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童聲合唱團月初宣布,由於冠狀病毒大流行對經濟的破壞性影響,該合唱團很可能在2020年9月前破產。
合唱團標榜自己作為有五個世紀歷史的童聲合唱團,是歷史最悠久的純男聲合唱團。然而,五個世紀前的那個合唱團,跟現在這個名為「維也納童聲合唱團」是一個性質的組織嗎?
目前被稱為「維也納童聲合唱團」的團體,實際上在20世紀就面臨過一次重大的生存危機。今時今日,維也納童聲合唱團的定位和組織形態,也與上一次危機有息息相關的聯繫。
走向共和:宮廷音樂家無處安身
1498年6月30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來信,指示宮廷官員聘請一名宮廷樂長、兩名低音提琴手和六名男孩,成立了維也納宮廷樂團。在維也納童聲合唱團的官方歷史介紹裡,這六名男孩就是合唱團的前身。
維也納宮廷樂團
首任維也納宮廷樂長
這個宮廷樂團多數用於宗教音樂的演奏,只面向宮內皇室成員。直到哈布斯堡君主遜位前,這一隊由男孩組成的合唱團都被命名為「宮廷兒童合唱團」。宮廷兒童合唱團以及宮廷樂團,都由清一色的男性組成。
神聖羅馬帝國的宮廷沒有太監,中性化的藝術服務就落在這些還沒發育成熟的男孩身上。他們在合唱團中負責高音部分,經過嚴格選拔和教育後生活在宮廷。
宮廷樂團演奏歌劇
這些經過選拔留在宮廷獻唱的男孩子,被奧地利作家用不少中性化甚至女性化的字眼描述。比如在1964年,奧地利作家格羅鮑爾就用「宮廷樂團裡的夜鶯」來描述這些小男孩。在不乏戀童癖的皇室歷史中,這些小男孩的遭遇可想而知。
他們極少到宮廷外的場合演出。合唱團成員到達一定年齡後就要離開合唱團,但是可以選擇留在皇宮裡從事其他工作。也有不少宮廷合唱團的成員來自服務宮廷的世家,或者其他貴族家庭。
哈布斯堡皇朝在維也納的宮殿
宮廷兒童合唱團成員
在巴洛克時期,神聖羅馬帝國的宮廷音樂受到義大利風格的影響,合唱團編制開始擴張到12-16人,除了宗教演出外,還進行歌劇和音樂會演出。到了海頓的時代,這個宮廷的男孩合唱團擴展到25-26人。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隨著戰事膠著,奧匈帝國的資源遭遇嚴重損耗,宮廷童聲合唱團的人數一下子降到了10個人。
宮廷童聲合唱團在一戰前的制服
1919年,哈布斯堡皇朝正式遜位,以維也納為國都的奧地利成為共和國。昔日帝都迎來新的制度,而舊朝的遺老遺少則成為最大的輸家。專門為帝皇服務的宮廷樂團和宮廷兒童合唱團一下子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1920年,也就是距今剛好一百年,最後一名宮廷兒童合唱團成員離開,這個為哈布斯堡皇朝服務了好幾百年的音樂機構壽終正寢。
宮廷童聲合唱團在一戰前的制服
維也納從此經歷了4年沒有正式童聲合唱團存在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原先皇家教堂裡的高音合唱,統統交給了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合唱團女聲負責。
帝制雖然終結,但是舊體制的遺老遺少決心不讓帝國時期留下的皇家傳統流失。
1924年,曾經擔任宮廷音樂訓導的約瑟夫·施尼特決定重振維也納的童聲合唱傳統。當時奧地利第一共和國的一位高級官員曾經是童聲合唱團的成員,對復興童聲合唱非常有興趣。
消失了四年的童聲重回維也納
於是一支基於宮廷兒童合唱團的「維也納兒童合唱團」成立了,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合唱團成員們穿上了水手服裝。自此,他們便成為「維也納宮廷音樂樂團」的分支。
從宮廷服務到專業化和民主化
在漫長的日子裡,施尼特主導了維也納童聲合唱團的事務。在20年代開始面向市民大眾服務,並且到各地巡演的時候,「維也納童聲合唱團」的正式名稱是「維也納童聲合唱團,前度宮廷童聲合唱團」,帝國遺風依然留存。
成立之初,維也納童聲合唱團就以巡演為手段創收
施尼特把這個合唱團註冊為一個獨立的音樂團體,然而也接受國家的支助。
在這個時期裡,還成立了專門培訓合唱團兒童的學校,然而一戰後維也納的經濟環境非常惡劣,不少音樂團體的薪水和福利都遭遇下滑。連施尼特也這樣寫道:「在帝國時代為皇帝歌唱既有尊嚴又有收入;現在既沒有尊嚴,也很少收入。」
在一段時間裡,合唱團的經費甚至需要孩子的父母贊助。
帝制終結後,維也納保守勢力依然希望由純男童合唱團演出宗教曲目
第一共和國時期,童聲合唱團服務的是奧地利大眾
也正是在這個環境下,維也納童聲合唱團開始了頻繁巡演的計劃,以賺取更多經費。這個傳統一直維持至今。在成立了十年的光景裡,這個合唱團已經訪問了歐洲各國和北美洲。在奧地利以外,這個合唱團是第一共和國讓世界認識自己的文化旗幟。
奧地利被納粹德國吞併後,維也納童聲合唱團的地位不降反升,但是施尼特卻被解僱。由於直接受納粹宣傳部統領,維也納童聲合唱團被認為是非常有效的文化宣傳工具,被當局利用演唱不少政治歌曲。
維也納童聲合唱團行納粹敬禮
戰後,施尼特重新執掌維也納童聲合唱團,也在美式文化盛行的年代開始了急速的商業化。
除了維也納本地人,童聲合唱團接收了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團員,成為一支「為世界所有人歌唱」的多元文化團隊。維也納童聲合唱團也就從第一共和國時期的為奧地利服務,逐漸過渡到全球化時期的「為世界每一個人歌唱」。
迪士尼公司與維也納童聲合唱團拍攝的電影《Almost Angels》
60年代維也納童聲合唱團的宣傳海報
今天的維也納童聲合唱團制服
維也納童聲合唱團的聖誕音樂曲目非常受歡迎
維也納童聲合唱團是奧地利重要的文化名片
維也納童聲合唱團參與了不少通俗和跨界音樂的錄製和演出項目,並且在80年代成為一個能夠自我造血的演出團體。但是即使如此,維也納兒童合唱團依然享受一定的國家津貼,比如合唱團日常生活、學習和排練的奧加藤莊園,其實是奧地利共和國的資產。
維也納童聲合唱團的常駐地奧加藤莊園
在維也納,長期有居民不滿童聲合唱團佔據一座國營公共建築物,並且不對外開放。這些居民長期在奧加藤附近靜坐和起鬨,試圖用行動「光復」奧加藤莊園。
維也納童聲合唱團的編制不斷擴張,到今時今日已經達到100多人,分成四個分組到世界各地巡演。維也納童聲合唱團還在香港開設了分校,專門針對日益興旺的亞洲市場。
相比起100年前的十幾人,養活一百多名男童演唱者負擔要大得多。也許不斷擴充的編制,戰線拉得過長,成為了新冠疫情爆發後維也納兒童合唱團如今沉重的包袱。
歐洲文藝
帶你了解
西歐 東歐 南歐 北歐 中歐
最有意思的文化和藝術