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山談新版鹿鼎記,稱「這版畫風已經往卡通和搞笑上走了,可能表演方式會有些變化,有時會寫意一點,不會那麼落地,這都是創作手法,人和事肯定是尊重原著的。」坦言接受觀眾的不同評價,「千萬不要把我當特好的演員,因為我也有演不好的時候」。
2020版《鹿鼎記》一出,所有爛片都安全了。豆瓣評分2.5,史詩級別的車禍現場。歷任金庸改編劇作裡,都沒有這樣誇張的糟糕效果。
點開劇作,令人眼前一黑,一時之間分不清楚演的是《鹿鼎記》還是《西遊記》,演成這樣,六耳獼猴都不合格吧?
而最可怕之處在於,這部劇拿著高配版的陣容,拍出了比所有低配都更荒唐的效果。
高配陣容、低配效果:
《鹿鼎記》是金庸先生最後一部長篇小說,依舊是武俠故事的世界觀設定,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內核又是反武俠反英雄的,可操作空間很大。
年輕演員裡誰最適合演韋小寶?
張一山是呼聲最高的人選。
《餘罪》裡他有公認的出色表現,春風十裡不如你》《柒個你》雖然有爭議,但也以好評為主;今年播出搭檔潘粵明的劇,問題雖然多但是責任主要不在張一山。
但《鹿鼎記》裡的張一山,打開方式太嚇人了。
油滑誇張的擠眉弄眼,生硬做作的喜劇表現,分分鐘讓人感嘆:張一山你怎麼了?
表現人物高興,就大搖大擺誇張走路。表示驚訝,就震驚翻死魚式白眼。張一山此前諸多角色裡,對表演的理解,都不是如此外化、生硬、淺層的。
這完全不像從小演戲的劉星,而像是第一天被塞進片場、水土不服的愛豆。
劇作播出後,有人說張一山這種痞子的油滑質感,看似適合韋小寶其實不適合,倒也未必,《餘罪》裡他也不是這樣。
劇作拍成這個鬼樣子,當然不是張一山一個人的鍋,這顯然是一個集體翻車的故事。
導演馬進,拍出過《幸福來敲門》等作品,上一次和張一山合作的《春風十裡不如你》品相也不差。
編劇申捷,是《雞毛飛上天》《白鹿原》的編劇,手握諸多獎項。
這版鹿鼎記,讓人很懷疑:編劇導演這真是你們的作品嗎?真的不是掛名嗎?
田雨剛剛憑藉《慶餘年》裡的角色王啟年喜提白玉蘭男配,多年靠譜角色熬出一個獎項不容易,但《鹿鼎記》裡又是怎麼回事?
在整體畫風跑偏、故事質感劣質、人物角色缺乏動機鏈條的情況下,人保戲只能是奢望。
田雨這版海大富,站起來和小桂子出門的時候,拿的大概是遊戲《植物大戰殭屍》的劇本。
劇作拼命打造喜劇畫風,但質感非常不入流、很尷尬。各種風格強烈的配樂輪流出現,風格難以統一、存在感還過於搶戲;銜接鏡頭又因刪減而大量缺失,一鍋粥特別亂。
淺薄浮誇的「喜劇」誤解:
將《鹿鼎記》當喜劇拍沒問題,有問題的是對喜劇的理解和表達。
開局張一山就誇張到幾乎五官全部移位,油膩又做作;親自為角色配音,居然完全不貼合;完全沒法進入角色,而是生演、硬演,做表情念臺詞而已。
劇作裡拿什麼當笑點呢?
茅十八和眾人在酒館打架,屁股撞到桌子這種老套低俗橋段。韋小寶和建寧公主一同出門、一個往左一個往右這種尷尬橋段。
金庸先生的小說裡,知識分子和市井潑皮視角對照下的錯位幽默感,很諧謔很反諷很生動,其實很高級,劇版為什麼要去其精華、添加糟粕?
濃墨重彩這一段建寧公主和韋小寶的打架戲份,簡直是在侮辱觀眾智商。
韋小寶說:你鬧就是因為宮裡公主太多了,你要找存在感。
然後上一秒還喊打喊殺的公主,下一秒就因為被金手指戳中隱秘心事而滿地打滾了。
真·滿地打滾:滾來滾去滾了好多圈。
路人當真沒有辨別能力麼?觀眾當真沒有正常審美嗎?不是的,很多影視綜項目數據太水,根本沒有那麼多路人看,僅此而已。
當受眾足夠多、人群基數足夠大時,各項指標都會相對正常。
《鹿鼎記》很差不可怕,總有些利益相關方試圖抹掉「這很差」的聲音,那才可怕。
這樣的劇能被拍出來,表層偶然性是種種因素的隨機疊加,而深層必然性,是很多人此前成功碾碎了「客觀表達很差」的聲音,讓劣幣驅逐了良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