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會樂器,他不懂樂理,但他有個合唱團。20年來,他堅持每天放學教孩子們唱歌,帶出了被譽為「臺灣維也納」的一流童聲合唱團,唱響了全世界,唱出了無數獎牌,唱出了孩子們心中的大未來。他說:「我願意用一生時間,讓天使相信,他自己就是天使。」
他是臺灣原聲童聲合唱團團長,南投縣信義鄉羅娜國小校長,他是58歲的馬彼得,馬校長。從久美國小、東埔國小到羅娜國小,馬彼得每到一個學校,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組織一個合唱團,他相信音樂的力量,相信通過音樂可以改變孩子們的未來。
◆「臺灣原聲童聲合唱團」(Vox Nativa Choir Taiwan)訪美首站音樂會在2013年7月6日晚間6時30分於聖荷西丘比立教堂(Jubilee Christian Center)演出。「臺灣原聲童聲合唱團訪美籌備委員會」在近半年的籌備、聯絡及宣傳,陸續獲得主流社會及僑界人士關注,可容納2,739座位的丘比立教堂(Jubilee Christian Center),現幾乎一位難求,實質幫助布農族小孩,給予機會、建立信心,走向國際,讓世界看見臺灣力量。
一個體育老師,面對一群沒有音樂底子的孩子,馬彼得只能土法煉鋼,用最簡單的方式教唱當地布農族歌謠,讓孩子們用最純樸的方式練歌。他憑著天生的樂感,用誇張的嘴型,大大的手勢來引導孩子們,一遍遍地教唱,伴奏老師不能每周上山陪練,馬彼得就把曲目錄成MP3,在譜上標記幾分幾秒,一遍遍地去聽,去感受。
直到今天,馬校長依然不太懂五線譜,他的手勢也不夠專業,但有打破一切的氣勢,合唱團歌不按譜,隨興換聲部,但孩子們在用靈魂歌唱,「Kipahpah ima,kipahpah ima,muskunta kipahpah ima⋯⋯」當歌聲響起,他們純淨的眼神裡便閃現出了光芒。
音樂只不過是一個載體,他的最終目的是,幫孩子們建立規範和觀念,培養品格,能更好地適應外面的社會。20年來,馬校長的合唱團迎來了一批又一批孩子,也送走了很多畢業生,因為有了大視野,他們的夢想之門已經被打開,他們對未來的設想不再限於務農、做軍警人員,孩子們長大後,有的到了音樂、表演藝術班,有的則學習了體育、醫學、機械工程等各種專業,但他們都可以驕傲地說:「我的音樂是體育老師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