,就是因為我們的心是散亂的,與清淨心不相應,與佛經不相應,引不起共鳴。
所以古人常說:「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裡也是指讀經典,不是世俗的小說、雜誌,那個與我們的妄心相應,一遍就讀懂了。聖賢、佛菩薩的經典,都是從自性裡流露出來的,用妄心去讀,那就讀不懂,必須心清淨了才行。
所以說真要想修行,不必到處跑寺廟道場,你想學哪一宗、哪一派,就選本宗主修的一部經典,一門深入,老老實實去念。念上五年、十年,貪嗔痴慢減少了,你被汙染的心洗得差不多了,心定了,智慧也開了,這才是學佛的起步。這時候你才可以到處去參學,因為心定了,不會再被外境所轉。這時候你見得越多,聽得越多,就越能增長智慧、增長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